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沪语 | 吾伲上海人 阿拉上海话

沪语 | 吾伲上海人 阿拉上海话

时间:2023-04-24 02:41:24

相关推荐

沪语 | 吾伲上海人 阿拉上海话

撒额是正宗额上海闲话,从来阿么拧搞清桑过,反正从小到大听到伊拉天天来勒讲。阿拉欢喜讲上海闲话,伐怪是洋泾浜本地话,学起来有点难,学会了伐舍得愧。从“侬好”“谢谢”讲起来,阿拉欢喜讲上海闲话……

上海,东濒东海,北界长江,正当中国海岸线中心点,据守着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前缘。自清末成为第一个通商关口,船只车辆南来北往,上海的生机,自此更加活跃繁荣起来。

语言,始终是上海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老上海本地人朴实无华,在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中,他们悠然地生活着,讲着一口语调绵长、极富特色的上海话。

他们要表述「我们」这个辞彙时,总说成「吾伲」或「伲」的。特别是在本地人家属、亲戚间的串门互访时,听到的全都自称是「吾伲」或「伲」。这样,「我们上海人」的老上海本地音读该是「吾伲上海人」,或更多简称之为「伲上海人」,而不是「阿拉上海人」。

老一辈们在听到「阿拉」时会说:「这是来上海做生意的宁波人所说的。宁波人比上海人会做生意,来上海生意做得好后,扎根上海,成了上海新移民。然后,拍拍胸脯很自傲地称自己为「阿拉上海人」。

那时的上海,是这样的:

《上海滩》「八旬钮永建致力家乡扫盲」一文中,有这麽一句话:「外国人用机器种田,既省力又高产,我伲也要学过来……。」他用「我伲」来是指「我们」,而不是说「阿拉也要学过来」。

「清末,《图画日报》有一篇短文,以上海小菜场为场景,描绘上海市民五方杂处、南腔北调的情形,绘其形,摹其声,状其人,极为生动:『我们大家小菜场买小菜去……。』一宁波人曰:『阿拉买咸齑(咸菜)。』一徽州人曰:『阿街买居油(猪油)。』」

在上海话中,另一种不可被忽视的风情则是上海女子。她们声调软绵,姿态端庄。

旗袍,乐器,脂粉香气,辅以一口酥到你骨头里的吴侬软语。慵懒与优雅,全在其中。

老上海月份牌中的美人画册,丰腴高贵,看着恍然明白,为何上海会有“东方巴黎”这样的名号。

华服配美人,猫儿一般柔软高雅的舞姿。试想老上海的每一场名媛舞会,满屋子的珠光宝气,团扇摇香,软糯的语调回荡其间。她们那语调,似是在与你撒娇,却又分明透着彬彬有礼的矜持。

上海话内部可分为老、中、新三派古调类可分为市区、崇明、练塘、松江、嘉定五个口音分区。上海作为曾经的荒滩,其方言的形成结合了江浙沪一带的方言,由浙江,宁波,无锡,昆山,上海本土、上海郊区结合而成,它受外来语言因素的影响本就较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外来各种人才,农民工,移居人口以及外籍人才涌入,上海话的一大特色就是变。

包罗万象,融会贯通,是以海派的最大特征。而在时间的滚滚洪流中,文化与风情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变。上海话,作为传统上海文化的重要标志,始终以自身傲然的姿态,牢牢地扎根在每一个上海人的心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