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台北故宫王羲之书法珍品的真伪?原来你是这样的乾隆皇帝

台北故宫王羲之书法珍品的真伪?原来你是这样的乾隆皇帝

时间:2024-06-19 14:19:40

相关推荐

台北故宫王羲之书法珍品的真伪?原来你是这样的乾隆皇帝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有极其珍贵的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喜爱书法的游客,兴奋得不能自己。我却只是走马观花,惭愧。

随手拍下了东晋王羲之的《七月都下二帖》真迹,也能看出点飘逸洒脱来。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

作者与作品的简介

也有这样的解读,此帖应该是王氏赢弱乏力之时所书,行笔略显不畅,缺乏遒劲感。尚无定论。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 王羲之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七月帖》经南宋高宗(1127-1162)内府收藏后,曾归金章宗(1189-1208),此帖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都下帖》末行有几字仅存其半,“仁”字以下二十七字裁割。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温,蔡公为蔡谟,此帖作成于356年(穆帝永和十二年),此时王羲之已辞官年余,但仍不能忘怀朝廷戎机。 明时此帖在民间,清时又收入内府。现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月帖》释文: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而)(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都下帖》释文: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危笃,又加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得仁(祖廿六日问,疾更危笃,深可忧! 当今人物眇然,而艰疾若此,令人短气。)(此帖‘仁’字下裁去27 字。)

乾隆御题

乾隆皇帝是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级粉丝,一生鉴定收藏了天量的书画、珠宝、玉器、瓷杂等历代文物,并记录在案,最后流传下来。文物界公认的说法,乾隆不仅是个狂热的文物爱好者,而且是个顶级文物鉴藏家。他的收藏大致有这么几个渠道:一是清宫旧藏,二是各国各地进贡上交,三是百官皇亲贵族的孝敬,四是重金从民间花钱买进。

乾隆有个毛病,喜爱在他经手过的书画、瓷器、玉器等文物上,题款、题跋、钤印、刻字、御题诗作等等,钱多权重任性。有文物专家和爱好者认为乾隆这是对文物的极其不尊重,恶搞甚至破坏文物。有人干脆认定,乾隆是个十足的文物迫害狂。

哈哈,虽有乱涂乱刻乱画之嫌,但文物价值却有了大幅提升,这都仰仗于乾隆的“明星效应”啊。

随处可见的乾隆御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参观时,心怀极大热情,却被一事深深困扰。

看文物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自身知识的不足。文物之所以具有价值,有多种因素的叠加。重点在于,在于其承载着某一个时代的信息、代表着某一个阶段人类文明发展的水平。比如原始人的陶器、骨器、玉器,论美观恐怕很难谈得上有多少价值,但是它考虑到他的年代、信息含量,就是旷世珍宝了。同样的,珍贵的元青花,冷眼看去不比满地大甩卖的“景德镇瓷器”更醒目、晋侯苏钟看上去也黢黑毫无美感。

这些文物的价值,在于其上附着的信息和历史,而信息的阅读和历史的了解,需要的是兴趣的关注和时间的投入,需要大量的阅读做积淀,只有你对历史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才会对一些声名远播的文物产生一个基本的认知;当你对各个时代的生产水平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之后,才会对很多文物的价值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去有针对性地学习,才可发现文物的妙处。

做到了以上功夫,你就会与那些考古大咖们一样,在台北故宫里专注于心仪的文物,开启一场神奇的时空穿越,痴迷其中,自得其乐。

哈哈,难度不小啊。

旅行在继续,请继续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