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天津老味儿早点铺里的故事与市井味道

天津老味儿早点铺里的故事与市井味道

时间:2021-06-16 07:38:14

相关推荐

天津老味儿早点铺里的故事与市井味道

前些年,有位想来天津旅游的外地朋友问我:“天津有什么好吃的早点,去哪吃比较好?”

我沉默了半天:“煎饼果子、锅巴菜、炸糕、面茶、老豆腐……大福来、真素诚,居民区里找一家也行。不过,有名的地方未必有味道,有味道的地方不一定有故事,吃早点讲究味道,还得有市井气,如果能听故事,那就更好了。”

场景一:80年代

“书接上回,大辽国在金沙滩设下埋伏,困住宋朝皇帝和八王赵德芳,眼看君臣性命难保……”8点,收音机里刘兰芳说的评书《杨家将》刚刚开播,小小的国营早点铺里挤满了附近居民。此时,坐在角落里的我,第一勺老豆腐刚刚下肚。

上世纪80年代,我还在上小学,那时每周单休,最期盼的自然是星期天。清晨,拿上小奶锅,带着小勺,再揣上半个馒头,走到离家300米的早点铺吃早点,是快乐星期天计划中的第一项。

打一毛钱老豆腐,给盛多半锅,比早点铺里的碗能多盛点,这是老例儿(潜规则),原因是不用人家刷碗,少了工作量。像我这样自备容器餐具的,那就找个角落坐着吃,注意别把桌子弄脏了,这也是规矩。

“呦,刘大爷,您可有日子没来了啊。听说老闺女考上北大了?……对对对,没错,孩子打小奏耐(就爱)看书……”

“王婶儿,您知道么,弯子(一种豌豆角)最近又长价了,昨天我让他(卖菜小贩)多给点,说了半天就多给两根,内架势奏跟往外掏金条赛的……”

8点之前,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入座,边吃边聊。8点一到,评书开播,大家自觉地安静下来,期间有事多半也用眼神、手势交流,因为不能打扰别人。我也一样,一勺一勺静静的品着老豆腐,随着评书里的故事情节,不自觉调整着入口频率及下咽时间。

什么事一旦专注起来,时间过得就快。“杨六郎紧咬牙关,高叫一声:四哥、五哥、七弟,只要咱杨家将还有一人一马在,就不容辽寇放马中原。冲!杨六郎一摆蟠龙枪,这就要血战金沙滩,会斗韩延寿。”“听众朋友们,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巧了,每到最后一刻,也是我最后一口老豆腐下肚。

那时别说收音机,电视都已经普及了,可人们还是愿意到早点铺边吃边听。听到酣畅淋漓处,相互一个眼神、点点头,表示两人意见相同,不需言传、自有默契。听完了散场,大家互相告别,相约再见。

至于我,除了听,还喜欢观察和思考。他们为什么点头,眼神交流了什么意见?刘大爷看起来年岁不是特别大,怎么老闺女都上大学了?早点铺就早晨上班,别的时候做什么,一天得刷多少个碗?每次来都会产生一些颇为奇怪的想法,但不妨碍我喜欢这种市井气。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早点铺和谐的环境,轻松的氛围,一路陪伴着我长大。

场景二:90年代

一晃10多年过去了,自从平房拆迁,早点铺就没了踪影,之后再来打听,谁也不知道。让我这个喜欢市井气、喜欢听故事的人,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刚参加工作,上班途中会经过南市一带,那会南市还有许多平房和老楼。清河大街上有家“东寺锅巴菜”,这里人气挺旺,只因早点味道好。

“好么,大爷,那么大一张饼,您吃得了吗?”随着一声不知道是谁的问话,我转过头来看了看邻桌那位大爷,或许我应该称呼他爷爷才对。

老人家看上去少说也得80岁了,上身着无袖短襟,下穿一条灯笼裤,脚上白袜子黑鞋,踝骨上方打着一截绑腿。面前摆着一碗锅巴菜、一碗面茶、一碗浆子(豆浆),还有那张引人注目的大饼。

“介(这)算嘛,年轻的时候我能吃三张。”听到这句话,众人一下子来了兴致。“大爷,您老以前干嘛工作的?”“大爷,您以前练武的吧?”大爷不慌不忙,咬了一口大饼,又嘬了一口面茶才说道:“拉排子车的,懂吗?”

在众人眼神错愕、欲言又止时,大爷打开了话匣子。“我十几岁就开始拉排子车,几十年了,码头、货行都干过。干力气活,吃得多……”我不失时机地问了句:“老人家,这么重的力气活,您那会一天能挣多少钱,够花吗?”

老人仿佛不太满意我提的问题,缓缓说道:“够花吗?我一天能挣一块二,多的时候挣过3块钱。”好像又觉得这句话不能说明问题,于是接着说道:“民国那会就早晨、上午干活;中午找地儿点俩菜,喝二两;吃饱喝足了,上澡堂子泡个澡,再来壶茶,闷一觉。睡美了,下午溜达溜达看看杂耍,高兴了就赏几个。溜达完了买点熟食、打点酒带回家,让娘们、孩子也吃点好的,我再少喝点,这一天就算过去了。挣的一块二,最少还能剩3毛。”

在众人频频点头时,我离开了早点铺。老人家说的物价没错,因为当时我家里人有当医生的,有当厨师的,医生每个月工资是45块,厨师每个月18块钱。不过在那个时代,干力气活每天能挣一块二,是我想不到的。

从此之后,我几乎每天都去清河大街那家早点铺,就为找老人家聊聊天,听听故事。时间一长,老人和我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实际年龄已经91岁了。平生最得意的事,是娶了个漂亮媳妇;下过最好的馆子,是鸭子楼;经历的最大难处,是三个多月没活干,媳妇孩子跟着饿肚子。

就这样聊着、吃着,大约有两年吧,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我就再也没见过这位忘年交,早点铺的早点依旧是那个味道,但老友或许再也来不了了。因此,我也再没去过南市那家早点铺,直到现在。

21世纪代

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步入21世纪的天津市,人更多了、房子更高了,早点铺数量也多了起来。早点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可谓集南北之精华、东西之大成,前些年居然还发明了夹海参的煎饼果子……

不过,我还是喜欢老味儿早点铺,这种几十年来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是无法改变的。只是,那份市井味道不容易寻找了,要想听故事,更得靠缘分。

周末清晨,我驱车十几公里,有时去凯莱赛一带,有时去南大寺,有时去十月转转。除了吃上一顿美味的早点,还想着能不能听到故事。不过很遗憾,现在有故事的人不想说故事,没故事的人也不想问故事了,或许大家都很忙。

所以,想来天津旅游、想寻觅市井味道的朋友,不妨深入老居民区,即便听不到故事,感受一下市井氛围也好。只有那些远观陈而不旧,近看洁而不新,隐在居民区,人气如闹市;大家往来问候、一团和气,人们吃顿早点都能侃上一个小时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老味儿早点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