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比老洋房更经得岁月洗礼!南京名宅园林一砖一瓦都写满故事

比老洋房更经得岁月洗礼!南京名宅园林一砖一瓦都写满故事

时间:2023-11-13 22:43:48

相关推荐

比老洋房更经得岁月洗礼!南京名宅园林一砖一瓦都写满故事

一部《安家》完结,带起的人们对于老洋房的热情与好奇却没有停止。如果说中西合璧的上海老洋房是海派最经典的住宅,承载着上海滩近百年芳华流转的历史,那么南京城中的名宅与私家园林同样经得起岁月的洗礼。不管是追慕古雅的瞻园、愚园、芥子园、随园等私家园林,还是民国时期一栋栋名人故居;无论是独具的江南特色,还是融于其中的名人印记,每一座宅园都经历岁月的沉淀,每一块砖瓦都写满故事。

秦淮河畔的私家园林见证才子佳人浪漫传奇

位居江南的南京,襟江带河,山环水绕,具备得天独厚的园林条件。

南京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园林,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孙吴定都之后,随着宫城的修建,苑囿也陆续兴建。研究过南京古典园林的学者于静,曾受南京出版社之邀专门研究写作一本《南京历代园林》,“南京传统园林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是明清时期,明朝在此定都,遍布在秦淮河畔、青溪两岸的私家园林见证着王朝的兴衰以及才子佳人不朽的浪漫传奇。”

然而最初,明朝南京的园林并不如如今看到的这般。

明朝初年,朱元璋使用严刑峻法控制官吏贪腐,严格规定了王公府第及朝中大臣、地方官员的府第规制,不准有奢浮越规行为,如品官房屋除了正厅之外,其余房屋的修建必须减小,不允许太过,门窗都不准用朱红色油漆;六、七品官员的厅堂只准许用土黄色装饰梁栋,正门只能使用黑门、铁环。在这种严格规定之下,明朝前期,南京民风淳朴,崇尚节俭。

“正嘉以后,留都南京发生了变化,在住宅上反映得十分明显,早前对屋宇宅院的限制被打破,私家园林开始兴起。南京的商业经济地位越来越凸显,富贾大户越来越多,筑屋修园,越来越多;此外,南京自古以来一直是区域的文化中心,这自然也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访,甚至定居。”《金陵园墅志》中辑录的南京明代私家园林超过130个。

永乐年间定居南京的陈芹在明代南京文坛上颇负盛名,因为他是聚集南京文坛一时名杰的青溪诗社的盟主。他的新林别墅 有古风堂、竹坞、空桑圃,他还在秦淮河畔建了五柳亭、邀笛阁。诗社成立后,在南京诗坛激起一股诗流,“青溪诗社在明朝南京诗坛是有着相当影响的,清朝人胡承谱在《续只尘谭》 中将其列为明末南京诗坛四大盛举之一。直到今天,‘金陵城南邀笛步,小阁伊人复枕流......高风旧属名贤赏,胜地今为我辈游‘的诗句依然流传,数百年前南京诗文会友的场景似乎历历在目。”

名园聚集清凉山-乌龙潭留下闻名的“惜阴书院”

《金陵园墅志》中也记录了清朝时期南京的私家园林,其数量比明朝更多。

“清朝,南京城中园墅分布还是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比如秦淮河畔、 清凉山—乌龙潭附近,都有园林集中分布。秦淮河畔有很多私家园林,有薛时雨曾题写‘停艇听笛’匾额的杨氏水阁,还有林氏水阁、停云榭、怀素阁、烟月双笼水榭、画船箫鼓小榭、梦六轩水榭等,已经无法考证它们的主人,却都位于秦淮河北岸,临水而居,是避暑胜地。”于静认为,“清凉山风景秀美,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诸多名流前来修园筑屋,与位于其东麓的乌龙潭一起构成了南京城西的文化聚集地。”

清凉山上最为人熟知的建筑是明末清初著名爱国诗人、画家龚贤的故居——扫叶楼。高望远,既可以俯瞰城中风景,又可以看到城外长江滔滔而下,更可见 江北诸山。

“到了清朝,两江总督陶澍很喜欢清凉山——乌龙潭一带的风景,为了纪念陶侃平定苏峻、祖约叛乱,收复建康有功,在清凉山旁的龙蟠里创立惜阴书院,成为清末南京八大书院之一。

如今的龙蟠里位于清凉山东南侧,也是一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街。“陶澍担任两江总督时,在龙蟠里修筑了盋山园,后来也称‘博山园’。盋山园同时也是惜阴书院、四松庵所在地,印心书屋也设在其中。”于静写道:“之所以被称为‘惜阴书院’是因为东晋陶侃有‘大禹圣人,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之语。园子倚靠山麓作为石台,就把屋子盖在山上。山顶有听秋亭,周边遍种松树、圆柏,陶澍称其‘金陵山水,盘互映带,俨如图画’。”

如今,惜阴书院依旧矗立在龙蟠里之中。

一个民国建筑群在名流足迹间呈现社交雅事

而到了民国,南京虽然私家园林少了,但是名宅也多了,皆因南京城中来往的名人。

与大众熟悉的颐和路民国建筑群不同,复成新村虽然身处闹市,却略显清静,曾经吸引诸多名人前来置办房产,包括当时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有抗战前夕二十九军的重量级人物、抗战时期南京保卫战中的铁血将领,也有伪满洲国外交人员,还有抗战胜利后的许多国民党大员。

学者张元卿一直对这些民国名宅有研究,他告诉记者,金九被尊为韩国国父,作为韩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金九不但是著名的韩国独立运动家,并曾担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从一定意义上来看,这里应该相当于韩国在中国第一个大使馆级别的寓所。”张元卿解释。

“此外这里面有文鸿恩寓所,经常能见到文人名士的身影。”学者尹引对民国建筑有过研究,他告诉记者当年吴德生就住在此处,而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顾颉刚就常常来此串门。吴德生又是何人?尹引告诉记者:“他可谓是徐志摩的至交好友。大家都听闻193月,徐志摩和张幼仪在柏林协议离婚,当时就是在吴德生的家中,并由吴德生、金岳霖作证。”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