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老北京文化:关于胡同的传说 胡同都有哪些摆设儿?

老北京文化:关于胡同的传说 胡同都有哪些摆设儿?

时间:2023-06-18 19:31:03

相关推荐

老北京文化:关于胡同的传说 胡同都有哪些摆设儿?

合国人居奖……时至今日,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工程依然是我国获得国内外大奖最多的建筑作品。城市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着,古都神韵依然流动在古老的街巷和红墙黄瓦间。散发着迷人光彩的菊儿胡同,在历史和现实中摇,它如同一朵继往开来的建筑之花绽放在古老的北京城里,表达着中国建筑应有的文化自信,被誉为中国建筑界的一支奇葩。帘子库胡同:“垂帘听政”的帘子制造地帘子,又被称为“堂帘”,在严寒的冬天,通常会使用棉帘、毡子帘、皮帘、草帘等;在酷热的夏天,则通常会使用竹帘、纱帘或珠帘等。旧时的老北京城里,殿、王府及大四合院的房宇前都建有走廊,其屋门外冬天多安装个挡风门或挂个厚厚的棉帘子,人夏后拆下风门挂上竹帘。

对此,有专门描述这种帘子的诗作,如《都门竹枝词》云:“帘卷空阶日影斜,蜂声的胡同里满院静槐衙。”描述的就是老北京城夏天挂帘子的场景。说挂帘子,最有名的莫过于大清慈禧太后的帘子了。这里说的就是她“垂帘听政”的事儿。据史料记载,当年由于清光绪皇帝登基时年龄非常小,还无法独立处理朝政,慈禧太后在杀害八大顾命大臣后,想出“垂帘听政”的法子,以掌控朝廷大权,统治了大清半个世纪之久。那么,当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帘子制造地是哪儿呢?据说就是在帘子库胡同。帘子库胡同,位于地安门内大街东侧,呈南北的走向,北起东吉祥胡同,南止黄化门街,东与东板桥西巷、锥把胡同相通,西与慈慧胡同相通,全长188米。

该胡同在清朝的时候属于皇城地带,在清宣统年间被称为“帘子库”;在民国的时候,沿用了这个称呼。直至1949年,才被改名为“帘子库胡同”。如今该胡同内有黄化门小学等单位,其余的房屋都已经称为普通民居。说起帘子库胡同的名称由来,很有意思,主要是因为这个地方原是皇宫储存帘子材的地方。皇宫包括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所使用的帘子都是由工匠精选南方的上等慈竹为原料,经过十几道工序精工编织而成的。可是,再精细的竹帘也有破旧伤损的时候,以新换旧是免不了的。换下了的旧帘子因为是皇家用过的,不可能卖给平民百姓使用,只能设立个地方存储,于是就有了帘子库,而帘子库所在的这条胡同就成了“帘子库胡同”。

北京城内除了帘子库胡同外,还有很多带“帘子”字眼的胡同。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北京城内其他的带“帘子”字眼的胡同也都是因有制作帘子的作坊在那里或者那里是存放皇家帘子的地方而也被称为什么“帘子”胡同。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比如,位于国家大剧院的西侧,和平门内北新华街东西两侧的东新帘子、西新帘子、东旧帘子、西旧帘子胡同,就与帘子的制作没有任何的关系。这几个胡同在元朝的时候被合称为“莲子胡同”,因为这一带地势比较低,慢慢地便形成了“水塘”,而塘里盛产莲子,所以被称为“莲子胡同”。及至明朝的永乐年间,因要重建内城的城墙而将元朝时的城墙向南移动,所以原水道被断流,导致那地势低洼的水塘逐渐成为死水坑,里面最后也没有莲子生长了,当时的人都该其名为“臭沟胡同”。

直到清朝时期,因为这条死水沟的臭气非常大,周围的人家便都在门前和窗前挂起卷帘子以遮挡臭气,渐渐地,人们便改其名为帘子胡同。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老百姓们通常都有设置一些摆设,如泰山石敢当、栅栏、上马石、拴马桩、水窝子、牌楼、过街楼等。1.泰山石敢当。“泰山石敢当”是五个字的长方形石碑,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具有辟邪保平安之意。远在上古的时候,就有很多禁忌和崇拜,石崇拜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种崇拜方式,意思是将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等字眼,以表镇压不祥之物、保佑本家平安之意。在当时的胡同民居中特别流行。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颜氏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意。其实,“石敢当”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石神,据说他原本是古代的一个大力士,后来被人们神化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石敢当”如果与“泰山”相结合,则胡同和宅院就可以保平安了所以,在北京的老胡同里,几乎家家的大门口或者房屋的墙壁上,有会有“泰山石敢当”。2.栅栏。“栅栏”,顾名思义,就是栅栏门。

栅栏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有花园栅栏、公路栅栏、市政栅栏等。目前,在很多城市流行私家别墅和庭院栅栏,多以木制板材为主。胡同如果没有坊墙防护,则是敞开的,会很不安全,如果设置了栅栏,则可起到一层屏障、保护作用。在明清时代,为了防盗,很多街巷胡同口都会安装一些木制的或铁制的栅栏。这些栅栏白天开启,夜晚关闭。随着时代的更迭,老北京的这些栅栏都渐渐地消失了,有的成了地名,如“大栅栏”。3.上马石“上马石”,也被称为“下马石”,是以马代步时代用来上马、下马的石头,大多左右对称地摆在宅门的两侧,它从侧面看巨石是“L”形,是一个具备有两步台阶(有的是三步,以两步居多)的石头,第一步台阶高约30厘米,第二步台阶高约60厘米,通常材质多为青石或花岗石。

一般只有大户人家的宅门前才会设置上马石,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有马骑或可以骑马。4.水窝子在老北京的一些胡同里,有一些水井,在水井的旁边,通常会有一些窝棚,这些窝棚就被称为“水窝子”。水窝子是看井并为大户人家挑水送水人住的地方。在清朝,胡同里的水井被称为“官井”,由兵营里的火夫管理。清朝的统治结束后,原来管理水井的火夫开始承租水井,成为“井主”,井主雇水夫送水,水夫则在水井旁搭建窝棚作为住处。5.拴马桩。拴马桩,顾名思义,拴马桩就是用来拴马的桩子。常见的拴马桩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式的石柱或石碑,再一种是“石洞式”拴马桩,它固定在宅院倒座房的后檐柱上。拴马桩不仅是胡同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也如门前的石狮一样,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避邪镇宅的意义,所以被称为“小户人家的华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