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感悟故事:读书这个出路 真的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吗

感悟故事:读书这个出路 真的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吗

时间:2022-10-18 23:09:54

相关推荐

感悟故事:读书这个出路 真的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说一说读书到底可以不可以改变命运呢? 在我看来,读书永远是终结迷信和权威的良方,关键看你怎样读书。知识一直是能够改变命运的,关键看你所获得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读书的时间,不仅仅是你上学的时候;获取知识的地方,不仅仅是大学的教室。其实,读书真正改变的是人。它可以增长你的知识,开拓你的视野,帮助你建立三观,改变你的思维方式,真正找到你人生的坐标。

前几天,收到石油大学一名学弟的留言,他很迷茫,读的是石油物探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好几个月还没找到工作。如今就业形势严竣,同学中只有那些有背景的签回了油田,其他同学要么就转行了,放弃学了七年的专业,进入新的行业。20五六岁了,拿着两千块钱的实习工资,前途未卜。剩下的同学和他一样迷茫着。他出身农村,七年前,以超出重点线七八十分的成绩考进石油大学的时候,他成了全村的明星,父母当然也为他骄傲。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为了多给他寄点生活费,一个人打好几份工。

他说:“都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是没想到,到头来,苦读七年,毕业却连份工作都找不到。我们村那些没上大学的,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现在早已盖起了洋楼,娶了媳妇生了娃,可是我呢,到头来一场空,还连累了父母。我感觉自己特别没用,特别对不起父母。”昔日的天之骄子,现在充满了挫败感和愧疚感。我特别能理解他。对于寒门子弟,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跳出农门,几乎是父母那一代人对我们的唯一的希望。

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唯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他们多辛苦都心甘情愿。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确实很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我的某位长辈60多岁了,有一次和他聊天,问他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他依然毫不迟疑地说,是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文革”后恢复高考那年,他凭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走出那个小村庄,后来去了宁夏,到了北京,又远赴英国,退休后定居加拿大。他几乎走遍了世界,见识过许多大场面,经历了许多旖旎风光,可是回首半生,最强烈最清晰的记忆,依然是那个“改变命运的时刻”。

可是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常态,出身寒门更难找工作。即使找到工作,薪水也低得可怜,大城市房价高得难以企及,他们蜗居城市的边缘,和很多人群租于陋室,成了城市里的“蚁族”,毫无生活质量可言。高等教育也不一定可以改变命运,反而很多农村家庭因教致贫,就像我那个学弟,因为他们父母的观念还停留在一读 书改变命运,只要你好好上学,倾家荡产也供养你。一项农业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甘肃省重新返回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中,因教育支出返贫的占50%。《为什么贫穷?》是底全球最受关注的纪录片,在全球180多个国家播出,收视人群超5亿。

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导演们,以“为什么贫穷?”为共同题目,拍摄了每集一小时共八集的纪录片,第八集《出路》讲述中国的贫困,拷问的正是读书(教育)致贫。都认为“读书改变命运”,越来越多的穷人成了一些教育资源捕食的“猎物”。我的一个表妹,爸爸是煤矿工人,妈妈没有工作。她高中时学习不好,家里借钱送她学画画考艺校,上了 一个三流的民办大学,高昂的学费是助学贷款加上找亲戚们借来的。毕业之后,表妹在合肥找了个月薪1800元的工作,后来还因为生小孩被老板找理由辞了。

在纪录片《出路》中,民办高校的“讲师”王振祥辗转于大冶,赤壁等多个县域的农村,忽悠低分学生到这个学费高昂教学低劣的学院读书一因为 “农村的孩子和家长相对好骗”。“命运总是不公平的,教育应有的目标,便在于减缓乃至纠正不公平的命运给人们造成的冲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笃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一位作家如是说。可是当教育本身成为不公平的根源之时,贫困家庭当然成了受害者,但久而久之,整个社会都是受害者。“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关于这个问题,另一项来自网络的调查显示,有8.5万多人选择了“不相信”,只有不到4万人选择了“相信”。

那么,既然读大学已经不再是改变阶层和命运的康庄大道,对于资源、金钱双重匮乏的寒门]子弟来说,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连着两次高考失败,依靠母亲向乡亲借钱最后考人北大,创业成功。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人能够成为成东青呢?去年我做“采访100人”计划,认识一位农庄的创始人。他大学毕业也是在大城市找了份还不错的工作,做着朝九晚五的小白领。但是工作几年之后,几乎没有存款,跟刚毕业的时候一样,和别人合租着房子,每天挤早高峰的地铁,上班,赚着一份稳定也微薄的薪水。

26岁的他忽然觉得特别惶恐和焦虑,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他来自农村,父母一辈子守着山里的果园,种植的水果纯天然无添加剂,非常畅销,但是家里一样很贫困。因为不懂销售,父母只能等着水果贩子来家里收购,价格非常低廉。一个想法在他心里渐渐发芽,待时机成熟,他便辞掉了工作,回家乡创办农庄品牌,用互联网做营销,不仅帮助父母致富,也带动村里的其他果农一起赚了钱。几年之后,他彻底告别了城市,回到家乡成了企业家。

我的朋友小鱼,也是在深圳做了十年财务工作之后,回到她湖北家乡,位于神农架附近的那片好山好水,帮助父母做家乡特产的销售,带领一家人致富。他们都是从村庄走出,靠读书改变了生活轨迹,进人城市求学和工作;后来又回归村庄,带着学识和眼界,彻底改变了原生家庭的阶层。你能说,这一切和读书没有关系吗?如果你问我,你会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吗,我依然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不要误解读书的含义,读书不等同于高等教育。中国自古以来重视读书,“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其实,那时的重视读书并不是因为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而是把读书作为了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意义在于考取功名,在于做官。“文革”之后的一,是大学文凭还非常稀缺的时代,恰逢国家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趋之若鹜,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当然成了时代和社会的宠儿。他们的那块“敲门砖”还非常好用,读书,或者说大学高等教育确实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现在呢?在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别说大学文凭了,可能很多大学专业都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了。而新兴的行业和领域,依然重金难聘请到专业的优秀人才。

所以很多人“毕业就失业”,信念和三观都被刷新。其实市场已经将权力交给一个个分散的个人,青年学子们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市场化的大潮中。无论如何,读书或者高等教育,不该是阶层固化和失业率增加的替罪羊;一个人只有掌握一项核心的技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华和优势,顺应时代的趋势,才能在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而不是取得一纸文凭,就妄想靠它过一辈子安稳无忧的富贵日子。好了,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