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镇馆之宝”集体亮相 “小题大作”讲述香港艺术馆传奇故事

“镇馆之宝”集体亮相 “小题大作”讲述香港艺术馆传奇故事

时间:2023-03-31 12:56:24

相关推荐

“镇馆之宝”集体亮相 “小题大作”讲述香港艺术馆传奇故事

本文转自【中新网】; 阔别4年多的香港艺术馆去年11月底经修缮和扩建后重新开馆,受到市民和游客的青睐。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艺术馆今年以来多次暂停开放,直到5月初,随着疫情缓解,香港艺术馆再次重新开放。艺术馆正在展出的众多展览中,最具匠心的莫过于展示艺术馆自身价值的“小题大作——香港艺术馆的故事”展览。该展览精选艺术馆四大馆藏——中国书画、中国文物、外销艺术和现代及香港艺术中的29组星级藏品,其中不乏“镇馆之宝”,这些经典“大作”看似小而琐碎,却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更蕴藏着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图为观众欣赏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代表作《天书》。《天书》是徐冰1987年7月至1991年秋四年间的艰苦创作。他自创了4000多个伪文字,由刻板至印刷,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苦行僧式地制作了这套无人读懂的《天书》。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本文转自【中新网】; 图为观众欣赏明代天顺5年(1461年)的青花螭龙缠枝牡丹纹瓶。在中国陶瓷史上,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29年,由于政局动荡混乱,御窑瓷器不落正规年款,令传世品的断代及深入研究举步维艰。后人称这个时期为“空白期”。这个青花瓶带有“天顺五年”字款,保存完好,带款的天顺年器物寥寥可数,是难得的珍品。它填补了“空白期”的空白,对探讨明代三朝瓷器的发展甚具研究价值。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本文转自【中新网】; 图为观众欣赏价值连城的北宋汝窑青釉笔洗。该汝窑瓷器是香港已故企业家、收藏家罗桂祥旧藏,后捐献予艺术馆。这件笔洗曾被乾隆收藏,底部原刻有一首乾隆御题诗:“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清人陈瑞安于北京琉璃厂获得后,因怕藏有御瓷会被降罪而磨掉了题诗。汝窑瓷器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素有青瓷典范的美誉。它的烧制年代极短,并专门供皇室使用。传世的汝窑器物极为罕有。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与之类似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亿港元天价成交,打破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本文转自【中新网】; 图为清代吴之璠制作的浅浮雕丁山射雁图笔筒。该笔筒以难度极高的“薄地阳文”技法刻成。古松、人物、马匹造型精准,神气动态活灵活现,留白得当,布局紧凑。竹人吴之璠,字鲁珍,活跃于康熙年间,在世时鲜为人知。直至一次偶然,乾隆在内府看到一件刻有“槎溪吴鲁珍”的笔筒,才知道有这样的一位民间高手,他的作品也从此为人所关注。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本文转自【中新网】; 图为外籍观众观看油画《广州全景》和《广州河南全景图》,这两幅油画是创作于1840年代的中国外销画,展示了19世纪中期广州口岸的壮美景色,是罕见而保存完好的大型外销油画。两画均采用典型外销画正面取景的构图,右边的画作描绘了西方商人来华贸易驻留的专区──广州十三行商馆区。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本文转自【中新网】; 图为众多观众参观“小题大作——香港艺术馆的故事”展览。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