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假期旅行去哪里?旅游攻略太难做?500条经典铁路路线任你选!

假期旅行去哪里?旅游攻略太难做?500条经典铁路路线任你选!

时间:2022-12-24 11:24:12

相关推荐

假期旅行去哪里?旅游攻略太难做?500条经典铁路路线任你选!

文/夏小忧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几年前,河南省实验中学老师顾少强凭借一封辞职信火爆网络,在那之后,不乏网友跟风辞职,只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比起日复一日的工作,未知的远方实在太有吸引力了,但我觉得,现在交通这么便利,倒也没必要非得辞职去旅行,提前做好旅游攻略、充分利用各种假期,完全可以既“看了世界”,又“保了饭碗”。

毕竟,裸辞一时爽,求职火葬场......

那么,大家外出旅游都要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呢?飞机?自驾?高铁?还是火车?

如果时间有限,那当然首选飞机;但如果时间不那么赶的话,我还是更喜欢坐火车,因为火车旅行不仅仅是到达目的地那么简单,在火车上,可以随意欣赏沿途的风景,还可以静静地阅读一本书、且不会被人打扰。

可以说,火车旅行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就像萨拉·巴克斯特在《丈量世界》一书中写的那样:“火车旅行保留了浪漫主义的情怀,这种情怀在现代生活已不多见”“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启一段美妙的火车旅行”“火车旅行,就是让我们在熙熙攘攘、色彩斑斓的街头穿梭,去遇见形形色色的人”

是不是很浪漫?很美好?很憧憬?

可惜眼下疫情时不时就会爆发,旅行一事还得暂时搁浅,渴望诗和远方的你、不妨先跟我走进这本《丈量世界:500条经典铁路路线中的世界史》(下面简称《丈量世界》),一起观赏一下这部时间旅行大电影吧。

本书一共提供了500条令人惊叹的铁路旅游线路,还贴心地配上了精美的插图,看完这本书,完全可以绘制出自己横贯大陆的行程。所以,无论你是旅游爱好者、铁路迷,还是历史爱好者,都切不可错过!

全书共分为6个章节,作者萨拉·巴克斯特以时间顺序和火车旅行的形式讲述故事,书中的情节就像火车旅行的方方面面,有出乎意料的转弯、跃进,也有蒸汽时代的诉说或史诗式的宏观叙述,还有那些濒临消失的或是已被遗忘的故事。

萨拉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户外活动发烧友,在成为作家前,她登上过乞力马扎罗山,与虎鲸一起浮潜过,还曾在双翼飞机的翅膀上行走过......

最终,她穿越了亚洲部分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这段经历促使她开始了写作生涯,陆续为各大出版公司旅行板块供稿,像《卫报》、《独立报》,还有《乡间漫步》等,对了,还有这本知识量满满的《丈量世界》。

一、乘上火车,去探寻人类最初的足迹

对现代人而言,火车这种交通方式实在太稀疏平常了,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最初的火车跟我们现代的火车有什么不同?这些火车又各自承载着怎样的使命呢?

其实,火车的历史,又何尝不是人类的历史?

铁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塑造了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战争提供了便利,有的时候,它甚至还成了种族屠杀的帮凶......当然,它也让世界变得更小,让距离不再是问题,让我们可以探索到更远的地方。

另外,火车还有点像时间机器,它好像具有某种超能力,轻而易举就能将我们带回过去,带往更遥远的时空,让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走进历史,去探寻人类最初的足迹。

提起青藏铁路,很多人大概都有所耳闻,知道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铁路的最高点,比世界上任何一条铁路都要高,但关于它的历史,又有多少人知道?

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路段有一大部分经过广袤、高耸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经过几千万年的板块运动,才造就了海拔如此之高的青藏高原,所以它的地壳厚度是普通地壳厚度的两倍。

而且这里气候变化无常,昼夜温差极大,同一天内,既能看到夏天的沙暴,又能遭遇冬天的冰雹,不仅如此,青藏高原上的永冻层还特别脆弱,气温波动不宜过大。这样的气候环境,对铁路的建设实在太具挑战性。

为了完成挑战,工程师们先在轨道底层的混凝土支柱上建造了高架轨道,又安装了地下管道供应氮来保持永冻层的冻结。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穿越青藏高原的青藏铁路通车了。

这无疑是火车进化史上的巨大成功,但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二、那些被战争摧毁的,铁路都记得

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每一场战争,都必然死伤无数,摧毁的建筑更是数不胜数,但总有人轻易将历史遗忘,全然不顾战争背后的屈辱、惋惜。而这一切,铁路都记得。

2000多年前,从阿拉伯半岛到黎凡特急需建造一条运输通道,因为这里是香料的必经之路,从也门和阿曼的乳香和没药都要途径这里,再运到地中海。除了运送香料,穆斯林朝圣者也急需缩短去往圣城麦加的时间。

在这里修建铁路也不容易,崎岖的悬崖,软塌的沙地、炎热的天气,还有当地部落的敌意,这些因素无一不是建设铁路过程中的巨大阻碍。

最令人无语的是,原先规划的火车车厢是木质的,结果......木质火车车厢陆续被当地人偷走了,偷去做什么?当作柴火给烧了!你说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

没办法,最后这木质车厢只好改成了铁质车厢,到1908年,这条取名汉志铁路的路线终于开通了,不过当时这条线路只修到了麦地那,后来一直计划延长线路,却被“一战”给耽误了,后来更是被摧毁了个彻底。

这段铁路从首次运行到废弃,前后不过十年光景,想来也是唏嘘。如今,残余的铁轨在沙漠中依旧隐约可见,可麦地那的老终点站却早已被改建成了汉志铁路博物馆,比物是人非更遗憾的,大概就是这种面目全非吧。

无论如何,这条历史悠久的铁路都真的难以恢复了,但愿总有人记得它,记得这条沿古代商贸线路而建的命运多舛的铁路,一如它铭记那段被摧毁的历史一般。

三、“地下铁路”:不是铁路,胜似铁路

以“铁路”命名就一定都是真正的铁路吗?并不一定,书中讲到的“地下铁路”就不是条真正的铁路,而之所以用“地下铁路”来命名,是因为这条路曾经是美国奴隶逃跑的秘道,用“铁路”命名太合适不过。

19世纪,美国北部各州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加拿大也是,于是,美国南部各州的奴隶便想尽办法逃往北部各州以及加拿大,“地下铁路”为他们的出逃提供了便利。

1830年到1865年,“地下铁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效仿真正的铁路运营方式,“地下铁路”也有许多“轨道线”,沿途同样设置了“车站”,用来帮出逃的奴隶藏身,这些奴隶就是“货物”,全部交由“列车长”引领,“代理人”协助,直到抵达“铁路终点站”,意味着终于获得自由。

在这些逃亡者中,有一个人必须拥有姓名,她就是哈莉特·塔布曼。

1849年,塔布曼和其他逃亡者一样,在夜里摸索前行。不一样的是,别人都是逃出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但塔布曼没有,相反,她为了帮助其他人逃离,多次冒着再次丧失自由的危险,伸出援手,拯救了许许多多的同胞于水深火热。

在马里兰州,为了运出去更多“货物”,塔布曼的地下铁路小径连接着无数个地点,其中就包括巴克敦村商店,据传,塔布曼曾在这里被人殴打,并落下了终身病痛,牺牲之大,让人泪目,更让人敬佩。

塔布曼曾自豪地说:“我开的车从未脱轨,也从未丢失过一名乘客。”的确,塔布曼的“地下铁路”不是铁路,却又胜似铁路,它运输了太多“乘客”,谁敢说它不是一条真正的铁路?

诚如萨拉所说,坐飞机很快,无奈风景有限;开车很方便,但要专注驾驶;徒步和骑行也不错,但体力和时间却是个问题.....

唯有火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费力气、就能近距离观景、丈量世界的出行方式。同时,火车还是一扇窗户,一扇一直敞开的窗户,让我们观看现在,也带我们回到从前。或许,这正是萨拉书写《丈量世界》的初衷也未可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