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清末最后一代翰林的故乡 虽处皖南山区 却有江南水乡景致的古镇

清末最后一代翰林的故乡 虽处皖南山区 却有江南水乡景致的古镇

时间:2018-11-04 00:17:25

相关推荐

清末最后一代翰林的故乡 虽处皖南山区 却有江南水乡景致的古镇

徽州乡土村落在山水的怀抱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村落的格局和规划受风水理论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有“民居博物馆”之称的黟县西递村,村内现存明清古民居百余座;有以牌坊为特色的棠樾村,村口保存显示忠、孝、节、义牌坊七座;有村落形态似牛的宏村,牛肠般的水渠,流经村中如牛小肚的月塘,再注入村前牛大肚的南湖;还有一座有着在皖南山区罕见的以水街著称的唐模村。

唐模,人称水街村,处在黄山南面徽州区内。西距黄山南入口潜口村5公里,南距岩寺古镇3.5公里,东距歙县县城10公里,和徽州牌坊村棠樾是邻居。唐模村背靠黄山,远望新安江,枕山面水符合徽州风水要求。檀干溪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村民面溪居住,临溪筑街,至此形成徽州山区罕见的水街,被人称作“水街村”。

唐模始建于唐朝,唐武宗时期,约公元842年左右,徽州汪氏汪思立从绩溪迁入此地,开唐模村之始。相传当时汪氏选村址时,分别在两处不同地方栽银杏一株,观察其生长情况来决定村落位置。其中一株成长茂盛,生机盎然,汪氏视为吉兆,遂定居于此。时至今日,这株见证唐模历史的千年银杏仍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村民更是视其为村庄的根。

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许氏落户唐模,历经发展,逐步人丁兴旺,成为至今的唐模第一大姓。在最繁荣的明清时期,许氏建了“一祠三厅”,即村中设一个总祠堂,下设三个子祠。

历史上的徽商非常有名,唐模村人也不例外,尤其是以典当和盐业最为兴盛。如清代许凝德在扬州有着“盐务太翁”的称号,许天赠曾担任两浙都转盐运使司都运使。清代著名文人俞樾曾记录过“许翁散财”的故事,讲得就是乾隆时期的唐模村有一许氏巨商,在江浙开了三十六间当铺,但因子女不孝,挥霍无度,许翁将数百万钱财散给伙计的故事。

和其他徽州村落的发展一样,当商人们累积了一定财富,便开始转向文化才学方面。唐模村在清康熙年间,许承宣和许承家俩兄弟相继高中进士,朝廷予以表彰,在唐模村口树“同胞翰林”石牌坊。

唐模村的选址和布局与大多数徽州村落一样,按照风水传统来规划建设,把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徽州村落的特色。

从村入口到村出口全长1.5公里左右,水口距村入口沙堤亭0.5公里左右,檀干溪在水口处出村,转入河道。过沙堤亭经一段石板路,达到村落大门,此处便是“同胞翰林”牌坊。穿过牌坊,沿着溪边道路前进,便是“檀干园”,园子西部是许氏总祠堂旧址。再顺着溪水往前走,即见到村庄建筑,转过弯,一座古建筑横跨溪上,形成桥廊,桥廊西面便是全村的中心—水街,水街两侧民居古建鳞次栉比。

徽州村落的村口与水口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口即为区分村内外的界限。所以村口位置基本上风景甚好,徽人也会在此处营建亭台楼阁。唐模村村口的八角沙堤亭成为唐模入村的第一站。《释名》:“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唐模沙堤亭即体现了亭最原始的功能,供人歇息,避雨。

沙堤亭建于清代,平面四方,屋顶样式为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底层面阔三间,中间设拱门,四周有回廊,从底层地面至正脊高度约10米,屋顶角脊的脊头为鱼龙,共16条,屋檐下方悬挂两块匾额,西边“云路”,东边为“沙堤”。

坐在亭内,远眺黄山,近看即见牌坊。过沙堤亭,通过一段石板路,便来到村口,可见唐模村“同胞翰林”牌坊。徽州乡村石牌坊历史悠久,造型丰富,如歙县县城内的许国石坊,棠樾村牌坊群等,牌坊大体为功德坊,贞洁坊等,用来表彰功绩,警示后人。可以说每一座牌坊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唐模村口的“同胞翰林”牌坊说的是许承宣、许承家兄弟相继中进士、翰林的故事,朝廷为表嘉奖,赐建牌坊,至今仍为全村的骄傲。

“同胞翰林”牌坊为四柱冲天,三间三楼式,面阔约9.6米,柱础石至柱顶约12米。牌坊的东面正中书写“荣恩”匾额,横额“圣朝都谏”,西面朝向村落的一面书“同胞翰林”。下面的额坊上有表文和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地方官员建造牌坊的题词和人名。

牌坊正中东西面各有一对石狮子,一雄一雌。雄狮捧绣球,雌狮戏幼狮,两侧柱前有抱鼓石一对,基座浮雕图案内容十分丰富,有龙凤,仙鹤,鹿等动物,有荷花,松树,灵芝等植物,还有如意纹,云纹组成的纹饰图案。上部额坊处也雕刻麒麟,凤凰,猴,兔等动物。整个牌坊的雕刻手法精湛,形象生动,充分体现徽州石雕高超的技艺。

离开“同胞翰林”牌坊,沿着一段石板路进村后不远处,有一池塘,池塘正中有房屋数间,由曲桥连接,这里便是“檀干园”。

檀干园为村中许氏富商专为母亲而建的,也就是上文提及的拥有三十六间当铺的许氏。此处园子的布局和景点是模仿杭州西湖来营建的,有小西湖之称。《歙县志》曾记载“檀干园在唐模,昔为许氏文会馆,清初建,乾隆间增修,有池亭花木之胜,并宋明清初人法书石刻极精”。许氏富商的母亲长年居住村上,向往去杭州西湖一游,但年事已高,出门不便,再加皖南山区阻隔,交通不畅。许翁为实现母亲的心愿,利用村口地形,开挖池塘引入檀干溪水,修建园林,模仿西湖的景观,如“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等,修建好后供母亲游览,也让村民有一休闲场所。

檀干园的修建也催生出徽州村落的特色园林——水口园林。结合村落的布局,水口的自然景观,将山水,建筑,田园结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的人造景观相比,增加了田野风光。檀干园以水池为中心,筑堤栽柳,有桃花林环抱池塘,好似西湖白堤。湖心有“镜亭”,亭壁上镶嵌了宋明以来著名的书法家碑刻十八块,其中包含苏东坡、朱熹、米芾、蔡襄、黄庭坚等名人大家的书法作品。

始建于唐武宗时期(840年)的唐模,自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起,由于许姓的落户,整个村落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在乾隆年间,许姓成为唐模第一大姓,在唐模村也形成了许氏一祠三厅的祠堂形式。

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建祠堂,修族谱,形成了特有的祠堂文化和建筑。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修建了大量的祠堂。距唐模不远的潜口,现存的明代祠堂就有司谏第,曹门厅,中街祠堂,乐善堂,金紫堂五座。唐模村的许氏祠堂也是颇具规模,形成一祠三厅的形制。总祠在村首,即许氏宗祠。下设三个子祠,分别是骏惠厅,继善厅和尚义厅。

祠堂作为祭祀祖先的地方,关系整个家族的兴盛,它的选址必然与风水紧密联系,正所谓“坐下龙脉,有形势,有堂局,有上砂,有结构,有明堂,有水口”。唐模的许氏宗祠建在村首,与村口沙堤亭,牌坊,檀干园以及水街形成一个完整的村落结构。

可惜的是许氏宗祠的建筑在一百多年前受到很大的破坏。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太平军与清军在徽州进行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使该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大门和大厅已经无存,只剩最后期间的寝堂保存还算完整。仅存的寝堂梁架,雀替撑拱雕刻十分精美,不难想象当时的大厅建筑是有多么华丽。

继善厅曾被小学占用过,后经修缮,现为三进两天井的建筑群。尚义厅保存尚完整,有门厅,大厅和寝堂等建筑。骏惠厅则已改建成民居。

唐模村的特色是一条水街,水街是利用檀干溪建成的。檀干溪穿村而过,将全村分成南北两部分。水街的两侧有青石板路的街道,北面临水的部分建有长廊,形成水街的商店和村民休息的地方。溪水上架设多座石桥,便于南北交通通行。

高阳桥是唐模水街的主桥,桥洞为双石拱券。“高阳”的名字来源于许氏祖先的故乡高阳郡。桥身建于清雍正年间,嘉庆年间修缮,拱桥长7米左右,桥面上建有五开间的硬山式小殿。殿内梁架绘有包袱彩画,屋外西面檐下悬挂“高阳桥”牌匾,屋内两侧柱有楹联“南海岸来一瓶甘露,高阳桥渡千载行人”。

唐模村的村民不仅在穿村而过的溪水上建桥,还在高阳桥前,檀干园边和出村口建了几处整流坝,来调节水流。每当暴雨时,溪水漫过坝顶,泄洪入下游,天晴时则分段蓄水,分配水源。

在高阳桥西侧,便是唐模的中心——水街,这是一道不到百米的临水长廊,廊柱下还设置美人靠伸出水面,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在徽州山区的村落是绝无仅有的。村里的老少都喜欢集中在此处,休息聊天。水街的形成也“三十六典当行”的许氏富商有关。当年为建檀干园时,许氏富商疏浚河道,修筑驳岸,在靠檀干溪北侧的一段街道上建风雨长廊,成为村民遮风挡雨,休息纳凉的地方。这一水街长廊也成为了村中的商业中心。

水街的另一特色就是冬暖夏凉。冬季天晴时,坐北朝南的水街从最早到晚都有阳光照射,夏天则正好相反,没有阳光的直射。原因在于冬季的太阳斜射,廊子下可以照射到太阳,同时北面的店面挡住冬季的寒流,所以冬日的水街比较暖和;夏天时临街的长廊遮阴蔽日,旁边的溪水还会带走炎热,所以显得格外凉爽。

在程朱理学流行的徽州,村民对于教育是极为重视的。旧时就有私塾,书院甚至还有受西方影响的新式学堂。在唐模村教育的历史上,许承尧先生可谓功不可没。许承尧先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于唐模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从北京回家乡 创立新安中学堂,帮助祖父先后创办敬宗小学和端则女学。1906年创办紫阳师范学堂。主编《歙县志》十六卷,编辑《歙事闲潭》三十一卷。许承尧先生是集教育家,书法家,史学家和收藏家于一身的安徽近代文化名人。

唐模村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唐模无论在开发建设还是历史保护上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徽旅游十大美丽乡村”同时还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唐模这颗璀璨的明珠将会更加引入注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