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百度部落守卫战 《百度部落守卫战辅助》

百度部落守卫战 《百度部落守卫战辅助》

时间:2024-05-04 05:31:49

相关推荐

百度部落守卫战 《百度部落守卫战辅助》

在太祖、太宗的管理下,契丹对中原的绝对优势是如何取得的?

契丹建立的大辽王朝是古代中国边疆民族政权之一。在辽太祖,太宗朝的带领下,不仅仅在北方的草原生活,向南挺进中原,扩大版图以妄统一中国是核心发展国策。

太祖在平定了诸弟之乱后,阿保机又继续扫平了其余七部酋长等旧权贵,从而实现了对辽朝政权的大权独揽。

为打破契丹民族内部原有的政治体制,以便完成契丹政权的革故布新,建立适合南进中原策略的戍守防御体制,同时满足契丹既能保卫自己,便于管理,同样方便出兵的目的。

耶律阿保机虽有步骤、有计划的铲除周边势力,但重要的是消灭依附中原割据势力的部族,目的一是防止自己陷入被围攻局势,二是对南进中原进行部署安排,扫除障碍。

契丹黄河流域西部及西北部分布着奚、黑车子室韦等部族。东部则是海东胜国渤海国,渤海与契丹素有世仇。南方部族与中原政权势力亦经常发生矛盾。

为了实现南进中原的抱负,继而逐步攻灭周边势力,耶律阿保机逐渐的将目标转移到了周围的各个地方。

在一次次的试探和调整策略之后,契丹政权确定了东、西、南的攻灭顺序,“于是尽有奚霫之地。东际海,南暨白檀,西踰松漠,北抵潢水,凡五部,咸入版籍”。其目的在于铲除中原的附属力量,继而征服中原。

从辽太祖时期南进中原策略来看,在此期间的军事行动具有务实而稳重的特征。即便是突转方向改攻渤海之战,也是基于军事实力考虑,准确的政局情势评估为前提。

从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时代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其早期南进策略具有理性、实用的特征。从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出于军事目标的选择,亦或是对于地域的攻掠,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

契丹的策略目标既是出于敌我实力的考虑,也是对周边部族势力的考虑,同时也是一种灵活多变的军事策略。

契丹内部发生战乱以前,其首要目标是实力相对较弱的黑车子室韦、奚部等。以实力较弱的部落为进攻目标,契丹就可以轻松地抢夺粮食和物资,也能得到契丹各部族首领的支持。

随着俘获人力、物资越来越多,阿保机侵占目标也越来越高,一心想要大权独揽的阿保机,势必与贵族发生矛盾,最终以阿保机获胜的结局收场。

经过“诸弟之乱”和建立新旧十八部的驻防体系,阿保机对契丹军队的指挥已是得心应手。此后,阿保机继续支持中原藩镇的将领叛乱。虽然经历了两次战败,但阿保机在经略中原方面取得了策略上的优势。

同时为各藩镇的节度使们带来绝佳机会。虽然阿保机有侵占汉地的意图,但是基于现实情况,选择与中原割裂的政权进行结盟。

从总体上讲,契丹在阿保机统治下,主要采取对南方的主动防御。契丹多次主动进攻,都是为了削弱中原的军队力量,以便在南进中原之战来临前,实现对契丹后方的稳定。

论及阿保机的对外策略,是契丹对中原南进策略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契丹的对外政策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和可塑性。其对外策略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对中原的侵略和笼络。

河东李氏和宣武朱氏之间的竞争,使得契丹坐收渔利,以后唐、后梁的政治力量为依托,不断寻找发展机遇。契丹也是以游牧战术为主,经常使用骚扰手段。在对后唐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大部分都是以破坏为主。

凭借着铁骑的速度,契丹首先致使敌人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策略优势。

当敌人无法忍受这样的压力时,就会出现错误或策略上的不平衡。趁此机会,契丹发起最后的进攻,如此往往能取得胜利。

如果战局失利,采用传统的游牧民族作战策略可以快速地摆脱敌人的追踪,并将军事行动失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总体而言,在耶律阿保机统治下,契丹政治的策略目标是“实用主义”和“安定”。要达到策略目的,必须要冒一定的作战风险。而仔细的策略规划可以减少这种危险。

阿保机的对外策略,使其在当时复杂政局形势上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进而促使其进攻规划更具灵活性,同时耶律阿保机的军队也能更加灵活的执行策略。

正是以上三个因素,才让契丹在阿保机统治下,迅速发展,积蓄力量,为以后南进中原做好充分的准备。

1939年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悬赏抗联领导人名单中,杨靖宇名列第一,赏金1万元,东北日伪当局把“大讨伐”的重点再次移往东南满地区,妄图消灭征战在这里的杨靖宇和他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

此时抗联中有人提议,把部队暂时转移到苏联“避一避”。杨靖宇坚决否定了这个建议。

还有人提出把司令部藏到长白山深山里去,其他部队在外面牵制敌人以保卫司令部。这个主张也遭到杨靖宇的批驳,他情绪激动地喊道:“没有党中央的命令,我不能擅自作主张向苏联转移。

抗日抗日,你走了还叫什么抗日?我是三个方面军的统帅,就应该亲临前线,指挥三个方面军同敌人浴血奋战,你到长白山里猫起来,这叫什么抗日!”

9月,伪日满军警联合作战司令部在伪吉林省成立,日本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陆军少将野副昌德为总司令官,陆军大佐北部邦雄为参谋部长,统一指挥三省日伪军警对抗联第一路军进行联合“大讨伐”。

敌人的这支队伍兵力雄厚,包括日军独立守备队步兵5个大队,伪军18个旅,三省警察队和热河、奉天、滨江、锦州调来的增援部队,以及叛徒程斌、崔胄峰、唐振东为头目的“挺进队”充当向导和先锋,总兵力为7.5万多人,此外,还配有一个飞行队。

敌人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发挥日满军警的综合力量,专心一意捕杀歼灭杨靖宇匪团”。

他们采取了多种战术,如“梳篦式”“陆空呼应”,以及“军事讨伐”同“诱降工作”相结合等,但是最为重要的是一种叫“狗蝇子”的战术,意思是一旦发现目标,就像“狗蝇子”一样,盯住不放,血腥“围剿”。

9月下旬,杨靖宇率领第一路军总部警卫旅、少年铁血队、机关枪连、特卫排向桦甸县境内转移,30日在头道溜河口与魏拯民等会合。

他们在一所伪军废弃的营房里,召开了中共南满省委、抗联第一路军主要领导人会议,为粉碎敌人聚而歼之的阴谋,会议决定化整为零,把抗联第一路军分成若干小股部队同敌人周旋,魏拯民率部去吉林、图们地区,金日成率部在长白山、鸭绿江上游地区,杨靖宇居中指挥协同作战,在濛江、抚松一带坚持斗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此后,抗联第一路军各部开始了艰苦的反“讨伐”作战。杨靖宇率部400余人在桦甸县夹皮沟、濛江县瓮圈、金川县回头沟等地活动,牵制敌人,使得第一路军的其他各部顺利转移。

部队在濛江县瓮圈密林深处整训20余天。这时的给养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隔断抗联与当地百姓的联系,日伪当局采用“归大屯”以及建“集团部落”等方式,将居民集中起来,并在森林中开辟汽车道以减缩游击队的活动地域。

抗联军生存所需物资来源越来越少,只能依赖密林深处营地储存的食物,而由抗联叛徒组成的“挺进队”,专门寻找秘密营地,破坏粮仓。程斌投降以后,他带人摧毁了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将杨靖宇苦心经营的70多个密营破坏殆尽,彻底断了杨靖宇的粮道和休整地,使得杨靖宇和他的队伍陷入了绝境。

虽然给养严重不足,但是杨靖宇仍然率部多次与敌交战。

据日伪资料记载,杨靖宇指挥的抗联第一路军,在1939年10月,共袭击敌人24次,与敌人交战26次;11月袭击敌人25次,交战29次;12月袭击敌人9次,交战25次。3个月共袭击、交战138次。

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据气象资料记载,当时濛江地区夜间最低温度是零下42摄氏度。杨靖宇率领部队不停地在雪地里行军、打仗,战士们身上的棉衣全被树枝扯开了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而裤子总是湿的,寒风一吹便冻成甲,很难打弯儿,迈步都吃力。鞋子跑烂了,就把棉衣揪下一块包脚,割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绑上。

抗联第一路军遭受巨大的损失,许多优秀指战员相继牺牲,到1939年年末,第一路军已不足千人,斗争形势异常困苦。

为了使部队免遭敌人围歼,杨靖宇决定进一步分兵。他命令警卫旅政委韩仁和、警卫旅第一团政委黄海峰率领60余人北上,而他自己则率警卫旅第一团四连、机枪连一排、特卫排和少年铁血队共200人继续留在濛江县西岗一带活动。

杨靖宇留在西岗一带的目的是与第一路军军需处处长全光会合,研究解决部队的棉衣和粮食供给问题。在这狭小的地域,杨靖宇一连等待了20多天,也未见全光前来会面,结果使部队陷于敌人围攻之中,部队也减员过半。

在部队已无给养的情况下,杨靖宇派出60人到那尔轰马架子筹集粮食,不慎暴露踪迹,申麟书伪森林警察大队和伪军骑兵第八团循迹追来,包围了杨靖宇所部。杨靖宇率部与前来围攻的敌人连日展开激战,终于在3天后才与派出的筹粮队会合。

由于警卫旅第一团参谋丁守龙在马架子战斗中负伤被俘后叛变,他向敌人供述了杨靖宇“最近行动”“行动推测”“杨今后驻扎或逃避地点”“抗联一路军编制”等军事秘密,使杨靖宇率领的抗联再度陷入艰难境地。

以上内容来自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编写组《杨靖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