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旅游火了腰包鼓了 共同富裕我们底气更足了” 一朵荷花“出圈”记

“旅游火了腰包鼓了 共同富裕我们底气更足了” 一朵荷花“出圈”记

时间:2019-03-28 21:45:37

相关推荐

“旅游火了腰包鼓了 共同富裕我们底气更足了” 一朵荷花“出圈”记

杭州日报

图片 杭州建德大慈岩镇提供

建德市大慈岩镇地处杭金衢三地交界,这里盛产建德里叶白莲。

8月,走进这个江南小镇,视野所及全是高高低低迤逦无尽的荷田。起起伏伏相拥相接的荷叶,犹如波光潋滟的湖水,而点缀其中的白花和红花,则像跌落湖中的星斗。一阵微风吹来,荷叶相互挨挤着,发出簌簌的声音。

遇到莲农双手麻利地剥莲蓬,抠一把,嫩绿的莲子,粒粒饱满,莲蓬莲子一色裁。莲蓬润润的手感,就知这是赶早采的嫩莲蓬。“吃鲜莲,就吃个嫩。天是热的,莲是凉的,人是乐的。”莲农笑着催促。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大慈岩莲子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一朵朵荷花、一个个莲蓬,盛满了乡愁,装满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美好向往。

从世外桃源到网红“打卡地”

年轻人“回来了” 城里人“进来了”

沈恒阳是大慈岩镇宣传干事。第一次和大慈岩相见,还是四年前大学刚毕业时。那天沈恒阳从杭州市区到了大慈岩,刚抵达时,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镇上有不少村子,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妇女守着‘一亩三分地’,主要种荷花。”面对杭州来的大学生,当地镇干部给沈恒阳直泼冷水,“我们村名气不小,是历史文化名村,里叶白莲那可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宋时期还被钦点为皇家贡品,但不能‘当饭吃’啊!”

可是,在沈恒阳看来,这荷花就是能“当饭吃”!

荷花是个特殊的产业,怎样在市场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怎样才能确保大慈岩的群众得实惠?村民们的建议很多。“还是要发展荷花经济、走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沈恒阳说,找准了好路子,大家说干就干。

大慈岩镇充分利用政策资金,带领村民们修缮古建筑,新建游客服务中心、观光步道等设施。“今年第十三届建德荷花节,在我们镇上举办了集镇荷花展、荷美小镇大学生数智农机设计大赛、莲姐姐厨艺大赛等等,吸引了不少游客过来。”沈恒阳说,一批批游客接踵而至,寂静的乡野热闹了起来——年轻人“回来了”,城里人“进来了”,学习经验的人“过来了”,大慈岩成为网红打卡地。

游客来了,大慈岩的荷花也要走出去。6月16日,第九届杭州西湖荷花展上,在灵隐飞来峰景区“咫尺西天”照壁前,一组名为“里叶白莲,花开飞来”的荷花造景吸引了众多目光。姿态各异的荷花在绵绵细雨中开放,与飞来山水、灵隐古刹相映生辉。在这次展览上,来自大慈岩镇的荷花还被做成花艺小品、精致糕点亮相,引得不少外地客商驻足。“尤其是G20夫人同款茶歇——雨过天晴,很受追捧。”说起宣传品牌,沈恒阳是行家里手。现在,“建德里叶白莲”还出了系列文创产品。

“这一切还是为了打响里叶白莲的品牌。让游客畅游十里荷花、品尝里叶白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里叶白莲所包含的品牌内涵和文化底蕴,比单纯的销售莲子产业更有意义。”沈恒阳说,依托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建设,大慈岩镇还将继续以“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镇”为发展目标,做优“荷美小镇”。

“让荷美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沈恒阳说,如今,大慈岩莲子种植面积有8000亩,莲子、荷花,藕粉、荷叶茶、莲子膏等,一系列产品构成了一个稳定的莲产业链。每年销售干莲子产品达600吨、荷花30万支、莲蓬300万个,同时带动乡村旅游4万余人次,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从走街串户到直播带货

创建品牌符号 打造品牌价值

59岁的叶建林,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种莲卖莲。20世纪九十年代,叶建林在西湖边,偶然发现有人提着竹篮卖新鲜莲蓬,“5毛钱一个,我买来一个吃,远不如我们里叶莲蓬好吃。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把新鲜的莲蓬,挑到集市上甚至到杭州来卖。”

叶建林成了大慈岩镇里叶村第一个收购新鲜莲蓬的“个体户”。“在此之前,我们就卖干莲子。没想到把新鲜莲蓬挑到城里,走街串户,生意也很好。后来,我又买了卡车收购鲜莲蓬,运到杭州的市场。”在叶建林的带领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生意,“不仅卖莲蓬,还卖荷花。杭州凤起花鸟市场,一天大概就要8000支荷花,我们的荷花还出口到了日本。”

“我以莲为生。我们大慈岩的莲子,是用附近狮子山、花岩、官山、诸山涌出的山泉灌溉,口感很好,独一无二。”大慈岩种荷花的历史有1000多年,叶建林说,只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断过。之所以一直能保持高品质,品种的不断更新优化至关重要。

“之前很多年,大慈岩荷花多为农户自发种植。1989年起,政府开始参与引导。同年,大慈岩去中国白莲之乡江西广昌取经,引进高产量品种。遗憾的是,由于环境差异,这个品种培育三年后发生变异。”叶建林说,大家没有灰心,终于在培育出了新品种“十里荷1号”。“十里荷1号”花色红艳,观赏性强,花朵数多,一亩可产7000朵,花期也长,从6月上旬到9月,而且莲子口感更是鲜甜。凭这些优势,“十里荷1号”不仅在本地大面积种植,在浙江省内大面积引种,甚至西湖里也引进了“十里荷1号”。

“别看我现在一年有30多万的收入,做莲农很辛苦的。”叶建林说,作务莲田是一项费时费力、十分辛苦的活计。从整地、选藕、移栽到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直至疏叶增蓬、分时采摘,一年四季连轴转,每个环节都不能耽搁。“像现在这样的大热天,莲农都是黎明4点左右下地,蹚着泥水,忍着蚊虫叮咬和莲秆倒刺的划伤,一直忙到早上9点收工。”叶建林说,莲农对待莲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照料,这样紧张劳碌的一个夏天下来,莲农几乎都要脱掉一层皮。叶建林的下一个梦想,是用电商拓宽市场。“共同富裕是干出来的呢。”

从乡村能人到年轻人创业

编织自己的梦想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大慈岩狮山村党支部书记叶顺良是一名乡村能人,他种植了112亩荷花。“这一百多亩荷田,一年毛收入有70万。今年,我在田里尝试着养螃蟹,要是效果不错,村里一些大户可以先做起来。”叶顺良手里拿着新采的莲蓬,忙着打包,不远处,快递的车在等他。

干练、精神的叶顺良,之前在外地创业。,村里和他商量,能不能回来带动村里产业的发展。“我没多想,就回来了。回来做了村书记,赶上了这几年乡村的大发展。”

随着荷花经济的不断壮大,大慈岩镇将莲子生产村落的旅游资源和大新叶景区进行有机串联,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荷田绿道,发展民宿、采摘、休闲观光农业等农旅结合产业,形成了鲜莲蓬、荷花、干莲等莲子产业链,实现社会资本、村集体和村民共建、共享、共赢三位一体的帮扶互助模式。

“现在的问题不在原材料,而在于如何通过深加工使它进一步增值。建德里叶白莲通身是宝,除食用外,莲子、莲心、莲茎、莲叶、莲藕、莲壳都可以加工成医药、食品、饲料精细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好在这两年,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陆续前来考察投资,莲业生产正在迈上新的起点,说来真让人高兴、振奋。”但叶顺良的目光不仅在莲子产业,他更想发展乡村旅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慈岩越来越充满生机活力。村里搭上旅游的‘快车’,村民日子才更有奔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回来创业,开发民宿、旅游,旅游火了,腰包鼓了,这样共同富裕才更有底气。”

近年来,大慈岩镇党委政府积极围绕乡村旅游、美丽城镇等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立“荷美小镇”共同富裕党建联盟,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回归工程。“飞凤心灵庄园”位于建德市大慈岩镇吴山村,占地3000余亩,80后的叶瑾和丈夫王波是这座庄园的创始人。他们在这片没有田、没有地、更没有路的荒山扎了根,开荒、修路、种植,打造山水田园。

如今的“飞凤心灵庄园”有19幢民宿88间客房,是一座融合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科学教育、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来到吴山村后,老百姓、村集体不仅可以通过土地租赁获得租金,村民还可以在庄园内进行服务工作等,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庄园还致力于培育新型农民,对村里赋闲的村民进行茶道、花艺、糕点、料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村民自身素质。“飞凤的到来,每年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120万元,引进了40多名年轻的大学生,还带动了本村8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作为党员,我在编织自己最初的梦想,也带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富梦。”叶瑾说。

“我们要做好荷花经济等特色产业,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力争创杭州乃至全省的共同富裕样板镇。”大慈镇党委书记游佩芝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