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温泉旅游资源如何保护?

温泉旅游资源如何保护?

时间:2020-11-20 11:03:55

相关推荐

温泉旅游资源如何保护?

咸宁,是全省有名的温泉旅游资源大市。可是,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一方面温泉旅游产业发展不尽人意。那么,我市温泉资源究竟有些什么?温泉旅游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资源该如何进行保护?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1 叫人艳羡的地热资源

咸宁是一座宜游宜居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享有“中国温泉之城”的美名、“华中第一泉”的美誉和“一城十二泉”的美景。

我市温泉资源丰富,6个县(市、区)均有温泉资源,全市目前已探明温泉田有7处,最高水温64.5。可开采量、热(电)能、平均温度等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首列。据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全市还有一批温泉勘查远景区可提供资源储备。在市地热局负责人陈双银看来,这些都是咸宁发展温泉旅游的良好基础。

事实也是如此,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各大温泉酒店及温泉度假村时发现,一进入冬季,温泉温暖舒适的温度以及它特殊的保健疗效吸引着外地游客,不少温泉酒店、温泉度假村人满为患。“十一过后就是泡温泉的旺季,我们酒店汤池一天最多时接待了3000多人。”三江森林国际温泉酒店经理姜超文说。

陈双银介绍,咸宁市温泉资源利用历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的唐代就名声在外,宋朝时“温泉沸波”被列为咸宁八景之一。素有“蒸如坐暖室,从石隙之。沙沸泡起滚滚上,热如釜”,“其水如汤,浴之可愈病”的民间俗语。早期仅用于民间沐浴,20世纪40年代建成温泉疗养基地。

“我市条件十分优越,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G4京港澳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中段等主要干线均经过咸宁,各县市均有高速相通,交通便捷。”陈双银说,全市探明的各温泉田距城区距离不超过10公里,交通极其便利,温泉田就在咸宁城中,共有泉眼、井28口,全国少有。正是因为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市于被评为首批“中国温泉之城”。

以来,我市逐步建成了三江、碧桂园、温泉谷、通圣太乙、楚天瑶池、嘉鱼山湖温泉和崇阳浪口温泉等一批重点温泉旅游项目和景区,形成了温泉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咸宁市地热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城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通知》、《湖北省温泉旅游服务质量规范》和《咸宁沐浴温泉水质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科学合理地保障了我市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我市连续成功举办了中国·湖北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泡出健康、泡出文化、泡出美丽、泡出时尚”成为人们生活的追求。武汉、长沙、广州、岳阳等大中城市的游客慕名而来。

目前,全市共有14家温泉酒店,浪口温泉、山湖温泉、碧桂园凤凰温泉和三江温泉荣获“灵秀湖北最受欢迎十大温泉”的美誉。据统计,去年,我市温泉年接待客为83.77万人次,温泉旅游总收入达1.18亿元。

2 让人惋惜的不温不火

然而,温泉旅游作为咸宁的响亮名片,在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产品开发模式及产品雷同化现象日趋严重。

6月4日,市委书记孟祥伟在调研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时强调“温泉是有文化的,有仪式的,万万不可把温泉旅游做成了泡澡洗澡”。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周洪恩坦言,目前我市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问题。

——资源调查覆盖面窄。全市部分已探明温泉田仍有较大调查潜力,尤其是市城区1500-3000米深范围温泉资源潜力巨大,但未进行过勘查。

——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全市温泉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大部分为旅游、医疗泡澡项目,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消费特点,每年淡季的温泉资源开采量仅为旺季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全市原有14家温泉类酒店,因同质化竞争,大多盈利情况不佳,目前仅存7家。因过度集中开发,月亮湾附近温泉井出现水温下降、水位降低、水质变差、水量减小等问题,在冬季高峰期硫磺味变稀薄,颜色变淡,甚至出现掉泵情况。

——温泉品牌和文化推广不够。我市除在印制了以温泉为主题的邮票外,未开展任何温泉相关文化产品的设计、推广工作,对温泉相关历史文化挖掘不深、研究不透、推广不足,导致社会公众对此知之甚少。我市温泉科普工作也存在范围不广、效果不佳问题,富含硫磺的温泉水可以辅助治疗皮肤病以及偏硅酸和锶、锂、氟对人体的心脑血管有很好的软化作用等温泉常识未深入人心。

而谈及原因,周洪恩认为,造成温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对温泉资源稀缺性认识不足、没有科学的供水系统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据了解,部分企业在开发利用温泉资源时,没有配套节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废水排放体系不健全,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为温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留下较大隐患。此外,有的开发商盲目开发且设计理念老化、陈旧,造成温泉酒店软硬件不到位等,导致消费者因体验感差而不买单。

3 令人期待的温泉沸波

那么,究竟该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温泉资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光认为,建设“中国温泉之城”,打造“中国温泉之都”,必须摸清家底、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挖掘文化,确保我市温泉资源可持续利用。

勘查先行,做到资源储量“清晰化”。积极落实《共同推进咸宁市温泉勘查合作协议书》的相关内容,推进二期温泉勘查工作,重点抓好中深部温泉的勘查工作,摸清温泉资源储量、分布情况及水质水温特性,切实避免上部过度开采。

规划引领,做到开发利用“多元化”。温泉分布受到地质结构的影响,属于非遍在性的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应组织编制地热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根据温泉资源的水质、水温等差异,构建医疗开发、旅游开发、康养开发、个性化开发、户外研学开发等多元化的温泉资源开发利用格局,避免一窝蜂的搞单一项目。

分类施策,做到监督管理“精细化”。重构矿权设置方案,依法依规对已探明的温泉田采矿权进行全面清理,新设矿权按新规划布局要求进行公开招拍挂出让,并按“绿色矿山”要求实施水质、水温、开采量、排放量等指标监控,按有关要求加强对温泉资源税费的征收和使用。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探索出台配套政策,对温泉资源二次或多次利用适当予以奖补;推广实施温泉资源使用梯级收费,按淡旺季执行不同收费标准,减轻企业淡季经营负担。

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召华认为,随着大量温泉旅游度假区的不断涌现,旅游者不仅仅满足于泡温泉的需求,而且需要体验温泉旅游地的综合性文化。打造温泉旅游这张特色名片,挖掘鄂南特色历史文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我市每处温泉资源都有一个或几个配套的历史故事,要充分收集整理,并据此项目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着重打造一批高端项目和产品。

此外,要积极申报全国温泉文化旅游示范区,全面统筹全市温泉资源开发利用,严控市城区新增温泉开发项目,杜绝“一味求大”开发倾向,并组织开展相关文创产品开发、推广工作,使得温泉康养富有仪式感,加深温泉文化氛围,增强“香城泉都”美誉度和知晓率。

(文章来源:咸宁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