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 宋代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 宋代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时间:2023-09-16 18:50:57

相关推荐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 宋代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晨读历史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

张耒(lěi)

(接续11)

黄庭坚的诗歌堪称一流,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的诗歌与苏轼并称“苏黄”,苏轼曾评价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在这句话中,苏轼不光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赞誉,也对黄庭坚的品行给予了肯定。

对于晁补之,苏轼给出的评语是“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苏轼对晁补之的文风和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

苏轼评价另一位门生张耒时说道:“汪洋冲澹,有一唱三叹之声。”苏轼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张耒的作品取材广泛,文风简洁流畅,气势豪放,挥洒自如,婉转而又含义深刻。这是很高的评价,由此也可以看出苏轼对张耒的赞许和肯定。

从苏轼对这四人的评语中不难看出,他们四人在各自的文学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也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但苏轼对张耒的评价可谓是最中肯的。

张耒(1054 -1114),字文潜,自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生长于楚州淮阴,“苏门四学士”之一,可谓是名门之秀,张耒是结束北宋文坛,影响南宋文坛的重要作家。因为在苏轼、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去世之后,张耒依然健在。

正是张耒,将苏门的文学之光传播和延续下去的,他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的学生,他的文章、诗词影响了很多人,他的文学理论和诗词创作手法一代代地流传了下去。

张耒一生创作诗词、散文、史论、议论近2600篇,其中光诗词就有近2400篇,从这方面来说,他是一位硕果累累的文学家。南宋初年词人张表臣在《张右史文集序》也称张耒的作品:“雄深雅健,纤秾瑰丽,无所不有”,这也是对张耒作品极高的评价。

张耒的词作虽不多,流传下来的只有6首。他在临近重阳节写下的这首思念妻子的作品《风流子·木叶皋亭下》,不仅是传世之作,而且因为词作以景蕴情的艺术手法和细致入微的情感表现,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风流子·木叶皋亭下》原词如下: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张耒自从踏入仕途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任职,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他对妻子的思念也是格外深切,而这种思念之情在节日里就格外浓烈。

既然思而不得见,那就用文字聊表思念,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词人在饱受相思之苦下的情感宣泄。

开篇三句大意是说: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这三句点明词人所处的地点和时间。

木叶,指树叶,词中点明树叶落下,表明了深秋的时间和节令,草木摇落在古典文学中不光是表现深秋时节的代名词,还有表达乡思与乡愁的含义。如范仲淹的名作《苏幕遮》,就是从“碧云天、黄叶地”的秋景引出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深层次情感。

亭皋,水边的平地;重阳,指的是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对于羁旅之思的游子,重阳节也是格外想家、格外思念亲人的日子,这种心情也正是王维笔下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三句“又是捣衣秋”是全词很关键的一句,而其中的“捣衣秋”三字,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这三个字承载了叙事兼抒情的功能,“捣衣”是叙事,古代妇女于秋季渐寒时,在砧石上捶打衣服以备寄送出门在外的亲人过冬。

为什么要捣衣呢?原来捣衣其实是制作衣服的一道工序,人们先把洗好的布匹放置在砧石上(砧石也就是专门用来捣衣服的一种磨平的石头),然后用特制的木棒将布匹表面的褶皱捣平捣软,这样做成的衣服穿起来就很舒服了,这就是捣衣这道工序的过程。

捣衣,能勾起的是同一时空下分隔两地的人的情感共鸣。家人捣衣,是对出门在外的亲人的牵挂,这是一份寄托着温暖的牵挂;而羁旅在外的游子,每到了天气渐寒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想到家中的温馨,会想到亲人的呵护。

这两种情感交融在深秋时节的捣衣声中。张耒,离家在外,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对妻子的思念也就愈加浓烈,所以他将情感诉诸笔端,开篇三句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也是全词的感情线索。

词人伫立水边,看着片片飘落的黄叶,看着亭外绽放的黄菊,愁绪不禁萦绕心头。词人心中有何忧伤呢?原来词人年华渐老,头发也稀疏起来,他把菊花摘下,想插在头发里,可头发稀疏得连菊花也插不住了。

(待续12)

晋城,古称“建兴”“泽州”,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是高僧慧远、诗书大家张慎言、《康熙字典》总编纂陈廷敬、作家赵树理等名人的故里。古为冶炼之都,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北宋时所铸“大观通宝”被誉为史上最美铁母(钱),泽州铁器、兰花炭名扬海内。境内有皇城相府、青莲寺等风景名胜。#晋城# #晋城头条#

莫言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远远大于他的作品贡献。

文学始终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没有一种文学样式可以独领风骚到始终,当唐诗的巅峰无以加复,宋代的文学只有另辟蹊径,同理元明清。

即便是同一种文学样式,也会在形式、技巧、关注对象上不断的探索,白居易的浅白易懂和李商隐含蓄典雅甚至晦涩,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风格、关注的对象也完全不同,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都是诗歌大家。

政治经济或者说社会、时代对文学影响是巨大的。新中国出现两批优秀的作家,一批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批是改革开放时期,这两个时期社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必然会引起作家的深度的思考,这个思考就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后一批作家基本上还是八九十年代成名作家,文学到了目前阶段的瓶颈期。虽有佳作但数量远不及八九十年代的文坛诗坛。社会内容、关注对象、写作技巧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自然科学目的是服务人,社会科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并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

莫言显然注意到内容、对象、技巧上的尝试和创新。当然也势必引发争论。很多人似乎只关注到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莫言显然不是抄袭魔幻现实主义,他的写法应该是传统的、民族的基础上,同时也借鉴了世界的。这种写法是创新的。例如《生死疲劳》看似魔幻,实则很《聊斋》,但又都不是。这一点上,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贺信中是非常准确和中肯的。

莫言的作品与其讲是莫言的成功,不如说莫言代表着现在文坛的思索,探索。

晨读历史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水利专家

苏轼

(接续5)

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西夏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历代评价

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陈鹄《耆旧续闻·卷二》引,俞文豹《吹剑录》作“吾为子孙得两相”。)

王辟之: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迈,真谪仙人也;至于书画,亦皆精绝。故其简笔才落手,即为人藏去。有得真迹者,重于珠玉。子瞻虽才行高世而遇人温厚,有片善可取者,辄与之倾尽城府,论辨唱酬,间以谈谑,以是尤为士大夫所爱。间遭佥人媒孽,谪居黄州。有陈处士者,携纸笔求书于子瞻,会客方鼓琴,遂书曰:“或对一贵人弹琴者,天阴声不发,贵人怪之,曰:‘岂弦慢邪’对曰:‘弦也不慢。’”子瞻之清谈善谑,皆此类也。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范祖禹:苏轼文章为时所宗,名重海内,忠义许国,遇事敢言。如轼者,岂宜使之久去朝廷?

黄庭坚:①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子瞻〈醉翁操〉》)②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之气贯日月。(《跋东坡墨迹》)③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酣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题东坡字后》)

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在元丰则不容于元丰,人欲杀之;在元祜则虽与老先生(指刘安世所师从的司马光)议论亦有不合处,非随时上下也。(马永卿辑《元城语录》)

晁无咎: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

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王直方诗话》,《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

王灼:①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②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碧鸡漫志·卷二》)

胡寅: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向芗林酒边集〉后序》)

赵昚: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忠言谠论,正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御制苏文忠公集序》)

陆游:①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老学庵笔记》)②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待续6)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这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人文传统、学术思想、人才培养、文化特色以及精神象征的最鲜明、最集中的代表和写照。

北宋开宝六年,尚书朱洞出任潭州太守(管辖长沙等十二县),把僧人所办的学校转化官府支持的书院,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咸平二年,朱洞的继任太守李允则重新扩建书院,使岳麓书院得以不断发展。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召见时任岳岳麓书院山长周式,亲笔书写“岳麓书院”匾额。至此,岳麓书院成为成为地方高等学府。

乾道元年,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教学,大讲理学的“公私义利之辨”,致使“闻者风动”,开辟了一个闻名全国的理学基地。

19,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历经千年,这里相沿办学,弦歌不绝。在岳麓书院,教育家和文学哲学大师张栻、朱熹、王阳明曾经布道讲学。

在岳麓书院,经学大师王文清、王先谦曾从事教育及文化学术活动。

在岳麓书院,近代名人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曾在此就读求学。

在岳麓书院,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前辈,在“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终于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走上了一条“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伟大革命。

近百年来,岳麓书院就是这样通过培育人才一次次引领着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也正是在一代又一代杰出代表的身上展现出强大的文化活力,实现了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卓绝的历史背后,是无数读书人千年相继的文化追求。

拜谒岳麓书院,聆听圣贤传经布道——

​南宋欧阳守道说:创立岳麓书院,是为了“士得屋以居,得书以读。”

岳麓书院官方第一任主持张栻说:“人为天地之心,盖万物具万理,万理在万物,而其妙著于人心。心也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岳麓书院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明末清初学术大师王夫之说:“天下在我,吾何取?我在天下,吾何为?天下如我,吾何欲?我如天下,吾何执?”

#宋词十大家如何排名# #宋词十大家如何排名#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和唐诗并称我国古典文学的双星,如灿烂星光在文坛熠熠生辉。前承唐诗之辉煌,后启元曲之崛起。

宋代涌现出有名的词作者就有一千四百多个,古语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想要给众多的优秀词人排名,估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单。

我心中的排名:

1、苏轼: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就极高,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迈,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苏轼是宋朝词坛全才式巨匠。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2、黄庭坚: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3、欧阳修:宋仁宗天圣八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4、范仲淹: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5、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6、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7、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秦观: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40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9、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宋婉约作家,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代表词作如《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等。

10、岳飞:南宋抗金将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最著名的一首《满江红》可谓是历代爱国之士最为欣赏的名篇。

抄书打卡

抄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