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网 自考教育考试院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网 自考教育考试院网站

时间:2018-11-01 18:37:45

相关推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网 自考教育考试院网站

【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月10日-11日举行,考生请注意这些事项】4月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4月10日至11日举行,海南省考试局提醒考生注意以下考试注意事项。省考试局同时提醒考生切记考试时间为:4月10日、11日两天;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月10日-11日举行,考生请注意这些事项-新闻中心-南海网

【推进构建“书院制”人才培养新体系】南昌大学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命题,实施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成长为主要内容的“四自教育”实践,推动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牵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四自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探索,逐步探索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四自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书院制”人才培养新体系。主要聚焦以下问题:目标体系主要回答“四自教育”为什么样的目标引领问题,学习体系主要回答“四自教育”为什么行的主体能动性问题,教学体系主要回答“四自教育”如何推进的客体依托问题,保障体系主要回答好“四自教育”何以能实现的机制保障问题。

构建“四自教育”目标体系,适应本科教育的未来使命

树立本科教育是担当未来的教育理念,以“四自教育”为抓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正视“未来依靠谁,如何把握未来”的战略问题。教育的使命在于把握未来。教育的真谛在于教育人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本科教育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

构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践行“教育担当未来”理念的有效措施,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一是要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内在渴望,要让学习成为大学生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强烈的自我需求,凸显学习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常识”;二是要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充分认知,把自主学习作为学生角色的“责任”;三是要教会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充分凸显本科教育中教师教书育人的“本分”,教会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学会对碎片化信息、知识的加工、整理、吸收,从而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体系化知识,形成有机的思维能力。

树立“学习自主”“成长自觉”的成才观念,以“四自教育”为动力,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解决大学生“如何成长,怎样成才”的现实问题。其一,自主学习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前提,主要解决大学生能否学习自立的问题。当代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把自主学习作为生活习惯。其二,自我管理是大学教育的关键纽带,主要解决大学生能否学习自觉的问题。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成长要依托自我管理才能实现。要从思想根源上树立起自我管理意识,从内心管理好自己、发展好自己,变他律为自律,把自我管理作为成长之路的终身修为,在自我发展中掌握主动权,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其三,自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要求,主要解决大学生能否学习自信的问题。其四,自觉成长是大学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解决大学生能否学习自强的问题,反映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成长自觉是一个人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是一种发自内心、自我完善的自觉行动,是推动一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

坚持本科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教学导向,以“四自教育”为牵引,实现教育由选拔教育向养成教育转变,解决“教育何以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实践问题。本科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环节,是教育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的关键阶段,对提高大学生能力素养发挥关键作用。本科教育不能再是为选拔考试而建设,应着眼于为何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怎样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实践问题来建设。考试选拔制度作为中国最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提供了人才选拔的公平环境。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成长”为牵引,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协调性,并通过长期培养、反复训练、监督约束,使其养成良好教育习惯,并成为伴随受教育者一生的品质,推进选拔教育向养成教育模式转变。

养成教育是“四自教育”的目标导向和任务导向。通过“四自教育”让学生从选拔教育形成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向养成教育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转变。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学会做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并伴随一生,从而走向社会后,真正成长成才。【作者:周创兵 曹文华 钟贞山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周创兵为校长】@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微博汇 @南昌教育发布 #教育# #高校# #大学# #书院# #高等教育#

【守住公益属性 规范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近日,《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以“全面规范、提高质量”为主线,对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推动形成办学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完善、办学行为规范、监管措施有效、保障机制健全的新格局。《实施意见》明确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为“非脱产”;并要求强化学历继续教育的公益属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下达经济考核指标,确保办学质量与学校的品牌声誉相统一。

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快速发展,为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制度标准不够完善、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不能很好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根据《实施意见》对普通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作出的部署,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服务终身学习,形成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格局,营造终身学习的清朗环境意义重大。

全面规范,为终身学习营造良好环境。针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乱象,要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治理、全面规范。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守学历继续教育的公益属性,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要扭转当前的逐利行为,推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举办“少而优、小而精”的学历继续教育,地方高校重点举办“服务地方、办学规范、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学历继续教育,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服务“知识更新、技术提升”的学历继续教育。同时,认真落实相关要求,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条件和程序,控制布点数量和范围,从高校自身进行内部改革。此外,要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的规定,缓解有的机构营造出来的教育焦虑,使学习者真正投身到学习中,而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

提高质量,为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全面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治标与治本结合。其中,硬件上要达标,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基本要求进行落实,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要加强教材建设管理,应严格审核把关、规范教材选用,开发高质量教材,增强教材育人功能,确保学习质量。

资源共享,为终身学习提供丰富内容。今年正式启动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着重打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也要把数字化作为重大战略问题超前谋划,充分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传统教育手段的“锦上添花”,而是一场深层次的教育变革。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广泛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继续巩固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成果,服务终身学习,切实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此次《实施意见》的印发,是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起点,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供支持,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作者 杨程 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以扎实作风建设保障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找准把牢有效抓手。总体而言,加强高校机关作风建设要从个体和集体两个层面入手,既要从教育层面深化学习引导、强化履职尽责,又要从管理层面完善体制机制、塑造文化自觉。

1.抓住作风建设关键少数,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

高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促进领导干部以个人担当带动集体担当,以个人作为促进集体作为。

一是要加强学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史明理”。学风问题的核心,就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带头学习“四史”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并认真研究新形势、吃透新政策、把握新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起来,和提高高校服务国家需求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提高统筹谋划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创造者”与“执行者”的统一。

二是要提升政治能力,坚定正确方向,做到“学史增信”。领导干部要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扎实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并坚持“严”字当头,将政治意识、政治能力融入到具体管理工作中,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实现“管理者”与“示范者”的统一。

三是要强化宗旨意识,赓续精神血脉,做到“学史崇德”。高校领导干部要身先示范,注重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道德营养,从传承红色基因中强化宗旨意识,从赓续精神血脉中夯实价值追求,从“十个坚持”中明晰奋斗方向,崇尚且不断锤炼对党忠诚之德、为民服务之德、自律修身之德,夯实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既要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抓重点、抓管理,又要以强烈的责任心讲服务、讲奉献,实现“指挥员”和“战斗员”的统一。

四是要坚持学以致用,增强实干本领,做到“学史力行”。面对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高校机关要增强危机意识,进一步提升实干本领,把写好党史学习教育“力行篇”与加强作风建设贯通融合,深入查找并研究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的不足,推进“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提升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带头践行“一线规则”,切实了解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状况,积极回应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既在各自岗位上比干劲、赛成绩,又要强化协同、形成合力,实现“竞争者”与“合作者”的统一。

2.健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基础,而机关作风建设则是其中的重要支撑。着力于作风建设“常”“长”结合,需要抓好制度体系建设,为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在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上下功夫。突出高校党委对机关作风建设的全面领导,强调各级党组织对本单位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注重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形成作风建设的监督与指导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作风建设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推进,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并积极调动师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方式改进和方法创新,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要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上下功夫。要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科学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机制创新,并依托信息化数据共享,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丰富师生意见反馈方式,建设“师生诉求与反馈”网络平台,健全不同单位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切实解决职责不清、程序烦琐、效率不高的问题,打通为师生办事的“最后一公里”,提升高校管理服务效能。

三是要在构建科学的奖惩制度体系上下功夫。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各单位自评和服务对象分类评议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组织工作作风满意度测评,对满意度低的单位及时约谈提醒。要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健全完善机关干部职工荣誉体系,将工作作风列入年度考核内容。选育作风过硬的服务标杆窗口、示范岗位,探索开展“管理服务育人示范岗”评选,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不断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积极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制度约束体系,对有关失职失责行为要进行追责问责。#教育# #高等教育# #高校#

【构建“双力提升”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构建以“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提升”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针对大学生生涯自主意识缺乏、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就业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

以“双力提升”为目标,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成都理工大学从校级精品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省级示范课程“创新创业与现代企业运营”入手,重点推进“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网络创业与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基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课前自主学习,引入新知;课中提升体验,触发认知结构和能力改变;课后跟踪辅导,推动认知结构重组与改造,固化能力。二是推行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录制微课视频500余分钟,职业素质培养系列线上线下课程年均授课达1.4万人次。三是不断推动教材建设,先后出版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设计与职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系列教材,采用主教材和实操手册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体验的问题,尝试在教材中使用新媒体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四是构建起“自主学习与期末考试为底层,课堂参与平时表现为中层,报告撰写与方案质量为顶层”的立体式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教学效果。以“职业发展”课程为例,近三年学生评教平均成绩98.42分。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整合校企师资资源,强化师资能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保证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质量的关键。十余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培养了一支既具有职业发展理论教研能力,又具有生涯规划师和职业指导专业资质的职业素质培养核心教师团队,团队成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1人获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双百”导师团专家,获省级教学竞赛指导奖2项,约85%的教师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和生涯规划师专业认证。

在核心教师团队基础上,持续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搭建起两支职业素质培养队伍:一是以课程教学和生涯辅导为主要职责的课程教学团队,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各二级学院优秀辅导员和学生工作管理岗位教师。二是以职业咨询和创业就业指导为主要职责的实践指导团队,主要包括政府部门负责人、优秀创业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研活动、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等方式进行常态化培养,并在日常教学和活动组织中加强实践锻炼,强化师德师风,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实践指导团队通过定期会议、阶段考核、互访交流、项目孵化等方式加强管理与互动。

以“三大驱动”为手段,构建配套活动平台,聚焦能力培养

通过年均覆盖学生2万人次以上的体验式、浸润式、建构式实操、实训和实践活动,将系列课程延展成全程化全方位的培养体系。三大驱动咬合推进,逐步达成大学生职业素质“双力提升”培养目标。

第一,实操驱动,激发生涯自主意识。通过课程实操、“生涯体验周”和“职业规划大赛”等实操平台,帮助学生熟练使用职业测评、人物访谈、职业决策等工具方法,提升学生生涯发展自主意识。第二,实训驱动,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通过职业能力训练营实训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境况,提升职场适应能力;通过各级各类创业挑战赛和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第三,实践驱动,达成职业发展定向。通过“就业创业服务月”“周双选、月双选”等实践平台的沉浸式就业实践和体验,逐步实现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并注意在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校友面对面”“就业创业典型报告会”“优秀大学生报告会”进行榜样教育。

通过长期的改革与探索,成都理工大学已初步形成贯穿大学育人全程的大学生“双力提升”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推动了学校就业质量的提升。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平均满意度达到99.26%;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超过90%,职业发展满意度超过86%,专业相关度超过70%,毕业生总体职业发展顺畅,就业质量较好。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上)同步测试卷精讲直播课程来啦】

高等教育出版社将于10月17日至1月2日推出“高等数学伴学计划”系列活动之“高等数学(上)同步测试卷精讲”直播课程(共12场)。主讲教师张卫是数学考研名师,长期从事考研数学教学工作,担任各大考研机构主讲老师,已帮助数十万学生考研上岸。

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高等数学(上)同步测试卷精讲直播课程,是对《高等数学上册同济第7版 同步测试卷精编精解》中同步试卷的试题进行精解。首先,给出试题的解题过程,并对试题中蕴含的重难点进行剖析,指出学生易忽略的知识点、易出错之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及衔接要点。其次,结合考研数学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帮助学生厘清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对同类试题,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模板,以期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最后,还将为同学们答疑。相信同学们无论是为了在期末考试获得高分,还是为将来考研做准备,都能从这12场直播中受益。

直播地址:扫码图三进入高教自习室

为了帮助大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高等教育出版社还推出了配套训练营,训练营为同学们配备了更多的免费教学资源和相关服务。扫码图四入营即可获取。

【坚持以“四个面向”引领高校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面对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仍然存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问题,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发挥其学科交叉融合、基础研究深厚、人才济济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服务发展大局。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进行科技研究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当下,我国经济已经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科技发展及其技术成果,必须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加强科技与经济的高度融合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其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直接面对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注重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中出现的实际技术问题,有着直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高校要聚焦主导产业发展目标,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着力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技术问题,努力取得复杂技术系统的重大突破,引领未来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应用学科与企业、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更新学科知识,丰富学科内涵。围绕先进制造、能源交通、现代服务业等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领域重点布局应用学科建设,加强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区域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建应用研究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战略性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供给,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推进融合创新。高校进行科研选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从企业、行业机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瓶颈等方面进行选题论证。主动加强与企业、区域的对接联系,善于从区域现实生产需求、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科学问题,从而转化为高校实验室的攻关课题。加强同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合互动,构建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亲密无间的知识网络结构。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任职、地方政府担任技术顾问,企业或者地方政府派遣人员去高校学习理论知识或者从事技术研究工作。高校要与企业、地方政府共建一体化的实验室,促进高校科研人员、企业研发人员和政府人员信息、资源和数据的流通共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校发挥整体优势,实现与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的整体对接,构建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从实验室到大市场”的转化创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教育# #高校#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深化评价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东南大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顶层设计,以人事制度改革和立德树人机制改革为抓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大学内部评价机制的内涵要求,明确科学的评价导向,破除功利化、短视化倾向,着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1.大力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全面破除“四唯”倾向,形成多元化学术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教师评价改革贯穿教师的引进与培育、考评与激励、聘用与薪酬等各环节,引导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一是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突出贡献导向和服务国家导向,更加注重评价代表性成果的质量和原创价值。全面准确地评价人才成果的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对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科技创新问题等服务国家战略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教师给予系列政策倾斜。

二是强化同行评议。在职称评聘、人才选拔等各类评审中,不断强化同行评议的权重,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基础作用。建立专家信用体系,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共同体评价文化。

三是回归育人根本。在人才评聘中,强化授课课时和开设学术讲座等教学要求,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长期深耕于教学一线、育人成效突出的教师,予以专项奖励、认可和政策倾斜。在绩效综合考评中,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相关指标的权重。

四是分类评价。避免评价标准“一刀切”,根据不同学科特色与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教师特点,采用业绩水平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分类分层评价,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五是科学评价。要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目标,根据立德树人成效、学术成果多样性及其学术价值、社会效益多元化特征,制定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多维立体、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2.大力深化立德树人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五育并举”的评价导向,强化立德树人成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系列制度办法,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审美素养、劳动意识和技能。

以德育为先,构建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持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力实施“十大育人”体系计划;深入实施思政课质量创优工程行动计划,深化思政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全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价值引领,重塑就业导向;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明确弘扬主旋律,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氛围,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以体育强体魄,一方面,实施“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健全体育竞赛体系,强化群众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另一方面,完善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推进在各类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

以美育塑心灵,构建高质量美育课程教育、高峰艺术审美体验和高品位艺术活动实践三位一体的美育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需必修的美育类通选课模块,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蕴含的美育元素,使其“基因式”融入课程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终身艺术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

以劳育合知行,将劳动教育作为专设模块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相关必修课,以专业实践为依托,开展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实践课程与活动,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特色项目为载体,打造师生喜爱、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平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强化公益劳动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评价。以“重德育、重实践”为核心理念,整合优化培养方案中现有的“课外研学”“社会实践”等环节,将美育、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充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思行合一”的过程性考核与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大开放性测试力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的评价,形成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纳入课程教学大纲。将“德智体美劳”综合表现纳入学生评奖评优等环节;完善学生行为规范综合考评体系,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估。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化平台,规范、科学、实时记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经历,重点突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志愿服务时长、创新创业教育、党团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的规范记录和科学评价。同时,加强教师“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综合评价,将院(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纳入院(系)年终绩效考核,将美育、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计算。#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 #人才#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将带来什么】强化公益属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线下面授教学(含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20%……

近日,《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对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范发展

在不同历史时期,普通高校通过举办函授、业余、脱产、网络等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辐射全社会,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725所普通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其中部属高校53所(仍有在籍生的)、高职院校753所。招生501万人,在籍生1209.3万人,按人头算,基本占到整个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制度标准不够完善、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不能很好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所以,《实施意见》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词汇就是‘规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基于现实存在的问题,《实施意见》对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推动形成办学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完善、办学行为规范、监管措施有效、保障机制健全的新格局。

“进入新时代,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愈发迫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改革,推动由规模扩张向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说。

科学确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在此次《实施意见》发布之前,教育部已就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广告发布、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校外教学点设置等发布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要求越来越严格、管理越来越规范。

此次《实施意见》从明确办学定位、优化办学形式、推进分类发展、严格办学基本要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对普通高校举办什么样的学历继续教育、如何办好学历继续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办学定位上,要求普通高校遵循“聚焦特色、控制规模、保证质量”等原则,举办与学校定位、特色相适应的学历继续教育。要将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强化公益属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在办学形式上,明确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为“非脱产”。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统一通过成人高考入学,统一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统一最低修业年限,统一毕业证书。

在分类发展上,支持部属高校结合高水平学科专业举办“少而优、小而精”的学历继续教育,支持地方高校重点举办“服务地方、办学规范、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学历继续教育,高等职业学校重点面向一线从业人员,举办服务“知识更新、技术提升”的学历继续教育。

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含金量”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强调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主办高校加强对线上教学和线下面授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严格落实课程教学、实验实训、考勤、作业、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答辩及审核等环节要求,并规定线下面授教学(含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20%。对于师资队伍也作出明确要求,主讲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比例不低于1∶200,辅导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比例不低于1∶100,管理人员数与在籍学生数比例不低于1∶200。

“保障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需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标准、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储朝晖说。

如何保障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提升“含金量”,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是接下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构努力的方向。

在办学基本要求上,《实施意见》列明普通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所需师资、场所、设备、资源、经费、制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将其作为核定办学资质、确定招生计划上限、监测办学质量、评价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教育部将分专业类制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实施意见》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组织实施、校外教学点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教学各环节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同时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等要求。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教育部主要将从3个方面推动《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二要强化落实落地,突显改革实效;三要推动示范引领,形成良好氛围。本报北京8月17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欧媚 见习记者 程旭

《中国教育报》08月18日第1版 版名:要闻

#教育#【 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有何成效,后续如何推进】近期,各省(区、市)及广大高校陆续收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开始为新一轮审核评估各项工作做准备。

经过前期的广泛宣传与动员,广大高校对新一轮审核评估的理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随着“十四五”审核评估通知的印发,很多高校迫切希望进一步加深对评估理念,特别是评估操作的认识。

本期,高教周刊专门邀请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的相关同志撰文,在总结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的试点成效及学校、专家各方反馈评价的基础上,对扎实推进新一轮审核评估提出思考与建议,为下一步广大高校参评提供重要参考。

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10月2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是继去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启动实施对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衢州学院等7所高校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工作之后(其中中国农业大学、衢州学院完成线上评估工作、入校评估受疫情影响延期,其他5所高校试点工作均已完成),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号召,从工作部署层面对全国范围推进新一轮审核评估作出的总体布局安排,吹响了高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集结号。

在此关键节点,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总结了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做法、成效,并提出思考建议,以期对下一步高校开展评建改工作提供参考。网页链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盛敏 郑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