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开国大典读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400字作文

开国大典读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400字作文

时间:2023-06-22 16:19:37

相关推荐

开国大典读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400字作文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珍贵影像记录 有感》 ~~~~~~~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无论朝代如何更替、政治如何改革、本质上都是封建王朝的延续,普通人尤其是底层民众都需要跪当权者,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新中国领导人 开天辟地 真正做到了 舍身忘死、大公无私、心系百姓…… 开创了2000多年封建王朝以来从未有过的第一次……… 无论是高层的政治层面还是普通人的生活层面 都是崭新的开始…… ,我一直觉得该不该佩服别人 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把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放到自己身上,问问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就不需要佩服别人,如果不能就要佩服。 说别的都是空的,关键看实践 看行动、看结果……… 新年伊始 我们共勉。

#我和祖国在一起#

辛丑年中秋国庆有感

辛丑金风入桂宫,天涯明月映晴空。

九洲联谊千樽醉,四海欢庆万里同。

致富脱贫新画卷,赶欧超美计划中。

神洲物阜家家聚,中国民康户户红。

辛丑年十月一日国庆。分享开国大典原始影像。国庆快乐!(七律.仄起首句押韵,平水一东韵)

三言组诗三首《今又十一》

——写在新中国72周年当天上午

徐敏豪大诗人

跋:读后感,有感而发。随题而韵,字字句句不离题、不点题,最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顺天应民、会也不易,旷古烁今、会也很难。

1.

成站立,八九积。新中国,留声机。

2.

成站立,八九积。新时代,回音壁。

3.

成站立,八九积。新发展,投影仪。

注释:

1.一二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毛润之先生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8×9=72=36(即6×6)×2,融数入诗、古已有之,世界的本质为数学,数学的本质为天道,天道的本质为民心:认知与行知天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72在数理上,预示着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历史关口(关头)、重大历史转折点。三四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留声机、回音壁、投影仪,皆为见证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物异理同,五行六合、大树参天、万古长青,顺天应民、生生不息、千秋永续的“取类比象”。

2.史诗诗史、特此存照,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3.请参见本人今日头条创作空间系列研究与创作作品。同祝福㊗️!

【兰心书院】读〖100幅中国名画〗有感

〖100幅中国名画〗编著 翟文明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伟大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传世名作,100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传世名画,跨度2000年历史长河的100幅中国名画呈现给读者。<内容慨述>

这本书收集了从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帛画)~张口旋身的龙,回首望凤,鲜明的表述了:自古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在祈福生活祥和,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龙凤呈祥的绘画之上,直到新中国成立,董希文先生创作绘制的油画(开国大典),无一不为之称赞,叫好的100幅经典名画。本书与其它绘画书籍不同的是:每幅绘画,编者精心编排,通过“入选理由”、“画家小传”、“名画欣赏”、“名画档案”、“绘画知识”、“画外音”等栏目,使读者耳目一新,这样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对每幅作品的艺术鉴赏水平。比如:(开国大典)这幅巨作的“名画档案”~画家是谁,创作时间,尺寸,材料,收藏于什么地方等都详细的介绍,这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读者可以亲自前往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一睹这幅象征历史转折的伟大之作的真容。<图书亮点>

全书不知不觉带着你穿越时空,轻松地将2000多年前的战国、西汉、东晋、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串联成一条线,顺源历史的长河,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节点,而是在延续中求发展和创新。<个人感想>

谈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因素与时代创作

文:郑友深

中国山水画自南北朝独立成科,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各代艺术家的实践,形成了它相对独立的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绘画意义上的写生,由于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要求,传统画家不需要现代意义上的对景写生,传统画家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观察和体悟大自然后再创作,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真山真水地对景刻画,“师造化”包括游览大山大水、感悟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与绘画有关的活动,是“看和体悟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对景写生是指自徐悲鸿以来,中国山水画受西方绘画写生的影响,画家面对大自然追求写实性的绘画创作活动,当代画家一般外出写生,亲临自然、感悟记录自然的绘画状态。写生无论古代还是当今都存在于山水画创作中,写生因素不分国界,潜存于东西方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绘画作品中都存在着写生因素。尤其是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中普遍存在着写生因素。自从李可染先生开创近代写生教学以来,山水画写生教学已成为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中不可缺不同的自然景物需要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传达,这种传达更强调艺术家的个人主观性,这种个人主观性是完全建立在对自然景物再现性表达基础之上的传达,这种传达过程亦带有一定的个人主义色彩,一种彻底的创造一,是完全区别于对自然真实再现的传达。 明董其昌在《画诀》中也讲道:“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这些足以说明游观对于山水画家的重要。绘画史上,董源、荆浩、石涛、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等无数大家的艺术成就即是佐证。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只有植根于生活,生命才会不竭。 画的品评标准并不是仅以技巧来评定的。技巧到了一定程度,作品的高下完全取决于画家的画外功,绘画史上优秀的艺术家无一不是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大师。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故画面之构图、笔墨等表现方式都反映着时代的审美趋势,然而,其内在的精神却是不变的。“师造化”在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同的时期对“师造化”有不同的认识,从最初对画面客观山水的重视再现到后来对山水的形神兼备和主观精神意趣的表达,是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过程。山水画在清后期画坛受到以“四王”为官方画派的影响很大,追求笔墨,缺乏创造性,逐渐造成了清后期画坛画风陈陈相因,造成了清中后期的画坛逐渐走向衰微。在山水画走向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原因的影响,人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变革也随之成为美术界的主流思想。当代山水画的改造运动是通过写生的途径进行的,或者说写生是当代山水画改造的基本手段。山水画走向写生,成为现当代美术史上一道独特而壮观的风景。 笔墨当随时代,现代山水画家要反映当今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变革, 通过画面向社会向观众传达正能量信息, 这是笔者通过论文方式所倡导的责任感问题, 社会分工不同, 我们当画家的应该负有这一使命.历史上称得经典的优秀作品,都是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简言之,艺术的任何门类都与生活充满着血肉联系, 如《血衣》作品反映当时农民翻身斗地主情景,《 人民与总理》反映了老百姓对领袖的有情有感的朴素思想,一提到《开国大典》人们即怀念我们祖国的开国纪念日情景, 那是一个与民与天地共欢庆的日子. 这些作品从写生记录中来, 因为真实而优秀, 因为来自生活而使我们熟悉喜欢它。创作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 首先要打动自己了才能打动别人。回想自已创作潮汕风俗民情的《 国泰民安》系列作品(正月里潮汕巡老爷庙会闹春), 之所以能获得广东省美术家协会50周年大展优秀奖, 我想因为我是潮汕之子, 熟悉这片热土的生活习俗风情, 加之对画面人物场景的塑造以写生记录去反映, 我用真情用写生因素去表现南澳县的真山真水真人物,向观众们诉说画里的故亊得以打动人们走入画面去喜爱它。我的另一题材《 送子当兵》作品, 表现南澳县渔民一家人送子当兵出岛的场面, 同样用写生的方法去反映场面 , 人物采用油画式的明暗关系, 中国画的S线构图法, 线条以当时的铅笔速写去表现画面的军车,标语都是写生记录而来, 作品入选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 这些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从写生中去创作的可贵性与重要性, 运用它会使画家在艺术之道上走得更远更深。通过写生革新山水画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明,山水画的写生革新实践,无不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时代变革提供历史典范。同时为我们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创作出人民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10月于广东省汕头市其乐阁

[微风]1976年,周总理去世,党中央找到他的侄子周尔鎏,想取回总理开国大典时穿的衣服作纪念,谁料想,周尔鎏却早将其扔了。

见到党中央的工作人员来找自己很是疑惑,待到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周尔鎏非常懊恼,因为这件被自己穿的已经破旧不堪,甚至还有好几个补丁,早已经面目全非,根本不适合收藏。

周总理的去世,让中国人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为了纪念周总理,西花厅的工作人员根据指示对周总理的个人物品进行整理,希望将其永久留存在博物馆中。

因为周总理生活比较节俭,所以用的很旧的个人物品很多,其中较好的还会赠送给别人。工作人员这次来找周尔鎏,就是想尝试找回周总理曾经穿的一件衣服。

周尔鎏就是周总理夫妇培育长大的侄子。人们都知道周总理夫妇资助过很多学生,但是他们一直都没有自己亲生的子女。因此,很多人认为周尔鎏就是周总理夫妇最亲近的人。

其实,看似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叔侄,却因周总理一直在外地生活和工作,导致两家人并不熟悉。直到周尔鎏在15岁之后,他才真正地走进周总理夫妇的生活。

周尔鎏自小就失去亲生母亲,他的父亲也因各方面原因无法照看他,后来其父再婚后更是完全放弃周尔鎏,此时他不过就是不足10岁的孩子。

幸好,此时周尔鎏的学校可以寄宿,不然他很可能留宿街头都无人问津。

可是在学校毕业后周尔鎏就需离开,他不得不离开这里踏上回乡的路途。

可是他父亲家中变故,再没有他容身的地方,不得已他也只能离开本地,转而到上海投奔自己从未谋面的叔叔周恩来。

因为周恩来夫妇并没有见过这个侄子,与周尔鎏的父亲也是有多年没有联系,所以开始相处的时候,他们都表现得比较拘谨和生疏。

周恩来出于对亲人的责任,和对孩子的怜爱,他们夫妇决定好好照顾周尔鎏,要将他抚养成优秀的人才。

从来没有受过亲人照顾和疼爱的周尔鎏很是感激自己的叔叔和婶婶。

为了不给自己叔叔添麻烦,他不仅学习努力,还选择在免费的公立学校读书,对周总理夫妇的教诲也谨记心中,从不敢忘。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周总理夫妇和周尔鎏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似亲生父母。

周总理的节俭习惯从来没有改变,即便是后来生活好了,他依然坚持“俭朴”的原则。

因为当时周尔鎏的生活方面需要帮助,周总理又不想更多地耗费公共资源,所以他总是将自己的较好的旧衣服赠与侄子。

周尔鎏耳濡目染周总理的行为和作风,养成自己也俭朴的好习惯。

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劝周总理不要什么东西都送出去,要留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保存,但是都被周总理回绝,他认为物品就要“物尽其用”,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也正是周总理这样不在意的行为,才让用到他物品的人没有压力。但是这样的行为也让周总理的个人物品追回难度很大,可保存的个人物品少之又少。

[中国赞]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在这天周总理专门穿了一身颜色亮的中山装,虽然衣服不是新的,但是颜色却是周总理很少穿的,可以说,这件衣服对整个国家和他个人都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

令人遗憾的是,这件衣服却没能留下来,而是被周总理转赠给自己的侄子周尔鎏。拿到这套中山装的周尔鎏很是开心,并不是这件衣服质量多好,只是因为它是自己的“七爸”给的。

因为这件衣服是浅的黄棕色,穿起来过于显眼,这不符合周尔鎏一直保持低调的原则,所以他将衣服染成黑蓝色,并一直穿到衣服不能再使用。

[微风]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整理总理用品的工作人员找到周尔鎏,提到了周总理曾经赠送给他的一件中山装,并跟他讲述了这件中山装的收藏意义,本来并不是很在意的周尔鎏顿时难过起来。

因为这件衣服早已没有以前的样子,失去了纪念保存的价值。

参考资料:

[1]追忆七爸周恩来辞世前后-周尔鎏 - 《文史精华》 -

[2]有感于周总理的"保密箱"-崔鹤同 , 刘芳 - 《党员之友》 - 1999年

[3]我的七爸周恩来-周尔鎏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