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人物

时间:2023-11-15 13:36:56

相关推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人物

“来中国养老吧。”,一位中国小伙,向他的英国房东发出邀请。感人的是,他真的尽心奉养了5年,直到老人去世。

小伙名叫宋扬。1999年,19岁的宋扬高中毕业后,独自前往英国留学,与同学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只能打地铺睡觉。那段日子,他的生活一片黑暗,兼职还没找到,大学也没着落。

几天后,宋扬本想去伦敦东郊租一间便宜些的房子,却一不小心坐错了地铁,来到了西郊。

他郁闷地坐在长椅上等地铁。这时,他看到提着许多东西,走路摇摇晃晃的老人汉斯,赶紧上前帮忙。

宋扬是汉斯遇见的第一个中国人。他对宋扬很好奇,问了宋扬许多家乡的问题,他们越聊越投机。分别时,汉斯热情地邀请宋扬回家吃饭,宋扬开心地应下了。

当时的他们谁也没想到,这次偶遇,竟让相差47岁的他们成了至交好友。

汉斯家靠近泰晤士河,风光极美。可让宋扬震惊的是,汉斯的房间十分脏乱,不仅家具破旧,连暖气也坏了。

想到汉斯行动不便,一进门,宋扬便顺手帮汉斯打扫房间,修好暖气。

与汉斯的交谈后,宋扬才知道,汉斯的继母对他很差,他很小就独自生活。为了谋生,汉斯辗转过多个国家,从瑞士来到英国定居,在皇家歌剧院做到退休。不会做饭的他,平时都是吃生冷食物度日。

宋扬很心疼这位孤苦无依的老人,炒了几道菜给他吃。汉斯好久没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了,哽咽着说:“中国菜很棒,你的厨艺更棒!”

临走前,宋扬还留了手机号给汉斯,让他有事可以找自己帮忙。

几天后,宋扬突然接到汉斯的电话:“宋,搬过来一起住吧,不用房租,我们互相照顾。”

宋扬刚好在找房子,而汉斯也缺少一个照顾他的人,于是,宋扬搬了过去,他们就这样开始了8年的同住生活。

汉斯带着宋扬四处找工作,联系大学,生怕宋扬被骗了。宋扬则几乎把汉斯家的家务都做了,还在学习之余,陪汉斯一起逛超市。

在汉斯的帮助下,宋扬不仅找到了更好的兼职,还顺利进入了向往已久的泰晤士河谷大学。

而有了宋扬的陪伴,汉斯也一改之前的邋遢。整个人都变整洁了,也变精神了,不愿和他来往的邻居,都为他的转变感到惊喜,重新与他交好。

一老一少就这样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日子虽不富裕却很温暖。

然而,2001年,宋扬遭遇了车祸。也是这场意外,让他们从朋友变成了关系密切的家人。

当时,宋扬正骑自行车外出买东西,却突然被巴士撞飞,不仅下颌骨骨折了,连牙齿也被撞坏了好几颗。

汉斯得知消息后,立马赶到医院照顾宋扬,看到他没出什么大事,悬着的心才落下了。

之后,又自掏腰包,请律师帮宋扬打官司。终于在三年后,宋扬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经过这件事,宋扬更加笃定,要照顾汉斯一辈子。

一晃8年过去,,宋扬学成归国前,拜托一位朋友照顾汉斯。担心汉斯照顾不好自己,宋扬在汉斯家中贴满便条,为汉斯囤了上百罐罐头。

离别后,哪怕相隔万里,他们依旧很想念对方,每天至少会打一通电话。因为时差,汉斯的电话打来时,常常是半夜,可每次宋扬都会耐心地接听,和他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6月,宋扬得知汉斯股骨头坏死,急需动手术,决定把他接到中国治病。

汉斯到达中国后,看着瘦得脱相的汉斯,宋扬放声痛哭,怪自己没有照顾好他。

初,汉斯进行了手术,宋扬直接帮他付了6万元手术费,和家人轮流陪护他。没感受过家庭温暖的汉斯,内心十分触动,哪怕放弃英国国籍,也想留在中国和宋扬一起生活。

为了多陪陪汉斯,宋扬从繁忙的医院调到卫校,还特意买了带电梯的房子,方便汉斯上下楼。

在宋扬一家的照顾下,汉斯过得很幸福,他平时会在小区遛狗,陪宋奶奶逛公园,教社区小朋友们英语,小孩都亲切地叫他汉斯爷爷。

可好景不长,12月,汉斯去世了,享年81岁。去世前,汉斯对宋扬说:“我很感谢中国,我死后想要长眠于中国。”

宋扬遵循他的遗愿,为他举办了一场中式葬礼。汉斯去世后,宋扬很想念他,一个人在他的房间里待了很久。

得知宋扬和汉斯的感人事迹后,英国BBC称宋扬为“中国真正的绅士”,中央电视台则将他们的故事拍成了《漂洋过海的承诺》。

有人说:“看着两人的画面我忍不住流下眼泪,宋扬是有情有义的好人,汉斯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外国人。”

汉斯虽然离开了,可他和宋扬这份跨越了国籍、年龄和距离的友谊,却让人们又重新相信了,人间自有真情,友谊没有国界!

作者:风莯乔

编辑:安静

参考资料:

1.《中国小伙报瑞士老人萍水恩情接其回国养老送终》央视网12月16日;

2.《河南小伙为报恩,将瑞士房东接回国赡养,老人遗愿“葬在中国”》澎湃新闻网11月3日。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邓雪凤,女,汉族,出生于1990年冬,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

以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保送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研究生。12月6日参加《快乐蓝天下.中国梦想秀》,因其感人经历感动国人而备受关注。

前的冬天,农民邓和平赶集在山上偏僻的草棚里抱起刚生下几个小时就被拋弃的女婴,因其在寒冬雪天里坚强地活了下来,所以养父为她取名为雪凤,喻为雪地凤凰,希望她勇敢地面对人生。养父担心在农村为雪凤找个后妈后吃的穿的都不一样对待,所以终生未娶,同时还照顾自己智障的弟弟。

胡大一是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顶级医生,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曾任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等职。

他究竟有多牛?说一组数字吧:他培养的学生,在北京市各大医院有12名担任心内科主任,16名担任心内科副主任,7名担任心外科主任。在全国,他更是桃李满天下。

胡大一的母亲胡佩兰是妇科医生,坚持给患者看病直到98岁去世前两天。胡佩兰成为“《感动中国》度十大人物”。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胡大一从父母那儿延续下来的家风。

他是30年不入家门的逆子,他曾经隐姓埋名让母亲心碎。这位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被家人责骂其数典忘祖的人,却让中国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杆,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国防安全,保护几万公里的海岸线,打破别的国家对我国的包围和封锁,我国决定研制核潜艇。

但是当时中国核潜艇的研究一片空白。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曾表示:核潜艇技术复杂,要求高,花钱多。你们中国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来研制。他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也想搞核潜艇,简直异想天开!

对此,毛主席说“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然而中国却在1988年就对核潜艇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而这项研究的大功臣,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的父母都是医生,从小黄旭华的志愿就是能像父母一样,将来当一名好医生。

但是,在他小学毕业的时候,正赶上爆发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到处轰炸,根本没有办法读书。

1938年,14岁的黄旭华离开了父母,来到一所因为躲避战乱,而搬到山区的百年名校聿怀中学。

但是就算在山区,学校也难逃日本鬼子的轰炸。经常是警报一响,他就不得不随人群涌入防空洞,什么时候防空警报解除了才能出去。

黄旭华感觉一腔怒火,在胸中燃烧,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他下定决心要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最强大的军事武器来保卫中国。从此,他未来的奋斗有了新的方向。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黄旭华曾七度辗转在各地的学校,他一边努力求学,一边躲避战火,最终在1945年进入了国立交通大学专门学习造船专业。

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被上级任命成为港务局的团委书记。可是黄旭华一心只想钻研技术,于是他主动请缨,从团委书记成为一名船舶技术员。

1957年,黄旭华利用3天探亲假,回到家乡看望已经六十多岁的母亲。母亲对他说:你从小离开家,父母年纪都大了,希望你能经常回家来看看。黄旭华看着操劳一生的老母亲,点头答应,“我一定回来看您”。

然而这一别,整整30年的时间,家人再也没有他的消息,父亲直到去世也没有见到他。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终于又见到他。

而之所以让黄旭华心甘情愿隐姓埋名30年,是因为他成为了我国最早参与核潜艇建设的29位科学家中的一员。

黄旭华和同事们一起来到了某个荒岛上,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研究生活。岛上的研究生活极其艰苦恶劣。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方面的知识和人才十分缺乏,几乎是空白,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学习,黄旭华只能像大海捞针一样,从各个国家的报刊、书籍中,寻找一点关于核潜艇的资料。

同时,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黄旭华只能对年迈的母亲撒谎,说自己在北京工作,却避而不谈自己做什么工作。慢慢地,他和家中的关系就淡了。

据说,黄旭华和团队当时计算和推理核潜艇的布局、形状,靠的竟然是美国生产的核潜艇的玩具。因为当时没有计算机,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无数次进行演算,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在文革期间,黄旭华经常是正在主持一个核潜艇工程会议的时候,就突然被几个造反派冲进去把他当“特务”抓了起来,带他回去养猪,并准备随时被审。

就这样,黄旭华白天挨批斗,晚上熬夜工作,尽管那段时间特别艰难,他心里却坦坦荡荡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终于,1964年,黄旭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1970年,核潜艇试航;1974年,核潜艇交付海军使用;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1988年初,我国的核潜艇要进行最后深潜试验,而在此之前,美国和苏联的潜艇都发生过重大的事故。

所以,作为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毅然决定自己下水做深潜试验,最终他亲自带队下水,成功完成了深潜任务。

中国的核潜艇没有用上一万年,就在黄旭华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成功登上世界的舞台。消失了30多年的黄旭也终于可以告诉母亲,自己这么多年到底去哪里了。

当老母亲看到了报刊上登的,描写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文章中提到了“黄总设计师”时,老母亲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就是自己那30年没回过家,被亲人们误解为“大逆不道”的儿子。

黄老的母亲一遍遍地读着这篇介绍儿子的文章,一边流着泪水,一边为自己儿子自豪。

当90多岁的老母亲再次见到黄旭华的时候,母亲一点也没有责怪他,反而对所有的兄弟姐妹们说:"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谅解"

母亲的一句谅解,让黄旭华整整等了30年!

,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上这样写道: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今天,黄旭华院士以及第一代核潜艇人创造的,令世人震撼的核潜艇工程,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核潜艇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向这位真正的大国脊梁致敬!

#人物##历史#

中国的“钢铁侠”院士,几年内陆续捐款:

11月29日,24万元;

8月28日,24万元;

8月27日,124万元;

8月29日,124万元。

……

,180万元。

这是中国的“钢铁侠”,他,才是我们应该记住的,他于危难中救国,功成名就后捐款助学!

他叫崔崑(kun昆音),中国工程院院士。如果60年前,他选择投身钢铁产业,一定会成为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可是他却不管不顾,“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他一头扎进了新中国的钢铁事业中,一做就是一生。

1940年,15岁的崔崑随家人返回老家济南,可是很快日本接管了政权,父亲不愿为日本人效力,毅然离开洋行,并教育崔崑“我们是中国人,永远不要为日本人做事”。

4年之后,崔崑从西安到成都,步行81天,一路皆是山河破碎,流离失所,崔崑暗暗下定决心,“祖国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到处需要建设,发展工业,必须要有钢铁,它是工业的脊梁,尤其是高性能特殊钢,更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巨擎。

崔崑牢记自己的信念“祖国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他到处求学,哈尔滨,莫斯科钢铁学院,这一学就是多年。

崔崑回国时,我国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因为缺乏关键技术,只能花费大量的外汇,从国外购买普通钢10倍价格以上的原材料。

崔崑心急如焚,“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

可是当时的条件极其不好,金属热处理专业处在草创阶段,生产模具的实验室都没有。崔崑就带着大家从建实验室干起。

这一干就是四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终于建好了,可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

那时,电力紧缺,实验需要的电力负荷非常大,白天用电是很难保证的,崔崑只好将实验放在晚上做,做之前,还要提前报批。崔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白天上课,晚上做实验。

每次做出新型的高性能钢,崔崑为了其他工厂也能试用,40多岁的他就背着几十公斤的钢疙瘩,往返全国各地,有时候买不到坐票,只能背着钢材站到目的地。

皇天不负有心人,1981年,崔崑研制的含铌基体钢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并在1985年纳入国家工具钢标准,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天等工业中。

崔崑没有满足于这一成就,继续不断地研发实验,终于造出了国产模具钢,使用寿命超过进口模具,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

崔崑的科研成果引来国外机构的关注,想要买断技术,他却说,“这是属于国家的知识,我做不了决定”。

1997年,崔崑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钢铁院士”。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钢铁侠”,他用毕生的心血,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不像漫威里的“钢铁侠”过着奢华的生活,而是生活得极为简朴,一件衬衣穿了30年也不扔,宁愿住在华中科技大学的院士楼里,也不买房。

他的钱全部用在刀刃上。

11月29日,24万元;

8月28日,24万元;

8月27日,124万元;

8月29日,124万元。

……

,180万元。

短短几年,崔崑院士捐出了近1000万,用来助学。

有学生这样评价崔院士,“华夏有巨擘,中国多英才。科学兴国运,技术耀喻园。大爱播骄子,学识传后代。崔巍人品立,崑仑比胸怀。”

而崔崑自己说,“我这一辈子,不谦虚地说,四个字就概括了——勤奋、报国!”

@丹心说

对于崔崑院士这样的人物,你从他的人生中学到了什么?丹叔学到的是以下内容,分享给你。

第一,丹叔每每想到建国初期,那样一位位爱国志士,科学家,总会倍受感动,那真是为了国家,默默无闻,奉献一生。他们放下了所有的功名利禄,只为伟大的中国。

向科学家们致敬!

第二,人这一辈子不长,能做好一件事,做到精致,做成大国工匠,那就不容易了。所以尽早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个爱好相关的事业,然后啥都不说,盘它,盘它,再盘它。

第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能力助人,就让自己变得更好,有能力助人,就别吝啬。孔子,耶稣能出名不是因为他们本事大,而是因为他们帮助了很多人,才得以口口相传,成就盛名。

你还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讨论。#我要上微头条# #正能量# #人物#

“没人敢对中国动武!”在生命的最后10个小时,林俊德院士带着氧气面罩、拖着虚弱的身躯,仍执意工作着,只为兑现这句承诺。

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也献给了祖国。

林俊德是福建永春人,是我国著名的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专家,也为研制“两弹一星”、重大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1年,林俊德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可在5月4日,林俊德院士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而他的生命也只剩下了不足一月的时间。

在医院,林俊德院士的浑身都插着管子,带着氧气面罩,可他仍坐在电脑前工作,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时而敲击键盘,时而划动着鼠标。

但在林俊德院士寥寥几十日的生命倒计时内,他只要一清醒过来,就会坐在电脑前,不停地工作着。

5月26日,林俊德院士病情恶化,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可在他醒来后,却坚持要转回普通病房。

医生和家人都不同意,可他却一遍一遍重复着:我还有一个课题没做完,你一定得让我出去,不然我什么都做不成。

林俊德眼中含着泪,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在说着这句话。

众人见林俊德情绪激动,只好先答应了林俊德的要求。

5月29日,林俊德院士出现完全肠梗阻,肚子充满胀气和腹水,心率更是达到每分钟130次。

医生建议他做肠梗阻手术,但林俊德院士却拒绝了做手术,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做再多都是徒劳。

5月31日,林俊德的病情恶化,生命仅剩下几个小时的时间。

可他仍哀求医生和家人,让他下床工作。

在第九次哀求大家时,众人心软了,含着泪同意了林俊德院士最后的请求。

生命的最后十个小时,他忍者巨大的痛苦,坚持工作了七十四分钟。

林俊德院士的妻子走到他的身边,在他的耳边轻轻说了一句:“医生叫你休息一会儿!”

林俊德院士仍盯着电脑屏幕,不假思索说道:“坐着休息。”

林俊德院士顿了一下,紧接着又说道:“坐着比躺着好,一躺就起不来了。”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林俊得院士很清楚自己身体的状态,但他却不想停下自己手上的工作,因为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林俊德院士的手不停颤抖,他已经握不住鼠标了,他的眼睛也渐渐模糊,于是就女儿:我的眼镜在哪里?

女儿的眼泪流了出来,她缓缓说道:“眼镜戴着呢。”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些话,也在旁边默默抹泪。

最后,林俊德院士还是支撑不住,他大喘着气,众人将几乎昏迷的林俊德院士,抬回了病床上。

林俊德院士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撑不住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再三叮嘱妻子:“死后将我埋在马兰。”

晚上八点多,林俊德院士闭上了双眼,这次他躺在床上,再也没有醒来。

2月19日,林俊德院士荣获“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称号,在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学生好,一切都好。#友人赠书##书香中国#,时任河北省石家庄二中校长的邵喜珍出版了《学生好 一切都好——我和我的学校》(河北教育出版社)这本书讲述了石家庄二中在她的领导下发生的变化,讲述了许多教师与学生的故事。最感动的是她为建学校大门给大树让路的故事。一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挡住了学校的西门,学校行政部门提出把树移走。她说,这里本来是人家树的地方。人挪活,树挪死。树也是有生命的。对生命的尊重让我非常感动,我为这本书撰写了序言《我在乎你》。我在序中说:“把学生的终身发展看得比奥数、比高考更加重要的校长,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个真正在乎每一个生命、懂得 ‘学生好,一切都好’的校长,一定是学生喜欢的珍宝。”

他15岁成为冒死救下7人的汶川英雄,站在全国人民面前,接受欢呼和赞誉。他是感动中国的“少年小英雄”。6年后,他第二次站在全国人民面前,成为阶下囚,受到谩骂和鄙夷,判有期徒刑十二年。

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让4000多万人瞬间失去了家园和亲人。当年雷楚年只有15岁。地震来时,他迅速反应过来,身形矫健的他和同学们第一批冲到了操场。此时,雷楚年发现他的两个好友还在教室里,这个仅仅十五岁的少年再次冲进了废墟。

进入废墟后,他发现7个同学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未折断的梁柱正好架起了一个安全的小空间。雷楚年就是他们的天降英雄。在不断掉落的水泥块中,雷楚年三次往返二楼,成功救出7名同学。就在他们全部脱险的一瞬间,教学楼在身后轰然倒塌。

那年,雷楚年给了国人无数感动和慰藉。年少成名的他开始频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央视新闻频道为他专门做了一期《少年雷楚年》。中央电视台邀请他参加六一晚会。6月,入选全国英模代表团。7月,又马不停蹄地在北京、天津等六个省市做汇报演讲。人民大会堂的汇报一结束,他就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手。年底,成为“感动中国”人物。他的人生开始走向巅峰。

在荣耀的光环下,他无法静下心来读书。他爱上了泡吧和攀比。他花销每个月都要破万。与一些社会人打牌,输赢也都在上万。他还常常翘课和女友出游。每次出游都要住五星级酒店,租豪华车,坐头等舱。在盛名之下,金钱、名利的欲望已泯灭了良知良能。贪婪走到尽头就是自我毁灭。

,他谎称可以帮人进入重点中学,但需要打点关系,骗取了对方10.5万。7月,又以同样的手法骗取了7万。见这一招屡试不爽,他便连续行骗,直到6月被抓,受害者达16人。这一次,他又成了媒体的焦点,只是没了欢呼和掌声。他从神坛上跌落,周围是鄙夷和唏嘘。

当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耀时,即使成年人也未必能镇定自若、安之若素,何况一个少年。鲁迅先生说:“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雷楚年之所以被捧杀,固然是被欲望吞噬了理性,而将他捧上神坛的“尚贤”之风,难道不是推波助澜的无形杀手吗?

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77岁生日这一天,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了。

这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叫黄旭华,1926年2月出生,他的祖父和父母都是医生,受家庭影响,黄旭华从小的梦想是当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黄旭华1931年上小学,1944年中学毕业时报考了交通大学造船系,因为在求学过程中因为战争,他辗转各地,亲眼看到日本的飞机在我国领土上狂轰滥炸,无数无辜的普通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使他无比愤恨、痛苦,也让他悟出一个道理,只有国防强大,才有国家安全。

1949年,黄旭华被分配到华东军管会船舶监造处工作。1958年8月,他收到前往北京出差的紧急任务后两手空空地匆匆出门了,这次出差后竟然长达30年没回过老家。那年黄旭华32岁,大女儿不到1周岁。期间父亲去世,二哥病危,他在亲人眼里成了忘恩负义的人。

直到1987年,黄旭华的母亲看到一篇《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长篇报道文学,才发现自己30年没回过家的儿子竟然是中国第一艘潜水艇的总设计师。

,黄旭华被评为“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获得“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章”

#中国历史人物# #历史# #头条历史#

,董明珠与雷军一同参加典礼,两人对赌10亿。雷军扬言,如果5年后小米的营收超过格力,他就把10亿全部分给员工,自己一分不拿。

在这一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格力、小米的两位董事长一同获奖,雷军代表小米向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下了战书,未来5年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能够超过格力,那么董明珠就要给他1块钱。

董明珠一听觉得雷军也太小气了,回应道:“要赌就赌十个亿!”

雷军也没有退缩,接下了这个十亿赌约,还表示赢了后要把钱分给员工,自己不拿一分钱。

当时的董明珠很有底气,因为小米在当时还是个新企业,刚刚创办3年而已,而格力已经稳扎稳打了20多年。而且当时的格力一年营业额超过了千亿元,而小米只有300亿左右。

所以很多人都说,雷军肯定是要输了,这海口夸得也太大了!

,这场闻名商界的赌约结果出来了,格力以232亿元的优势顺利胜出,对此,雷军很是遗憾,因为小米在他的带领下仅仅用了5年,营业额就翻了三倍还多,可还是跟稳步向前的格力差了一些。在时,小米的营业额就超过了格力。

有人说,这场赌约虽输了,但雷军也是虽败犹荣!毕竟小米是个新势力,去跟另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打赌,能有这份勇气,做到这份力量,已经很不易了。

这场10亿赌约,一方是专注制造的领军品牌格力,一方是在互联网冉冉升起的小米,都是明星级别的企业。最重要的是,无论谁输谁赢,这都是良性竞争,有利于促进发展,在各自的领域坚持不懈,努力创新,这是我们都愿意看到的。

实际上,一直是龙头的格力,这些年来也经历过低谷,董明珠一个女人去率领这么大的企业背后的坚信是无法想象的,大家都把她叫做格力电器的“铁娘子”,有魄力,有胆识,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女性企业家。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董明珠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家庭背景,父母都只是普通人,在大学毕业后她跟大多数人一样找工作、结婚、生子,生活稳定平淡。

在董明珠30岁那年,丈夫突然抛下她和两岁的儿子撒手人寰,这对她的打击很大。正是在此时,董明珠做出了一个不小的决定,辞去南京铁饭碗工作,来到了珠海打拼,加入了格力。

刚进入格力时,董明珠只是个业务经理,为了尽快做出成绩,她一门心思都在想怎么提高销售额,那一两年时间,连年假董明珠都没有休息过,拎着礼品上门给客户拜年。

短短两年,董明珠就拿出了傲人的成绩,以3600多万的销售额成为销冠,拯救了原本摇摇欲坠的格力。

1994年,格力因为改制变名,导致内部出现了一场巨大危机,大多骨干都不相信格力能够挺下去,纷纷离职投奔其他公司。

但是董明珠没有跟这些人一样,她拒绝了其他公司抛来的橄榄珠,决定留下来。这让公司领导朱江洪深受感动,任命董明珠为经营部部长。

随后,朱江洪和董明珠两人齐心协力,带着格力起死回生,让格力从年销售2万台空调的地方小企业,直接成长为了年销售750万空调的全国领军电器企业,力压海尔、美的等老牌电器企业。

最难得可贵的是,董明珠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坚持低调行事,稳扎稳打,发誓要让格力走出中国,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器企业。

在格力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那次公司内部的危机之外,还遭受了一次外部打击。来自美国的开利集团想要用资本把格力电器给收购了,为了能做成这次收购,开利集团一直在暗中跟珠江政府以及格力电器的母公司格力集团交涉。

之所以会如此,珠江市政府是想招商引资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而格力集团是想要用格力电器解决集团的债务问题。

因此在开利集团的代表来到格力电器考察时,董明珠和朱江洪完全不知情,打了两人一个措手不及。

董明珠得知开利集团是来收购他们后,暴跳如雷,直接去到了上级领导那里拍桌子,称格力电器正是发展的关键时期,还是一家民族企业,卖给美国人这不是便宜了他们吗!

在董明珠强硬的反抗下,这次收购才没能成功。之后,谁也不在在轻视这个女人。

,在朱江洪退休后,董明珠理所应当接手了格力电器,成为了董事长。

在跟雷军打赌时,格力已经出现了发力的疲态,主要原因是他们已经成了行业天花板,发展的空间很有限,产品主力依然是空调。就算不在乎这个赌约,格力也需要一些“新活力”。

于是,董明珠先后给格力电器开发了新业务手机、小家电、最后是智能家居。在前两个手机、和小家电方面,格力都失败了,唯有在智能家居方面有些起色,才保住了格力电器的稳步向前。

中国需要像董明珠、雷军的民族企业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受制于人,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民族傲骨!

#人物##企业##女性##社会##国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