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红布坊家具 坊红木家具

红布坊家具 坊红木家具

时间:2022-11-16 13:17:10

相关推荐

红布坊家具 坊红木家具

24字入党誓词为何竟有6个错别字?真相感人

#超级大V的正义之旅#现存最早的一份入党誓词,出自江西农民贺页朵。1931年1月25日,他在自家榨油坊里秘密入党。他识字不多,把“严守秘密”4个字都写错了。但在当时极端白色恐怖的年代,写下自己的名字、住址很容易暴露,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危及全家。当年的红布已全褪色,但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初心不褪色!

1931年,农民贺页朵光荣入党,因为识字不多,24字的誓词,就有6个错别字,但了解他的故事之后令人万分感动。

现在已知最早的比较规范的入党誓词,可以追溯到1926年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期,当时的誓词为“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严守机密,永不叛党”。

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誓词手稿来自于1931年1月25日江西贫苦农民贺页朵在一块红布上所书写的,因为识字不多,24字的誓词中就有6个错别字。

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在此创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贺页朵已经41岁,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令他深受感染。他以自家榨油坊为联络点,帮助红军搜集传递情报,建立地下秘密交通站,为红军运输粮食、食盐和弹药。

因表现出色,贺页朵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榨油坊昏暗的桐油灯下,贺页朵进行了秘密入党宣誓,他在早已准备好的红布下,工整写下了中国共产党誓词,最后他还不忘在左右两侧各画下一枚五角星,里面是镰刀斧头组成的党徽。90年后,我们依然能从一笔一画中看到这位农民党员的朴实与忠诚。

在当时白色恐怖之下,贺页朵不仅冒着杀头的风险在誓词后写下名字,后来他还将誓词以油纸包裹,藏于自家屋檐,让这份誓词得以穿越战争烽火最终保存下来。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拟定的24字入党誓词也留下了珍贵实物。

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下,入党誓词应运而生。“牺牲个人、永不叛党”的诗句成为诗词中每一位党员最庄严的承诺。

后来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入党誓词几经变化,不同时期誓词有着鲜明时代印记。

1940年第四期《共产党人》上,发表了一篇工作通讯,作者通过调研分析,提出新党员入党应有仪式,并应该做如下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据考证,这份入党誓词与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1939年提出的衡量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大部分内容是一致的。

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大批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深受感召,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救亡。

这一时期的入党誓词不再强调“阶级斗争”,而是强调要做群众的模范,对党有信心。这份誓词,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标准的入党誓词,它被各地党组织翻印,为新党员入党宣誓时所用。

抗战爆发时,全国党员只有4万余人,1945年抗战临近胜利时,已达121万人之多。解放战争时期,标准入党誓词被沿用下来,在战火纷飞中不断被传承被宣读。

这一时期,也有不同版本的誓词被保存下来。

1948年8月13日《前卫通讯》上的入党誓词,表述更为具体“不动摇、不变节、不中途妥协,不贪污腐化,永远保持党员的光荣称号与高尚品质,为人民服务到底,绝不叛党”

新中国成立前后,入党誓词不再做统一规定,这一时期出现大量自拟誓词,具体的人在具体的情况下。如在工厂的生产运动中,在战斗的火线上,愿意宣示者,由其自拟誓词亦可。

直到1982年9月6日,党的十二大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第一章第六条明确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这份誓词总共12句80字,此后从未有过任何改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在现存早期的入党誓词中,永不叛党作为一条铁的纪律,自拟定之日起,被各个时期沿用。已经很难确切统计入党誓词经历过多少版本,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从未改变。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和人民的事业正是由千千万万党员信仰、忠诚与奉献铸就。面向党旗读出誓言,就是一生的承诺与坚守。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守奋斗不息的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忠实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无数党员都用乐于奉献、勇于牺牲、无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实际行动解读了自己的入党誓词,展示了共产党员终生恪守入党誓词的人生真谛。

1937年12月13日早上八时整,大连中央公园,日本在乡军人会会长山田大佐率先起立鞠躬,向在攻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时牺牲的英灵致哀。

1937年,日本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庆祝这一重大胜利,日寇在本土和各大占领地纷纷举办声势浩大的庆祝大会,大连作为日寇殖民了32年的地方,庆祝活动更为浩大。

大连自1905年日俄战争后沦为日寇的殖民地,到1937年已经被日本占领了整整32年。在这32年里,日寇除了对大连进行疯狂的掠夺之外,推行奴化教育、殖民“同化”,企图将大连变成日本的领土。

今天出席庆祝大会的,除山田大佐外,还有旅顺口要塞司令部代表加藤大佐和“关东州”州长等日寇重要人士。

庆祝大会的第一项,是祭奠在战争为国捐躯的“英灵”,山田作为主祭十分虔诚,念念有词,几乎要哽咽了……

就在这时,山田身后蒙着大红桌面的桌子下面,突然蹿出一个人,一个箭步直接来到他边上,寒光一闪,一把锐利的小斧头,带着风声斩在山田的后脑,山田连声都没有出,轰然倒地抽搐了两下就不动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刚才还在演讲的主祭官,怎么就这样被杀死了?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这个刺客顺手又是一斧,加藤大佐本能地一闪,虽然躲过了杀身之祸,手臂却被锋利的斧子劈掉,倒在地上发出一阵惨嚎。

会场秩序一片大乱,祝捷大会一片鬼哭狼嚎,日寇四处奔逃躲避!这个刺客操着斧子向外砍杀突围,却被警察重重包围,寡不敌众被制服。

那么,这个刺客到底是什么身份呢?他叫查子香,19生于湖北广济县梅川镇一个农户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读了四年书就辍学在家务农。

广济素有靠理发外出谋生的传统,至今全国仍有为数不少的广济人以此为生。1934年,广济人吴庆业回乡招学徒,他一眼看中了聪明伶俐的查子香,将他带到了大连。

吴庆业在大连日本达官显贵聚集的南山区开设了仁和轩理发馆,专门为日本人理发,由于他手艺好,日本人都愿意光顾,生意非常红火。

吴庆业为了生意,对日本人卑躬屈膝,可日本人仍然故意找麻烦,甚至不给钱,查子香在这儿受尽了欺压,感受到了当亡国奴的滋味,年轻气盛的他好几次要跟日本人打起来,都被吴庆业劝阻,并斥责他想要赚钱就要忍耐。查子香要是再这么闹,就把他送到派出所去。

查子香看到吴庆业对日本人卑躬屈膝的媚态,对他十分厌恶,而且他经常对查子香呼来喝去,克扣工钱、学徒满了也不许他离开,让他拿着微薄的薪水再为他干一年。查子香怒骂道:真想杀了你这个汉奸。

吴庆业冷笑道:有本事你去杀日本人啊!

这句话像惊雷一般惊醒了查子香,也就在这时候,他诞生了斩杀日寇的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地隐秘,却如熊熊野火一般燃烧起来!

尤其是“七七事变”之后,已经能够熟悉讲日语的查子香,在理发店内听到日寇谈论侵略我国土、杀害我百姓的事,更是怒火熊熊:不杀几个日本鬼子,我不算中国人。

每次帮日本人刮胡子时,查子香都琢磨着:自己只要把锋利的剃刀在肚子上一抹,小鬼子就被干掉了。可他总觉得不划算,要杀就杀大鬼子,尤其是那些欠下中国人血债的鬼子官,而且要让全大连的老百姓都看到。

有了这个念头的查子香,把杀意隐藏起来,对日本客人变殷勤起来,还经常讨好日本人,对吴老板也老老实实了。吴庆业认为,这小子总算开窍了,知道挣钱的重要了……

查子香除了勤学日语外,还想办法搞到了日式西装,并且买了一把锋利的日本式小斧头,偷偷磨得锋利无比,等待着时机的来临……

南京被攻占之后,日寇在大连中央公园举行祝捷大会,查子香终于准备出手了。他将斧头又磨了一遍,穿上日式西装,来到中央公园。

由于他日语说得非常好,而且经常和日本人打道,对他们的神态模仿得非常像,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现场,混进了参加祝捷大会的日本各阶层民众当中,然后就四处寻找下手的目标。

在忠灵塔前的大祭台上,摆着一排桌子,上面铺着红布,供奉着战死日寇的灵位,查子香顺着人流慢慢接近大祭台,趁周围的人不注意时,掀开红布潜入了桌子下面。

祭奠开始后,日本在乡军人会会长山田大佐正好在查子香眼前,看着他一身的勋章,查子香暗暗地说:就是你了!

当山田鞠躬默哀时,查子香猝然出手,山田作梦也没想到,身后的桌子下面居然隐藏着一个可怕的杀手,稀里糊涂送了命!

日寇原本是祭奠战死的“英灵”,没想到被查子香以人头血祭了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民!消息传开后,大连街头居然出现了“庆祝南京陷落、欢呼脑袋落地”的标语,让日寇恼羞成怒。

他们对查子香施以酷刑,让他招出同党,并抓了查子香的同乡,包括吴庆业在内,都被关进了大牢,可怜吴老板被打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件事后,日本再也没有大张旗鼓地举行过祝捷大会。查子香始终没有屈服,被关押到旅顺元宝坊监狱,这座监狱曾经关押过击毙伊藤博文的安重根。

1939年9月,查子香被日寇秘密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烈士!#历史冷知识#

几次想买电影票看《长津湖》,但都心颤颤的,有点不敢去看。

想到了外公,外婆刚生小舅那年,外公去

了朝鲜战场当志愿军。

外公外婆在世时,很少抱怨生活,鲜少谈

及他朝鲜的经历。倒是乡下坊间有很多他

的故事。可惜我小时候对这些事不感兴趣。

外公人称“小坦克”,跑得快又读过书,上了战场当的是通讯兵。小时候,见过外公有好多奖章,用一块红布包着。可惜,现在不知在何处了。

外公在的时候,每年外婆都会熬好多好多辣椒油,然后整条街都是辣椒味,引得街

坊邻居都来探问参观。那年头,江南小镇

上,几乎是没有人吃辣椒的,也受不了辣椒味,只有这老头爱吃辣,拿来当奇谈。记得我问过外公,为什么喜欢吃辣椒,老头说,在朝鲜打仗时,多吃辣椒暖和。

老头还一生爱喝占小酒,喝high了拉外女邻居都来探问参观。那年头,江南小镇上,几乎是没有人吃辣椒的,也受不了辣椒味,只有这老头爱吃辣,拿来当奇谈。记得我问过外公,为什么喜欢吃辣椒,老头说,在朝鲜打仗时,多吃辣椒暖和。

老头还一生爱喝点小酒,喝high了拉外婆一起跳舞。

一晃,那么可爱的老头走了了。特别

想如果有来世的话,最想的就是好好孝顺

外公外婆。[流泪]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入党誓词只有24个字,那是在红军时期由毛主席撰写的: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而现存最早的一份入党誓词原件,是一块褪了色 的红布,在上面写下入党誓词的人,是一个叫贺页朵的贫苦农民。

贺页朵,江西永新县北田村人,1927年参加革命,以榨油职业为掩护,为共产党运送物资,安置、转运红军伤病员,并多次参与攻打永新县城的战斗。因表现突出,1931年1月被吸收入党。1月25日,贺页朵在榨油坊里微弱的桐油灯光下,举起右手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行了庄严的入党仪式,并认认真真地将24个字的入党誓词写在一块红布上。

1934年,贺页朵在一次伏击战中不幸负伤,无法跟随红军长征,只能留下来坚持斗争,因对敌斗争环境十分恶劣,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他的心始终与党紧紧相连。

贺页朵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份入党誓词用油纸包好,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中央赴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来到永新,贺页朵亲手将这份珍藏多年的入党誓词交给了组织。

这份入党宣誓书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它也是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珍贵文物。

最早入党誓词24个字就有6个是错别字?井冈山一罐盐为什么要在杉树洞中埋藏几十年?

这一切还得从井冈山说起。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份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复制品,原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一张早已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布片,从右往左看,上面写着:

“中国共产党党员贺页朵,地点北田村”

“牺牲个人,言首纟必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从党其(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C.C.P.”(中国共产党英文缩写)

落款: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五号

入党誓词的书写者是江西永新县一位家境贫寒的农民贺页朵,时年41岁。他十几岁时靠帮人榨油打短工为生,在目睹了党领导土地革命,农民分得土地、翻身解放的现实后,他下定决心,跟着党走。他参加了“三打永新”、“九打吉安”战斗,帮助红军搜集信息、传递情报,还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家的榨油坊当成联络点,为红军运输粮食、食盐和弹药。由于表现出色,永新县党组织于1931年1月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

当时,由于敌人围剿,根据区环境非常险恶,入党时只有一块红布,入党介绍人发现誓词中有错别字,可要再写也没有布了,所以只能将错就错,把它保留了下来。

1934年10月,敌人调集重兵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踏上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前的一次战斗中,贺页朵身负重伤,无法跟随大部队一起转移,便留在了永新县。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虽然面临生死考验,可一直严守秘密。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贺页朵将入党誓词用油纸层层包裹,然后把它放在自家榨油坊的屋檐下。

1951年,中央派人来到革命老区慰问,贺页朵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入党誓词上交,保存在了国家博物馆。

1927年9月29日,教员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在这里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教员曾说:在井冈山下有一个叫三湾的地方,我们这支部队要来一个整编,只要队伍不散,红旗不倒,这样我们这块小小的石头,就总有一天会甩出去,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将红军困死在山上,敌人在各个要道拦路设卡,企图阻断井冈山与外界的物资交换,尤其是食盐和药品。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写道:“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军民日常生活的艰苦“有时真是到了极度”。因为缺盐,根据地群众常常出现浑身乏力、眩晕昏厥、身体浮肿等不良症状。红军战士体质也明显下降,战斗力大不如前。

面对困境,井冈山根据地军民上下一心,患难与共。许多群众从舌尖上省下盐来,自发送给前线战士。战士们也常常将缴获的食盐分发给当地群众。

1928年冬,井冈山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内热闹非凡,红军将打土豪缴获的食盐分给村民。李尚发分到食盐后舍不得吃,他知道几十里外的前线正缺盐,便与家人商议后偷偷将盐保存下来,以备红军不时之需。为了防止这些盐落到敌人手里,李尚发悄悄将盐罐子密封好后埋在了茨坪屋后的菜园里,——颇为隐蔽的杉树洞中,并暗暗做了标记。

1929年1月30日,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不久,守卫井冈山根据地的红五军和红四军32团因寡不敌众,根据地五大哨口相继失守。红军主力决定向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敌人窜进井冈山心腹地带,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李尚发带着家人躲入深山,一边坚持战斗,一边等待红军归来。1959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成立,开始征集文物,李尚发便将这罐见证了历史的盐捐了出来。

当时,红军主力突围后,留下了少数红军隐蔽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不少是伤病员。敌人严密把守各个进山路口,对来往山中的人员严格盘查。对疑为资助红军的嫌疑人员,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就地处决。

为了解决留守红军缺乏食盐的问题,当地群众想尽一切办法,把盐藏在竹筒内、篮子底下、双层水桶底内,往山里送盐。但这些办法常被识破,不少群众因此惨遭杀害。

时任井冈山茅坪乡妇女委员会委员的聂槐妆想到了一个送盐的好法子。她把盐先化作盐水,然后将一件吸水性良好的新棉夹衣放进盐水中,待衣服吸水湿透,再将其烘干。之后,聂槐妆穿着晾干后的夹衣,外面罩上一件外套,挎着一个装有山货的竹篮便出门上山,俨然一副出门走亲戚的模样。如是,她顺利通过了重重关卡,成功把盐送到红军手中。但她一个月多次上山,却引起了敌人的怀疑。敌人擒住她后,对其严刑拷打,逼问红军藏身之处,她却始终守口如瓶,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21岁。

井冈山时期,像这些动人的故事不胜枚举。

回望这段峥嵘岁月,从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从星星之火到夺取全国胜利,井冈山精神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纪念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井冈山精神##头条##头条历史##历史##近代史##我要上头条#

#古人是怎么控制疫情的# 古代人也有很多办法,下面这五种,流传到现在还起着作用。

第一种办法:预防。

在疫病的高发时节,古代人很重视预防。举个例子,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万物复苏,而万物也包括各种病毒和细菌。在惊蛰时期,各种病毒细菌活跃异常,为了消灭害虫病菌,防止疫病传染,古代人在惊蛰当日,会拿着艾草等物把家里的角落都熏一熏,驱赶有害昆虫,去除传染病源。包括端午节,人们有佩戴香囊的习俗,也是为了预防疫病。

第二种办法:消毒。

除了艾叶熏,古代人使用石灰进行物理消毒。在古籍《千金月令》中记载:“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在门槛上撒石灰,也是为了消灭害虫。

对于石灰的使用,最早记载于《周礼》,除了建筑战争炼丹印染使用石灰外,也会用于房屋涂抹,驱虫消毒,墓葬。端午节有些地方的习俗有将混合有雄黄酒的石灰水洒于房屋角落,这些都是对瘟疫有一定抑制的措施。

第三种办法:通知。

家里有了病人,需要通知周围的人,在家门口挂红布。这一习俗流传了几千年,到解放初,在很多地区还实行呢。前几天,看老电影《花好月圆》就有这样的镜头,电影中的人物马有翼病了,家里人就在门口挂了一个红布条,外人见了,就不能上门了。 过去,民间邻里之间时常串门,如果家中有病人,来串门的人看到红布条,就会知道了,不再进来。用现代科学解释,它的优点很多,第一,防止打扰病人休息,此外,这也是现代医学的隔离,防止了交叉传染,如果病人是传染病,防止了传播,又如病人是产后,产妇身体虚弱,防止外来人员带来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产妇和婴儿,一举数得。

第四种办法:隔离患者。

人们一旦染上了容易传人的疾病怎办?在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瘟疫病具有传染性,早就懂得需要隔离。

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就记载,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便有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的规定。在汉代,朝廷就要求做好隔离工作,预防人传。《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又如,《晋书•王彪之传》亦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说明晋代对传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更加严厉,只要有病人接触者,都要采取隔离措施。

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上温疫之人。隋朝与萧齐类似,专门为麻风病人设立“疠人坊”。到了清代,宫廷中还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定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

第五种办法:高温杀菌。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害怕高温,只要温度上升,病毒就无法存活。古人消毒,也知道利用高温,针对我们常穿的衣物,采用蒸煮的方法进行高温灭菌。在清代的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就记载:“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从上面这些办法中,我们知道,古人非常重视对于疫病的防范,采用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从实践看,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预防疫毒的方法还可以借鉴呢。

1937年,日军在大连举办“庆功宴”。突然,大红桌布下冲出一个身穿西服的男子,挥起斧头砍向席位正中间的军官,军官都没来得及吭声,便没了气息。

男子名叫查子香,出身湖北一个农户家庭。他天资聪颖,奈何家境贫寒,念了四年书就缀学回家务农了。

1928年,红十五军来到查子香的家乡,他便投身革命,做了儿童团长。后来红十五军被迫撤走,但那段时间的思想熏陶,已经对查子香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6年后,查子香来到大连,在同乡吴庆业的理发店当学徒。他本来是想赚钱贴补家用,可事情却并不像他想的那般美好。

理发店所在的南山区住的大都是日本显贵,所以每次有日本人来店里,吴庆业总是表现得卑躬屈膝,他还要求查子香也学他的样子做事,让查子香十分厌恶。

可就算他们的手艺再好,服务再周到,还是会有一些日本人故意刁难,甚至不给钱。查子香非常气愤,几次想挥拳头,都被吴庆业拦了下来。

吴庆业担心查子香坏了生意,不仅威胁他,还克扣薪资,逼迫学徒期满的他多服务一年。气得查子香骂道:“真想杀了你这个汉 奸。”吴庆业一脸轻蔑:“杀我算什么,有本事你去杀日本人。”

查子香倒是想对店里的日本人下手,但理性告诉他不能因小失大。

从那以后,查子香态度大转变,无论是对吴庆业还是客人,都毕恭毕敬。吴庆业还以为他开了窍,渐渐地放松了对他的约束。

查子香有他的目的,他跟日军套近乎打探消息,为的就是寻找机会。

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查子香得知,大连当局打算举办庆功宴,还要祭奠阵亡日军,就向一个熟络的日军借来一套日式西服,把小斧头藏在里面,跟吴庆业请了假,赶往宴会场。

查子香个子不高,一身日式打扮,再加上日语说的也不错,所以根本没人怀疑他的身份。当天到场上千人,查子香顺利混了进去,趁没人注意时,他迅速钻到铺着红布的大祭台下面。

不久,人员到齐落座。前排正中间的主祭官,身上挂满勋章的是日军的军人会长。

趁着全场低头默哀之际,查子香突然钻出,一个箭步飞跃过去,瞅准主祭官的脑袋砍去,主祭官都没来得及吭声就断了气。接着,他又挥斧砍向旁边的日本军官,军官一闪保住了脑袋,却断了左臂。

会场顿时大乱,查子香还想多杀几个,可惜很快被抓住。后来查子香才知道,死的是日军会长,断臂的是关东军司令部代表,都是陆军大佐,查子香心里大呼痛快。

日军不信这是他一人所能为,于是严刑拷打,逼他供出同伙,还把那一片的理发从业者,挨个儿审讯了一遍,吴庆业也没能逃过受刑的命运。

查子香有骨气,所有的刑罚在他身上都用了好几轮,他始终没说一句软话,心中只有满腔热血:“老实告诉你们吧!大连全体中国市民,中国四万万同胞,都是我的同党,你们去抓去杀吧!今天你们杀死我查子香,我还赚了半个!我没有赔本!”

日军撬不开查子香的嘴,只好将他送到旅顺臭名昭著的元宝坊监狱。在那里,查子香经历了更加惨无人道的对待,但他始终没有屈服过。

这期间,不少仁义之士为了救他四处奔走。在经受了两年多的残忍折磨后,查子香在电椅上英勇就义,年仅27岁。

两年多的酷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查子香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他那并不高大的身躯里,究竟是怎样一副铮铮铁骨。

可就在这样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查子香还不忘四次托人带去家信,拜托兄弟姐妹替他尽孝,父母知道了该有多心疼。

不过,查子香没有白白牺牲,他的英勇事迹不仅震慑了日军,令他们不敢再大张旗鼓搞庆功,也鼓舞了众多爱国志士的决心和勇气,促进了革命的胜利。全国解放后,查子香被追认为烈士。

每一个烈士的名字都应该被铭记,每一段英勇的故事都应该被记录,他们坚贞不屈的气节更值得传承。不能忘记,如今中国能傲视群雄,下面铺垫了多少前辈的血肉。



#头条故事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