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武汉大学文学考研择校 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参考书目

武汉大学文学考研择校 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参考书目

时间:2023-09-30 20:59:10

相关推荐

武汉大学文学考研择校 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参考书目

关于素质教育

文.卢玉峰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当然是培养有用的人才。怎样才算是有用的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依现在的眼光看,过去的那种靠一篇文章赢得未来的科举式的应试制度当然是过时了,是糟粕,应该被遗弃。现在我们提倡什么呢?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从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轰轰烈烈地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反观一下,我们的素质教育成功了吗?我们的教育,比起物质匮乏的民国时代,我们有何进步?

笔者在百度上查了一下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说的很冠冕堂皇,笔者也不甚了了。但用一句时髦的话来概括,似乎也挺合适的,那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没有问题的,成才先成人嘛!但又要品德好、又要学习好、又要身体好、又要会审美、又要会劳动,这样全面发展的全面人才上哪里去寻找呢?又怎么来培养呢?全面发展虽然不能等同于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涵盖这么多的因素,我却以为这远远超出了教育所能承担的范围。教育不能包治百病,教育只能是对症下药。再说,谈素质教育首先得理解什么是素质,笔者的理解,素质既是单纯的又是综合的,只能就事而论,不能一概而讲。如果说,全面发展是一种素质,那么,会学习是不是一种素质?会劳动是不是一种素质?会思考是不是一种素质?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不是一种素质......面对这种悖论,教育该怎么应对?

教育可能不是非此即彼,教育可能是非此也非彼,也可能是即此又即彼,它的复杂性决不能用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来解决。

我想起民国时期的教育来。鲁迅先生小时候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是经常用戒尺来打学生的,用现在术语说,叫“体罚”;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刘文典先生不仅要坐着上课,而且不付薪水是不上课的,章炳麟先生更没有儒者之风,以狂狷著称,用现在的说法讲,那叫师德有亏,是要被处分的。当时的学生有成就者更没有几个是“全面发展”的,钱钟书先生数学考过零分,鲁迅先生是弃医从文的,金岳霖先生也仅仅在逻辑学方面有天赋,等等,就连博学的陈寅恪先生也主要是在史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那时的民国政府,对老师没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工资倒是给的挺高;对学生,只要不造反,也是不怎么过问的。就是在那样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大师辈出,群星云集,文史哲、数理化人才交相辉映,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一直在改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学校建得越来越漂亮,环境越来越优美。但不管怎么改革,老师的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课业越来越多。现在的老师,几乎没有自己的课余生活去读书,或静下心来去认真思考一些本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多数时间都被一些无用的检查、听课、评课、优质课、社团、课题研究、坐班、志愿者服务等等琐碎的事务所缠绕,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主业反而给丢了。反观我们的学生,不再生机勃勃,“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每逢周六周日,成了标标准准的“宅男”,足不出户写作业,或呼呼大睡。根本无暇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去体会社会上人潮的起伏,教育把我们的孩子都变成了“小绵羊”、“小胖墩”,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从业者的罪过吗?

同时,太多行政力量的介入,也是教育乱象频发,偏离正常轨道的重要因素。以择校热为例,如果不是政府应试教育政策的导向作用,择校热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愈演愈烈的。我的理解,什么时候教育告别喧嚣,不被干扰,回归宁静,教育才算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我们一直在喊,给教育减负。确实,教育应该做“减法”,不应该再做“加法”了。但我们现在所谓的“双减”,表面上在“减”,本质上仍然在“加”,是违反教育规律的体现。教育,更迫切的需要,一方面要给教师教育的自由,别让老师被各种外在的条条框框给束缚住,达到“从心所欲不愈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学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去学什么。全面发展只不过是骗人的鬼话。陈景润、钱钟书、杨振宁……都不过是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哪一位实现全面发展了?遑论我们普通人了。教育的作用,应该像风一样,轻轻拂动,助人一臂之力,绝对不能像专制的家长一样,一切包办。目前的一些激进的教育改革措施,恰恰是逆教育规律而行的荒谬行为。比如增加体育分值,音乐、美术纳入中考,等等,早该歇歇了,别再折腾了!

请让教育回归正常的轨道,别再让过多的杂音去干扰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