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嘉兴海宁日语考研培训学校 嘉兴高考日语培训

嘉兴海宁日语考研培训学校 嘉兴高考日语培训

时间:2023-02-02 05:55:20

相关推荐

嘉兴海宁日语考研培训学校 嘉兴高考日语培训

她是日本人,却取了个中国名字,自己不说日语,也不教孩子学日语,反倒高举抗日旗帜。她的女儿,嫁给了家喻户晓的科学家钱学森。

她就是蒋佐梅,军事家蒋百里的妻子。

蒋百里曾经出版《国防论》一书,首先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

那么,他为什么会跟一个日本女子产生跨国姻缘呢?

事情要回到196月18日——

那天,蒋佐梅匆忙赶到保定军校,看见蒋百里校长躺在铁床上,鲜血从口中流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

这天清晨,蒋百里训话的时候,突然对着自己的胸膛来了一枪!

“校长自杀了!”

袁世凯立马派了日本 军 医和护士长,前来救治。

其中,护士长就是蒋佐梅。

蒋百里被抢救过来,却毫无求生意愿,偷偷在枕头下藏了药物……

蒋佐梅发现后,真诚地开导他:

“一个有热血的男儿,动不动就牺牲自己,那么国事该由何人承担?”

蒋百里心灰意冷地说:

“你不懂。我被段祺瑞压制,连为学生索要军 费都做不到。我对不起我的学生,没脸活在这个世上。”

蒋佐梅便说:

“可您选择牺牲自己,学生们就能拿到军 费了吗?您只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罢了!”

蒋百里一听,如同醍醐灌顶。

是啊,学生们还等着他主持公道呢。

接下来的日子,蒋佐梅仍每天悉心照顾他、开导他。

一天,蒋百里意味深长地说:

“我依你好好活着。可是以后遇到生死关头,没有像你这样的姑娘在我身边提醒我,谁来鼓励我的勇气呢?”

蒋佐梅听出对方在示爱,慌乱地跑开了。

不久,蒋百里身体恢复好了,他第一时间向蒋佐梅求婚。

蒋佐梅却摇了摇头:

“我父母不会同意。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可是,蒋百里不放弃,一路穷追猛打:

“我因你而生,你现在又想置我于死地,好,我就追去你家,死也死在你的家里!”

面对这样猛烈的攻势,蒋佐梅再也做不到无动于衷。

于是,她答应嫁给蒋百里,并且对父母说:

“我现在是一中国妇人,因仰慕将军及热爱中国而嫁至蒋氏。”

从那以后,蒋佐梅把原来的名字“佐藤屋登”,改成佐梅,随夫姓。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因为蒋百里酷爱梅花。

夫妻俩曾经在海宁种下数百株梅花,想着以后归老此地。

往后余生,蒋佐梅穿中国服装,说中国话。

后来,她生下5个女儿,都没有教她们说日语,也绝口不提自己的身世。

以至于多年后,女儿们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日本人。

其中,三女儿蒋英嫁给了钱学森。

蒋英不仅遗传了母亲的美貌,还遗传了母亲的温柔贤惠。

她放弃了自己的歌唱事业,甘愿当家庭主妇,照顾钱学森62年。

晚年,钱学森满怀愧疚地说:

“老伴啊,是我耽误了你! 如果你不是嫁给我,你会成为我们国家最好的女高音歌唱家。”

蒋英却笑笑说:

“我们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没有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

可见,好的家风,代代相传。

一个好女人,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再说回蒋佐梅,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完全站在了中国人这边,她带着孩子们走上街头,为抗战捐款。

这位美丽的女人,坚定地选择了中国,选择了良心与正义!

1938年,蒋百里因操劳过度,不幸去世。

丈夫去世后,蒋佐梅曾一度处境非常尴尬。

但是,她不辩解,只是默默用行动证明自己。

晚年,蒋佐梅苦尽甘来,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活到了88岁的高寿之年。

后来,蒋英把母亲的骨灰送到杭州,与父亲合葬于凤凰山下南山墓。

#历史开讲#

[微风][微风]在国家沉沦的民国时期,一位日本籍医护人员和名震中外的中国将军结为夫妇。

从此她与自己国家断绝来往,六十四年从未回国,生育了五个女儿,却从不教她们讲日语,更在丈夫的影响下,成为一名抵抗日本侵华战争的“中国人”!

当时的中日关系日益恶化,然而一位名震中外的抗日爱国将军却在天津的德国饭店高调迎娶了这位日本女子,这样的真情需要多大勇气和毅力,他们两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一位精通中西方军事理论的一代奇才,他从未点兵上阵,也没有英勇破阵,却培养出众多优秀爱国名将,“民国将神”的称号对他的评价不足为奇。

1882年,蒋百里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名门之家,但因父亲是出家人的身份不能入家 谱,继承家业,因此一家人生活贫苦无依。他从小聪慧机敏,18岁时在本地县令的推荐下去求是书院就读,获得了优异成绩。

为了他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母亲毅然让他东渡日本去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积极上进的他和同学历绥之等人创办了刊物《浙江潮》。

蒋百里以飞生的笔名发表论文,宣扬新派思想。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先生也将首部作品《斯巴达之魂》发布在此刊物当中。

一九零五年的七月,蒋百里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成毕业,取得同期学员第一名的优秀成绩。

19,蒋百里回国后担任为保定陆校的校长。他志向远大,满怀豪情,想在国内创办一流的军校,培养一流的军事军官,当众许下重誓,“如果有失职之处便以身殉职。”

当局只是让学校徒有虚名,并未发挥其真正意义,蒋百里处处受到牵制和打压,学校的经费常被无故克扣,这一切令他深感报国无门,陷入绝望之境。

一九三一年的夏天,在全体人员集合的会场上他心怀愧疚,愤然自戕。

幸运的是将军身受重伤,没有性命危险。此事引起社会各界人士一片哗然。在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当局商请日本公使馆派出优秀的医疗团队为其治疗。修养期间,蒋百里结识了日本女护士佐藤屋登。

这位善良的日本女护士用自己的深明大义不断开导着心灰意冷的百里将军,她告诉将军,人终其一生不轻易放弃理想才能不负众望,只有秉承忍耐和坚持的决心,终会成就报效祖国的大业。

在她的鼓励下这位百里将军幡然觉醒,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位日本女护士。

佐藤屋登谢绝了他的心意 她借口日本家乡的母亲得了重病,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北海道。

当时的中日局势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佐藤屋登深知父母不会同意这段姻缘,但在蒋百里频繁书信的表白下,她的内心逐渐被这位将军的深情感动,看到将军舍身救国的大爱精神她被深深震撼了。

父母得知后,也被这位将军的痴情和执着所打动,最终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当佐藤屋登再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迎接她的是百里将军的隆重婚礼。蒋百里酷爱冬日里的梅花,用他们的姓氏相连给予浪漫的深情,给她起了受用一生的中国名字---蒋佐梅。

一九三八年的夏天,百里将军在广西因心肌梗塞突发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六岁,国民中央嘉奖百里将军的功绩,并追赠他为上将军衔。

蒋百里将军的过世,令他的好友冯玉祥一度质疑是蒋佐梅所为,因为她的身份太过特殊。蒋佐梅选择用实际行动做出最好证明。那时的她除了痛苦和无奈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的情绪。

她强忍失去丈夫内心的剧痛,勇敢地面对现实,变卖家中所有贵重东西,为前线的战士积极捐款捐物,带着女儿们不辞劳苦地奔赴抗战一线,利用自己的医疗知识和女儿们为中国伤员治疗服务。

她一生致力于抗日战争,因为她深爱中国的将军丈夫,更加深爱这个国家。在中日这场战争中,蒋佐梅始终认同中国人民抵抗压迫,爱国救国的行为是正义的举动。

他们养育了五个美丽的女儿。蒋佐梅虽是日本人,却从不教女儿说日文,终生未再踏上那片自己的国土。她坚持用中国传统理念教育子女,为新中国做出应有的社会奉献。

他们的女儿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三女儿蒋英,她很小就酷爱音乐,长大后留学国外进行学习,后又转入音乐殿堂卢塞恩学院深造。她用了十年时间成为著名声乐教育家和钢琴演奏家,回国后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当导师。

值得一提的是蒋英的爱人钱学森,他是我国著名航天功勋人物。在他留学期间,他学习的飞机机械工程专业面临重新选修时,父亲钱均夫并不支持他。

蒋百里知道后,主动找好友钱均夫探讨中国未来渴求航天制造人才的话题,在他思想言论的影响下,钱均夫和儿子达成了共识,钱学森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想。

她们除了大女儿蒋昭幼年夭折,其余三个女儿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成人,她们都才华横溢,学有所成。

一九七八年,蒋佐梅因病离世,她在遗嘱里要求和自己丈夫一起合葬,并要在墓碑上刻着蒋百里为她起的中文名字。

家人将百里夫妇共同合葬在杭州的南山公墓,蒋佐梅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苦难,但她从未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她虽然是日本国籍,但对中国有着真诚的赤子之爱,一生都在为抗日战争事业做贡献,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永远敬爱和怀念!

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在家心脏病猝发离世后,冯玉祥怀疑是其日本籍妻子蒋佐梅打毒针给毒死的。

蒋百里除了是钱学森的岳父外,他还是梁启超的学生,金庸的姑父,徐志摩的“福叔”,蔡锷、竺可桢等人的好友。

蒋百里不仅与一众牛人沾亲带故,他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军事方面的大牛。

他创作的《国防论》,甚至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挥依据,是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

他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打赢日本,但却娶了一个日本妻子。

19因伤住院期间,蒋百里结识了照顾他的护士蒋佐梅,那时她还叫佐藤屋子。

蒋百里见佐藤屋子谈吐不凡、贤淑能干,便对她展开了猛烈地追求。

而那时,蒋百里还有一名叫查品珍的发妻,查品珍的父亲,是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查家的查芸荪先生,他是金庸的表哥徐志摩的塾师(金庸原名查良镛),也和金庸是本家,金庸还得唤他爷爷。

蒋百里和查品珍是父母在早年为他们定下的婚约,两人并没有感情,蒋百里被迫和查品珍成亲后,一直在各地为抗战奔波,而查品珍则一直侍奉在婆婆身侧,一生无爱无性也无子。

蒋百里如此对待查品珍,曾受到一些人的批评。

不过,金庸在接受采访时,则为姑父蒋百里辩护说:“都是父亲攀交情、母亲讨媳妇,而不是丈夫讨妻子,所以这是不足于为百里病的。”

19冬天,24岁的佐藤屋子,和32岁的蒋百里共结连理。

由于蒋百里素爱梅花,便为妻子取中文名:佐梅。

后来,蒋百里还在老家购地数亩,种植梅树数百棵,建造了一个梅园,他打算晚年携妻归隐故里,在梅园里尽享天伦之乐。

可惜梅园后来被日本侵略军用做了马厩,梅树也被尽数砍伐。

而蒋百里也因全身心投入全民族抗日战争中,最终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于1938年11月4日突发心脏病离世,年仅56岁。

蒋百里离世后,他的好友冯玉祥撰写文章说他是被蒋佐梅用毒针杀害的。

蒋佐梅没做过多的辩解,只是默默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清白。

后来,蒋左梅辛苦拉扯着与蒋百里所生的4个女儿,她从不教她们日语,自己也不说日语。她还带着女儿们一起到街头募捐处,卖掉自己的首饰捐助抗战事业,并亲赴抗战前线为中国的伤兵治疗。

在蒋左梅的悉心教导下,她的四个女儿都出落成了才貌双全的美人儿,其中嫁给钱学森的,就是她的三女儿蒋英。

蒋左梅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恶行很愤怒,她常说:“佐藤屋子这个日本女人已经死了,我是一个中国女人,叫蒋佐梅。”

1947年,蒋左梅在蒋百里生前好友的帮助下,将蒋百里的墓从广西迁往老家杭州。

起棺后,蒋百里的好友竺可桢扶棺痛哭:“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

一时间,惹得众人泣不成声。

1978年,蒋佐梅在北京病逝,她的骨灰盒,后由蒋英护送到杭州,与蒋百里一起合葬在南山公墓。

她的墓碑上,篆刻着他为她取的名字“蒋佐梅”。

这个名字,不仅是两人爱的证明,更是正义必会战胜邪恶的证明。

#头条群星8月榜##蒋百里#

#大叔讲历史# 蒋百里奠定了中国抗日国防理论,他是不是死于真的死于他的日本妻子之手?#蒋百里#

1938年11月4日晚上10时许,中国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在广西宜山县的一个旅馆中突然病逝。

他当时正带着家人,要去贵州遵义就任陆军大学校长,全力为中国抗战培养一流人才。

56岁的蒋百里溘然长逝,连一句遗嘱都没来得及说。

于是关于他的死,就出现了多种与阴谋有关的说法。

冯玉祥等人说,蒋百里死于他的日本妻子之手,是日本特务下的命令。

蒋百里是不是他的日本妻子杀死的呢?

蒋百里一生中娶了三位夫人,分别是查品珍、蒋佐梅和王若梅。

1889年蒋百里还是个6岁的小孩子时,父母给他包办订下了查品珍(金庸的姑妈)。

但是婚后查品珍一直没有生育。

19,31岁血气方刚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蒋百里,在多次请求北洋政府增加军费遭到拒绝后,非常失望、开枪自杀。

幸运的是,子弹从其肋骨间穿出,没有伤到要害。

蒋百里在被送到北京的一家日本医院治疗,在这里,他与22岁的日本护士佐藤屋子产生了热烈的感情。

蒋百里出院后,请袁世凯出面做媒,向佐藤求婚。

但佐藤的日本父母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还以母亲病重为由,将佐藤骗回了日本。

蒋百里为了爱情,不远千里跨海追到了日本,求见佐藤屋子的父母,终于用诚意赢得了佐藤父母的认可。

俩人成亲后,佐藤屋子改名为蒋佐梅,因为蒋百里特别喜欢梅花,在海宁老家种了数百棵梅树。

两人先后生下了5个女儿(还是没有儿子,三女儿嫁给了钱学森)。

蒋母为了抱孙,又把义女王若梅纳给蒋百里做侧室,蒋佐梅与王若梅也处得很好。

这样来看,佐梅是爱蒋百里的,应该不会暗杀蒋百里。

冯玉祥是蒋百里将军好友。

听说蒋百里去世,非常悲痛。于是就怀疑身为日本的佐梅夫人,并写了一篇文章,说蒋佐梅用毒针杀害了蒋百里。

冯玉祥的理由是,蒋佐梅曾对蒋百里说过“你爱你的祖国,我也爱我的祖国”这样一句话。

以冯玉祥的地位,这件事自然给蒋佐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蒋佐梅对此自己解释说,这句话是两人成婚前说的,当时蒋百里在研究对日作战的战略,于是两人交流时就有了“你爱你的祖国,亦如我爱我的祖国一样”这句话。

蒋百里死后,蒋佐梅并没有返回日本,而是全力养育5个女儿。

在教育孩子们时,她全用华语教育,从来不说日语,所有传统,全坚持中国文化。

她还亲自带女儿们到街头募捐(还卖了自己的首饰),亲赴前线为中国的伤兵治疗服务(她曾是护士有丰富的经验)。

最终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当然冯玉祥还是没有原谅她。

最后为蒋百里治疗的中国医生说了这样的话,终于让事情慢慢平静:

“蒋先生已经去了,他患的是心脏麻痹症。蒋夫人给他打的那一针,是止痛针而已,不是毒针。”

其实舟山才是真正的“啊拉”中心,并在宁波和上海广泛使用。舟山地处海岛,外来词汇非常多,历史以来多次被外来入侵或内在区划调整。在舟山方言中,“啊拉”表示我们,““喈拉”表示他们,“呐拉”表示你们。别人打招呼时会应答“厚衣”接近日语“哈衣”,“水门汀”是英语cement,“老虎窗”是英语roof(顶楼),“斯别领锁”是英语spring(弹簧)……舟山咸话博大精深:雪的斯虹、焦的斯黄、屁得斯轻、冰刮斯凉、直刮斯瘦、挂的斯酸、墨擦的黑、拖的斯软,决乖有趣、叠国斯方,雪白里酿,滚的斯汤,叠刮斯亲、溪谷斯淡、萨拉斯清爽、撒股咸、逞挂亮、燥呼呼、胖咕咕、咸咪咪……,舟山方言“斯”音用的比较频繁,比喻为“极致”//@平心而论88:哪能哪能上海宁,呃诺呃诺宁波宁,阿拉阿拉舟山宁

天启元贞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以前一直感到奇怪,在电视上看到宁波的宣传语是“阿拉宁波欢迎你”,阿拉不是上海话吗?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宁波才是正宗的“阿拉”。宁波是浙江第二大城市,“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定名于明初,“海宁则波宁”。宁波最闻名的当属港口了,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与“瓷器之路”的出发港。宁波北仑港是我国四大国际深水港之一,连通世界80个国家和600多个港口。如果宁波与舟山合并,港口优势会更巨大,世界第一不是梦。

1969年,王国维墓被砸得破烂不堪。也是在这年,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一位老人只身去了颐和园,直到天黑了才离开。次日,他喝下一瓶毒药,默默地告别了尘世。

他就是王国维的次子王仲闻。

40年前,也就是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孤身一人去了颐和园,然后点了一根烟,看了看颐和园的景色,等到香烟燃尽,他抱着一块石头,在颐和园昆明湖投湖自尽。

投湖2分钟后,清洁工发现了他,被打捞上来时,衣服还未全湿,但已经没有了气息。

验尸时,检察官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一封遗嘱,保留地完完整整。

遗书封面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以下是具体内容: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

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能谨慎勤俭,亦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螿语。梁启超在《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词》中所说:“这样的自杀,完全代表中国学者‘不降其志,不辱其命’的精神。”

1924年秋,清华正在筹办“国学研究院。”校长曹云祥希望聘请胡适进入国学院,担任其中一位导师,可胡适拒绝了:“非第一等学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去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

王静安,就是王国维。他就这样进入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和陈寅恪、赵元任、梁启超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

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州。

他四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7岁就去了私塾,十几岁就能作诗填词。1891年,王国维便通过童试,考中秀才,成为闻名乡里的“海宁四才子”之首。

王国维后来在《三十自序》中说:“十六岁见友人读《汉书》而悦之,乃以幼时所储蓄之钱,购前四史于杭州,是为平生读书之始。”

1898,王国维去了上海就职于《时务报》,其实他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梁启超,他主笔的《时务报》是当时中国新学的前沿阵地。

但是王国维一直做着抄写、校对等工作,根本没法结识梁启超。

后来他有时间就去报社旁边的东文学社去学日语,从国学一脚踏入了西学,数次去国外游学,还学会了德文和英文。因此,他成为了国内第一个通读康德、叔本华原著的人。

1904年,王国维以叔本华哲学为根底撰写《红楼梦评论》,开创了中国现代美学。

王国维评红楼梦时,解读贾宝玉的那块玉时,就明言,这是欲望之欲,红楼梦的悲剧,由此而生!

四年后,王国维撰写《人间词话》,其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震惊了学界。

时至今日,这部问世已有一百多年的《人间词话》依然在各大书店的文学板块上占据着一席之地,《人间词话》最初发表于1908年10月至1909年1月的《国粹学报》。

王国维用古人的词句,点破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他是中国文化最后的坚守者,是近现代中国几乎唯一可以比肩西方人文科学的巨人!

1911—19,辛亥革命爆发,为求一个安静的书桌,王国维去了日本旅居了5年,也是他学术成果的爆发期。

《宋元戏曲考》是中国第一个关于戏曲的历史书籍。

《殷墟书契考释》把中国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

《流沙坠简考释》被鲁迅誉为真正研究国学的书。

回国后,王国维成为各大学争相邀请的国学大师。

当时蔡元培邀请他去参观北大,却被王国维拒绝了,原因是当时北大学生以好剪人辫子,而那时王国维还留着辫子。

也有人劝过王国维剪掉辫子,一次夫人给他洗头时说:“都到这个时候了,还留着这个东西做什么?”

王国维说:“正是因为已到这个时候了,我还剪他做什么?”

王国维却知道,形式上的辫子容易剪掉,可精神上的却难剪掉。正如留着辫子的辜鸿铭所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守脑之人,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灵魂。王国维的故事,没有那么多传奇,多了一些寡淡,却越品越有味道!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有他们自己特有的风骨和不屈的灵魂。李白可以仗剑千里而去,王国维便将自己性命抛下以获得最后的体面。抗争分很多种。自杀的人也许不是最怯懦的人,死都不怕,还有什么胆怯?

他带走了那个时代该有的知识,留下了知识分子该有的倔强。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关注,@程书子 看人物故事,品百味人生。

〈金榜题名〉(497) · 清朝 进士林孝恂

林孝恂(?-19),字伯颖,福州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考取二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浙江海宁、孝丰、仁和、石门、杭州等地方官员。

人物生平

光绪年间,林孝恂的家境逐渐式微。年轻的林孝恂以西席谋生。但林孝恂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光绪十五年(1889年),林孝恂中己丑科考取二甲111名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至三十一年(1905年)间,林孝恂三任石门知县。林孝恂在石门县任期内,鼓励农桑,兴办教育,奖拔寒门学子,士林德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林孝恂改传贻书院为石门县学堂,实开创新学之始。

清亡后,林孝恂客居沪上,投股商务印书馆以助力现代出版事业。

民国三年(19),林孝恂携孙女林徽因移居北京前王公厂,与长子林长民同住,仅三月,即因病去世。

主要事迹

鼓励新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林孝恂开设石门县学堂。林孝恂十分开明,能接受西方思想。他为学具有务实倾向,谙熟医籍,即其例也。对后代教育亦具新观念,不分男女,一视同仁,私塾设置课程,国学四书五经,新学天文地理,皆延聘名流启蒙,甚至聘请外籍师资教学英、日语,兼收并蓄,理念先进。

作者说明:会陆续发表介绍中国历代〈金榜题名〉人物的图文,有喜欢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发表过的图文,也请关注、点赞和转发。谢谢。

林孝恂的书法:

1999年,习惯于一边走路一边看报的上海人,被一则新闻震惊到。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百岁老人求伴征侣”8个大字,再看名字时,人们更是直呼:“老尚风流是寿征”。

报纸上赫然写着征婚者姓名“章克标”。章克标,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却是民国一众大家的老友。

像郁达夫,丰子恺,邵洵美等人都是他的好友,武侠剧大佬金庸还是他的学生,也还曾被鲁迅先生怼过。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位老先生的传奇人生。章克标,中国作家,1900年生人,于浙江海宁出生。

20岁时,留学日本,攻读数学。回国当了教师后,章克标决定向文坛发展。

23岁开始发表文章,1926年,与林语堂,邵洵美等人创办了《论语》杂志。历任过《狮吼》,《金屋》,《时代画报》等多家期刊编辑。

一生写就《算学原始掇要》,《恋爱四象》、《一个人结婚》等多部作品,荣获多个奖项。

鲁迅曾言:“章为邵家帮闲专家,投靠权门之辈。”年轻时,章克标曾与邵洵美开办《金屋》月刊。

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写了一篇批评《呐喊》的长稿。其中有一论点称:“凡是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点神经病。”

而后章克标又写《文坛登龙术》,对文坛种种丑行冷嘲热讽,被人们称为奇书,曾轰动一时。

其笔调幽默,让人读来意犹未尽,但《鲁迅全集》里却说他以轻薄无聊的态度来写这本书。

相较于民国文坛的大家,再看章克标往后之事,他似乎极不入鲁迅的法眼,只对他百般嘲讽。

当时,章克标看到《改造》杂志上刊载了鲁迅的一组杂文,就译了一篇《谈监狱》并在正文前交代了文章的来历。

可作为编辑的邵洵美则在文章后面加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最近在查禁之列,此文译自日文,当可逃避军事裁判……”的附注。

鲁迅看了以为是章克标所言,这才称他为邵家帮闲专家....1935年,章克标离开上海,直到鲁迅去世十几年后,才知晓鲁迅对自己的误会。

除了文章过人外,章克标年轻时可是花哨迷人,人人眼中的可哥儿。曾结婚3次,一辈子无儿无女。

年老时,还去登征婚启事,真叫人好笑又敬佩。他的一生,除去写文之事,大多与情感有关。

当年,郁达夫追求王映霞时,还特意请章克标吃酒,并让其保证不追王映霞。

章克标只答:“好!好!好!”可郁达夫不信,非要章克标发誓,无奈,章只得指天对言:“我发誓,这辈子不会追求王映霞同志。”

郁达夫这才放过他。1929年,章克标娶了比自己小5岁的妻子,夫妻相守,妻子因病去世,没给他留下一儿半女。

1年后,章克标又娶了比自己小22岁的妻子李觉茵,这一次,李觉茵陪了他54年,但依然没给他留下一儿半女。

作家蒋连根曾在《岁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师友们》中对金庸老师——章克标写的章节名称为“老尚风流是寿征”。

书中写道:1998年,我与韩石山去海宁拜访章老,当时,章老的妻子已经去世了,家里什么事都得老人来。

韩石山埋怨道:“你们只关心他的文学,怎么不关心他的生活,得给他找一个妻,老人离不开老伴呀!”

突然,我想到最近有“女明星登报征婚”的事,就立马出了这个主意。于是,99岁高龄老人的征婚启事就出来了。

别不说,章老对妻子的要求平淡却极高,在征婚中,他写道:“我深感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道理,为此征求伴侣,以解孤寂。征求对象为女性,别无条件,但希望她亦知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的小小道理。”

当时,来信者众多,经过8个月的挑选,最终选择了57岁的刘女士,章老还为其改名为林青。

,章老去世,享年108岁。自23岁提笔写文后,章老一直耕笔写作,直至去世。

跟同年人相比,这位钟情于走路喝粥的老人算是长寿之人。一生中,不管面对何事,他总是顺其自然,与人不争不抢,不怒不斗。

即便是在1966年,中国特殊时期,章老多次遭受批斗,但他还是笑脸面人。

人家问他长寿秘籍时,他也只说:“有啥吃啥,多走路。”还果真应了那句:“老尚风流是寿征”。

反观文艺界,长寿者多风流,如张大千,茅以升等一众大家都如此。真是自古才子多风流,风流才子多长寿啊!

似乎在多数文人眼中,一生一世一双人,是难实现的。人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大家之作大多取自于自我感受。

能体会真切了,才能有感人之作,成为大家典范。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早上在地铁上开始读《风雨琳琅》林徽因的人生传记,却被她祖父林孝恂的人生轨迹吸引,早年家道中落早年在书馆教书为生,人到中年才开始中进士,位拜翰林编修,一个细节也很有意思,当时在京城做官,官场应酬多花销多,家底薄的林孝恂常常入不敷出,所以他在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故意写错一个字,这是当时官场不成文规定,考官就知道此人有意离开京城,经过一番打点,林孝恂得以外放,做了海宁知县。

带着一家老小南下,他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当时清末,大部分的官员都腐朽无能,不知大厦将倾倒。但是林孝恂却悟出“朱颜将改”的暗涌。他一面学武术医术,一面在官场上为百姓办实事,为官七八年间他没有办过一出冤假错案,浙江孝丰地区山多,是当时太平军溃败很多强盗占山为王,时长骚扰百姓,但是在林孝恂到来后就再也不出来抢到百姓,不得不说林孝恂很有手段。

在子女教育上他,在杭州万安桥开办林氏家塾,请加拿大的老师教英语,请日本人教孩子学日语,请国学大师教孩子识文断字。家中孩子长大后还送孩子去日本留学,学医、学文、学军事电器,正是林孝恂的视野和胸襟,在后代教育上的高瞻远瞩,得以让林氏后代人才辈出,在世界各个领域开枝散叶。

命运似乎青睐林孝恂更多,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他的爱情也浪漫得不像话。早在林孝恂还是一个落魄书生时,一年元宵节,他和朋友去街上看游神灯会,看到街对面有一位妙龄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少女满面春风和林孝恂的目光对上了,这一对眼就把他的心给收走了。但是他谁也没有告诉,把爱悄悄放在心里。

当他洞房花烛夜掀开新娘盖头的时候,才知道命运给了他此生最高的馈赠。他的新婚妻子就是当日元宵节街对面的妙龄少女。婚后的日子,林孝恂没有再取,一生一世一双人,甜甜蜜蜜举案齐眉。妻子游氏还喜欢读书,爱好书法、女工也做得好。

人生赢家是不是就莫过于此啊!![赞]

夫妻恩爱,妻子貌美有才且持家。

事业有成,侠义心肠为百姓造福。

后代绵延,东学西渐辈辈出人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