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隶书考研书法培训学校 隶书从哪里开始学

隶书考研书法培训学校 隶书从哪里开始学

时间:2022-01-30 17:11:32

相关推荐

隶书考研书法培训学校 隶书从哪里开始学

浅谈何绍基学习书法的经历

【小知识】

何绍基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学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学书初期、学书中期和学书晚期。初期与中期,以始写篆书为分界线;中期与晚期,以始学隶书为分水岭。

学书初期(二十岁以前)。这时他临摹的是颜真卿的楷书。《忠义堂》颜帖,他全部手钩过,尤喜临摹《争坐位帖》。由于他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他所临摹的颜帖与颜真卿的墨迹完全近似。他后来考进士,在廷对策时,也以颜法书之,他这时的颜体功底已相当深了。

学书中期(二十岁至五十九岁)。他二十岁开始读《说文》,写篆书。这是他作为书法家在书法道路上的真正的起点。“余学书从篆分入手”;“余学书四十馀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因此他对北碑特别喜爱。尤其向往北碑继承汉隶笔法,结构谨严,方整厚实,雄健挺拔的特色。为了找到更多的北碑,他到处访碑觅拓,购藏也很丰富,他访碑、觅拓、购藏,都是为了临摹,借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穷日夜之力,悬臂临摹”,每次临摹,必使腰股之力,全部集中到指尖上,务必得到生气,才能成字。

就这样,由于他“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臂如生驹,未肯就羁勒,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加以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他这时期的书法,已逐渐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在书苑这块阵地上已有相当大的影响了。他在四川学政期间,许多人请他写字,在四川民间和旅游胜地留下了许多墨迹。

学书晚期(六十岁以后)。何绍基被以私罪免去学政以后,他认为“人生荣华富贵变灭似云烟”,唯一的是希望自己的文字的书法能流传后世。因此,他在这一时期,除在山东济南泺源书院和长沙城南书院主讲授徒外,致力于许郑之学和书法艺术。何绍基经过初期、中期的长期艺术实践,深刻认识到“楷法原从隶法遗”。于是,他开始学习隶书,在书苑这块土地上进行了新的耕耘和追求。他这时已经六十岁了,“自立门户”的理想,“不能自己”的决心,使他不顾年迈,坚持拼搏。他自从学习隶书以来,每晨必深隶数纸。其中《礼器碑》和《张迁碑》用功尤深,各临百遍。

他晚年学书,不仅持之以恒,而且进而求不稳,求意境,求创造性,求个性发挥。这一点,马宗霍先生们在《书林藻鉴》中说他的老师曾农髯曾称赞说,何子贞七十岁以后,“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愈不稳,则愈妙。”因而能熔铸古人,另辟蹊径,自成面目,独具一格。何绍基的这些书法成就,终于使他成为明清一代杰出的书法家。

附·何绍基书法《咏落花七律十五章》

【文◎易长松(硕士研究生)】

王客书法,大家共赏。

王客 ,1976年出生于浙江台州市。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学士、硕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书法学博士。现为中协会员、上海市徐汇区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

王客是典型的学院派书法,他走的是专业学习书法的路子。看他的书法,能明显感受到他笔墨的熟练、良好的基本功,而且他有想法,思悟能力很好,有江浙人的那股聪明灵气。

王客真草隶篆都能写,楷书、行楷、隶书、行草、篆书,草书……说明他研习书法涉猎广博,有比较专业系统化的学习,根植于传统书法艺术,专业学习多年,这是他超越常人的一大优势,也是他驾驭笔墨超越常人的基础功夫。

王客似乎在寻求某种书法风味、某种个人的书法风貌,但是还没有定型,特色不算太明显,但是他有传统笔墨功底,又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学习,而且他很聪明,有个人的才情与思悟能力,所以不需要太急,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会写出自己的味道与特色。[握手]

中书协会员曝光田蕴章批改作业,引发一批“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大家”的围观。

有人说,田蕴章批改颇有“皇帝”批改“判例”之风;有人说,书法是艺术,不应该千篇一律,按照田蕴章书写的都评不了奖,难等大雅之堂;有人说,就喜欢田蕴章书法的规整,看起来至少赏心悦目,比那些“丑书”大家好多了。

我也算是一个书法爱好者,虽然写的不咋地,谈谈个人的看法。

书法的首要目的是写字,让人看得懂。然后才因为中国书法的笔法、汉字的构成、个人的习惯以及体例的美感,最终才上升为书法艺术的。

至少我认为田蕴章的字一眼看过去清爽,清晰,好看,管他八股不八股,这是写字的基础。如果没有经历过严格的书写训练,写出的字好看,是不能上升为书法的。那些说清代写八股文的,字体都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但是你看看清朝那些书法大家,他们不仅能写出八股,还能写出自己特色的书法,称之为大家。

田蕴章至少可以说是书法的基础,一些看不起田蕴章的所谓书法家,一味寻求所谓书法艺术,连基本的楷体字都写不好,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我认识一个学校所谓研究生书法专业的朋友,他的行书,隶书,草书,看起来非常飘逸,感觉还不错,但是真的写楷书,看起来总是怪怪的。我不是说他写的不好,毕竟别人给商店题字,一副也是几百块。

但是书法这东西,既要登大雅之堂,也要接地气,我们公认的王欧柳赵等大师,他们哪位的字不是看起来赏心悦目。

书法真的不要走偏了,不能让“丑书”大行其道! #书法欣赏# #书法交流圈#

何绍基论书法笔法——运笔要求“通身力到”

【小知识】

何绍基在题自藏《北魏张黑女墓志》云:“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因思古人作字,未必如此费力,直是腕力笔锋,天生自然。我从一二千年后,策驽骀以蹑骐骥,虽十驾为徒劳耳,然不能自己矣!”

早在东晋,卫夫人就在《笔阵图》中提出:“下笔点画波撇屈伸,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这一运笔原则历代一直被奉为圭臬,后世书家对运笔的研究,基本围绕“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来展开。他们结合自己的书法实践,提出的种种主张,概括起来,这些运笔主张集中在对指、腕、肘、臂、腰乃至身的技术要求,其中较具影响的有四说:运指说、运腕说、运肘说、全身力倒说。

何绍基在运笔上强调曰:“气自踵息极指顶,屈伸进退皆玲珑。“要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务得生气;每著书作数字,气力为疲,自谓得不传之秘。”观何绍基书作,真气饱满,力度内含,这正得力于其运笔上的通身力到。

附·何绍基书法《隶书轴》

【文◎易长松(硕士研究生)】

蒋锡才七幅书法作品入编《献礼中共二十大,两岸书画名家精品集》

由华夏艺苑发展中心《两岸美术》杂志社编辑出版发行的《献礼中共二十大,两岸书画名家精品集》,经编委会严格评审,入编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丶研究生导师霍春阳等98位优秀书画名家作品224幅,其中,四川达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丶中书协会员丶宕渠書画院特聘顾问丶北京墨缘斋签约书法师蒋锡才入编作品7幅,居入编作者数量之首。

据统计,98名优秀书画名家,入编作品1幅的12人,入编2幅的58人,入编3幅的22人,入编4幅的3人,入编5幅,6幅,7幅的各1人。

蒋锡才入编的书法作品有行楷丶隶书丶篆书丶魏体和甲骨交,行楷法度严谨,气韵流畅,清雅秀丽,张驰有度;隶书蚕头燕尾,用笔圆润,方劲古拙,清新秀美;魏体端庄大,劲健朴质,雄浑大气;甲骨文起笔多圆,收笔多尖,曲直相着,富有变化,雄劲豪放,幅幅都是精品,十分养眼。

壬寅正月初四

今日凌晨起床,研习书法,楷隶共两张,颜真卿、柳公权、汉曹全碑、张迁碑,隶书容易些。

做早餐,学习强国当日最高分,发面蒸包子。温水加发酵粉。

翻了翻《岭南三家诗选》,看了看屈大均几首诗,屈大均早年慷慨豪迈,远游边关绝塞,晚年归隐山林。

中午开车和妻子、女儿给小叔岳父拜年,说起故园桑梓之事,小叔岳父八十年代高校毕业生,女儿研究生期间在杭州实习。

下午内弟带幼子来给我和妻子拜年,我给买了五盒七匹狼爆竹类摔炮。

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走。今日立春,正月初四接财神。

何绍基学习书法的方法——临创一体化

【小知识】

书法教学分为临摹与创作两部分,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从单纯的模仿临写前人书法作品,逐渐地转变到书法创作,寻求“自立门户”。这个重要的转变过程却是十分艰难微妙的,书法研习者经过数年的刻苦练习,临摹某家某法可以做到惟妙惟肖,但是要摆脱临本,以自家自法书写,绝大部分人只能望而却步。

学习书法贵在入帖后能出帖,有种传统说法认为临帖应做到酷似后方能换帖,才能做到入帖后,融会贯通,以创自家面貌,但何绍基的临帖法似乎是破了传统的,他临帖不讲究一点一画似古人,而是抓住法帖神韵,临学古人已孕育了变,确有其独到之处。

何绍基的学书临摹不满足于倚仗前人的拐杖,其在临摹碑帖时就以自己的主观认识有所选择侧重的进行“变临”。流传有何绍基临汉隶十种,均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用笔、或取其行气、或取其间架结构,当何绍基对所临帖有所侧重时,则精神专注于某一端,其所临汉隶十种,婉和韵雅,古茂浑朴,用笔遒劲,古拙有奇趣,取意不同,面貌也各异。所以何绍基临帖看上去与原碑原帖有相似之处,却又有自家新貌。

马宗霍曾对他在隶书上的成功原因作了精彩的分析:“蝯叟于分书博览兼姿,自得之勤,并世无偶,每临一通,多至若于通,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用笔,或取其行气,或取其结构分布,当其有所取,则临写时之精神,专注于某一端,故看来无一通与原碑全似者。味者遂谓蝯叟以已法临古,不知蝯叟欲先分之以究其极,然后合之以会其归也,且必如此而后能入乎古,亦必如此之后能出乎古,能入能出,斯能力宗开派。”何绍基这种先分后合,各个突破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师法古人仍不无意义。

附·何绍基书法临《张迁碑》局部

【文◎易长松(硕士研究生)】

何绍基论书观——坚持科学发展观

【小知识】

何绍基认为时代变了,书法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一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钟鼎之文,萌芽于夏,般兴于商,曼衍于周,”其内容“记美不记恶”,其文字“有似文字非文字者”,由此可见,古代书者并不想要所有的人“尽识”。

研究金石文,可以“考订史误,证明古篆真草源流。”因此,他誉《石鼓》为“纯宝”,并表示“何当杜门写万遍,千古一筏求其津。”可见他对石鼓文多么重视。时代向前发展,字变书亦变。秦代出现小篆,“小篆本大篆,象形安得似?”汉代隶书风行于全社会,“楷则至唐贤而极,其源必出八分。”“鲁公变法与代兴”,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宋人不讲楷法,至以行草入真书,世变为之也。”这一切都说明书法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论书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附·何绍基书法《重修历下亭记》拓片

【文◎易长松(硕士研究生)】

《爨龙颜碑》的结体特征是怎样的?

【小知识】

赵孟頫曾说“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因书写时受制于字体、字形等因素,结体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律,这也是书法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论述魏碑特色时曾说:“综其大致,体庄茂而荡以逸气,力沉着而出于涩笔,要以茂密为宗。”“茂密为宗”的确代表了碑派书法的结构特点,但《爨龙颜碑》除具此特点外,还有本身独特的结构特点,比如:方正、舒展与灵活跌宕。

首先,《爨龙颜碑》结体方正这是相对而言的,它承袭了隶书结构明晰的特点但又不像唐楷那样整饬秀美。隶楷之变是因为楷书书写更为简洁,爨字将隶书横长扁平之势化为方正,又将隶书结体由中心向外辐射的趋势变为楷书结体向中心集中的趋势。这样的体势不仅是便于书写的实用目的,而且更臻于新的审美意境。楷书结体在文字发展上达到一定高度,所以至今未变。

《爨龙颜碑》的另一个主要的结构特点是舒展。南北朝时期,铭刻书体多雄浑厚重之感,笔画刚劲有力,以茂密为宗。《爨龙颜碑》则于厚重中显得布白萧疏,可见当时隶书痕迹还未完全褪去,分隶古意犹在。许慎《说文解字》中有云:“分,别也。”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对此解释:“八,背也,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也。”所以,字形结构的调整与点画的布局是相互制约的。碑文中一些字用笔提按分明,对比强烈,以及方笔圆笔的相互穿插,都使字形显得舒朗。

《爨龙颜碑》书法结体的第三大特点是灵活跌宕。孙过庭在论及楷书时有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以使转为情性”。以此审视《爨龙颜碑》,既包含法度,且字势灵活。书者处理字形时手法巧妙,点画安排亦各尽其妙。

附·《爨龙颜碑》局部

【文◎郑重(硕士研究生)】

白砥,原名赵爱民。1965年出生,今年56岁,他现在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书协副主席。

三十年前,我就很喜欢白砥的书法,那时他二十五六岁,应该正在读研,专业学习书法,意气风发,锋芒毕露。他是在朱关田、王冬龄、王镛等人之后的第二批书法研究生,也是国内第一届毕业的书法系博士。他是中国美院书法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专业从事书法教育,标准的学院派代表。

我个人比较喜欢白砥的书法,他可以说半辈子都在学习书法,研究书法,实践书法。术业有专攻,他的书学理论与实践水平在国内也是一流水准。

白砥对书法的尝试是多方面的,他可以写真草隶篆,四体皆能;多年前看他的书法,觉得他涉猎广泛,书法风格多样,那时还没有特别明显的个人风格,但是尝试很多,书学理论文字也多,说明他心思一直在琢磨,心在书法上。

如今再看白砥的书法,有了明显的个人风貌,他很注重笔墨线条的质量,临习碑帖可以写得很像,也可以用自己的笔意写出个人的理解;无论楷书、小楷、行书、行草、魏碑、隶书、篆书……他都能熟练的运用自己的线条质感、字体架构去重新表现,而且他很注重书写的形式感、作品整体的构成,近些年不断尝试写大字、巨幅创作,这估计与浙派陈振濂等人写大字巨幅的创作有相互影响,给人的视觉冲击很大,创作的形式感越来越强,反而少了以前的舒心,温雅。

白砥书法的基本功是一流的,笔墨线条的质量也是一流的,他对书法的理解和研究也是国内一流水准。但是我个人觉得他的书法太过于追求线条、点画的质感,写得太扎实、结实、写得太遒劲,张力足够,松弛不足,张弛之间,他少了一份率意天真,少了一份轻松愉悦。看他现在的书法作品,厚实雄浑、坚韧有力、质拙老辣都有,如果加上一些率性而为,加上一些萧散闲散,有紧有松,有张有驰,味道会更好。

白砥对书法是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他想追求完美的书法。其实世间无完美,书法也是如此,不需要求太多,也不要太苛求自己,多些心手的放松与悠闲,白砥的书法会更好,会更有味道。[中国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