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环境工程考研北大 北大环境工程硕士就业

环境工程考研北大 北大环境工程硕士就业

时间:2023-08-31 22:41:30

相关推荐

环境工程考研北大 北大环境工程硕士就业

他是中国最帅的院士,高考接近满分,然而却因为一个细节,被清华北大拒收,当了石油工也不被待见,后来怎么样了?

他的名字叫王德民,是一个带着“主角光环“一样的科学家,他的名字甚至用来给小行星命名。

王德民,1937年2月9日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他的家庭比较特殊,父亲是北京同仁医院的副院长,母亲是外教老师,来自瑞士,双方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作为一名中瑞混血,王德民父母都很好看,他的颜值自然也很高。

从小,王德民就和自己的母亲学习英文,到了四年级之后,他的英文已经到了一定的地步,但是中文却不太好,甚至不认识汉字,所以从那之后,他开始认真学习中文。

据说王德民小时候非常淘气,学中文的时候,他经常气走自己的老师;很多汉字他其实是“不求甚解”的,但好在他聪明,即便是不知道汉字是什么意思,也会记住其如何书写,以此答题。

虽然家庭的富硕让王德民过上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但他的混血身份,也给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在那个年代,社会还没有完全脱离封建,所以很多人对跨国恋嗤之以鼻,一些孩子也因此嘲笑王德民的长相,即便他很好看,但仍然是别的同学眼中的“怪胎”,所以他经常在学校挨欺负。

在被嘲笑的过程中,王德民虽然有些不开心,但也逐渐接受,没有把这些事情看得太重,然而年幼的他,此时还不知道在今后他的长相还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

1955年,王德民从北京文汇中学毕业,参加了高考。很多人都知道他学习很好,但没想到他那年竟然险些考到了满分!

欣喜之下,他给自己的第一志愿填上了“清华大学”,没想到对方竟然不要他,只因为他长了一张外国人的面孔。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还是跨国恋不能被当时的时代所接受,他这个混血儿也不容易被其他人所接受。所以即使王德民考了很好的分数,也与清华失之交臂了。

同样因为他是混血儿而放弃他的学校,还有他的第二、三、四志愿。

最后他被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石油大学录取 。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王德民并没有贪玩取乐,而是更认真的学习知识,绝大多数成绩都是满分,剩下还有一部分是接近满分的。

他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特别适合学采油等相关的专业,遂报名。

5年之后,王德民顺利毕业,学校看他成绩优秀,就问他要不要留在做老师,他果断拒绝。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学了这个专业,不能亲自为国家采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就是白学了。

就这样到了1960年,王德民主动请缨到大庆油田工作。

为了探索适合我国地质环境的采油方式,他废寝忘食地自学俄语,夙兴夜寐地查看苏联的相关资料,连续工作100多天后创造了“松辽采油法”,给我国甚至全世界的采油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王德民年轻有为,刚参加工作就来到了环境恶劣的大庆油田,还解决了国际采油面对的问题,可以说是一鸣惊人。

可即便是这样,他在工作单位还有同事之中并不是很受欢迎,大家也都是不太喜欢跨国恋带来的混血同事。

不过这对于实干派的王德民来说,不受欢迎更有利于他专心工作,每天不用因为人际交往而耽误自己的工作,影响自己的精神。

后来的王德民,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全心全意钻研新知识,到了1970年,他就申请通过了20多项专利,其中有三项更是达到了国际水平。

他带着自己的团队让大庆油田在短短几十年里就把产量提升到了五百亿吨,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可以说王德民就是石油界的袁隆平先生,两人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也是不相上下。

2000年之后,他从采油一战退下,到幕后工作,随后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又领导我国采油工作更上一层楼。

,国际鉴于王德民的贡献极大,便把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王德民自己在工作上获得的认可,后来的他已经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他的长相和身份。

现在,已经是老先生、老学者的王德民依然健在,并且仍然心系国家的石油工作。

人民网这样评价王德民,说他“是一位功绩卓著,却鲜为人知的知识分子,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促进了中国石油基本自给这一天的来临,得到重视和尊重。”

也许曾经的他,因为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而感到困惑,但现在,他已经凭借自己的能力换来了所有人对他的肯定,这也算是英雄存在的一种形式了。

参考文献

[1] 石油科技领军人物王德民院士获小行星命名“王德民星”.人民网.-04-12

[2] 朱汉生.知识铁人王德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09月05日,(第十版).人民网.2001-09-05

[3] 科技人物评选:王德民.东北网黑龙江新闻.-12-15

[4] 石油专家——王德民.央视国际.-03-09

作者:思停

编辑:龙龙

有啥惊奇和意外的,第四轮北京大学也没超过同济大学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本来就是A加。

再启航

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在这个榜单中,北京大学不敌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不及南京师范大学……转发第5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国各高校的排名情况!#教育微头条#

北大教授的一段话:当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就暂时把自己藏起来,去努力改变自己,在无人问津的地方历练,在孤独的环境中成长。

你看到的,是别人漂亮的成绩,干净的皮肤,柔亮的头发,完美的身材。你看不到的,是他们背后付出的坚持和努力,是日复一日的等待和汗水。

你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就安安静静地做,不用到处宣扬自己的目标和想法,值不值得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余生很贵,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要上 头条#

一位在读研究生表示,读的“天坑”专业,才发现论文原来这么容易发,再也不用在一棵树上吊起了!

网上流传的“四大天坑”专业,即环化生材,其中就包括环境专业,遇到这个专业,想要发论文轻松点,有哪些途径呢?

最近老唐和一位粉丝聊天,对方就是学的环境专业,表示论文这块压力并不大,对于自己来说,甚至可以说游刃有余。

老唐看了下最近接触到的一些渠道资源,发现对于环境专业发文,可选择的途径确实不少,包括有:

①北大《环境专刊》收废水污水处理、脱盐净水、膜分离等方向。高职老师可发。​

②EI源期,JA检索,可收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相关的选题,明年上半年刊期,下半年检索。​邮件录用,版面自理,检索稳定。

③4区SCI期刊《xx环境公报》,下半年刊期,明年上检索,收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市政、园林、体育、计算机、生态环境、植物、农业、经济金融、管理等方向稿件,邮箱投稿。

除此之外,也可以发SSCI源刊,单位文件认可的话,相比于其他学科,不用死磕某一个项目,可以突破的点很多,甚至全面开花也是可行的!

需要了解更多期刊论文、学术专著,欢迎关注@唐sir期刊汇 , 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分享给周围的人~#教育微头条# #论文# #职称论文#

#打卡挑战局# 环化终身成就奖

7月底,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上,举行了“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表彰活动,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山东大学王文兴院士被授予“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来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环境学院

这是一个正确的态度,未来前途光大,走向社会,相当于研究生。不是我说的,是一个北大毕业的研究生说的。人各有志,在不同的环境中,不一定什么人就做出不一般的事业来了。

一个双非大学的学院,就至少有7个学生保研985名校,其中不乏北大、复旦、同济、北航等顶尖名校[赞]

这是来自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研的部分学生,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有简介,但保研复旦大学的那个学生是唯一没有简介的,这是不是叫:不用说的优秀[偷笑]

另外,不得不说,女生在学习这件事上相对还是更优秀的,7个学生只有1个男生

大环境:什么让清北硕博进体制内的避风港

1、内卷时代,就业更难

一场新冠疫情,让很多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特别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简直是太难了。

首先,出国留学变得困难了许多。既要考虑海外疫情的控制情况,又要考虑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外出不去,留在国内的毕业生自然就变多。

中国,虽然是新冠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但还是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大企业也纷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年轻人的就业难度陡然提高。

由于就业压力变大,直接导致考研人数激增,就业压力传递给了考研压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冠疫情正式拉开了大内卷时代的序幕。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稳定的体制内工作突然就显得香了起来。

疫情期间,经常出现会这种情况:头一天老板还在意气风发地安排工作,第二天去上班,却发现公司早已经人去楼空。

相比之下,体制内的起薪虽然不高,但至少不会发不出工资,还有各种补贴和福利。

据说,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突破了1000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越是就业压力增大的时期,大学生求职的意愿就越是求稳。

据统计,公务员国考共有202.6万人报名,较去年同期增长51.4万人。与此同时,报考国企的人数也不断增加。从一些高校的毕业情况看,求稳的求职趋势也十分明显。

年轻人越来越爱进体制内的深层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以后,中国GDP的增速一直在8%以下。

中国经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过渡。这就意味着,如今体制外所能提供的发展红利正在逐渐减少。

在这个大内卷时代,体制外的大部分打工人都被迫卷入了激烈的存量竞争中。

2、就业选择是双向的

现在的就业市场本就是多元选择、双向选择并存的。职业和专业之间已不再是强绑定,学历越高就意味着学习能力更强、更自律也更有潜力,就业选择面就越广。

因为内卷的社会,往往阶层没有完全固化,上下可以流通,还存在着“机会公平”。又因为大家都有机会,又都想出人头地,因此所有人都会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想办法往上爬,多吃、多占。

当然,体制之内并不代表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科研院所等也算。中国最顶尖高校的毕业生,投身科学研究或是‘国之重器’的领域,不恰恰是最符合人们的期待吗?不恰恰体现着他们愿意为科学、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家国情怀’吗?

然而,期待归期待,“家国情怀”再高尚,也难敌铁饭碗“真香”。

党政优先,科研靠边:清华北大、南大交大,无论哪所高校,无论哪一年,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整体比例,都高于进入科研单位的,北大南大甚至是几倍之多。

毕业后对于许多大学生,尤其是高学历人才而言,究竟是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他们的难题,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摆在眼前的机会越多就越有足够多的选择权。

随着近几年国考公务员的热度持续高涨,可见对于绝大多数高学历人才而言,他们都更愿意从事公务员,而大众对体制内公务员的普遍认知也都停留在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薪资福利优渥等印象中,而这些特点也往往成为毕业考生选择公务员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华北大的优等生都往街道办挤,背后站着的就是向往编制的庞大人群,站着的就是一个拥有权力就能摆平人生很多困境的复杂社会。

也正因如此,这些年,才会有研究生在参加完一个有事业编制环卫工人的考试时说: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是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但是,“死在编制里”的价值支撑,不是环卫工人职业价值本身,而是事业编制的魔力。

而与体制内公务员有别的体制外工作虽然看似自由,但是在职场中却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以及业绩考核。

并且由于私企在市场环境中有别于国企等单位,而面临着诸多的不稳定性,所以也造成了体制外工作的人在职场中通常内心存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

这样一对比,相信许多人就明白为什么每年会有如此多的人挤破头都想去考公务员,毕竟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正常情况下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决定。#金融求职#

#金融知识科普##求职#

#COP15来了#【#北京大学里有个自然保护区#】日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正在昆明举行。由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申报的“北京大学校园自然保护小区”案例入选了“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北京大学 燕园校区保留了自然山水风貌,植物群落体系完整,水体类型丰富,微缩了东亚平原湿地景观的几乎所有类型,从而保存了中国华北平原地区的原生生物多样性。目前在北京大学校园中已记录鸟类约230种、高等植物600余种、兽类15种、鱼类26种、两栖爬行类14种、蝴蝶27种、蜻蜓26种,北京大学校园可谓是国内乡土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城市绿地之一。

“我们建设保护小区不仅是为了提高校园环境,更希望以此为蓝本,为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可推广模式。”项目推荐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工作人员谭羚迪说,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各地的高校、公园乃至小区绿地都能成为支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然生态区域,让人们在身边就能认识、享受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光明生物圈#(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梦爽 摄影王放 周正暘 葛孟帅 马超 杨延军)

“哪怕回来一个都好!”祖国曾经支持赴美留学的三位科学家,现今都是美籍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

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我国采取围堵政策,导致我国科技发展十分缓慢,科研环境异常艰难。

在这个危急关头,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科学家秉承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理念,突破层层阻碍返回我国。

这不仅仅给我国的科研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了后世无数的学子。

人才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基石,往往越是高端的人才发挥出来的作用也就越大。

为了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国家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巨额资金,虽然成果斐然。

但令人遗憾的是,仍旧有一部分人成为顶尖人才后选择放弃了我国国籍。

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哪怕回来一个也好!祖国支持赴美留学的三位天才科学家,如今都是美籍。

1977年文小刚以绝对优异的成绩,从西安第四十八中考入到我国科大,成为了物理系的一名高材生。

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入校之后就接连创造了许多方面的第一。

当时的教授们看他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于是倾囊相授。

1981年9月文小刚参加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考试,以全国第一的成绩一夜成名。

随后文小刚进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即便是在国外的学术环境中,他依然堪称“学霸”。

1989年他首次引入“拓扑序”这个概念,成为世界一流的年轻物理学家。

可是在1991年他却选择了加入美国籍。

《纽约时报》报道:“,致力于拓扑序研究的文小刚荣获凝聚态物理学最高奖项,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郁彬是一位出色的女数学家,她的家族从民国时期就享有盛名,著名的郁达夫和黄永玉都是她的同族。

如此优秀的基因自然缔造了出色的成绩。

郁彬考入北大后,于1984年获得学士学位,第二年她获得了国家数学项目的资助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深造。

在美国期间,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她成功拿到了博士学位。

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快郁彬就选择放弃了我国国籍。

在美国她多年从事统计学、计算机学、电子工程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工作。

发布顶尖学术论文70余篇,为美国的机器制造、信息论、信号处理等尖端科技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

郁彬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可这仍旧不是她学术生涯的终点。

仅仅过了一年,她和文小刚一样成功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已经是世界学术界的至高荣誉了。

董欣年是世界著名的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专家。

她成长于学术世家,从小身边就云集着我国早期的一批高级知识分子。

她的父亲是有“经济学泰斗”之称的董辅礽先生,母亲是著名的医学家刘蔼年女士。

在环境的影响下董欣年考入武汉大学生物学系学习。

中美生物化学联合项目招生时她成功入选,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中的一份子。

值得一提的是,她后来的丈夫就是这一次考试中的“状元郎”。

但遗憾的是,国家本报以厚望的夫妻俩,最终全部选择留在了美国。

同时在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系担任教授。

董欣年1988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从事博士后研究,进入90年代担任杜克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教授。

在的时候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个时间比上文中的郁彬还要早。

她主要研究的领域是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在这一领域可谓发光发热,难有比肩者,而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领域就相对弱了许多。

通过文小刚、郁彬和董欣年三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有很多的共同点。

首先他们几乎都是“名门之后”,拥有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资源。

其次,他们都是国家大力培养、扶持的一线科研人员,在他们身上可谓用心良苦。

最后,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留在了国外,而且成为了本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佼佼者。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管选择我国国籍还是美国国籍都是自己的自由。

但是作为国家倾尽全力培养的尖端人才,最后这样做,是否真的好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