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

时间:2020-10-20 20:48:20

相关推荐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

#党史上的今天·重庆#

1.1939年7月20日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支持下,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开学

2.1952年7月20日 中共重庆市委发出《关于大胆地培养提拔干部的指示》

陶行知陶校长不愧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在担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曾用三颗糖教育了一位调皮的学生,让这位学生铭记终身,也让现在的老师和家长被这个有温度的教育方法而受益。

有一天下午陶校在校园里散步,碰到了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正在打一个低年级的学生,作为校长,陶校立即上前阻止,并生气地对那位高年级的学生说道:“你去我办公室等着。”说完那位高年级的学生就飞快地把腿就跑了。

过了好久,陶校才回到办公室,发现那位欺负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他的办公室门口等着,看得出那位高年级的学生有点胆战心惊,站立不安地在那等着,陶校将这名学生请进了办公室,在这位犯了错的学生正害怕陶校怎么对他进行严厉的教训时,陶校却从兜里拿出了一块糖给这位学生,要知道陶校是生于1891年,卒于1946年,在那个年代,能够拥有一块糖是多么难得的事。这让那位高年级学生一惊,还没等那位学生开口问为什么,陶校就已经对这位同学说道:“谢谢你这么守时,这么晚了还在我的办公室等我。”

高年级的学生正为陶校的肯定感到暗自窃喜却又心怀愧疚时,陶校又从兜里拿出了第二块糖给了这位学生,陶校连忙给这位学生解释道:“我了解到你打低年级的学生是因为他欺负了你的同学。”

“是的。”高年级学生一边低声地回答着一边点头。

陶校又说道,“那么你是出于正义才打这位学生的是吧,我给你第二块糖是为了奖励你的正义,可是当你遇到你的同学被欺负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解决呢?”

"我……我不会再打这位学生了,打人是不对的,下次我会给这位同学说你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这位高年级同学楠楠地说道。

说着陶校又从兜里掏出了第三块糖果给了这位学生,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块糖果是为了奖励你能够及时地认识到错误,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希望以后你能够按照你说的说到做到。”

话音刚落,这位高年级学生大声地向陶校保证道,“我一定会做到的,不会再犯错了。”

陶行知和三块糖的故事不胫而走,不仅鼓舞了那位高年级的学生,也让后世的人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教育学家育人方法。现在好多老师和家长都为教育孩子的事而头疼,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听话。可是根据马斯洛理论,孩子们的最底层是需求是归属与爱,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和方向去努力,可是孩子需要被关注,被肯定才会被满足归属与爱。

孩子需要被平等对待,而现在的人们总是以忙于工作为借口,总是以大人的口吻去命令孩子不要做这,不要做那,需要做这,需要做那的,却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待问题,而陶行知校长却用三颗糖让那位高年级的学生自己认识到了问题,因为他肯定了那位高年级学生的诚信、正义和善良,那种被认可与被严厉的斥责或者过分的娇惯所无法比拟的。

历史记忆 (历史上的今天)

七十六年前的今天(1946年7月25日),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因病在上海逝世。

陶行知(1891年10月~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

陶行知早年在美国深造,回国后致力于平民教育,先后在上海等地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和育才学校等。

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领导人之一,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陶行知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共产党的朋友。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拥护共产党的正确主张。

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

陶行知去世后,毛主席专门题词悼念陶行知:”沉痛悼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宋庆龄也为陶行知题词:"行知先生千古,万世师表“。

图十四:毛主席参加重庆谈判后,于1945年10月11日由重庆返回延安时,陶行知带领育才师生到机场送行。

家长和老师感到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不妨听一听陶校长四颗糖的故事!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他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曾创办育才学校和晓庄师范,重视农村教育,长期实践平民教育,被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

陶行知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探索教育救国之路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

陶行知最著名的一则教育学生故事是四颗糖的故事

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这个小故事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每一块糖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孩子可以学习到敢于认错的勇气,老师和家长可以学习到教育孩子不能光靠打骂,有时候绕个弯子,也许孩子自己就明白了。你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呢?欢迎留言。

陶行知先生的育才学校打开大门,让学生到社会中去接受生活的教育。他们慰问抗战家属、宣传兵役、支援印度灾民、教穷苦农家孩子识字、调查工农生活、熟悉劳动人民……[赞][赞][祈祷]#陶行知# #教育#

一天,校长陶行知看到一个男孩,捧起一块砖头向同学砸去!他连忙制止:“住手,过来我办公室。”男孩吓得魂不附体,心想一定要打手板心了。没想到,陶行知却奖励给他4块糖果。

原来,陶行知先向班主任,了解这位男孩的情况,这才回到办公室。

只见,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立马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你比我按时来了,这是奖励你的。”

男孩还来不及疑惑,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这也是奖励你的。”

紧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我已经了解情况,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男孩不敢置信地接过糖果,愧疚地低下头: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行知欣慰地点了点头,赞许道:

“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于是,本以为会被打手板心的男孩,意外得到4块糖果的同时,还感受到宽容的力量。

陶行知,出生于1891,伟大的教育家。

他有句经典名言:

教育是立国之本。

用糖果感化学生,体现了他的教育观念: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一次,陶行知请了一位木匠师傅,指导学生自己做木工。

原来,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经费太过紧张,孩子们没有桌椅。

一个小朋友不懂其中缘故,嘟囔着:

“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呀。”

陶行知听了,笑着鼓励道: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小朋友听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都拍手说好,开开心心地学做凳子桌子了。

3个月后,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

而且,大家还学会了做杠杆、滑车等仪器和玩具。

对此,陶行知说: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又有一次,陶行知演讲的时候,带了一只大公鸡。

他掏出一把米,强行按住大公鸡的头,逼它吃米。

大公鸡拼命挣扎,怎么都不肯吃。

这时,陶行知后退了几步,给了大公鸡空间与自由。

大公鸡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这才从容地吃起米来。

然后,陶行知说了一番话:

“你逼大公鸡吃米,它怎么都不肯吃。

你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

教育就跟喂鸡一样。

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

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1942年,重庆育才学校,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难处境。

陶行知发动全校师生走街串巷,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捐。

一天,他自己到远处去募捐,收获了不少善心与现款。

只见,他的上衣有两个口袋。

一只袋,装公款,袋里满满的;

一只袋,装私款,袋里空空如也。

奔波了一天、饥肠辘辘的陶行知,硬是坚持步行几十公里回校。

为什么呢?

因为他订了一个原则,并且以身作则:

“募捐来的钱归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借故挪用分文。”

陶行知平时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也最愿意帮助学生。

一个大夏天,学生高缨想要请陶行知,带自己去书店挑选几本好书。

他来到先生的宿舍窗前,看见陶行知光着上半身,正在批改作业,脸上、身上都淌着汗水。

高缨有些窘迫,怎么先生平时这么不拘小节的吗?

之后,他说明来意,却被陶行知果断拒绝:

“现在不成。”

高缨有些疑惑,忍不住问道:

“为什么啊?”

陶行知指着晾在窗外的衬衫说:

“我的衬衫还没有干。过一个小时你再来,我陪你去书店好吗?”

原来,陶行知虽然是个名人,却为了学生们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为了坚持办学,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裤子都送到当铺去了。

夏天,他也只有一件像样的衬衫。

这就是献身教育爱满天下的陶行知——

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

(这里是不惧孤读,分享一切喜欢的人物传记、故事、书籍,谢谢您的阅读~)

#头号周刊#

重庆育才中学陶行知纪念馆#育才中学# #陶行知#

用贫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陶华坤

陶行知,教育学博士,师从杜威。著《中国教育改造》等,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现代教育的先师,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万世师表”。

1.学陶·师陶·研陶

陶行知是有创造力的教育家。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陶行知。 他豪迈地说“我要使全体中国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1945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宗旨“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提出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修养。发动科学下嫁运动,领路平民教育,向农民“烧心香”。研究学问目的是改造社会。

从知行到行知。陶行知将教育当作毕生的事业,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提出“行—知—行”理论。强调做是建立在行基础上,是以行求知,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一生的写照。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

陶行知是勇敢的反法西斯斗士。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出访欧、美、亚、非28国,三次拜谒马克思墓,并赋诗“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等,当选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贡献杰出。他教育理念超前,实践极富创造性。教育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说“终有一天,我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弥漫宇宙,激荡乾坤,普及众生,让人人得到呼吸。”

2.天才·人才·大才

人才、大才和天才的关系。陶行知在重庆办育才学校时说:我不是办天才教育,我办的是人才教育。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才能、爱好,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加以定向培养,进行因材施教。这些人才在正确指导下经过一番努力,就转化成大才。对大才再进行深入的诱导,学生们自己再出一身力,流一身汗,一定时间之后,大才也就成为天才了。真正的天才是师生经过共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不间断的乐教乐学而培养出来的。

应试教育摧毁孩子的创业精神。很多中学高考之后令人触目惊心的“撕书”现象,也许是要把所接受的应试内容全部“呕吐”出来?故事:一位家庭主妇做家务太辛苦,在家里显眼位置贴一字条:家庭卫士,人人有责。孩子看到,提笔在第一个人字上添一笔,成家庭卫士,大人有责。丈夫看到,笑笑,拿起笔在大字上又添一笔,成家庭卫士,夫人有责。每人添一笔很轻松,但责任渐渐集中到少数人身上,其负担可想而知!活的人才教育不是加压灌输知识,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他们。

兴邦大业,在于人才。基础教育完成“人、大、天”的教育,高等教育完成“才”的教育,能否成为大才甚至天才,教育的任务是发现、呵护、帮助。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要“遂民之情、达民之欲,止于大众之幸福”。发起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解放老百姓的创造力,解放所有人的双手、双眼、嘴、头脑、空间和时间。“以教人者教己,劳力上劳心”,以心制力,具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产生”的创造性特征。

3.主人·真人·中人

郭沫若说“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部分。创新指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要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育并确保每个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社会和国家的主人。

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到民间去。认识到当时旧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实际是“吃人的教育”,它不只教人通过追求做人上人的路径去“吃别人”,还教人经由损害身体和独立思考意识与能力的方式“吃自己”,这样是不可能创造幸福的。因此,陶行知要把科学的种子播到千家万户,国家要进步,科学是唯一的桥梁。要把科学知识变得像空气一样,让国人享用,以造就科学中国!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行知看到学生作文中写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便让学生改为“吃得苦中苦,不为人上人”。陶行知对做人的标准先后提出做主人、真人、人中人、抬头乐干的人、自立立人的人、有献身和创造精神的人,追求高尚完美的人。通过行以求知知更行,在社会中追求真理做真人。他对所要创造的理想社会描述为:民主、科学、富裕、平等互助、爱满天下。一代伟人,名扬千古,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当校长期间,有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一个男生正想用砖头砸一个同学,他马上将其制止,并叫那个欲砸人的同学去他校长室。陶行知在现场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看到此同学已在那里等他。

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这个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

这个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这个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学,教学做合一。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发掘优点,正面教育是我们每个父母一生的功课。

《三颗糖的故事》看到学生在教室内打闹,该怎么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课间在学校巡视,看到一名小学生用泥块砸同班同学,陶先生当即制止,并要那名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小男孩儿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陶先生从兜里掏出一颗糖,递给了小男孩儿,笑着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守时,而我却迟到了。”小男孩儿迟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递给了小男孩儿,笑着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刻就停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小男孩吃惊地接过了糖。陶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递给了小男孩儿,笑着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这属于见义勇为,值得鼓励。那除了打他,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小男孩接过了糖,想了想说:“有,我应该劝劝他,不让他再欺负女同学。陶校长,我不该砸他,我错了。”陶先生满意地笑了。

回到上述案例,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常规的做法是喝止,训斥,甚至喊家长。那陶先生的做法聪明在哪里呢?

陶先生用三颗糖,三次表扬就解决了问题。第一次表扬小男孩儿守时诚信,第二次表扬小男孩儿尊重教师,第三次表扬小男孩儿有正义感。特别是第三次表扬,达到了小男孩自我教育的目的。自我教育是学生的自我内心体验,它比教师批评、说教更有效,更积极,更主动。

陶先生“三颗糖”的故事,很好诠释了尊重、平等、他教与自教等等教育理念。

请注意一个细节,为什么陶先生没有立刻把小男孩儿叫到校长室谈话,而是时间定到了放学后?

一方面,这是给小男孩儿充足的自我教育,自我斗争的时间。小男孩儿一定会想校长会怎么批评自己?自己又该怎么辩解?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不当的地方?小男孩儿已经是小学生了,应该有一定的判断是非能力。

另一方面,这也给陶先生调查了解情况,酌情处理,留下了时间。

这个“冷”处理,恰到好处!既防止了教师情绪失控,草草处理甚至不当处理,又防止了学生情绪对立,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注:陶行知(1891-1946),安徽徽州人,原名陶文浚。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因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新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而不能生搬硬套,刻舟求剑。看到高中生在教室打闹,也是叫到办公室,给三颗糖?遇到情况,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因地而宜。

朋友们,你说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