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湘乡哪里吃新疆美食好吃 湘乡好吃的地方

湘乡哪里吃新疆美食好吃 湘乡好吃的地方

时间:2018-08-18 15:46:37

相关推荐

湘乡哪里吃新疆美食好吃 湘乡好吃的地方

#高质量发展看湘潭#茅浒水乡湘军桥。茅浒水乡位于湘乡市,这里是湘军大本营(湘军时期的湘乡,含现在的湘乡和双峰县)。湘军在清朝中晚期,一是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二是在国家分裂动荡之际,发兵新疆,避免了国家分裂。当时一批湘军主要人物,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湘乡茅浒水乡建了一座湘军桥。上面留下了136块湘军著名人物的手迹,很有特点,也反映了湘乡和湘军的这段历史渊源。在湘军桥上留下字迹的湘军人物有:曾国藩、曾国荃、张亮基、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彭雪麟、刘锦棠等。湘军的崛起,开创了历经百年,湖湘人才喷薄而出,声生不息的大场面!#湘潭头条#

今日读《安徽省图馆藏历史人物手札选》,其中有数十札皆晚清名宦缙绅写给汪廷栋的,包括当涂夏炘、绩溪胡光墉(即胡雪岩)、闽浙总督湘乡杨昌濬、新疆首任巡抚刘锦棠、被徐锡麟刺杀的皖抚恩铭、合肥蒯光典、大藏书家南陵徐乃昌等等。

其中汪氏自题标注曰:“是编所存,皆同治初年手札也,或师门法语、或良友深情,可谓一时佳话,乃转瞬间,忽忽已三十年矣,偶检阅之,不胜今昔之感。爰重粘之,以志弗忘,后之览此,其什?藏之,勿视为泛常之通?也可。 光绪十有九年秋月古歙汪廷栋识于辽东之沈阳营次,时年六十有四”。

汪廷栋歙县瞻淇人(1830—1909),字容甫,号芸甫、云圃,其祖汪莱、父光恒皆精研算学,汪廷栋自幼渊源家学,对数学、舆地、测绘均有研究。壮年正逢洪杨兵燹,弟、妻、子相继而殁,孑然一身,1863年,入左宗棠部浙江按察使刘典幕,从此随左部而浙、而闽、而陕甘。1879年,汪廷栋署甘肃河州知州,摄篆河州七年,至1886年,卸任河州、奉调沈阳。1896年,在结束了东北练兵事,67岁的汪廷栋乞骸骨不获,又迁任陕西全省水利总局提调,主持陕华州及华阴县治水。越年事毕功成,解除了二地的水患,为旌表这份功绩,清廷钦赐“赏二品顶戴花翎”的直匾,祖、父均赠授资政大夫,汪氏故居也由是称“资政第”。 1897年,68岁的汪廷栋告老归里,一直在瞻淇村生活到80岁逝世,老先生真可谓高寿。

《左公柳》

弯弯曲曲又蓬松,生在沙海不屈从。

艰难苦恨左公柳,千年万代抖风中。

国家衰微何所惧?一人扛棺驱鞑虏。

虽末擒得阿古柏,敢战屠夫也英武!

(十九世纪,阿古柏称中亚屠夫,不但用武力横扫中亚,还侵占几乎整个新疆。可他终于遇到了同治年间奉命到西北平定回民叛乱的湖南蛮子左宗棠。这老爷子在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虽然出身不及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然而凭着一腔血性,依托三个赤手空拳的人,不仅平定了国内西北的叛乱,还打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整个新彊。

那么,左大帅究竟凭了哪三个人的帮衬,收复了新彊呢?第一,慈禧太后一句允许他到西北平乱,并从中亚屠夫阿古柏手里收复新彊的空话(没有军饷)。因为同朝为官的淮系重臣李鸿章是反对收复新疆,只守东南海防的,认为新彊太远太荒凉,朝庭太穷,不要也罢。第二,用一个红顶商人胡雪岩以个人信誉在江南为他的西征军筹款,(包括向英国银行贷款)为国家作战。第三,选对了一个曾参与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悍将刘锦棠作前军主将,任全军总指挥,负责整个西征战役。

可以说,左宗棠,刘锦棠,一路行军,一路令大军带着江南柳树到新彊沙漠里栽插,是打的什么仗?没有后勤,没有军费。抬着棺材,原准备一死。可是沿路插柳,却计划好了打完战役该怎样治理新彊,让沙漠成为绿州。这是怎样的胸怀?收复新彊后,左宗棠班师,穷困到死。而刘锦棠则留下来治理新彊,他置乌鲁木齐市为首府,蔬浚河道,鼓励农桑,养蚕织丝。把自己个人的俸银,全都用于新彊建设了。在清庭所有的对外战争中,唯有左宗棠领导的收复新彊一役获得全胜。但是,这样的民族英雄,最后也穷死在湘乡。于是看见沙漠里那些稀稀拉拉的左公柳,无不为之动容矣!)

苏东坡曾言:“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也是清朝历史上两大巨头--曾国藩和左宗棠之间最大的区别,前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后者敢为常人所不能为。

曾国藩应该说相比左宗棠,才气也远远不如,小时候有一次在屋里背书,恰好有个“梁上君子”想趁着他背完书休息后偷点东西,但没想到他这一篇文章翻来覆去读了十几遍也背不下来。这位小偷忍无可忍,跳下来大骂:“这种笨脑壳,还读什么书!”小偷骂完后将曾国藩所读的文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但坚韧的性格终究让曾国藩一举高中,并十年七升。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乱起,烽烟遍地,湖南局势糜烂。咸丰帝情急之下,诏命在乡下丁忧的曾国藩帮助地方官员兴办“团练”。曾国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练成了一支一万七千人的队伍,踌躇满志,挥师北上。谁知曾国藩苦心经营的这支队伍却是不堪一击,一败于岳州,再败于靖港,损失惨重,万念俱灰的曾国藩纵身跳进湘江,幸好被部属及时救下,一路风吹浪打、旌旗飘摇,仓皇逃回老巢。然而不久后,湘潭传来捷报——“湘潭水陆大胜,十战十捷”。黄泉路近的大清王朝又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一时间,朝廷褒奖,绅民欢呼,湘军成了滔滔天下的中流砥柱。此后曾国藩振作精神,重又踏上屡败屡战、艰难隐忍的封侯拜相之路,历经十年艰苦,终成不世之功。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南京,恢宏华丽的太平天国轰然坍塌,曾国藩个人威望到达巅峰。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曾国藩忧心忡忡:清廷、太平天国、湘军三股势力已去其一,对于清廷来说湘军的存在已然尾大不掉。慈禧一边重赏,一边摆好卸磨杀驴的架势。湘军内部群情激奋,曾国荃率多位湘军高级将领齐聚曾国藩府邸,图谋重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戏码。曾国藩思索良久,办法就是拿自家开刀,他强令曾国荃解甲归田。曾国荃带着一腔愤懑和满船金银财宝返回湘乡老家,曾国藩赠给他一副对联: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荃走后,横扫江南、威震天下的湘军也迅速被裁撤,峥嵘岁月瞬成过眼云烟。自断牙齿和羽翼的曾国藩,赢得了清廷的空前信任。

左宗棠一向自负才高,以当今诸葛亮自比,谁知屡试不第,一怒之下效仿卧龙高居隆中,蛰居乡间以教书为生,直到四十八岁才得到天子钦点,下洞庭,过长江,协助曾国藩办理军务,正式出山。此时李鸿章也在曾国藩麾下,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其三初次聚首。李鸿章看重功名,曾放言“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而左宗棠更看重事功,落魄时常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勉。曾国藩评价李鸿章是“拼命做官”,功利心太重,对左宗棠则推崇备至。这一点,也能从其在从历史的贡献上得到充分的验证。

左宗棠布衣时,林则徐就已闻其名,1850年在回老家途经长沙时,风烛残年的林则徐乘舟路过湖南时,在湘江边上专程滞留一天,等候“自诩今亮”的左宗棠。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彻夜倾谈,纵论国家大计。这是他们初次谋面,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封疆大吏,一个只不过是乡间举人,却一见如故,无话不谈。谈话间,林则徐最关心的还是西域问题,他预言俄国将成为中国的边疆大患。他把自己对新疆人文、地理、军事的观察和战守计划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然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两人见面不到一年后,林则徐溘然长逝。二十五年后,垂垂老矣的左宗棠,终于秉承林则徐遗志,力排众议、舆榇出关,一举克复新疆,为华夏子孙保住了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学衡派代表人物缪凤林:唐太宗以后,对于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当首推左宗棠,实非过誉。

#历史# 下午又见湘军将领石碑

下午我开车途径S328湘乡育塅乡楠木寨路段时,看到了清朝建威将贺長發陵園石碑,系贺将军后裔近年建造,贺将军应是清湘军“老湘营”,追随左宗赏、刘锦棠收复新疆,后又于甲午战争前夕亲率湘军与日军作战。石碑拍照抄录如下。

清朝建威将贺長發陵園

将军简介

“清朝建威将军贺长发”百度显示:老湘军收复天山南北二万里,血性死战日兵,终于牛庄“大捷”。为攻取日踞海城,三军应之,发率中军逐之,日兵纷登唐王山,贺部逐登山半,日桑由壕入垒,炮击我师,贺部锐气而入。日兵以为此役若、右齐至,日炮不及施。台可夺山可踞,海城唾手可得光绪元年寒冬,倭寇大举侵犯山东,敌强我弱,长发管湘军左营,雪夜偷袭倭寇,斩其禅将。长发弹中腰部,肠子外出、狭路相逢勇者胜,长发左手扶着肠子,右手挥力指挥,一齐冲向致阵,寇闻风丧胆,狼狈逃命,捍卫了大清江山。光绪二年、皇帝宣旨“宣畅国威统三军而奏绩来,甄潜德四世以推恩积庆有原流”。赐封贺长发“建威将军”赏一品顶戴花翎,穿黄马褂。赏一品夫人,四世同封,提任湘军统帅(33岁)。贺氏一门忠烈,长发有三个兄弟隆任、隆昌、隆嶽和长子永声四人,都是湘军将官,都英华为国捐躯。1898年,积极主张康有为等戊成变法。同年四月衣锦还乡(56岁),一代枭雄,累建奇功,从不张扬,乃国之栋梁,忠臣、能臣、贤臣。为缅怀将军英灵,特立丰碑建陵园传承爱国精神,汲取教益。

将军侄孙贺伟强撰文

将军玄孙贺湘华承建

#湖南身边事# #湘潭头条#

毛主席大手一挥,解放军百万大军解放全中国。

1949年5月23日,为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将《关于各野战军的进军部署》的电报发送给各野战军指挥部。

电报中指出:彭德怀率领第一野战军连同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向陕甘宁地区进军,担负解放大西北的任务。一野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分兵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位于西北,并于明春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经营川北,以便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第二野战军向云贵川地区进军,担负解放大西南的任务。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二野目前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如果上海、福州、青岛等地迅速顺利解决,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业已消失,则二野应争取于年底或年底以前,占领贵阳、重庆及长江上游一带,并打通长江水路

陈毅、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共向沪晥闽地区进军,担负解放华东地区的任务。三野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

林彪、罗荣桓率领第4 野战军共向湘赣鄂地区进军,担负解放华南地区的任务。四野主力于七月上旬或中旬可达湘乡、攸县之线,八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九月休息,十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十一月或十二月可能占领两广。四野在消灭白崇禧占领广西之后,应以一部经百色入云南。

随着解放军相继解放全国部分地区,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在大陆已经失败,丢失大陆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所以早在很久之前,蒋介石就下令将中央银行能运走的物资、钱财全部运走,为即将崩溃的蒋家王朝作最后的挣扎。

湖南湘乡的一所书院,主席为他题词,陈赓在此就读

在湖南省湘乡市有一所百年学堂,名叫东山书院。从这所学堂里,走出了毛泽东、谭政、陈赓等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还在1958年为之题写了校名“东山学校”。

东山书院,建成于1990年,在学院筹建时新疆首任巡抚刘锦堂还曾捐银两千两。1905年,东山书院改为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东山书院不同与以往的旧式学堂,她拥有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的教师队伍,倡导新思想新知识,开设有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图画、音乐等课程。

东山书院倡导新式教育、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氛围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前来求学。19秋,毛泽东考入东山书院,编在戊班。在这里,他不仅接触到了康、梁的变法维新思想,而且受到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因而眼界大开,萌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除了毛泽东之外,萧子升、萧三、易礼容、毛泽潭、谭政、陈赓等都曾在这里就读。东山书院,为湘乡乃至湖南的革命运动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晚清湘军将领中49位总督、巡抚一览表:

1.丁宝桢(18至1886年),贵州平远县人,历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

2.丁日昌(18至1882年),广东丰顺县人,历任江苏、署理福建巡抚。

3.卫荣光(1826年至1890年),河南新乡县人,历任山西、浙江巡抚。

4.马新贻(18至1870年),山东菏泽县人,历任浙江巡抚、两江总督。

5.王之春(1842年至1906年),湖南衡南县人,历任陕西、安徽与广西巡抚。

6.毛鸿宾(18至1867年),山东历城县人,历任湖南巡抚、两广总督。

7.左宗棠(18至1885年),湖南湘阴县人,历任浙江巡抚与闽浙总督、陕甘、两江总督。

8.田兴恕(1836年至1877年),湖南凤凰直隶厅人,曾任贵州巡抚。

9.江忠源(18至1854年),湖南新宁县人,曾任安徽巡抚。

10.刘典(18至1878年),湖南宁乡县人,曾任陕西巡抚。

11.刘岳昭(1824年至1883年),湖南涟源县人,历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

12.刘蓉(18至1873年),湖南湘乡县人,曾任陕西巡抚。

13.刘长佑(18至1887年),湖南新宁县人,历任广西、广东巡抚与两广、直隶、云贵总督。

14.刘锦棠(1844年至1894年),湖南湘乡县人,曾任新疆巡抚。

15.刘坤一(1830年至1902年),湖南新宁县人,历任江西巡抚与两江、两广总督。

16.许振袆(1827至1899年),江西奉新县人,历任东河河道总督、广东巡抚。

17.严树森(18至1876年),四川新繁县人,历任河南、湖北与广西巡抚。

18.杨昌濬(?至1897年),湖南湘乡县人,历任浙江、漕运、闽浙与陕甘总督。

19.杨岳斌(18至1890年),湖南善化县人,曾任陕甘总督。

20.李宗羲(18至1884年),四川开县人,历任山西巡抚、两江总督。

21.李续宜(18至1863年),湖南涟源县人,历任湖北、安徽巡抚。

22.李兴锐(1827年至1904年),湖南浏阳县人,历任江西巡抚与闽浙、两江总督。

23.李瀚章(18至1899年),安徽合肥县人,历任湖南巡抚与湖广、两广总督。

24.李孟群(1830年至1859年),河南固始县人,曾任署理安徽巡抚。

25.何璟(18至1888年),广东香山县人,历任福建、山西、江苏巡抚与两广、浙闵总督。

26.沈葆桢(18至1879年),福建候官县人,历任江西巡抚、两江总督。

27.陈宝箴(1831年至1900年),江西义宁州人,曾任湖南巡抚。

28.罗遵殿(1798年至1860年),安徽宿松县人,曾任浙江巡抚。

29.周开锡(1826年至1872年),湖南益阳县人,曾任署理福建巡抚。

30.庞际云(?至1884年),山东宁津县人,曾任署理湖南巡抚。

31.胡林翼(18至1861年),湖南益阳县人,曾任湖北巡抚。

32.饶应祺(1837年至1903年),湖北恩施县人,曾任新疆、安徽巡抚。

33.恽世临(18至1871年),江苏武进县人,曾任湖南巡抚。

34.骆秉章(1793年至1867年),广东花县人,历任湖南巡抚、四川总督。

35.钱鼎铭(1824年至1875年),江苏太仓直隶州人,曾任河南巡抚。

36.唐训方(1809年至1876年),湖南常宁县人,历任安徽、署理湖北巡抚。

37.郭嵩焘(18至1891年),湖南湘阴县人,曾任广东巡抚。

38.涂宗瀛(18至1894年),安徽六安县人,历任广西、河南、湖南巡抚与湖广总督。

39.闫敬铭(18至1892年),陕西朝邑县人,曾任山东巡抚。

40.陶模(1835年至1902年),浙江秀水县人,历任陕西、新疆巡抚与陕甘、两广总督。

41.梅启照(1826年至1894年),江西南昌县人,历任浙江巡抚、东河河道总督。

42.倪文蔚(18至1890年),安徽望江县人,历任广西、广东、河南巡抚与河道总督。

43.彭玉麟(18至1890年),湖南衡阳县人,曾任署理两江总督。

44.曾国藩(18至1872年),湖南湘乡县人,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45.曾国荃(1824年至1890年),湖南湘乡县人,历任陕西、山西巡抚与河东河道、陕甘、署理两广与两江总督。

46.谭钟麟(18至1905年),湖南茶陵县人,历任陕西、浙江巡抚与陕甘、闽浙、四川、两广与直隶总督。

47.潘鼎新(1828年至1888年),安徽庐江县人,历任湖南与广西巡抚。

48.蒋益澧(1825年至1874年),湖南湘乡县人,曾任广东巡抚。

49.魏光焘(1837年至19),湖南隆回县人,历任新疆、云南、陕西巡抚与陕甘、云贵、两江总督。

注:上文湘军将领督抚的籍贯为清朝时的州、县与厅。

1959年,北京功德林监狱特赦了第一批战犯,这众多战犯中,有一位国军中将司令非常特殊,出狱那天更是陈赓大将亲自去迎接,此人到底的何种身份?竟然能得到如此待遇,他和陈赓大将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接着往下看,新进来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加关注。

此人名叫宋希濂,和陈赓同为湖南湘乡人,二人同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话说陈赓比宋希濂大五岁,而且还是宋希濂的入党介绍人。1926年,在中山舰事件之后,宋希濂就脱离了共产党转入国民党阵营,跟着老蒋走上了反共的路线。尽管如此,也丝毫没有影响二人之间的友情。

1931年,陈赓大将在上海养伤期间不幸遭到叛徒出卖,之后被捕。宋希濂在听说之后心急如焚,他命人好好照顾陈赓 ,随后又秘密派了好几个黄埔大学同学 联名给老蒋上书保陈赓,千方百计之下才将陈赓救出来,从这件事也看得出两人深厚的情谊。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两人见面异常欢喜,他们一块坐着吃饭,互相交谈着各自这些年所经历的事情,言语间没有半点提到让对方投诚的话语,他们互不干涉各自的信仰,只是一起同仇敌忾,与我军共同攻打进犯的小日本,在当时宋希濂一度被成为抗战中最能打的国军中将之一。

1934年南京守卫战中,宋希濂带领部队昼夜激战,纵使无法 扭转大局,但他依旧舍命与敌人激战,充分展现了只要还活着就必须抗争到底的精神大无畏精神,这种决绝的举动打动了无数国人,更是一度赢得老蒋的青睐。第二年,宋希濂升任军长,率领大批部队同日军土肥原在河南兰封 、考城一带展开激战,成功攻克兰封城,打退日本人。

随后又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同日军交涉四十个昼夜,狠狠重创敌军,为此国民党均为为其颁发了荣誉奖章并通令嘉奖,因此被升调至军区总司令,并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绰号“鹰犬将军”。随后在云南的表现也是受人肯定,在入缅作战中,更是发挥出了超强的指挥战斗能力和作战水平,将日军悉数歼灭,成功以歼敌过万的成绩将日军赶出西南国境,大大激发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抗战胜利之后,宋希濂并不愿意参加内战,多次提出辞职,还去了新疆为祖国边防做贡献。但是后来因“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得不接受上级征调开始了反共道路。1949年12月,宋希濂在大渡河畔被我军俘虏押送到了麓白公馆。陈赓在得知宋希濂被俘之后,立刻起身前去看望。两人一见面,宋希濂的泪水便止不住地往下流。

没想到二人再次见面竟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他们从上午十点一直谈到了下午四点多,并且还是 一起吃了饭,二人谈笑风生,毫无拘束。作为就像是,宋希濂深感羞愧,陈赓也说明的当时的情况和国内的局势,并且劝宋希濂要好好改造。陈赓如此礼遇让宋希濂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1959年,功德林监狱迎来了第一批特赦俘虏名单,而宋希濂就在其中。在他出狱当天,已经是开国大将的陈赓专门亲自去监狱迎接他出来,这让宋希濂非常感动,虽然两个人信仰不同的主义,但是却有着共同的抗日目标,只要思想端正,我党都会夸大处理。陈赓举手投足间丝毫没有半点胜利者自居的傲气,这让宋希濂十分折服。

陈赓之所以能够到监狱去接宋希濂出狱,一方面是为了报答早年间宋希濂救自己的恩情,另一方面就是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令人惋惜的是,1961年陈赓大将病逝,这让宋希濂伤心不已,每当提起陈赓,宋希濂总会说到陈赓去监狱接他的事。正是因为有陈赓不断的对其打气加油,才让宋希濂很快的融入的社会。

特赦之后的宋希濂开始积极作为,从1961年-1964年先后担任了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随后又当选 全国政协组织,全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委员,不断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993年,宋希濂病逝,享年86岁。尽管二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情谊却贯穿始终。#头条故事会#

谭政,人称“政治大将”。在他的家乡,人们至今仍念念不忘他的政治情感和家园情感。

人们记得他回乡后批评家乡干部“左”的工作作风和形式主义的东西;人们记得乡亲们送他一包茶他非要付钱的故事;人们记得他对母校的关心,他求实求真的精神成为家乡人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一无形资产,让家乡发生了重大变化。

和罗荣桓元帅一样,谭政是大将中做专职政治工作的。他并不是冲锋陷阵的指挥员,但他是人民军队的灵魂工程师。

他在领袖们的指挥下,以半个世纪的呕心沥血,致力于军魂的塑造,为我中国人解放军成为“威武之师、仁义之师、文明之师”贡献了毕生精力。

谭政(1906—1988),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他是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

早年参加秋收起义。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文化大革命”中被诬陷、监禁。“文化大革命”后担任中央军委顾问等。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于北京逝世。

谭政以其求实的态度、积极的思维、辛勤的耕耘,不断著书立说,对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军队现代化建设,对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创建及其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如谭政80寿辰时徐向前元帅给他的贺信中所指出的:“您对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建树,您对革命的功绩,是永不磨灭的。”

位于湖南省中部的湘乡,古称龙城,东邻湘潭,西接娄底,南毗双峰,北界韶山、宁乡,和南岳一脉相继,湘江支流涟水河横贯其中,是湘乡的腰间一条飘逸的绶带。风景秀丽的湘乡建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三国蜀相蒋琬,元代文豪冯子振,清代湘军统帅曾国藩,力平新疆叛乱的“飞将军”刘锦棠,辛亥辛亥革命先躯龚铁铮,共和国军事家、红军杰出将领黄公略,大将陈赓与谭政,上将丁秋生,诗人萧三,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爱国将领宋希濂,一代报人成舍我,他们都是湘乡的好儿郎。我现在要去的就是大将谭政的家。

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涌现出了中兴四大名臣,都有什么功绩呢?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两种说法,说法一: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说法二: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不过世人比较认同的是第一种说法。

曾国藩

曾国藩(18—1872年),湘军创始人,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左宗棠

左宗棠(18—1885年),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其中收复新疆是左宗棠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被后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李鸿章

李鸿章(18-1901年),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的俾斯麦”。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镇压太平天国。李鸿章有个绰号“糊裱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近代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直被后人诟病,这也是李鸿章“毁誉参半”的重要原因。

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1909年),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发展军工重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参与维新变法。

毛泽东主席的大弟毛泽民一生经历了三次感人至深的婚姻。第一位,结发妻子王淑兰。1925年6月初,毛泽民被中共湖南党组织派往长沙,领导五卅惨案湖南“后援会”的工作。临行前,毛泽民决定与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王淑兰离婚。

投入工农革命运动,使毛泽民真正体味到革命是要流血的,是要掉脑壳的!毛泽民心里明白,妻子是个小脚,不可能跟随自己在外面奔波闯荡,留在家里危险更大。经过深思熟虑,毛泽民做出离婚的决定。

王淑兰是湖南湘乡县团田区刘家湾一个穷苦农民的女儿。她与毛泽民同岁,性格开朗泼辣。王淑兰深知丈夫的为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有他的道理。毛泽民走后不久,反动省长赵恒惕便下达通缉令,捉拿毛泽东和毛泽民,王淑兰更加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1926年,王淑兰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王淑兰果然被反动派当做“共党头目”的亲属被抓走。韶山的乡亲们写了一份证明毛泽民已和王淑兰离婚的字据,以全村人的名义,将王淑兰保释了出来。王淑兰出狱后,带着5岁的女儿,转移到长沙,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5月,因叛徒告密,王淑兰再次被捕,被关押在国民党长沙陆军监狱。直到1930年7月,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进攻长沙时,王淑兰才和难友们一起冲出监狱。

王淑兰带着女儿远志和同狱的难友罗醒烈士的遗孤华初,在长沙东乡榔梨市一带艰难度日。由于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王淑兰曾靠给人家缝洗衣被、乞讨要饭,维持生计,还要时刻警惕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她革命的脚步。王淑兰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

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过后,王淑兰来到北京看毛主席。不久,组织上安排王淑兰在中联部幼儿园工作。

1964年夏天,不到七十岁的王淑兰病逝。

第二任妻子钱希均,风雨同舟十四年。1926年夏,毛泽民被党组织安排在上海培德里中央发行部机关做地下工作,他单身一人,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党组织从工作安全考虑,派纱厂女工钱希均配合他的工作。

这年年底,毛泽民和钱希均结为革命伴侣。从1926到1931年6年的时间里,钱希均跟随毛泽民出生入死,创建并扩大党的秘密出版发行工作。

1931年初夏,上海党中央领导层连续出现叛徒。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毛泽民和钱希均撤离上海,到中央苏区工作。这年秋天,他们来到瑞金。从这时到红军长征,钱希均一直担任《红色中华》的发行科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钱希均是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战士之一,被编在中央纵队。长征初期,钱希均在干部休养连任政治干事,后来,任政治保卫局的检查员。

1938年2月,毛泽民在赴苏联学习、治病途中,被留在新疆工作,成为盛世才政府的高级官员。钱希均被党组织安排在迪化(乌鲁木齐)东门外的“新兵营”任图书馆主任。

颠沛流离时两人相敬相爱、共渡难关,可是在生活是稳定下来后,两人的感情走向了破裂。钱希均一心向上前线抗日,不愿留守在大后方,而毛泽民受党中央指示留在盛世才身边搞统战工作,加上毛泽民脾气犟一点。不久,1939年冬天,钱希均和新兵营的战士一道离开新疆于1940年初回到延安。同年,组织也批准了两人离婚。

离婚后,她与印刷工人出身、香港印刷业工会宣传部副部长周小鼎重新建立了家庭。新中国成立后,钱希均在轻工业部工作,曾是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钱希均于1989年逝世,享年84岁。

第三任妻子朱旦华。

1939年初春的一天,盛世才主持新疆省政务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几天后,在新疆“八办”负责人会议上,毛泽民对中央代表邓发说:“那天,在督办府政务会议上,那位女委员……”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邓发知道毛泽民与钱希均婚姻已经“触礁”,便开玩笑地说:“她叫朱旦华,是从延安来的迪化女中的教导主任,她还没有结婚,我给你搭个桥?”

1940年5月,由邓发做媒,毛泽民和朱旦华结婚。

1942年9月17日,盛世才将陈潭秋、毛泽民等人秘密软禁。朱旦华和1岁半的儿子也随毛泽民一起被软禁起来。

1943年2月7日,毛泽民被盛世才投入第二监狱。不久,朱旦华被投入第四监狱。1943年9月,毛泽民被穷途末路的盛世才杀害。

建国后,朱旦华与方志纯(方志敏之弟)结婚。5月29日,朱旦华在南昌逝世,享年99岁,此前她长期在江西工作,担任省妇联主席、政协副主席等职。

参考资料:《革命与爱》,中国青年出版社。

从左至右,图一朱旦华,图二钱希均(右一),图三王淑兰。

1945年8月28日,萧三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延安飞机场送行。他为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家的气魄所钦服所感佩。从机场归来,他写下了一首激情奔放的诗作《送毛主席飞重庆》:

"毛主席坐车一进飞机场/千百个人立即大鼓掌/千百双眼睛从此都目不转睛/一直送他到飞机上/毛主席站在飞机的门口/慈祥地望着众人一挥子/众人鼓掌然后手齐飞/场中顿时长出千株柳/人民感谢他救民于水火的精诚/人民信任他的大智、大勇、大仁/人民衷心地祝福他康健/人民用自己的力量维护发现他的安全/毛主席飞去了/脸上含着几分忧色/他一贯忧国忱民/今天更加显得深刻。

这首白描般的诗歌,真实记录和表达了人民对毛泽东的无限敬仰和爱戴,也表达了作者对毛泽东深人虎穴的安危及中华民族的命运的担忧。

1936年,毛泽东在回忆他早年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往事时说:“我以前没有见过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很少农民供得起上这样的学堂。我的穿着比别人都寒酸。我只有一套像样的短衫裤...…我平常总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看不起我。可是在他们当中我也有朋友,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毛泽东在这里提到的“作家”,就是著名诗人萧三,当时正在苏联,广泛宣传中国工农红军。萧三比毛泽东小3岁。其兄萧瑜,号子升,系毛泽东的同学和好友。

在毛泽东的诸多老朋友中,小学时代与他同学,师范学校又与他同学,并一起参加新民学会,一道在北京投身新文化运动,后来又能在延安共事,新中国成立后还保持27年之久友谊的人,大概就是诗人萧三了。

1939年初春,日夜思念祖国的萧三在任弼时的支持下,终于被批准回国。他一路风餐露宿,经新疆甘肃回到日夜想念的延安,回到阔别十九年的战友毛泽东身旁。

毛泽东得知萧三回国,十分高兴, 设便宴招待这位发小老友。席间,两人回忆前一起到天津大沽口的看海之行。毛泽东风趣地说: "那时我还相信旧小说里所写的蓬来仙岛是可能的。”饭后,毛泽东邀萧三到他简朴的书房兼卧室里小坐。他知道萧三抽烟的瘾大,临别时,还从书架底下取出一听自己舍不得抽的香烟,吹了吹上面的灰尘,然后塞进萧三的口袋。

1943年秋,任弼时嘱咐萧三:“写一本毛主席传,以庆祝他的50大寿。”胡乔木也极力赞助此事。原希望在12月下旬完成,毛泽东坚决不肯做寿,那本传记也未如期完成。但是萧三却为此遍访了在延安的许多老同志,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萧三当年得以就此事进行采访的人中,有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贺龙、陈毅、罗瑞卿、蔡畅、谭政、陈正人、何长工、郭化若等同志。其中有长谈,也有短谈;有的仅片言只语,有的却连谈多次。萧三把这些素材都记录下来,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革命活动的文章。

1948年,萧三随毛泽东来到了西柏坡。在西柏坡时,毛泽东利用散步时间,多次和萧三边走边谈话、聊天。

有一次,毛泽东与萧三在村外的大路上边走边谈,正谈得高兴时,看见前边一群一群的人,在那里吵吵嚷嚷。

“那里那么多人,出什么事了吗?"毛泽东关切地问。“昨天刚下了大雨,河水瀑涨,顺着河水冲下来了很多东西,那些人可能正在看河里捞东西的呢!”卫士回答说。“走,咱们也去看看。”毛泽东提议道。萧三也说:“好,咱们也去看看。"于是, 毛泽东领头,顺着一条水渠朝河边走去。

看到河边被河水淹没了的大片庄稼,毛泽东惋惜地说:“眼看到手的粮食,水一泡就要减产了,应帮助老乡们赶快排水,把庄稼扶起来,这样还可能减少损失。”河边,老乡、机关千部、战士正在奋力打捞东西。

不远处的滹沱河,刚刚经过暴雨的冲刷,变得一片浑独。河水里,人们正在打捞西瓜、木料、衣物,还有鸡、鸭、猪、牲口等等。

毛泽东来到河堤上,站在水边,注视河里打捞东西的人们。看着看着,毛泽东用手推了一下萧三说:“怎么样? 下吧。咱们也和青年人赛一赛,看谁捞的东西多。”“不行哟!"萧三摇了摇头:“这不是湘江水,这是凶猛的滹沱河。如果今天我们是站在湘江边上,我定陪你下江痛痛快快地拚博一场。”其实,汛期的湘江比这还更凶猛。

毛泽东开玩元笑地说:“你不要得了职业病, 只能在家动笔,不能干别的哟。"

萧三也笑了。 1949年春,萧三写出了《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一书,经当时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审查批准,同年8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于这是中共方面写出的第一本毛泽东传记,又是官方正式出版,影响很大,很快被译成日、德、英、印地、捷、匈等文出版。

1983年2月4日,萧三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道光皇帝开清王朝先例,破格钦点一人入翰林,道光帝也没想到自己轻轻一指,居然指出一个日后为清王朝续命了50年的人,还间接的收复了西北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道光十八年也就是1838年,曾国藩获得了会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被赐同进士出身。

其实三甲第四十二名的成绩让曾国藩有点心灰意冷,因为这个成绩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入过翰林院的先例,最好的结局就是在京城做个无名的小京官,这与曾国藩的那个梦想距离遥远。

就在曾国藩准备返乡之际,有个叫劳崇光的翰林院编修极力劝慰曾国藩留下来参加朝考,并答应为他帮忙。

于是曾国藩参加了皇帝的朝考面试,虽然笔试成绩一般,但是面试时对道光皇帝的提问对答如流,条理清晰,外加衣着朴素态度不卑不亢,得到了道光帝的赏识,龙颜大悦朱笔一挥点了一等二名,同进士出身破格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同进士身份进入翰林院。

清王朝开国以来仅曾国藩一人有此待遇,这个来自湖南湘乡白杨坪的小乡绅家的青年,从此跻身京城士林,开启飞黄腾达的一生。

公元1851年洪秀全揭竿而起,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个中国,差一点就颠覆了清王朝200多年统治。

公元1864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带领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宣告彻底覆灭。曾国藩立下不世功勋,为大清王朝续命50年,堪称满清政权的“救命恩人”。

曾国藩于1860年保举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左宗棠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左宗棠于1876~1878年间指挥清军驱逐侵占新疆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国立下汗马功劳,当然,功劳要分一部分给曾国藩,没有曾国藩的举荐,也许左宗棠就没有机会收复新疆了。

1949年5月23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总前委及各野战军负责人电,作出各野战军向全国进军的部署。电报指出:一野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分兵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位于西北,并于明春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经营川北,以便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二野目前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如果上海、福州、青岛等地迅速顺利解决,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业已消失,则二野应争取于年底或年底以前,占领贵阳、重庆及长江上游一带,并打通长江水路。三野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四野主力(六个军及两广纵队)于七月上旬或中旬可达湘乡、攸县之线,八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九月休息,十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十一月或十二月可能占领两广。四野在消灭白崇禧占领广西之后,应以一部经百色入云南。电报还指出:胡宗南全军正向四川撤退,并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蒋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的梦,而欲消灭胡军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这封电报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某天看到新乡市辉县市时,觉得这名字很有意思。大概别人问辉县的人是哪的,他会说辉县,人家说哦你们是个县呀,他说不对我们是个市。[捂脸]呜呜呜,虽然叫辉县但我们是市,虽然是个市但我们的名字叫辉县。好吧,就服这种领导,撤县设市加个字就完事了。

梳理一下全国各地有哪些地方是名字里带两个行政级别的,一共有29个。这里只举两个字连在一起的19个,其中以乡县相连的较多,占了10个,以县市相连的仅有辉县市,以镇市相连的仅有丰镇市、北镇市,以乡市相连的仅有桐乡市,以镇县相连的仅有天镇县,以县区相连的仅有赣县区、梅县区,以市区相连的仅有新市区、西市区。

河北:邢台市平乡县、柏乡县。

山西:大同市天镇县,长治市武乡县。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

辽宁:锦州市北镇市,营口市西市区。

浙江:嘉兴市桐乡市。

江西:赣州市赣县区。

山东:济宁市金乡县。

河南:新乡市新乡县、辉县市,南阳市内乡县。

湖南:长沙市宁乡县,湘潭市湘乡县,常德市安乡县。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陕西:汉中市西乡县。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

诡异的厘金,既协助镇压了太平天国,最终竟然还帮忙颠覆了清朝!

太平天国这么大规模的反叛行动已经发生了,就一定要镇压。但是,钱从何来?

第一个办法是捐输。就是让有钱人出钱,然后朝廷给个名义上的奖赏。第二个办法是卖官鬻爵。

但是这样筹集到的钱还是不够。有人提议,开征厘金吧。

什么是厘金?

厘金,是一种商业税。咸丰三年(1853),清廷副都御史雷以諴在扬州帮办军务,围困天京的江北大营缺饷,于是建言朝廷,在扬州设卡,对过路的贸易大米征收商业税,大致按照1%的标准抽税,因此叫“厘金”。第二年,抽税的货物种类扩大,遍及百货;地点也扩大,从扬州扩展到了南通。同年,江南大营在镇江、丹阳等地也开始收取厘金。截至同治元年(1862)除云南(同治十三年设)和黑龙江(光绪十一年设)外,厘金制度已遍行于全国各地。

厘金最初一般分行厘和坐厘。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行厘对商人来说比较重,因为货物在转运过程中,路过一个关卡就要交一次厘金。

把厘金按商品分类恐怕更好理解一点。厘金分为百货厘、盐厘、洋药(进口鸦片)厘、土药(国产鸦片)厘。据同治八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869~1908)全国各省厘金收入分类计算,其中百货厘约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二,茶税约为百分之一点八,盐厘约为百分之零点八,洋药厘约为百分之三点三,土药厘约为百分之二点一。

不要小看了厘金,正是这1%的厘金,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和随后的农民起义主要财源。

厘金的在镇压反叛中的作用

1853年1月21日,因母丧回湖南湘乡守制的曾国藩奉命协同督办湖南团练。但很快,曾国藩发现团练无法对抗太平军,因此决定组建一种新的军队,这就是“湘军”。

但是,朝廷能给的钱远远不够,怎么办?曾国藩就开始设立关卡收取厘金。1855年的5月份,湖南省厘金局成立。据统计,湘军每年能在湖南省收到厘金约二百万两白银。以此推算,加上湖北、江西的厘金收入,湘军每年在厘金项上能得到600万两。仅此一项,湘军的人均军费就能达到50两(湘军最高峰12万人)。再加上捐输费、卖官鬻爵收入等,人均军费更高。这还不包括朝廷的拨款、朝廷代为采购外国军火的费用等。

今天企业界都知道高工资是第一生产力,湘军就实行高工资制度,效果立竿见影。湘军普通士兵每月饷银是6两银子,而八旗兵只有2两银子,湘军兵饷是八旗兵的三倍。除了组织制度、训练管理、武器装备等因素外,高工资是湘军强悍战斗力来源之一。

最终,清廷依靠湘军为主的地方武装力量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随后湘军又参与平定捻军、收复新疆、中日甲午战争等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大事件。

不得不说,正是厘金这个税种,成就了强盛的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力量,帮助清朝度过了内部危机。

但是,这同时又为清廷对地方的逐渐失控埋下了伏笔。因为这些新建的地方武装,他们效忠的不是清廷,而是将领个人。

厘金让地方力量一步步加强

湘军的异军突起,一举改变了清朝的兵制,并改变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地位。

但是,湘军的崛起,却把清廷的军事制度彻底打乱了。湘军将领由湘军统帅部亲自招募任命;湘军的兵又是由将领亲自招募训练的;军饷则由湘军统帅部筹措并发放。因此,湘军的士兵只知道效忠顶头上司、效忠曾国藩,而不是效忠清廷。曾国藩拥有对湘军完全的指挥调度权。

厘金帮助挽救了清朝,但也帮助地方完成了对清廷权力的夺取。

因为厘金的收取很琐碎,需要在一大片区域内,有人设卡现场收取多笔小额现金。这就要求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一方大员,必须拿到人事行政权,任用自己的亲信,才能真正受到厘金。否则厘金根本收不上来多少钱,大部分都将被收税人私吞了。这个要求很合理,所以清廷把人事行政权力也下放了。

厘金带来的连带影响还不止这些。

湘军和淮军在平定了太平天国以后,还陆续参与平定其他各地的民变,挽救了清王朝。这样湘军淮军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和将领,随着清朝政局的发展,这些人才也遍布各地。湘军队伍中相继产生了36名担任总督和巡抚的各地高级官员。除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著名的还有胡林翼(湖北巡抚)、彭玉麟(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刘坤一(两广总督)、沈葆桢(两江总督)等。

湘军淮军人才遍布清朝,其影响在于,他们有能力为清廷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就把湘军的个人效忠和独军政财大权的一套做法移植到当地。这样,远离京师的各省逐渐处于事实上半独立甚至独立的状态。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后来清廷无法指挥北洋新军,而只得去求袁世凯了。

厘金直接加重了商人的负担,间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是,厘金支撑了汉人力量和地方力量的崛起。武昌起义,以一个小规模的战斗就能推翻清朝,其背后的基础是早已事实独立的各省。

小小的厘金,最终以其强大的力量颠覆清朝。

毛泽东发出向全国进军的部署

在70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3日(农历1949年4月26日),毛泽东发出向全国进军的部署。

5月23日,毛泽东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部署:

(1)三野十兵团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6、7两月解放福建。

(2)二野应准备向西南进军,进军川、黔、康。二野目前主要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

(3)四野主力于7月达湘乡,8月达永州,11月或12月可能占领两广。一野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分兵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进军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进军川北,以便与二野协作解放贵州、四川、西康三省。

(4)如果上海、福州、青岛等地迅速顺利解决,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业已消失,则二野应争取于年底或年底以前,占领贵阳。重庆及长江上游一带,并打通长江水路。

(5)蒋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的梦,而欲消灭胡宗南部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