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时间:2018-12-20 13:27:30

相关推荐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玉龙作为全国惟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和省级贫困县,近年来全县上下树牢“玉龙要跨越,关键在产业;强县之基在于强产业”的理念,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特色农业建设成绩卓著: ,产于拉市乡的丽江雪桃通过有机食品转换认证; ,被认定为全省首批 “云药之乡”,雪桃连续 4年在国宴上绽放异彩; ,县委、县政府在京成功举办了推介会,一个单果重 1500克的雪桃和一棵挂果最多的桃树,分别以 3.8万和 18万元的天价卖出,数十家中外媒体作了报道,誉之为“人间仙果”;去年,有 20多吨雪桃进入北京高端水果市场。目前,全县已种植:烤烟 12.6万亩,核桃 49.9万亩,雪桃 2.2万亩,青梅 3万亩,马铃薯 7万亩,白芸豆 6万亩,油橄榄 0.32万亩,龙胆草 1.5万亩,玛咖 0.92万亩,云木香 1.8万亩,是全省云木香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已建成蔬菜科技示范基地 6个,农业龙头企业 2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15家。全县形成了西部以烟叶、药材为主,中部以雪桃、马铃薯等果蔬为主,东部以香叶天竺葵为主的产业格局,千百年沿袭的“秋种小麦和洋芋、夏种玉米和水稻”的农作方式,得到根本改观。

玉龙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理念和举措。

玉龙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要确立全新的理念:一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生物资源多样、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打造有优势、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绿色战略品牌,增强发展活力,走出具有玉龙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二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民收入翻番为主攻方向,打响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 4张名片,打造要素集合、产业集聚的示范平台,壮大一批种养殖基地和加工园区;三要按照“依靠科技建基地,科学规划扩规模,龙头带动创模式,严格标准树品牌,规范市场保品牌”的思路,发展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等产业,打造雪桃、烟叶、中药材等产业,形成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占有率广、经济效益佳的知名品牌,把玉龙建成全省的药材大县、烤烟强县和全市的大果园、大菜园、优质杂粮基地、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十二五”末,力争农民人均拥有生态产业基地 5.7亩,总产值突破 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213元以上。

落实政策,释放活力。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以富裕农民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的一系列政策。市、县党委和政府结合实际,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只有学透这些文件,才能不断解放思想、释放活力,推动资源要素向“三农”配置,真正发挥出政策的号召力和推动力。落实种粮直补和良种、农资综合、购机、设施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及时兑付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草原生态保护和生猪、油料等扶持政策,确保政策到户率达 100%。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做好村级财务公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规范化管理;治理乱收费行为,完善农民负担日常监管制度。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发展机械耕作,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完善“三农”投入稳步增长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保障机制,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年内,实施好丽兰路石鼓至桃花段、大具金沙江大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玉龙县至四川稻城县公路玉龙段等项目;投资 3091万元,建设天红等 8条农村公路;抓紧拉市海环湖公路及旅游栈道建设的前期工作。配合做好“滇中引水”工程,完成果乐水库和回龙等 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跃进等 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推进文海水库建设,开工头台河等 3座水库和大具小上海等水库的干支渠防渗工程。实施好投资 847万元的雪桃基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投入 1000万元,由县财政补助 2万吨水泥,改造硬化村组公路。实施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地 6.6万亩,粮食总产保持在 10万吨。加大烟水配套、土地整理、基本口粮田、机耕路、钢架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特色产业发展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按照突出 1个核心、带动 3个片区、打造 4大基地的“ 134”战略,优化特色产业布局,探索“依山脱贫、靠林致富”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山脚烤烟丰收、山腰林果累累、山尖药材茂盛”目标。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争取列入全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和省绿色经济示范县。年内,以石鼓、黎明等金沙江沿岸乡镇为中心,建设 30万亩轮作优质烟叶基地,完成 34万担收购任务。补助 200万元,在烟农中开展以煤代柴。以太安、鲁甸为中心,建设 5万亩 AA级芸豆基地。以鲁甸为中心,种植秦艽、重楼等中药材 6万亩。以东部林区为重点,种植龙胆草 2万亩。以拉市为中心,种植雪桃 2000 亩;抓好拉市千亩雪桃核心区项目,实施精细管理,搞好提质增效。种植核桃 10万亩、玛珈 1万亩、油橄榄 3000亩、夏秋冷凉蔬菜 6.5万亩,打造全国玛咖种植加工示范基地。探索松花粉产业发展路子。以扶持生猪生产为重点,强化疫病防控,发展特色养殖,实现肉类总产 3.8万吨、畜牧业产值 6.7亿元,争创国家生猪养殖大县。鼓励创业就业,转移输出劳力 3000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 17%以上。

培育龙头,转变方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土地等集体资产的清理、登记、确权、颁证、承包管理等工作,推进和规范土地有序流转,集中连片,促进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家庭承包经营的优越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宣传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及时调解、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模式,按照一项主导产业培植一个龙头企业的思路,扶优扶大扶强,培植壮大和引进雪桃、药材等龙头企业,狠抓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和外贸经营,积极申报省、市级龙头企业。走农、工、贸一体化,产、供(加)、销一条龙路子,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运行机制。组建产业风险自救基金组织,完善风险预防、抗御和自救机制,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带给种植户的风险,使企业和农户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完善“有偿转让、土地租赁、劳务挂钩”模式,采取资产重组、兼并、股份制等形式,扶持一批专业大户。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旅游业和专业协会联动为主要方式,以基地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小户带农户为补充,形成以核心区域为中心、旅游观光区域为依托,辐射带动生产区域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拓展市场,强化营销。精心策划,争取国家原产地认证,充分发挥玉龙特色产业的品质优势。落实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强化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变专业协会松弛、难以真正承担经济责任的弊端,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在产业聚集地区建设功能齐备、设施先进、辐射力强的原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壮大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全国重点批发市场设立玉龙特色产品销售处,逐步健全营销网络。设立超市专柜,推广“超市 +合作组织 +基地”经营模式,促进三者直接对接,降低流通成本。举办雪桃等产业文化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增强特色产品的文化因子,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搭建信息平台,完善网络直销、基地配送、连锁经营模式,构建农村现代流通和市场营销体系。做好商品流、信息流、人才流的有效对接,实行订单生产,畅通渠道,力避产品积压。

运用科技,提产优质。统一规划、标准和技术,最适择优,合理布局,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搞好科技研发、运用和成果转化,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围绕主导产业狠抓科技服务和培训,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壮大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能人队伍和专业技术协会,用先进实用科技引领农业和农民,着力在种管技术和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提高产量,优化品质。巩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成果,加强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对农产品贮藏、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研究,及时解决技术难题,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建特色产业科研基地,实现产地和产品优化组合、优质优价。围绕“高产创建、间作套种”两大主题,引进推广良种、新品种,普及实用技术措施,培育科技示范户。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肥效、药效提效工程。巩固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和杂交玉米、秋收油菜高产示范等成果。加大绿色、有机基地和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建设,研发绿色、有机生物产品,畅通国际贸易组织绿色通道,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推广统一圈舍改造、品种改良、标准化饲养、防疫驱虫等科学养殖配套技术,加强动物疫病监测,狠抓疫病防控。普及沼气池、太阳能和节柴灶,实施垃圾综合整治示范工程,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优化农业环境。

农旅结合,实现反哺。发挥拥有 3大世界遗产和国家 5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强县、省旅游特色村等众多名片优势,实施旅游带动战略,落实玉龙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水污染综合防治 3个规划,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启动石鼓旅游小镇项目,打造“湾育华夏”品牌。培育一批省级特色旅游示范村,把拉市建成国际高端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把白沙古街核心区建成高端商务会所和艺术会所。以拉市雪桃和太安油菜花、洋芋花观赏为重点,做强纳西刺绣项目,抓好旅游规划、农民培训及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有序参与乡村旅游,规范乡村旅游,探索以旅哺农、多赢合作新路子,推动特色产业与田园风光生态旅游业有机结合,促进两者互动发展、提质增效。完善民间艺术团体和传承人扶持政策,保护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提升“三朵节”、“棒棒会”等传统节日品牌,整合资源,开发精品,发展关联产业,形成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产品加工销售业、民族文化体验休闲业为主体、多门类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实现旅游业内涵性、包容性增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