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天津市宝坻区发展稻田立体种养提升经济生态效益

天津市宝坻区发展稻田立体种养提升经济生态效益

时间:2019-06-13 21:55:06

相关推荐

天津市宝坻区发展稻田立体种养提升经济生态效益

稻米是天津人爱吃的主要粮食品种,天津盛产水稻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随着城乡发展,天津的稻田面积如今仅余30多万亩,而其中70%以上的水稻则产于宝坻区黄庄洼地区。地处九河下梢的独特地理位置,使这里常年水多渠多,宜于水稻种植。

今年中秋过后,记者驱车前往宝坻区黄庄洼探访这片由20多万亩稻田构成的津城最大的人工湿地。在通往八门城镇的公路两侧,成方连片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四周安详恬静,清风习习,满眼绿色。处处呈现一派“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景象。

区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别看这稻田表面没啥新奇之处,其时,在平静的稻穗下面,却藏着当地农民创造的农业奇迹:通过发展稻鳅、稻蟹、稻鱼等多种立体种养模式,使一亩地的水稻产出了双倍甚至五六倍的经济效益,而且保护了一度曾想弃种的20万亩稻田,湿地面积有增无减,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吸引记者急于解开黄庄洼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谜底。

1 水稻增收遇阻 危机和机遇并存

黄庄洼地区以地势洼水多而得名,但是大多数土地属于盐碱地,加上水利设施落后,只能种高粱等粗粮作物。农民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1986年起,宝坻在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下在黄庄洼10万亩的荒地上开始实施荒改稻工程,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水稻成为当地种植业的主角,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为之配套的水利设施也不断增加和完善,在黄庄洼形成稻田成方连片,渠道纵横交织,扬水点星罗棋布的格局。黄庄洼变成了 “米粮仓”,一跃成为天津主要水稻产区,稻田的亩产量实现了翻番,好年头一亩地纯收益可达四五百元。

但是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用工成本持续上涨,水稻收购价格却徘徊不前。尽管国家出台多项补贴政策,但农户种稻收入增长缓慢。有多年种稻经验的吴焕星是个种植大户,曾一人承包1000亩水稻,谈起当年情景他深有感触地回忆说,“种水稻每亩插秧费 60元、机械收割费60元,还有农药、种子等费用。前两年稻米每斤若能卖到1.4元,产量700公斤的话,亩效益能达到800元。但去除每亩地700元的承包费,收成不好或水稻价格不稳定的时候就有可能白忙活了。”在这种情形下,当地有些农民的种稻想法动摇了,有的甚至开始改种一年两季的小麦和玉米了。

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一个农民致富产业,难道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市场击败吗?这一课题深深考问着区、镇和村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智慧。

区农委主任袁宝仁分析说,黄庄洼水稻遭遇的危机不只来自市场,也有自身的原因。虽然黄庄洼稻米的质量很好,但由于销售环节薄弱,缺乏深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售价不高,从而阻碍着农民增收。

主管农业的副区长艾玉昆认为,黄庄洼水稻产区面临的生产危机是坏事也是好事,这场危机让广大干部和农民意识到,那种只管生产数量,不考虑市场需求的传统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农业发展形势。黄庄洼地处京津唐的中心腹地,有京津地区市民“菜篮子”的大市场,只要充分挖掘20万亩稻田湿地的生态优势,做足市场文章,就不愁找不到水稻持续健康高效发展之路,可以说,水稻危机中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机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