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知识点考点复习归纳整理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知识点考点复习归纳整理总结

时间:2021-10-11 14:23:40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知识点考点复习归纳整理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主要包括了生活中的科学、物体的性质和变化、水的利用与保护、空气的利用和保护等内容。通过学习科学,学生们能够了解周围世界的奥秘,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通过这些学习,学生们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知识点考点复习归纳整理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文章目录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四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声音

1. 听听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 (2)用途:调试乐器,测试音高

(3)轻轻敲的声音 弱 ;用力敲的声音 强 。

(4)用不同力度敲声音 强弱 不同。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物体发声随之停止。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听觉产生的过程: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了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3)鼓膜很薄并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4)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声音越强越明显,距离越近越明显。

(5)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了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6)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我会连】

收集声波——耳郭 传递声波——外耳道

产生振动——鼓膜 传递振动——听小骨

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

把信号报告给大脑——听觉神经

5、声音的强与弱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2)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3)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与低

(1)铝片、簧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铝片、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2)钢尺伸出越长,声音越低,振动越慢;钢尺伸出越短,声音越高,振动越快。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4)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

(1)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细,声音越高。

(2)弦的音高和弦的长短有关,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声音越高。

(3)弦的音高和弦的松紧有关,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紧,声音越高。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1.感受我们的呼吸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器官、支气管;

肺:包括左肺和右肺。

(2)呼吸过程中:

①吸气时,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人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②呼气时,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③膈肌是帮助呼吸的肌肉,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3)吸气流程是空气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

2.呼吸与健康生活

呼吸时我们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多种气体组成的)

3.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人体尽力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2)肺活量代表人体心肺功能,通常来说,肺活量越大的人供氧能力越好。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肺活量过大的人呼出和吸入气体过多,在高原上,由于氧气稀薄,于是造成缺氧。

4.一天的食物

(1)按食物生熟分:生食、熟食

(2)按进餐时间分:早餐、午餐、晚餐

(3)按食物性质分:主食、副食

① 主食: 主要食物,指用粮食制成的,如米饭、馒头等。

②副食: 指下饭的鱼肉蔬菜等。

(4)按食物来源分:植物类食物、动物类食物

(5)按食物种类分:荤食、素食

(6)合理搭配、均衡膳食

5.食物中的营养

(1)糖类: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生活中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主食、土豆、芋头、红薯和比较甜水果……

(2)脂肪: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生活中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油类、巧克力、鸡蛋、鸭蛋、花生、核桃、

果仁、芝麻……

(3)蛋白质:人体肌肉、内脏和血液等的主要成分

生活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豆类、肉类、水产类、蛋类、内脏

(4)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生活中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蔬菜、水果……

(5)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需求量小,但是很重要。

生活中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蔬菜、水果、食盐、海带、木耳……

(6)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含有丰富水的食物:蔬菜、水果、饮用水……

注意: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所有营养成分;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

6 . 营养要均衡

►下层食用量要大于上层食用量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运动、季节等)

►总结:(1)我们应该不偏食、不挑食,合理设计膳食营养的原则。

(2)“平衡膳食宝塔”的启示:人体每天都在进行各种活动,提供能量的食物需求量最多;维生素和无机盐在食物中含量比较少,适当补充食用蔬菜水果;我们应该不偏食、不挑食。

(3)膳食营养原则:①荤素搭配。②粗细粮搭配。③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2)牙齿及作用

(3)说说牙齿和舌都担负了什么工作?

舌(将食物进行传送和搅拌);这样能够让食物被牙齿充分的切碎磨碎,让唾液充分的和食物混合。

(4)在食物消化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以外,还有其他参与者吗?

唾液 ①使食物湿润②并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5)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第一站 口腔,经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变得细碎,口腔中还有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帮助消化。

第二站 食道,离开口腔后,食物来到了食道,食道直而光滑,食物很容易通过。所以他的主要作用是输送食物,食物在食道内不被消化。

第三站 胃,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里,胃的形状有点像袋子,外面有三层肌肉,帮助胃慢慢蠕动,蠕动时食物被磨碎成食糜,除此之外,胃还分分泌胃液帮助消化。

第四站 小肠,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食物在这里被分解成小分子,小肠长约5-7米,内部有许多褶皱,有利于食物和小肠内壁充分接触,食物中的营养被小肠吸收了,小肠内有肠液,也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第五站 大肠,食物最后进入了大肠,大肠短而粗,长度约1.5米,在大肠内食物变成了残渣,大肠可以储存食物残渣,还可以吸收少量水分。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1.让小车运动起来

(1)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答: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就必须要给小车动力,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就必须对小车施加阻力。

(2)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答:垫圈少,拉力就小,小车运动慢;垫圈多,拉力就大,小车运动快。

2.让气球驱动小车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 ,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 ,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的越 。

4.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也叫弹簧秤。

(1)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答:挂钩、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

(2)用力慢慢拉挂钩,看看弹簧怎么变化,指针怎么移动。

答:弹簧慢慢伸长,指针逐渐下移

(3)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答: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由弹簧被拉伸而产生的。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一观二调三平四不

5.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生活中的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轮胎上的花纹、车把手的花纹、瓷砖上放地毯…….

减小摩擦力:轴承中的滚珠、链条滴润滑油、拉链上涂蜡烛…….

(2)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答:磁悬浮列车是由于“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驶时无须接触轨道,大幅减小了轨道对车身的摩擦力。

6 . 运动的小车

(1)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同一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能量越大

(3)任何物体工作需要都需要能量

(4)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答:挥动着的橡皮槌和运动着的小车具有能量;

从橡皮槌敲击音叉时声音的大小和音叉振动强度大小可以判断能量的大小,从小车释放后撞击木块的滑行距离可以判断能量的大小。

四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1.《溶解》单元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声音》单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2-1《听听声音》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声音的变化》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7《保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3.《天气》单元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1《我们关心天气》

·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2《天气日历》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3《温度与气温》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3-4《风向和风速》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3-6《云的观测》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3-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4.《我们的身体》单元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4-1《身体的结构》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4-6《口腔里的变化》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4-7《呵护我们的身体》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 实验名称:根的作用(9、植物的根)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橡皮泥)、水

实验目的:探究根的吸水作用

实验步骤:

1、在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矿泉水瓶中.

3、在矿泉水瓶中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橡皮泥把瓶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瓶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矿泉水瓶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矿泉水瓶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 实验名称:除去叶绿素(11、植物的叶二)

实验器材:烧杯、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锥形瓶

实验目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什么办法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

实验步骤:

1、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分析: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

● 实验名称:植物的茎(12、植物的茎)

实验器材: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目的:探究茎有输导水分的作用.

实验步骤:

1、取一根芹菜的茎。

2、把芹菜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将插好芹菜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芹菜,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注意:做此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 实验名称: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实验器材:塑料袋、酒精、蒸发皿、木块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步骤:

1、将蒸发皿放在木块上,往蒸发皿里倒入适量的酒精。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

3、点燃蒸发皿中的酒精。

4、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注意:塑料袋和蒸发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烧坏塑料袋.熄灭酒精时不要用嘴吹,要用玻璃盖灭。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 实验名称:瓶“吞”鸡蛋的秘密(16、瓶“吞”鸡蛋的秘密)

实验器材:火柴、熟鸡蛋、广口瓶

实验目的: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步骤:

1、将鸡蛋壳剥掉。

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

3、迅速将剥了壳的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

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注意:要选择瓶口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鸡蛋要剥去外壳,点燃纸条后要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口上。

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

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 实验名称:水流有力量(17、水流有力量)

实验器材: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实验目的:认识水流有力量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小水轮转动要灵活,要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冲水,水量尽量保持均匀.

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

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 实验名称:热传导(18、杯子变热了)

实验器材:热学实验盒(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

实验目的: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实验步骤:

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

2、用酒精灯回执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注意:讲解酒精灯的用法:分四步: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物体;4、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 实验名称:热对流(19、水变热了)

实验器材:液体对流演示器、高锰酸钾、火柴、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目的:对流是液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实验步骤:

1、在液体对流演示器内装满水,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放入一点高锰酸钾。

2、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器底部的一角。

3、观察水中高锰酸钾的流动方向。

实验现象:受热处的水上升,上升后又从容器另一端流回来,由于水中放入了高锰酸钾,形成了一个红色水的循环。

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杯子逐渐变热。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 和 内容摘要 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 直根和 须根两种。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4、根系具有 吸收水分 和 固定植物 的作用。

5、 茎 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在茎内有 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 和 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 光合作用 。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 蒸腾作用 。

9、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动物

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 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 及 繁殖方式 等方面去描述。

2、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3、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 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和 腐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4、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 哺乳动物。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7、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8、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 毛状羽三种。

9、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突发达等。

10、我国的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有: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

11、珍稀动物减少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有: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匮乏,人为的捕杀等。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

第三单元 声音

1、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着,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5、声音是通过振动的传递而传播的。

6、听诊器是18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7、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缩短声源与耳朵间的距离。

8、噪音指令人心烦的声音。包括:过大的声音,杂乱的声音,让人不舒服的声音………

9、噪音给人带来的危害有⑴会使人的听力受损,⑵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⑶影响人的神经系统,⑷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10、减少噪音的办法有:⑴从噪音的产生、噪音的传播、噪音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防治,⑵加强宣传,杜绝噪音源,⑶利用法律武器,控制噪音源。

第四单元 信息的传递

1、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2、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3、五次信息革命分别是: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4、了解一种写密信的方法:用米汤在纸上写字,字迹干后用碘酒在白纸上涂抹,能现出字迹。

5、利用标志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标志具有:会意、醒目、美观、简洁等特点。

6、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1876年,贝尔获得电话发明的专利权。

7、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 “莫尔斯电码”由字符(或数字)与电码符号构成。

8、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 ” 读做“滴” ;“—” 读做“哒”。

9、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10、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1)和断开(0)来传递信息的。

11、专用电话号码不可随意乱拨。

12、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有:(1)导致了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2)娱乐方式的改变(3)网上购物(4)远程控制(5)方便了查询。

13、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传输速度快,传播容量大,传播距离远,保密性强,功能多等。

14、使用互联网时注意:(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2)控制使用范围,(3)提高警惕,(4)不要随意去网吧。

15、为什么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五单元 水的变化

1、沸腾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把水加热到100℃时,水里会冒出大量气泡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2、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其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掉的过程中要吸热。

3、蒸发是在平常温度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的现象。

4、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5、加快蒸发的方法:(1)提高温度(2)提高风速(3)扩大蒸发面积。

6、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可以变成小水珠,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云,低空的则是雾,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露。

8、冰是固体状态的水。它是水遇冷到0℃以下变成的。水——→冰

9、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冰盐混合的方法来造冰。

10、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而结成的小冰晶。

11、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固态的是冰,液态的是水,气态的是冰。

12、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江、河、湖、海及地面上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不断聚集,当它们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以雨、雪等方式飘落下来。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水,有的又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有的流入江、河、湖,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就这样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第六单元 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

1、搜集信息的方法有: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借助电脑、书籍等获取第二手资料。通过不同方法获取的资料其可信度是有区别的。

2、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3、搜集资料时注意:首先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搜集与我们研究主题有关的资料,并及时记录。

4、搜集关于恐龙资料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搜集研究——整理记录——展示交流。

重点实验

1、凝结实验

方法:①取用2个烧杯,在一个烧杯里倒入适量热水,另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②分别将2个冷玻璃片盖在2个烧杯上,观察玻璃片底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2、造“雾”实验

方法:往大口杯里倒入大半杯温水,将冰块放入塑料袋,然后伸入杯口,接近水面。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结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

3、造冰实验

方法:①在杯内放入冰块,②在冰上加入食盐,③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现象: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此时会出现冰。

结论:利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实现结冰。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 和 内容摘要 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 直根和 须根两种。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4、根系具有 吸收水分 和 固定植物 的作用。

5、 茎 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在茎内有 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 和 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 光合作用 。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 蒸腾作用 。

9、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动物

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 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 及 繁殖方式 等方面去描述。

2、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3、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 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和 腐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4、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 哺乳动物。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7、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8、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 毛状羽三种。

9、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突发达等。

10、我国的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有: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

11、珍稀动物减少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有: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匮乏,人为的捕杀等。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

第三单元 声音

1、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着,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5、声音是通过振动的传递而传播的。

6、听诊器是18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7、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缩短声源与耳朵间的距离。

8、噪音指令人心烦的声音。包括:过大的声音,杂乱的声音,让人不舒服的声音………

9、噪音给人带来的危害有⑴会使人的听力受损,⑵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⑶影响人的神经系统,⑷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10、减少噪音的办法有:⑴从噪音的产生、噪音的传播、噪音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防治,⑵加强宣传,杜绝噪音源,⑶利用法律武器,控制噪音源。

第四单元 信息的传递

1、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2、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3、五次信息革命分别是: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4、了解一种写密信的方法:用米汤在纸上写字,字迹干后用碘酒在白纸上涂抹,能现出字迹。

5、利用标志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标志具有:会意、醒目、美观、简洁等特点。

6、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1876年,贝尔获得电话发明的专利权。

7、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 “莫尔斯电码”由字符(或数字)与电码符号构成。

8、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 ” 读做“滴” ;“—” 读做“哒”。

9、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10、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1)和断开(0)来传递信息的。

11、专用电话号码不可随意乱拨。

12、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有:(1)导致了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2)娱乐方式的改变(3)网上购物(4)远程控制(5)方便了查询。

13、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传输速度快,传播容量大,传播距离远,保密性强,功能多等。

14、使用互联网时注意:(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2)控制使用范围,(3)提高警惕,(4)不要随意去网吧。

15、为什么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五单元 水的变化

1、沸腾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把水加热到100℃时,水里会冒出大量气泡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2、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其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掉的过程中要吸热。

3、蒸发是在平常温度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的现象。

4、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5、加快蒸发的方法:(1)提高温度(2)提高风速(3)扩大蒸发面积。

6、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可以变成小水珠,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云,低空的则是雾,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露。

8、冰是固体状态的水。它是水遇冷到0℃以下变成的。水——→冰

9、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冰盐混合的方法来造冰。

10、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而结成的小冰晶。

11、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固态的是冰,液态的是水,气态的是冰。

12、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江、河、湖、海及地面上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不断聚集,当它们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以雨、雪等方式飘落下来。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水,有的又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有的流入江、河、湖,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就这样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第六单元 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

1、搜集信息的方法有: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借助电脑、书籍等获取第二手资料。通过不同方法获取的资料其可信度是有区别的。

2、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3、搜集资料时注意:首先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搜集与我们研究主题有关的资料,并及时记录。

4、搜集关于恐龙资料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搜集研究——整理记录——展示交流。

重点实验

1、凝结实验

方法:①取用2个烧杯,在一个烧杯里倒入适量热水,另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②分别将2个冷玻璃片盖在2个烧杯上,观察玻璃片底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2、造“雾”实验

方法:往大口杯里倒入大半杯温水,将冰块放入塑料袋,然后伸入杯口,接近水面。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结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

3、造冰实验

方法:①在杯内放入冰块,②在冰上加入食盐,③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现象: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此时会出现冰。

结论:利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实现结冰。

四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3分)某同学记录了多种物体的运动路线,其中表示荡秋千运动的是

A. B. C.

2.(3分)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与小风车的运动方式一样的是

A.窗户 B.指针 C.注射器活塞

3.(3分)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

A.运动方向 B.运动时间 C.运动路线

4.(3分)力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有

A.距离和方向 B.运动或静止 C.大小分方向

5.(3分)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自行车的启动和停止都需要力的作用

B.比赛中乒乓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

C.空中落下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所以我们不能高空抛物

6.(3分)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个重物从十楼落下比从三楼落下时的能量大

B.相同质量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C.不同的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小能量越大

7.(3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是自然界的声音。

A.风声 B.口哨声

C.汽车的喇叭声

8.(3分)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

A.空气中传播 B.固体中传播 C.液体中传播

9.(3分)图书馆里的警示语“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提醒人们控制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不确定

10.(3分)人耳中鼓膜的作用是

A.收集声音 B.感应声波并振动

C.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11.(3分)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噪声过强甚至会危害健康。当音量超过60分贝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以下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楼上装修房屋的电钻声

B.音乐欣赏会上演奏的钢琴声

C.公园里百灵鸟的叫声

12.(3分)牛牛为了判断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组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检测器进行检验。将下列物体接入电路检测器中,小灯泡会发光的是

A.塑料袋 B.橡皮 C.铁钉

13.(3分)下列做法容易引起用电事故的是

A.切断电源后,再用布擦灯泡

B.不在高压线下玩耍

C.攀爬电线杆

14.(3分)下面观察矿物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的颜色、光泽等

B.用铁钉、指甲等判断矿物的硬度

C.用舌头舔、品尝矿物的味道

15.(3分)人类很早就认识到矿物的用途,下列不属于矿物用途的是

A.造纸

B.食盐作为一种矿物可以食用

C.从矿物中提炼黄金制作首饰

16.(3分)制作工具、机器及零件等都离不开铁,铁是从

A.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B..铜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C.铝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17.(3分)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人均占有量较低,而且有些矿产资源还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A.正确的 B.错误的 C.无法判断

18.(3分)傍晚面向太阳,你的影子在

A.东面 B.北面 C.西面

19.(3分)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是平的,天是圆的

B.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C.科学家通过多种探索及实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20.(3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描述的是农历.

A.初三的月亮 B.十五的月亮

C.二十八的月亮

二、综合运用。(本题2个小题,共计37分)

21.(18分)探探和妙妙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纸屑放在鼓面上,轻轻敲击鼓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纸屑 (选填“跳动”或“不动”);

②停止敲打鼓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纸屑 (选填“跳动”或“不动”);

③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因 而产生;

④下列动作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⑤手用力敲击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墙面振动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22.(19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的发明并开始广泛使用,从此人类进入“电器时代”。现代工业、农业、交通、居家生活等领域都离不开电。如果没有电,人类还会在黑暗中探索。电的应用研究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电虽然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科学课上你一定学习了不少有关电的科学知识,做过不少关于电的科学实验。

请根据你学到的知识和做过的实验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小灯泡发光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小灯泡的连接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③如图,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是 。

A.图1

B.图2

C.图3

④比较这三种连接方法,能点亮小灯泡的电路需要 。

A.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正负极一一相连

B.只要用导线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连起来

C.将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连起来

⑤将下列物体接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中,小灯泡一定不亮的是 。

A.铅笔芯

B.硬币

C.橡皮

⑥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

B.用湿布擦灯泡

C不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

⑦发现有人触电了,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本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3分)某同学记录了多种物体的运动路线,其中表示荡秋千运动的是

A. B. C.

【解答】物体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称为直线运动,秋千的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

故选:C。

2.(3分)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与小风车的运动方式一样的是

A.窗户 B.指针 C.注射器活塞

【解答】风车运动是转动,以一轴为中心作圆周运动,呈顺时针方向;图中窗子在直线轨道上移动;注射器的活塞在针管中运动。故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3.(3分)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

A.运动方向 B.运动时间 C.运动路线

【解答】在相同距离内,可以通过比较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多少来确定其快慢,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速度表示方法有两种,二是相同的距离比时间。

故选:B。

4.(3分)力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有

A.距离和方向 B.运动或静止 C.大小分方向

【解答】力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有力有方向。

故选:C。

5.(3分)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自行车的启动和停止都需要力的作用

B.比赛中乒乓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

C.空中落下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所以我们不能高空抛物

【解答】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静止,故说法正确。

B.乒乓球赛中被击打的乒乓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属于曲线运动,说法错误。

C.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速度越大。疾速下落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我们不要高空抛物。

故选:B。

6.(3分)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个重物从十楼落下比从三楼落下时的能量大

B.相同质量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C.不同的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小能量越大

【解答】A.运动速度会影响物体能量,同一个重物从十楼落下比从三楼落下时速度更快,该说法是正确的;

B.相同质量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能量越大,能量越小,故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的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能量越大,能量越少,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3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是自然界的声音。

A.风声 B.口哨声

C.汽车的喇叭声

【解答】A.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B.口哨声是人为产生的声音,不属于自然声音;

C.汽车的喇叭声是不属于自然界声音,故C错误。

故选:A。

8.(3分)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

A.空气中传播 B.固体中传播 C.液体中传播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故选:A。

9.(3分)图书馆里的警示语“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提醒人们控制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不确定

【解答】声音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基本特征,由振动频率决定,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即声音的强弱。

故选:A。

10.(3分)人耳中鼓膜的作用是

A.收集声音 B.感应声波并振动

C.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解答】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鼓膜的作用就是感应声波并振动。

故选:B。

11.(3分)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噪声过强甚至会危害健康。当音量超过60分贝时就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以下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楼上装修房屋的电钻声

B.音乐欣赏会上演奏的钢琴声

C.公园里百灵鸟的叫声

【解答】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难听刺耳的。音乐欣赏会上演奏的钢琴声。

故选:A。

12.(3分)牛牛为了判断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组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检测器进行检验。将下列物体接入电路检测器中,小灯泡会发光的是

A.塑料袋 B.橡皮 C.铁钉

【解答】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橡皮不容易导电;铁钉容易导电,所以将物体接入电路检测器中。

故选:C。

13.(3分)下列做法容易引起用电事故的是

A.切断电源后,再用布擦灯泡

B.不在高压线下玩耍

C.攀爬电线杆

【解答】安全用电的要求包括:不要用湿手触碰插头,不能用湿布擦灯泡,不能在室外电线上晾衣服,检查电器时,还要切断电源,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拉触电的人,不靠近高压线等,AB属于安全用电的表现。

故选:C。

14.(3分)下面观察矿物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的颜色、光泽等

B.用铁钉、指甲等判断矿物的硬度

C.用舌头舔、品尝矿物的味道

【解答】观察方法是开展矿物探究活动的必要技能,我们可以从矿物的颜色、软硬、光泽和形状来观察和描述、品尝矿物的味道。

故选:C。

15.(3分)人类很早就认识到矿物的用途,下列不属于矿物用途的是

A.造纸

B.食盐作为一种矿物可以食用

C.从矿物中提炼黄金制作首饰

【解答】岩石和矿物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矿物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矿物中提炼黄金制作首饰等,用废纸、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故选:A。

16.(3分)制作工具、机器及零件等都离不开铁,铁是从

A.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B..铜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C.铝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解答】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岩石沉积的)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机器及零件等都离不开铁,A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A。

17.(3分)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人均占有量较低,而且有些矿产资源还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A.正确的 B.错误的 C.无法判断

【解答】据初步评估,我国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很大,居世界第三位,从这一方面讲,而且有些矿产资源还面临着枯竭的危险,题目观点正确。

故选:A。

18.(3分)傍晚面向太阳,你的影子在

A.东面 B.北面 C.西面

【解答】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在西,影子朝向北方,影子朝向东,你的影子在东面。

故选:A。

19.(3分)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是平的,天是圆的

B.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C.科学家通过多种探索及实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解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故选:C。

20.(3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描述的是农历.

A.初三的月亮 B.十五的月亮

C.二十八的月亮

【解答】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月相由缺到圆。“小时不识月,月相又大又圆。

故选:B。

二、综合运用。(本题2个小题,共计37分)

21.(18分)探探和妙妙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纸屑放在鼓面上,轻轻敲击鼓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纸屑 (选填“跳动”或“不动”);

②停止敲打鼓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纸屑 (选填“跳动”或“不动”);

③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因 而产生;

④下列动作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⑤手用力敲击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墙面振动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解答】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图所示:将纸屑放在鼓面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纸屑跳动;

②物体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纸屑不动。

③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因振动而产生。

④声音由振动产生的,拉长皮筋,不能产生声音,橡皮筋振动;敲击鼓面,能产生声音。

⑤手用力敲击墙面,可以听到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幅很小。

故答案为:①跳动;②不动;④拉长橡皮筋。

22.(19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的发明并开始广泛使用,从此人类进入“电器时代”。现代工业、农业、交通、居家生活等领域都离不开电。如果没有电,人类还会在黑暗中探索。电的应用研究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电虽然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科学课上你一定学习了不少有关电的科学知识,做过不少关于电的科学实验。

请根据你学到的知识和做过的实验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小灯泡发光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小灯泡的连接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③如图,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是 。

A.图1

B.图2

C.图3

④比较这三种连接方法,能点亮小灯泡的电路需要 。

A.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正负极一一相连

B.只要用导线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连起来

C.将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连起来

⑤将下列物体接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中,小灯泡一定不亮的是 。

A.铅笔芯

B.硬币

C.橡皮

⑥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

B.用湿布擦灯泡

C不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

⑦发现有人触电了,我们应该怎样做?

【解答】①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其中发光部位是灯丝。

②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图中①是玻璃泡,③是金属架。

③图1是断路,灯泡不会发亮,灯泡可以发亮,灯泡不会发亮。

④小灯泡只有在通路的情况下才能亮起来,所以,能点亮小灯泡的电路需要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正负极一一相连。

⑤铅笔芯和硬币都是导体,可以通电,不导电,把橡皮接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中。

⑥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会发生触电危险,不安全,因为水是导体,不安全,是正确的行为。

⑦发现有人触电了,不要惊慌,人体是导体,千万不可用手去拉,或者立即切断电源、竹竿等将电线拨开。

故答案为:①B;②D;④A;⑥C,或者立即切断电源、竹竿等将电线拨开。

以上是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知识点考点复习归纳整理总结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