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汴京残梦》的读后感大全

《汴京残梦》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3-02-04 21:28:24

相关推荐

《汴京残梦》的读后感大全

《汴京残梦》是一本由[美] 黄仁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4-1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汴京残梦》读后感(一):历史学家的历史小说,不一样的味道

在黄老严谨的历史时空构架下,填补了北宋最后的汴梁光景。一个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小说,有时候辨不出真假。有时觉得那些细微描写,徐承茵是黄老的穿越。一位史学家在考究历史时,自己对末枝细节的遐想。

从众所周知的清明上河图中入手,一位青年学生的阴差阳错学画入职,有思想又有稚嫩,有沟壑有见光明,有投笔从戎,有为情奔走,把一位年轻人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徐承茵从职经历又参加了历史学家的政治审视,画图工作添加了专业知识,让人忍不住想看看这三步法下的汴梁八景,职场人士也会想起周身的种种。

总之可读性强的小说。黄老只出了一本,遗憾了。

真要说缺点,大概是半文言半白话,需要一点点适应而已。却是喜欢的人大概更喜欢。

《汴京残梦》读后感(二):管中窥豹

从万历十五年开始初识黄仁宇,印象里他的历史写法是从重要的历史人物出发,解读重要的历史进程,演绎出一番历史观念。感佩于作者大名,遂拜读了他的历史小说。

不得不说汴京残梦的笔法很细腻,从语言到情节,都尽量的做到还原与真实,刚翻本书时,但觉生涩拗口,不过随着故事的发展,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了一些,只是其中很多历史事件与历史词语也是初次相识,读起来确实艰涩不易。

大概的故事情节还是易懂的,一出才子佳人的悲情剧目,一幅山河破碎的历史画卷。但更吸引我的是书中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从最初精妙绝伦的画面的时空设计,到三道屏风法的纵深画法,十字街头的倒“之”字绘制,以及一些人物故事背后的绘画技巧,让我对清明上河图更加敬畏,原只觉得这幅画好看生动,了解了它背后的一些绘法后,更觉此画珍贵难得。

可是让我处于云里雾里的也是本书的故事,是历史抑或是虚构,读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有一丝荒诞之感。作者从看似平静祥和的世道中慢慢道出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继而引发的山河破碎中,写出了爱情的悲欢离合。总而言之,历史学家还是历史更好看些,这些爱情故事还是小说家们写的更缠绵悱恻吧……

《汴京残梦》读后感(三):《汴京残梦》

这本书以徐承茵和柔福帝姬的感情线展开,叙述了北宋末年朝廷动荡,内忧外患,朝令夕改的一种时代,徐承茵,是那个年代清流士人的一个缩影,一生志向被战乱打破,读书文人在乱世中如何安身,内部权利倾轧,外部蒙古女真不断挑衅,皇帝修道不问政事,大臣又是羞言武备,奢谈太平之徒,图辽小胜便弹冠相庆,以为万事太平,别人早已看出大宋外强中干,临到全国告急这才抓了文官百姓凑个军队出来,徐承茵便是在这样的朝廷中沉沉浮浮,最终投笔从戎,哪怕是为了立军功博富贵,也的端着自己的脊梁骨,能战方能言和,如果北宋皇帝知道这个道理,或许也不会遭受靖康之耻这样的奇耻大辱。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很多人看不起宋朝,觉得一直都是在割地赔款,甚至还给女真人纳贡,实在是太窝囊,但这仍旧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以本书介绍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同时,宋朝的商品经济也发展十分成熟,据说是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的时期。

无论如何,我们从一个普通画学谕的身上看到了千百个文人学士在乱世之中的故事,骄傲的,固执的,打不倒的士大夫阶层。

《汴京残梦》读后感(四):史学家的浪漫

啊,看完之后心情难以平复,心绪仿佛徐承茵和赵柔福的前路一样缥缈……

作者在开头就说了,历史小说终究归于小说(fiction),“历史”则是在很多细节上有了史学的考证,因而更加严谨。

黄仁宇先生素以“大历史”的视角研究历史,此篇更是突出了历史长河中每个个体的起伏跌宕。面带稚气笑容的张择端、推行稳扎缓进政策的李伯纪、好友陆李、淘气的小妮子柔福、为君难的番番……

他们一方面受历史的裹挟前进,一方面又构成了今人所见之历史。

通过这些人物,我们能够窥见当时的诸多社会情况。如同《清明上河图》所描绘一般,北宋后期虽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实则因本朝“重文轻武”、党争等多方面的影响,国之根本已然十分虚弱,就连一国之君仍不能作出独立的决定,更不用说国之民众了。

至于徐赵二人的感情,自然是这社会图景中的一部分,就像那手持碗盏立于轿后的小妮子于《清明上河图》这一宏大画卷一般。在历史中他们是那样的平凡的存在于芸芸众生间,却又让人过目不忘。

(深夜狠狠的emo了,或许我们就像其中的人物一样,现在又何尝不是新的历史时期呢?我们会何去何从?每个人和当下的时局又会产生怎样的关系?……

《汴京残梦》读后感(五):拐角看到黄仁宇的好

最早在大学接触黄先生的文章,对他提出明代中国人过于重视道德一点,印象颇深。工作后粗略读过《中国大历史》,本是冲着先生的大历史观去的,翻开却发现如此庞大的书名背后,却仅20万字左右,极薄,细处新见迭出,总体却像极了本科通史讲义,还是给西方学生普及历史的那种,中国历史专业学生读之,则不免有不够学术之感。故当时读此书我虽作了很多笔记,却并未有读来酣畅淋漓的快感。作为历史专业学生的我,不自觉地在此书中找全新的研究视角、极具证据力的史料、绵密严谨地推理论证⋯⋯希望却都一一落空。后来读《万历十五年》依然如此,再后来就有了人民的名义,大家仿佛都在读先生。而黄仁宇三个字,于我则彻彻底底成为一个抽象的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符号。我敬他尊重他,但实际并不能具体说出他的好。后来我慢慢明白,自己读先生之书所抱着的希望,是历史专业训练的结果,很有些过于学术。而先生的研究方法,则与一般学术研究范式不同,这也是他虽受大众热捧,但一直不见容于美国乃至我国的学术界之重要原因。

换个角度,才能真正欣赏先生之书。所以我倒觉得最能体现先生历史书写方式之美的,倒并非那些颇有争议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这些话题过于严肃过于政治,以不甚细究的方式书写,自然会有议论。《汴京残梦》这样的历史小说便不同了,它不着意研究深刻宏大的历史命题(或曰政治命题),但举凡崇宁新政 党锢之祸 官僚体制 金人入侵 靖康之变的政治命题皆有所涉猎作为宏大背景;同时又不忽略政治史之外历史的多样呈现:造船业间的师徒传承,北宋末年透视法绘画的细致呈现,开封府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及构成,宋词的审美与青楼之间的关系,北宋末年流行歌曲、美食及服饰,底层士人和士兵的工作生活困惑,底层百姓生活⋯⋯这些才是更大意义上的历史呀。何况我们还能顺便跟着主人公谈一场底层书生和受宠公主的恋爱。什么证据力逻辑论证研究范式,完全可以弃之不顾,也完全不会有人因之置喙。

自然,我们也不必深究书中徐承茵和柔福帝姬之间爱情来得太突然,不必在意叙事方式西方化与否、起承转合巧妙否、人物心理描绘细致否……因为作者要读者关注的,读者自身更在意的,不是小说,而是这历史的呈现。本书所呈现的作者并不深怀家国历史之忧,只认真讲一个故事,呈现一段历史,有如史景迁般的单纯,如是而已。作为读者,跟着作者穿越一回大宋,发出一声叹息,足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