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马克思与《资本论》读后感摘抄

马克思与《资本论》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4-08 06:02:05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与《资本论》读后感摘抄

《马克思与《资本论》》是一本由[英] 大卫·哈维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克思与《资本论》》读后感(一):反价值

货币作为生息资本流通时,它的作用是反价值,而这种反价值必须被未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所补偿。但是当发行的货币涌入房地产、股票和艺术品等资产市场时,反价值就失去了补偿的机会,同时超级富豪则从投机中大获其利。 反价值替代了价值,因为价值只能通过连续运动才能成其为价值 !

反价值,我理解是对价值的破坏。资本的连续运动才能体现价值,背后的基础是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流动,促进了生产流通和科技进步;如果只是作为生息资本流通,也就是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流通,不能促进实体经济,反而是一种破坏。

但是资本的本质,就是要增值,通过时间价值来体现。如果实体经济放缓,无法达到一定的增值空间,资本逐利的特点,就是进入回报高的项目,于是泡沫就产生了。资本要为实体服务,否则就是反价值的。因此不难理解国家为什么要避免资本“脱实向虚”。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资本论》有进一步的理解,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就会有深刻的认识。推荐阅读!

《马克思与《资本论》》读后感(二):马克思-排在毛邓习之前的男人

老师在党课上说过,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我党集体的思想理论是我党的传统。而这一传统的源头就来自马克思。老师还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叫马恩主义,是因为恩格斯认为马的思想更深刻,与他自己相比做出的贡献更大,所以就用马克思的名字来命名他们两人的思想体系。正因如此,我就更想要好好了解马克思,想了解一下他的思想深几许,以至于掀起来20世纪社会主义的惊涛骇浪。

《资本论》之晦涩早有耳闻,因此买了此书想间接了解一下马克思。但依然不好懂,虽是中文版,但一不留神就要翻回去重读,所以进展甚慢。而且马克思对各种概念的定义和一般人认识的不太一样。为了便于自己记忆,我准备写一个小例子:

星波是个健身房老板。他是一个资本家,他拿了100万元的货币资本开了一家健身房。在市场上买了或免费获得了生产资料(器械、跑步机、地下室潮湿的空气)和劳动力(上班时间内教练的劳动)后,开始生产商品(私教课)。而私教课作为商品的价值在于所有劳动者(教练,生产私教使用的杠铃的工人,健身房的装修工)为会员提供的劳动花费的平均时间(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是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光浪是个很浪的威尔士教练,他每次上课都很累,因此他三百块钱的课有一百块的提成他才会继续干下去(实现再生产)。所以光浪的劳动力价值就等于一百块/一节课。

上课光浪有钱拿,所以他要上课,在一节课的前二十分钟,阳光创造了等于他劳动力价值一百块钱的价值(可变资本,为V)。并将器械、跑步机里面的一部分价值(不变资本,为C)转移到了三百块钱的新商品(私教课)里。

但光浪还在继续上课,私教合同里说他一节课60分钟,但光浪前20分钟就完成了他的劳动者价值,后面40分种的免费劳动创造了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为S。因此私教课总价值为C+V+S,而S就被老板星波给赚了。星波为了赚更多的钱,就不停的让教练上课,不给他们休息,让他们一直上课,把S扩大。而且还想办法扣他们的钱,业绩不达标的把提成降低,把V缩小,相应的S就大了。老板就靠剥削教练,把S搞大。

老板拿了S,又去开新的健身房,赚到了更多的S,然后越来越有钱。教练虽然也赚了点小钱,生活水平也比以前好了(因为技术进步了,生活必需品越来越富足,相对工资的增长越来越便宜),但是和老板的财富水平却越差越远。终于有一天,教练发现他们吃亏了,然后联合起来发动阶级斗争,成立教练公会,要求老板提高上课提成(增加V),或者缩短每节课上课时间(较少S),否则就罢工。

罢工到最后,老板怒了,正好市面上有机器人教练可以买(技术革新),不会罢工,不会抱怨,还不要工资,于是把所有人类教练都换成了机器人教练。老板一下赚了很多钱,但他的私教课的价值(还记得价值是劳动者的时间吗?)基本等于了零。

与此同时,面包店老板,饭店老板,农村主,所有老板都受够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因此把手下都换成了机器人。他们所有的产品一下子都只有价格却没有价值。

但没过几天,老板们发现,他们的商品都没人买了,因为教练们、工人们都失业了,大家都没钱了。

最后,机器人造的东西,大家都按需分配吧,老板也不要当老板了,奔向社会主义。

所以,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必将玩完。

但资本家也不傻啊,他们也识字啊。失业了是吧,我问老板们多收点税,我白送钱给你让你去上私教课,不就好了嘛!

《马克思与《资本论》》读后感(三):大卫哈维 读书笔记

第一章 资本作为价值运动的示意图

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非物质的。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

价值寻求物质表达——货币;不是所有货币都是资本

货币仅发生于流通体系内

资本——技术(软和硬)

货币的本质:天主教 信用:基督教

资本主义中心矛盾不是劳动和资本的矛盾,而是不同资本之间的矛盾。

活劳动创造价值但资本循环才能实现价值。

反价值——生产、借贷;流通——降低非生产劳动成本;家务劳动

资本只能发生在已经建立的货币、商品和雇佣劳动的流通体系之内。资本最初是以货币的形态出现的。现在货币的形态不见了,并开始以商品——等待用来增值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幌子。P12

资本流动四个基本过程:生产、实现、分配、再生产

1.资本生产过程中产生剩余价值的增殖过程;

2.通过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将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的价值实现过程;

3.各方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

4.将分配出去的部分资金收回来转换为货币资本,从而继续投入增值的过程

第二章 《资本论》介绍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增值;第二卷价值实现;第三卷各种形式分配

市场自由的弊端:

1.资本增值过程中剥削活劳动(剩余价值生产和劳动剥削发生在生产过程而不是市场交换)

2.生产力提高降低了劳动者再生产所需的商品价值-劳动力价值下降-剩余价值提高(技术变革)

时间就是金钱:

生产的加快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消费加快,时尚和过时-消费主义

同时以来固定资本建设的投资周转放缓来推动其他资本周转加速:信用制度建设推动资金投资

生息资本循环代表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力量:

1.各种时间差异缩减为利息这一唯一变量 2.它为资本增值和价值实现引入了流动性,刺激消费贷款(银行借钱给开发商和消费者)

生息资本的循环时间了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的矛盾统一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货币和信用的特征是确保作为价值运动的资本询唤的连续性。

在危机中,商品和它的价值形态货币之间的对立发展成绝对矛盾。

左派的重点完全放在价值生产的斗争中而非价值实现。

第三章 作为价值代表的货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大多数理论观点都用价值来表述。但世界经济数据和马克思在书中的大部分实际案例却都用货币来表示。用货币来代表价值是否也会存在这种扭曲和失真呢?

第四章 反价值:贬值的理论

《资本论》:“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通过这一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向我们介绍了资本循环的脆弱性,它会突然停止;货币贬值和价值损失的威胁始终伴随着资本循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主要形式从国家对生产性消费(基础设施)的投资转向金融系统的市场化。

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

信用制度既是骗子又是预言家

流通环节不产生价值,但是成本降低可以提高剩余价值

家务劳动不进入价值计算表明这是一个反资本主义政治表达的潜在场合。现在家务劳动工资说明其可以纳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异化。

第五章 无价值的价格

如果在房地产市场或其他形式的资产投机中利润率高,那么理性的资本家就会把钱用于投机而不是用在生产活动上。从资本再生产的整体角度看,理性资本家是在从事非理性的行为,其结果可能是整体经济停滞的趋势加剧。

自由职业是一种新封建的价值体系,他们时薪低于雇佣劳动。

知识和智力被纳入价值生产中的固定资本

资本压抑了群众的创造潜力,因为资本不仅控制生产的产品还规定了成产的方式,甚至侵占了他人的知识和文化作品

第六章 技术的问题

技术和组织变革贯穿人类社会历史且无处不在,技术和组织变革有着各种原因并对各类活动产生影响。有时人类的技术和组织创造力似乎是无限的。一些新的技术和组织形式会延续,但另一些却会消失。古代中国有着卓越的技术和组织创新,但无论是技术还是组织创新都未能扩散或延续。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出现了推动技术和组织持续创新的动力。

技术发展的最高点就是通过机器生产机器。

第七章 价值的空间和时间

运动不能在真空中发生。必须从一个抽象的价值运动视图转向具体,看看价值规律是如何创造城市和交通网络;如何创造用以生产食品和原材料的农田;如何引导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方向;如何确定土地价值和劳动技能的结构;如何组织劳动的空间以及治理和管制结构。我们也需要考虑在具体时空中积累的工人阶级传统、知识技能和社会关系(不仅仅是阶级),与此同时也承认具体时空中的人们的政治和社会斗争,这些斗争留下了记忆以及走向解放和非异化生活的希望。

最近,西米利亚诺托姆巴和斯塔夫罗斯·托巴佐斯出版了两本关于马克思著作中描写时间概念的书,另外,丹尼尔・本赛德也发表了一篇关于此话题的精彩论文。3他们都认为,《资本论》第一卷中的时间是线性和进步的,适合持续技术变革和无限资本积累的研究。第二卷中的时间则是周期性,适合资本从生产增值到实现和分配再回到生产增值的过程研究。第三卷的时间则认为是“有机”的,但具体含义不是特别清楚,这或许可以理解为资本作为整体始终处在各种变化的洪流中。如果说第三卷的时间观念是前两卷的综合,那么其特征应是螺旋形。这是马克思不止次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运用的几何图形,用它来与简单再生产的循环相对比。“资本划了一个圆圈,作为

圆圈的主体而扩大了,它就是这样划着不断扩大的圆圈,形成螺旋形。”这大致符合线性技术变革(即表现为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与融入永恒积累的圆周运动组成的联合架构,正是这一圆周运动结构了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资本从一个圆圈到一个螺旋形的转变是许多问题的开始因此这一螺旋注定会失控。

在思考人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方面有两个基本途径。

要么,我们承认有很多种方式可用来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或体验时空,认识到每一过程都能内化自身的时空并耐心处理具体情况下不同时空世界碰撞所产生的冲突、矛盾和困惑。一棵橡树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内化一定的时空。橡树成长的时空尺度与种植玉米的时空尺度完全不同。鸟类迁徙的时空与地球板块运动或放射性衰变的时空也有很大不同。工厂劳动的时空与家庭生活、抚养子女和劳动力再生产相冲突。即便是禁止雇佣童工这样简单的规定也要面对不同社会里对“童年”的不同定义。马克思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的人类学,人类的童年在10岁时就结束了!雇佣劳动力的形成需要工人适应某种强制性的时空制度,这种适应过程很难,因此只能通过强迫和暴力。对石油等自然资源的最佳开采率,从地质形成时间角度计算与从经

间和绝对时间。这是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以小时计算)必须在工厂封闭空间内的规定,在工厂里资本拥有绝对的法律控制权。《资本论》第一卷的开篇就强调了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尤其是在关于工作日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章节。马克思所说的具体劳动就发生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内。本赛德这样写道:“物理意义上的孤立空间和时间现在构成了任何知识的正式条件,无论是关于自然还是经济,由此占据了绝对和真理的宝座,而其余一切都是浅显与平庸。”3相对时空

相对时空的变化会影响到在土地租赁期内在土地的绝对空间里所能做的事情。承租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增加来自土地的收,但由于劳动力缺乏,他不能种植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且这块地离城市市场太远,道路崎岖不平,只能用马车运输。但如果在后附近会建造一条公路,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工人来到该地区居住,而冷藏车的出现也允许承租人从种植粮食转向更有利可图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生产。如果时间段选择得合适,那么一个小时内就可到达市场。要让桃树挂果需要8年时间,所以承租人如果选择

种植果树并不理性,除非租赁条款可以重新议定或能达成某种跟桃树种植时间相符的法律方案。所有这一切就是相对时空。《资本论》中的相对剩余价值就存在于相对时间框架,其重点不再是劳动时间长短而是劳动效率和强度的变化,尽管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生产空间依然是工厂的绝对空间。在论述劳动价值(工资)国家差异的章节中,我们也碰到了相对空间的可能性。但在第二卷中,马克思的分析纳人了运输成本的差距、市场位置的远近以及不同的投人要素。

关联时空

关联时空更难把握,因为跟价值一样,这是无形的、无法触摸和测量但又极其重要的概念。当我翻新自己的住房时,住房的货币价值会提升,这又可能让周边的房屋升值。当然这种空间影响范围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下降但贷款机构在评估房屋抵押贷款申请时会这样考虑。一家银行投资了住房抵押贷款,那么这笔投资在银行账面上的钱估值几何?我们可以用绝对时空研究每一栋房屋的估值,也可以考虑每栋房屋位置的相对时空价值,但归根结底要

用最适合实际情况的关联时空方法,即采用“最佳估值做法”。那么当所谓“市场定价”这一主流估值方法失效时例如当市场崩溃(如在)时,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来评估金融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价值呢?答案是合理猜测估值。2关联价值会随着市场情绪、市场信心以及市场预期的变动而变化。如果美联储突然改变利率或者英国退出欧盟,那么世界许多地区的房地产价值肯定会受到影响。我们看不到任何元素在发挥作用,但客观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政治斗争领域。阿拉伯之春运动引发了土耳其的抗议,土耳其的事情又在几周之后传导到了巴西,巴西人为反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活而掀起了大规模游行示威。这种传染效应在当今还会受到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在拉美,几

十年前左翼政府纷纷上台,但几十年后,左翼运动却在拉美退潮。

这三种时空关系类别产生了很有意思的结论:

绝对时空是具体劳动的时空,对应工作日、厂

空间以及关于工作日长短的绝对剩余价值。相对时空是相对剩余价值的时空,对应工作日内不同劳动效率和劳动强度以及不同的劳动价值。相对位置、空间便利程度以及运输成本和时间变得重要。关联时空则对应“抽象劳动”,即将具体劳动变为全世界各种劳动方式的总和。抽象劳动是关联时空中具体劳动的总和。在具体地域层级,空间的外部效应能对未开垦土地的估价等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在资本整体逻辑下,资本同时具备这三种形式的时空性。本赛德这样评论

资本的自相矛盾(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以及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源自第一卷中所述的商品。使用价值和交价值的统一表达了时间性的冲突。一般/抽象劳动时间只有通过具体的劳动存在。作为这两种时间的联系,价值以社会时间的抽象出现。反过来,时间作为尺度本身也必须被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定是对应资本的整体运动。

218

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时间范畴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但在马克思推理中并存着不同的时间概念。“生产的机械时间、循环的化学时间以及再生产的有机时间都相互嵌套,如同圆圈套着圆圈,由此确定历史时间的神秘图案,这就是关于时间的政治。”2

虽然《资本论》第二卷采用了周期性时间框架,但它并没有深入研究资本循环所需的时空框架。它假定技术和组织形式保持不变,因此第一卷中重点论述的进步动能就从分析中消失了。马克思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简单再生产的分析上(无穷良性循环的圆圈形式),而不是永久性资本积累的螺旋形式(无穷恶性循环)这些假设使马克思能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更仔细地研究不同形式的资本的不同运动方面。他的重点是不同的周转时间一一不同资本从货币形式到价值增值、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再回到货币形式所需的相对时间。马克思将总的循环过程分解为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前者定义为价值的生产,后者为价值的否定。然后他研究了劳动时间(劳动在实际生产中的时间)与生产时间的关系,而生产时间在许多情况下包括没有使用劳

219

马克思写道:“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2

这些生产力加上其所运用的技术和知识必须被资本家占有,按照后者的要求进行塑造并作为进一步资本积累的杠杆。“劳动资料发展为机器体系,对资本来说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使传统的继承下来的劳动资料适合于资本要求的历史性变革。因此,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就同劳动相对立而被吸收在资本当中,从而表现为资本的属性,更明确些说,表现为固定资本的属性。”因此,不仅机器是固定

225

第八章 价值体系的生产

在不同地区价值体系交换中,某一地区的社会劳动可能在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生活方式提供补贴或支持。那些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基础的高价值生产体系(如墨西哥或孟加拉)可能正在支持资本密集型的价值体系(如美国)。更令人吃惊的是,纽约和伦敦那些高楼大厦所背负的巨额债务和反价值要靠孟加拉和深圳的工厂来清偿,而不是靠曼哈顿或苏荷区。

第九章 经济逻辑的疯狂

全球资本主义之所以能走出-的危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性消费的持续增长。中国或许未曾料到自己竟然成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但这就是现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