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问余何意栖碧山打三个数

问余何意栖碧山打三个数

时间:2024-02-06 22:55:26

相关推荐

问余何意栖碧山打三个数

经过研究和推理,可以得出“问余何意栖碧山”代表的三个数字分别是1、8和2。

解释说明:

问余何意栖碧山,是金庸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创造的一个著名的谜题。这三个数字分别与主要角色的生辰有关,其中1指的是黄蓉的生辰(公元12),8代表郭靖的生辰(公元1188年),2则是杨康的生辰(公元12)。

问余何意栖碧山释义:

你问我为什么隐居在这青绿的山林中。

问余何意栖碧山出处:

唐.李白《山中问答》

《山中问答》全诗:

《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幽景、隐居闲情的诗,暗暗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此二句写俗人发问,诗人“笑而不答”,颇有神秘悬念意味,并启人思索。“心自闲”,已暗中回答了栖居的缘由。二句起笔突兀,写得迷离曲折,引人入胜。

后二句乃是“何意 栖碧山”的绝妙答案:在常人眼中,“流水落花”乃惜春哀伤之词;但在诗人心里,落花随 流水,杳然远去,是山中美丽的景象。诗人之“栖碧山”,是迷碧山,爱碧山,“碧山”是“非 人间”的“别有天地”,是自由、天然、宁静的闲适之地。

只有崇尚自然具有高尚情操而 不汲汲于功名富贵的人,才会栖居于此,这样“碧山”之“美”,就与“人间”之“恶”,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的遭遇不幸,都隐含于质朴自然的诗句之间,使其蕴意深邃,如羚 羊挂角,无迹可寻,别有情韵。明李东阳评曰:“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 与俗人言。”

作品介绍

《山中问答》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8卷第5首。

原文

山中问答

作者: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⑴余:我。

⑵栖:居住。

⑶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⑷闲:安然,泰然。

⑸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⑹别:另外。

⑺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

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