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洛阳的历史 洛阳地图 洛阳的尴尬

洛阳的历史 洛阳地图 洛阳的尴尬

时间:2018-11-10 21:19:52

相关推荐

洛阳的历史 洛阳地图 洛阳的尴尬

1 汉唐数百年,中国首都在长安洛阳间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自秦大一统至两宋之前,历代王朝的首都基本上徘徊在长安与洛阳两个地方。当然你也可以反驳我,咸阳、许昌、南京这些城市被此间的许多朝代当作过都城,它们又是怎么回事?而我要说的是,若想秉持一个大的历史观,看问题就一定不能这么狭隘。这里所说的“长安”和“洛阳”绝不单指两座孤零零的城市,而是关中与关东的两大行政中心。在历时千年的演化中,这两处行政中心有过太多的迁移:丰、镐、咸阳、洛邑、东都、神都,甚至唐长安与汉长安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不在长安和洛阳,而在关中与关东。

公元前2,秦始皇一统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称“始皇帝”。他把当时的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洛阳因地处黄河、洛河、伊河的交汇之地,遂命名为三川郡,乃全国三十六郡之首,郡治就设在曾经的东周旧都成周城,建有南北二宫,并且把成周改名为洛阳。

秦始皇加强对匈奴的防范和打击,并委派猛将蒙恬北击匈奴以毁之,修筑万里长城以防之。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锦绣河山,秦始皇越想越觉得祖宗之地不甚安全,为了谋求千秋万代之永固,他突然想起了夏、商、周时期曾在河洛之间建都的洛阳,因位居天下之中,而四海宾服、国祚绵延,是以常思迁都洛阳。秦始皇巡游的途中暴病而亡,自此大秦帝国的辉煌和荣耀一泻千里,江河日下,而秦始皇曾经的洛阳梦也戛然而止。

西汉和初唐均定都长安,东汉和盛唐又都东迁洛阳,可以想象如果秦朝是一个长命朝代的话,后期会不会也把都城从咸阳迁到关东呢?我想肯定会的,理由仍旧是前面两个因素:人口和粮食。西汉和初唐时期人口稀少、民生凋敝,关中平原足以承载,但是当这种大一统的王朝发展到后期,社会安定会导致人口越来越庞大,狭小的关中就面临着巨大的吃饭压力。作为一个清醒的统治者,他肯定会把迁都作为首选,迁往哪里?自然是更加广阔的关东平原。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既然关东比关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在价值,王朝刚刚建立时为什么不直接选择定都洛阳或其周围?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重要因素:安全。刘邦击败项羽之后起初也没有留在三秦大地上的打算,谋士娄敬的一席话改变了他的想法:“关中被山带河、四面环山,天底下还能找来这么好的防御地形吗?”是啊,对于一个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的国家来说,首先将自己置于不败之地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汉长安由此开始兴建。再往后的三国两晋基本没有跳出长安和洛阳的圈子。

至于元明清的北京则可以被看作是历史的意外,元清两代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所建,定都北国情理之中;大明靖难之役,藩王出身的成祖朱棣靠造反取得皇位,自然也要返回自己的统治中心,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也就势在必行。

偏居关中安全,定鼎中原富饶。

大争之世选长安,太平盛世选洛阳。

一个是防御,一个是发展。

2 洛阳地图

洛阳附近山脉

洛阳附近河流

洛阳皇陵位置

洛阳宫城遗址位置

3 洛阳的尴尬

文摘自:河南《洛神水赋》走红,洛阳也跟着出圈了?

历史的洛阳:经济和文化中心

洛神宓妃,传说是守护洛河(文艺点叫“洛水”)的女神。洛水,在如今洛阳一带注入黄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因此这一带也称为“河洛地区”。

历史上,从西安到洛阳这一带,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到了隋唐时期,洛阳和长安都高度繁荣,成为最早意义上的“都市圈”。在唐代,西安更多是政治中心,洛阳则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日本人修建京都,就是模仿洛阳和长安,但是只修了一半,就是像洛阳的那一部分——所以,在日本历史上,去京都也被说成“上洛”。

对洛阳人而言,对历史的追忆有着双重味道:一方面,它让人自豪;另一方面,对照现实,多少让人感到一丝落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杭州乃至成都,进入现代仍然是大都市,而洛阳和开封,则毫无疑问尚有很大差距。

民国时期,洛阳曾有进入“中心”的机会。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一度把洛阳定位“行都”,洛阳也一度作为河南的省会。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从此奠定了后来河南几大城市的发展格局:

位于陇海和京广铁路交汇点的郑州,成为河南最大的城市。在陇海线上,洛阳成为西安和郑州两大省会中间的一个站,很多特快火车甚至不在这里停留。直到上世纪90年代,普通中国人开始旅游,洛阳传统的一部分才重新焕发出新机。

洛阳就是这样的“时间城市”。现在慕名而来的日本人,心中装着京都,要来看一个“原版”,当然找不到了。洛阳的王牌旅游项目是牡丹节,这里有“国际牡丹园”“中国牡丹园”,还有一个“神州牡丹园”,牡丹让人想起盛唐富贵,但它终究只是一种植物。

有了郑州的参照,洛阳人的失落是难免的。在本地论坛上,经常可见洛阳人的感伤。比如“洛阳没崛起,河南就不算真正崛起”。从90年代开始,中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成为潮流,洛阳如何破阵出圈?

现实的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郑州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但是直到2000年之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郑州都是相对不显著的。1997年我读大学的时候,在郑大读大学的朋友到青岛来看我,都是以一种“到发达地区”的心态。

郑州的崛起是从21世纪开始的,按照规划,郑州将有一个东部新区,城市格局就此改变,一路向东,延伸到开封,甚至有“郑汴一体化”的构想。这种变化对西面的洛阳来说意味深长。

21世纪的最初,在郑州的带动下,河南经济发展提速,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一个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开始成为经济大省。在第二个,河南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仍然强劲——在这一过程中,相比于郑州和京广线沿线的城市,处在陇海线的洛阳表现并不突出,在网上甚至有-是“洛阳失去的”的说法。

郑州向东发展,留给洛阳一个背影,但也留给了洛阳更大的空间。洛阳仍然是河南省GDP排名第二的城市,GDP为5128亿元,不到郑州1.2万亿元的一半。对比其他中西部省份,“一省一个大城市”的趋势日趋明朗,以四川为例,成都的GDP超过17700亿元,但排名第二的绵阳只有3000亿元出头,差距明显大于郑州与洛阳。

洛阳可能成为一个例外:它是中西部除省会之外的第一大城市。它和郑州的差距在变大,但是终究保持了自己第二的位置,没有像开封那样成为郑州的一个“小兄弟”。

人们发现,在西安和郑州之间,还有足够广阔的区域。国家发改委也把洛阳定义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它终究还是一个中心。作为一个参照,洛阳地铁1号线已经通车,2号线也即将通车,还会有3号线。而最近传出,国家已经叫停了中小城市修建地铁的计划——如果地铁是“大城市”的标配,洛阳已经“上车”了。

破阵出圈:历史和美作为生产力

美出天际的《洛神水赋》让人想到洛阳,但它和洛阳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是河南卫视的创意和拍摄,演出者何灏浩是一位在广东打拼的湖南妹子,曾是花样游泳运动员,舞蹈视频是在上海拍摄的。

但是,如果把《洛神赋》理解为一个IP,它确实和洛阳有关。这对洛阳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当外交部发言人都要向全世界介绍《洛神赋》的时候,洛阳怎能无动于衷呢?这并不是说洛阳要花大价钱请张艺谋这样的导演来办一场《印象宓妃》之类的实景演出,而是重申,洛阳真正特别和有价值的,是它的传统和文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飞速发展30年,已经到了从硬件建设到文化引领的阶段,未来一个城市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一定是它独特的文化。

在比拼GDP的时代,洛阳显得步履有些艰难,“曝光度”也不是很强,但是到了普遍重视文化传统的时候,它就有先天的优势。光是世界文化遗产,洛阳就有三项共6处。去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也暗示出洛阳未来会把“文化生态”作为发展重点。

这当然是不容易的,“大干快上”的文化建设,也很有可能变味。但是,这仍然值得我们期待,至少想象一下:在中国,有没有一个城市,并不以GDP为导向,不以基建为重点,而是靠发展文化和美,来吸引世人的目光?像日本京都那样,把历史、文化和美作为生产力?

在这方面,洛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古代的洛阳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步登天。但好在,洛阳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用行动破阵出圈。这座城市的未来,一定也会像《洛神水赋》一样,令世界惊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