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浅谈史学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适度运用问题

浅谈史学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适度运用问题

时间:2021-07-06 12:30:41

相关推荐

浅谈史学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适度运用问题

广州二中 喻维勤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对历史思维的最高要求,但往往也是历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多年的高考检测结果看,凡是理论性要求比较高的试题,无论是何种题型,得分率都非常低。这种现象说明当前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增加了,而思维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与发展。究其原因,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描述、而轻思辨,缺少历史理论的适度渗透和对问题的理性阐释。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只关注厘清史实、传授知识的教法,要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史实材料引出和论证相关的史学观点,引导学生根据“新材料、新情景”,结合所学的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并以正确的史学理论为依据,去审视与阐释有关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从而获得启迪和教益。本文试从揭示历史事物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与可能的发展方面,谈一谈史学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适度运用问题。

唯物辩证法强调,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又要注意到它与周围其它事物的相互联系;既要了解事物的正面,又要了解它的反面,既要认识事物的现状,又要认识它的过去和将来。历史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总是处在变化发展之中的,因此,必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此期间,大国为了在争霸中取得胜利,都曾致力于政治、经济和军事诸方面的改革,其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国,加速了奴隶制瓦解的步伐,客观上,扫清了封建地主阶级发展壮大的障碍,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伴随着奴隶社会的瓦解进程,奴隶主贵族旧势力在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战争中遭到削弱;伴随着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在战争中巩固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期,全国境内存在着一百七、八十个大小诸侯国。经过数以百计的兼并和争霸战争,许多小国和弱国被消灭和吞并了。到春秋后期,在全国境内终于出现了几个大国,这些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过渡到战国时期七雄对峙和秦最后统一全中国提供了条件。

关于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问题,我们发现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而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即使《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除《本草纲目》中的植物分类法、《农政全书》介绍的欧洲水利技术尚有少许近代自然科学的气息外,我国传统科学技术总体上并无取得突破,并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北京紫禁城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及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包括其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我国发展的仍是传统科技,这反映的正是明清仍处在封建社会的时代特点。

有关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的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科技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使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时期进入到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代,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信息化。又要看到科技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发展到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影响的事实,对“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的观点作了最好的说明。

在学习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原因……等历史问题、历史现象时,我们都需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判断。总之,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历史,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具体实践。它有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正确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寻找和解释历史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真学习、研究、判读和对具体问题的准确透彻的把握,因此,教师要认真深钻教材,寻找理论问题的切入点,准确分析。如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英国的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的失败,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的原理理解这些历史问题。如对科举制度、洋务运动的评价、明治维新的影响、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等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用两点论进行分析,并作出适当评价。人类历史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教学中单纯的历史知识传授,是难以引导学生准确发现和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的,只有及时恰当的史学理论运用, 才能使历史学习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一种哲理深刻、启人心智的观念探索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使学习者在知识的习得、能力的育成和道德的修养方面融为一体,获得发展。所以,教师在讲清历史事实的同时,引导学生经过辨证认识和逻辑推理, 发现并指出史实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规律, 深入浅出地从史实中得出史论,逐步形成和塑造学生的史论概念, 以利于学生自觉地运用历史理论去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