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转帖:人生的四种选择----读书 走路 做人 做事(1)(作者:好好的一个人)

转帖:人生的四种选择----读书 走路 做人 做事(1)(作者:好好的一个人)

时间:2023-02-06 00:44:40

相关推荐

转帖:人生的四种选择----读书 走路 做人 做事(1)(作者:好好的一个人)

人生的四种选择----读书、走路、做人、做事

(-03-10 08:52:18)标签: 人生 选择杂谈分类: 他山之石

人生的四种选择----读书、走路、做人、做事

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堪称紧张的今天,有一位市长,在上级宣布他要调离的时候,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画面:大量市民聚集在市委门前、市区广场、主要街道,以游行、演讲、签名、高呼口号和举横幅等方式表达对他的深深感激与强烈挽留,这是不多见的。

这个他就是被誉为“兵家气象,儒者风骨,斩钉截铁,雷厉风行”的原山西大同市长,现太原市代市长耿彦波。

近日,他在《经济观察报》发表长文,淡人生的四种选择,相对于做官,他更愿意谈谈做人;相对于政绩和工作规划,他更愿谈谈作为一个出仕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值得一读。耿彦波的人生选择,也许正是他成功的要诀。

世路漫漫,人生苦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

(书山有路勤为径)

读书,首先是读什么书。

要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要读书,多读书。诸葛亮《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非宁静不能成就远大的理想。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西方哲人培根也讲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吴晗先生说“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

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读书重要,读什么书更重要。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装一样,过去就烟消云散了,浪费时间和精力。

南怀谨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就没什么用了,初中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没什么用了。从小打造人生的基本功,从小就开始背《三字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年轻时打下基本功,一生都忘不了。年纪老了,今天的记不住,以前的忘不了,该忘的忘不了,该记的记不住。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读经典。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圣贤的治学之道,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就是用权威的知识告诉人们文化的根本在哪里,做人的基点在哪里。古人太伟大了,人生的哲学问题从来就没有新问题。伏羲画卦大约是在七千年前,就创造了《易经》这门深奥的学问,这是打开宇宙人生奥秘的钥匙。《易经》所阐述的基本问题,今天仍然是人生的重大问题。

孔夫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假如时光倒转,五十岁时读了《易经》,就可以少犯过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圣贤。

孔夫子在世时没有被重用,甚至被称为“丧家犬”。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传播学问、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以前的六经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简也刻不了多少字,将散落的六经修订好就是孔夫子。如果没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可能就失传了,就不会传承到今天。虽然他未被当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圣贤。

孔夫子“读易老而忘忧,韦编为之三绝”,“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当时的竹简是由牛皮绳编在一起的,“三”代表多,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夫子翻《易经》翻的把牛皮绳断了很多次。老夫子呕心沥血地整理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始终站立在世界的高峰。所以说中国人都是中国文化人,是吃中国文化长大的。

经典就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进行人格的修炼,如何做到“内圣外王”。“人皆可以为尧舜,非不能也,不为也。”所以要读圣贤之书,少读流行,当然流行的也可以在网上看看,浏览一下天下大事,但是不能整天沉迷在那些东西里。快餐文化有色素还有其他不好的东西,就像现在的小孩子不该胖的胖起来了,就是因为饮食中有激素,这违背人生之道,违背自然之道。

要沉下去读些经典,比如《易经》、《论语》、《孟子》等。现在经典很好读,有好多的注解。比如读《论语》可参照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下功夫读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思维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能感受到伟大的思想体系和经典的精神力量,才能有文化的底气和文化的根本。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本功,垫底的就是国学基础。把古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知道做人应该怎么做,人格理想是什么,对社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基本功要炼好。

过去讲儒、道、佛三家,中国可以把所有外来文化都同化为中国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也完全是中国化的佛教文化。作为发源地印度的佛教文化已经衰落了,真正的佛教文化现在中国,是中国化了的,是把儒家文化融合到佛教文化中使它进一步成长。

儒道佛三家对人生都是有用的,所以叫“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所谓“以佛修心”是从名利和贪欲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快乐。“以道养生”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与四时合其序”,符合自然天道的变化,符合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符合天道、地道、自然之道;“以儒治世”是用儒家经世致用之学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提倡以出世之心对待入世事业,以看淡名利的心情来对待入世的事业。

读经典要把经典当作一种终生旅行的方式,人的生命方式。在人生的旅行中有经典的伴随将会是一个快乐的人生。

有人总结读经典有三个过程:

首先,是忍受,读经典时不可能像读小说那样快乐轻松,半醒半睡都可以读,读经典时要头脑清醒,深刻思考,忍受寂寞和枯燥;

第二,是接受,由忍受到接受就进入了新的境界;

最后,是享受。

明代王艮说“乐学”,“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不学不是乐,不乐不是学”。快乐是因为学习经典,学习是学习经典的快乐;不快乐就不叫学习,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穿越千年和古人对话是一大快乐。

曾国藩讲,“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读经典要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著作,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原则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读有关业务的书,干一行爱一行,要爱岗敬业。干哪一行要成为那一行的专家,不当知识分子也要当知道分子,不能一问三不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读书修炼应向古人学习。曾国藩是一座高山,高山仰止。他终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炼,在道光二十年,也就是他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课程表,其中有十二项内容,后来被称为曾国藩的读书“条规”。

第一,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第二,是静坐。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每天察思自己过错。

第三,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决不沾恋床。

第四,是读史。曾国藩是个农家子弟,当年他在外读书时借钱买了《史记》。他父亲给他的信中说买《史记》可以,借的钱父亲替他还,但是希望他每天要读,这样就不辜负父亲的一片心。曾国藩立志坚持,“每日圈点十页,如果中断就是不孝”,他把读书和孝联系了起来。

第五,是写日记。曾国藩一生写日记从不间断,日记是他人生修炼的百科全书。

第六,是日知其所无。就是要每天知道以前不知道的。

第七,是月无忘其所能。每月要检点自己学的东西是否有丢掉的,每月要作诗文数首。

第八,是谨言。就是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

第九,是养气。养浩然之气。

第十,是保身。就是节劳、节欲、节饮食。

第十一,是作字。每天早饭后写字半小时,一生没有间断。

第十二,是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曾国藩为镜,可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圣贤之道从修养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