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如何解决孩子不爱说话的问题小孩不爱说话的原因

如何解决孩子不爱说话的问题小孩不爱说话的原因

时间:2019-05-18 11:34:54

相关推荐

如何解决孩子不爱说话的问题小孩不爱说话的原因

一、孩子不爱说话的解决方法

1、鼓励孩子开口说话,及时表扬夸奖。

很多孩子在18-21个月才开始讲话,但是不同孩子的语言发展差异很大。爸爸妈妈们要善于鼓励孩子开口讲话,比如他想要某样东西,爸妈要延迟一下,鼓励他说出物品名称,说出来了,就及时表扬夸奖,渐渐地他就会愿意说。多跟孩子说说话,随时随地和其交流: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我为什么这样做……在带孩子四处走认物时,用具体的行动恰当地表达语言。

2、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爸爸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让宝宝多与外界接触,多和同龄小伙伴沟通,爸爸妈妈们也要及时向宝宝传递一些讯息,譬如这是花,这是草等,这样您的宝宝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语言的刺激,在该表达的时候就能能够恰如其分的进行表达了。

3、随时给孩子语言刺激。

多跟孩子说说话,随时随地和其交流: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我为什么这样做……在带孩子四处走认物时,用具体的行动恰当地表达语言。尽可能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结交更多的小伙伴,在集体中更容易培养说话愿望。

4、给孩子朗读大量的书。

没听可以借助一些绘本故事书或者卡片,手指指图讲故事,一边讲一边和孩子交流,他也会逐渐积累语汇。

二、为什么小孩不爱说话

1、缺乏交往动机。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有人陪儿童游戏。当幼儿总有人陪伴在身边时,他们难以产生找同伴游戏的动机。还有些幼儿只愿意与成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与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协调、商量,甚至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为了“省事”,他宁可与成人交往。

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也就是说,家庭不应以幼儿为中心,而应“人人平等”。当幼儿长到3岁左右,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幼儿“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实践证明,及早进行“心理断乳”,也有助于缩短幼儿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2、有过失败的交往经历。有些幼儿由于有过负面的交往经历,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于这类问题,家长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家长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同伴交往两三次,为幼儿“壮壮胆”,当幼儿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家长就可以撤了。

3、个性原因。有些幼儿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三、如何让孩子开口说话

1、多跟宝宝说说话

有的家长很少同孩子讲话,总是以为宝宝太小,同他讲话也听不懂,所以总让孩子唱独角戏。这些家长可能不知道,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所得、所见、所闻的刺激来刻画重复印象,脑细胞也是因这些刺激而获得成长的,这些刺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有几个过程,一个是孩子的发音阶段,二是理解语言阶段,三是语言表达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训练引导宝宝发音,家长要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把语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脑子里。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也应该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时、洗澡时、喂奶时,陪孩子玩耍时、孩子睡觉时、睡醒时,都要与孩子讲讲话。勿需太多语言,重在积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就会成为孩子语言发展的奠基石,也为加深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2、鼓励宝宝多开口

孩子还不会讲话,表达某种需要时只能用动作或眼神。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赶紧给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着水果,家长马上满足需要……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我不说话,什么都能被满足,干嘛要说话呢。是呀,家长的这种行为,使孩子丧失了与人讲话的欲望和开口说话的动力,最终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代替口头语言与人交往。

现在,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尤其是老人带的孩子。造成孩子开口讲话晚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样给孩子适合他们能力的语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说话时,不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色彩鲜艳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物,而是孩子一岁多了,还拿一些图片、书面文字展示给孩子看。孩子学语言阶段,需要直接、生动、形象的刺激。书本中的词汇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会差些,因此学会说话的速度就很慢。当孩子要某件东西时,应当把他所要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语言环境、听的刺激和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语言会发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讲话还有一个目标定位,否则欲速则不达。这个定位就是:教孩子讲话,要略微超过孩子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比如孩子会说一个字,家长最好教两个字,孩子会说两个字,家长教三个字,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孩子只能说一个字,家长教短语或句子,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教。

3、不要让宝宝莫衷一是

现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种语种或方言,语种或方言的混乱也是造成孩子不开口讲话的一个原因。在家庭环境里,夫妻双方一会儿讲方言、一会儿讲普通话,再加上频频地更换保姆,保姆的方言又会刺激孩子的脑细胞。这个刺激过程不符合孩子的语言能力,最终导致孩子对语言莫衷一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语言。

4、不要逼宝宝讲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差,家长为了急于让孩子学会说话,有时就用“逼”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个东西,而家长拿着这个东西要挟孩子,孩子不说话就不给,这样就造成孩子对开口讲话有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孩子开口讲话比同龄宝宝晚时,家长往往使出“逼话”这个杀手锏,威逼利诱,让孩子讲话。孩子要先理解语言,才能表达语言,这是一个过程。如果逼得太凶,孩子就会觉得讲话有很大的压力。对这种压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语来抗拒了。

四、孩子学说话时期父母需做到“四多”

一、多听

宝宝的模仿能力让他最先记住简单的字和词,时机成熟,就能脱口而出。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边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这些规范化、具有韵律且优美的语言会在宝宝的大脑里形成印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能帮助宝宝逐步建立语言能力。给宝宝念儿歌也要固定几首,短小易记,朗朗上口。经过多次重复,宝宝的大脑就会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使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讲故事和念儿歌时尽量避免嘈杂的环境,嘈杂的声音会让宝宝烦躁不安,有时候甚至会害怕,受惊。

二、多看

宝宝的世界充满了惊奇,所以父母应多带宝宝出去看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调动她们的感知,为开口说话打下基础。只有多接触生活里的事物,才能调动宝宝好奇的神经,进一步产生说话的欲望。平日里可以跟宝宝玩看物说话、看图说话的游戏,这时方法是很重要的,要采用“有问有答式”。首先是“你问他指”。如你问“熊妈妈在哪儿?”,他可以用手指出你说的动物来。而当他熟悉了这些词汇以及词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你就必须改变问法,“你问他说”。如你问“这是谁呀”,此时还用手指作回答就不灵了,必须让他说出“熊妈妈”的词来才行。

三、多动

即做动作学说话,爸妈可以把教孩子说话与做游戏结合在一起。1~2岁宝宝是个小小的运动员,他学会的动作技能不仅多而且明确,如:爬、走、跑、停、跳、攀、拿、扔、滚、要等。做动作学说话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你要用准确的语言“翻译”他正在做的动作;二是他听你的指令做动作;三是边说边做动作,即做说并行。

四、多交流

宝宝真正开口说话是源于交流的需要,每一次的声音交流都会让宝宝的听觉变敏锐,不管是换尿布、喂奶或洗澡时,都要随时随地保持与宝宝说话的习惯。虽然宝宝不会开口讲话,但是也会慢慢熟悉这一种交流的模式,产生交流欲望。对宝宝说话时,要伴随相应的声调、表情、眼光和手势,以吸引宝宝的注意。这种早期交流能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为以后真正的语言交流做好准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