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感恩教育参考论文

感恩教育参考论文

时间:2021-02-22 02:32:50

相关推荐

感恩教育参考论文

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大力继承和发扬;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塑造完美人格、完善人的生命。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感恩教育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感恩教育参考论文篇1

试谈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 要】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商品经济时代的思想观念正在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念,使得部分学生的道德精神丧失。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重视学生道德思想中的感恩教育,促进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持。

【关键词】感恩 榜样 健康成长 和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明确要求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而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商品经济时代的各种思想严峻地挑战着传统的道德。人们现在更多注重个人名利追求、物质享受,往往把传统道德中的核心内容――感恩思想给予淡化甚至遗忘。商品经济社会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极大的丰富,而人们的道德精神家园却在面临严重的丧失,人们道德精神家园的丧失将不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特别是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学业进步,还将大大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下,我们应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感恩认识。什么是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即“知恩图报”。“知恩”就是要让受恩者知道自己受了别人的“恩惠”,然后才能让受恩者去“图报”。如果受恩者不能感知到自己受到别人的“恩惠”,如何能让他们去“图报”呢?认识是行动的前提与基础,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思想认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应教育学生明白自己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知识增长、健康保障等方面所受的恩情。用空洞说教、讲道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生的感悟领会不深,往往也就出现学生感恩行动不力。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受到别人的恩情,感恩教育应更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发挥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性,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自己去感悟,领会自己受到别人的恩惠。如通过班会、日记或访谈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自己每天吃的一碗饭需要多少人真诚地付出。

学生会想到种地的农民,制种的科技人员,生产农具的工人,生产农药、化肥的工人,碾大米的工人,出售大米的人,运输粮食的工人,制造运输工具的工人,生产制造运输工具原料的工人,探查生产制造运输工具原料的科技人员,培养这些科技人员的人,煮饭的人员,煮饭用水的供给者,生产供水设备的人……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每天吃的饭需要千万人的辛勤付出,可以称得上是“万人饭”。由一碗饭拓展开来,让学生再想

想,大家吃的其他食品、用的各种生活学习物品,穿的、住的、行的以及生活的这片美丽土地和呼吸的空气等等都需要千千万万人的真诚付出,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大家的正常生活就没有保障。这个社会果真是“人人为我”。学生们要牢牢树立“我为人人”的观念,勇于承担责任,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作为育人的教师必须是感恩者的化身,是学生感恩学习的榜样。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教师最有效的教育是身教,这就要求作为育人的人民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感恩的典范。教师应心怀感恩之情,积极地投入工作,把自己的满腔热血乐于奉献给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热情满满的教师方可教出情感丰富的、有感恩情感的学生。以感恩之情从教的教师会感受更多的教育幸福与快乐。整天怨气满天的教师是不可能好好工作的,也教育不了有感恩思想的学生,这样的教师也是难以感受到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的。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领航者,是人生之导师。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教育法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的要求。老师要去掉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功利化教育的思想,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建设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如今学生的知识获取是比较容易的,通过互联网等渠道都可以获取相关知识,即便有的知识一时学不到,过后完全可以补回,而思想道德建设一旦错过了再想弥补是基本不太可能了,即便能弥补往往也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并且效果也往往不太理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习惯一旦建立要想改变是不容易的。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应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感恩教育是基本的人性教育,是人的良知教育,是温暖的情感培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的传输,积极融入感恩思想教育与感恩情感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要想孩子有感恩的思想与行动,父母在平日的言行中就必须体现感恩的情怀。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父母只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其他的一切皆不用管;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只是一味地为孩子付出,让孩子仅懂得接受,觉得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没有感恩之情,更别说感恩行动了。

上海一位“24岁留学生”因留学费用问题在上海机场杀母就是例证。24岁留学生习惯了不断向父母伸手要钱,从不考虑父母的实际能力,父母不能满足就迁怒于他们。也许这是个特例,可时下“坑爹”的现象不断涌现,这足以说明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反思?不是孩子怎么了,而是家长们怎么了。父母们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发展,淡化了孩子的德育修练,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其他事情孩子不用干,家长大包大揽,无微不致地照顾,不让孩子吃苦。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是一个情感缺失、人格不良的人,也是难以成大器的人,更可能成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

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无论你的学识有多么渊博,也往往是不受人欢迎的。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不要忘记教育孩子要学会孝敬父母这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的要求。在孩子年幼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帮助父母、老师、朋友等人做些事,勇于承担一些责任。孩子小的时候是乐于做事的,只要家长注意适当引导,孩子这种乐于做事、有责任感的意识就能很好地建立起来。

孩子乐于做事,有责任感就是建立了感恩的意识。家长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发展,更要注重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和谐健康成长,让孩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孩子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到了学校老师要修正是相当的困难,有时教师的教育也是回天无力的。老师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必须改变一些不良的思想道德观念,才有可能更有效地改变孩子的思想道德认识偏差,才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生往往因为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坐后,得不到一句“谢谢”而感到郁闷与失落。感恩本来就是相互的付出与回报。感恩教育中必须教育学生认识到能给予他人帮助是一种幸福,不要要求一定要有回报。如果付出一定要回报,那就是有所势利,就显得心胸不够宽阔,修养境界不够高,那种施恩的快乐幸福也难以体验。要教育学生,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布施善心,本身就是幸福快乐的。要培养学生有勇于吃亏的奉献精神,真诚的付出不在于图一丁点的回报。让学生相信善有善报的信念,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地行善,促进美好社会的发展。

对我们好的,理应感恩回报。伤害我们的,还是应感恩回报。以牙还牙不是有感恩之心的人应有的心态。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以德报怨,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太阳供应光明与热能,空气供应呼吸,花草树木供应赏悦,山川河流与大地供应生活

感恩,是一条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能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我们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怀有感恩之情,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感恩将支撑你对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从而使整个一生被美好的事物包围。常怀感恩之心,便能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下页带来更多的感恩教育参考论文

感恩教育参考论文篇2

谈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行为,诠释着什么是“恩”,怎样去“感恩”。教师必须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知恩、感恩、报恩!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关键词]感恩教育 知恩 感恩 报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首感人肺腑的手语歌,唱出了人们感恩的情怀。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行为,诠释着什么是“恩”,怎样去“感恩”。如今,“感恩”这个词在社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笔者也深感感恩教育的重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从自我的角度来选择行为方式而不考虑他人,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贪婪等性格。有些父母也经常埋怨,自己为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学生为什么总是对父母不满。沉重的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等。我们要把别人的恩惠记在心里。“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知恩”的例证。

1.父母之恩

父母的爱,柔柔如水,轻轻如烟,深沉如海,恩重如山。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就要让学生从感谢父母开始。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先通过故事引出学生与父母的两份账单,让学生谈感受,从而体会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再出示两份调查表,一份是事先让家长完成的对学生情况了解的调查表,家长写得密密麻麻,从学生的生日到学生的爱好,从学生的饮食到学生的学习,从学生的朋友到学生的喜怒哀乐,几乎都能细细道来。可是,反观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的有关家长情况的调查表,是大片大片的空白。把这两份调查表一展示出来,通过这两份对比,感动了学生,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自然而然引出了对父母的“真情告白”,熟悉的画面不时地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熟悉的生活使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内心的冲动。

2.师长之恩

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是教师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给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师恩最难忘。如教学《园丁赞歌》,课堂开始,一首深情的歌曲《每当我走过教师的窗前》在学生的耳边响起,伴随深情的歌声,屏幕上出现了教师灯下伏案沉思、呕心沥血教学的镜头。当熟悉的镜头掠过学生眼前时,学生被感动了,往日的一幕幕很快涌上了心头。

3.社会之恩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要让学生感知社会赋予我们的一切。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集体力量大》等课文感受友恩,从《生活中的你我他》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教学《可爱的社区人》时,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社区干部之后,出示了社区保安、清洁工、送煤气的工人等照片,还有一段环卫工人扫地的录像,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还有许多劳动者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起早摸黑工作,是为了什么?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其他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二、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感恩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因此,我们在品德教学中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

1.在角色扮演中感恩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当人们进入某一种特定的情景时,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之相伴随的情感。

有位教师教学《我从哪里来》时,请家长谈怀孕时的感受,让学生明白母亲怀孕的过程是多么辛苦。在这一情感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背起书包,亲身体验挺着大肚子上班、做家务的不易。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出“不舒服”“肚子难受”的感受,从而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爱。接着让学生试着抱一抱重7斤、长50厘米的玩具娃娃,通过体验,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的无私关爱和付出。最后让学生听父母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感受父母对自己无私、温暖而又深沉的关爱。在课堂的结尾,教师送给了学生一句话“珍爱生命,孝敬父母”,其实也就是送给学生一条做人的原则:爱自己、爱父母。这是从课堂到生活的延伸,也是从道德认识提升到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2.在享受成长中感恩

我们的成长中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其中有许许多多的真情故事。“情不动,则理不明”,只有真情才能打动学生,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时,笔者在歌曲《感谢你》的旋律中缓缓导入,开始学生还嘻嘻哈哈,感情不够投入。第二个环节 “爱心大调查”,让学生回忆父母疼爱自己的小故事,在分享了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亲情故事后再进行交流,我竟然发现好多同学眼里含着泪水,我急忙抓住触动他们心灵深处那根尘封已久的“琴弦”,让他们畅谈父母疼爱自己的最最感动的生活情节。

3.在实践生活中感恩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深刻的“感恩教育”。课前,笔者让学生试着当当家,写一篇体验日记。课堂上,学生积极地议论着当一天家的真实感受,朗读了自己的体验日记,通过一天身临其境的当家,学生更加能体验父母的辛苦,心灵深处有了很大触动。学生纷纷表示,今后学习上,不要父母操心;生活上,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父母放心;家务上,做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欣慰;成长道路上,不怕困难,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让父母安心。

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是学生增强感恩素质的另一条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报恩活动,并把所学的知识化为实际行动,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

如教学《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后,笔者布置了“报恩作业”。广泛开展“今日我当家”“一次家庭大扫除”、对父母说知心话、给父母过生日、给妈妈洗洗脚等活动,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节时,给教师制作一张贺卡,平时使用“教师好”“教师早”“教师再见”等文明用语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开展“心中有他人”学雷锋活动,可从清除校园卫生死角、清除校园内的乱涂乱画,彻底整理一次教室等身边小事做起,也可走向社区,帮助孤寡老人等。开展感恩自然活动,利用清明节、植树节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活动,号召学生主动植一棵树或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和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进行感恩自然活动。让学生从报恩中学会关心父母,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培养感恩之心,这无疑是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做法。在这些活动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景,一句句动人心弦的话语,一个个真诚会心的微笑,都成为“感恩”这首主题歌中最强有力的音符。

小学生唯有学会感恩,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快乐。也只有不忘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社会之恩,才能弘扬“孝廉”之美德。因此,品德教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