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最新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实用12篇)

最新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实用12篇)

时间:2023-10-31 12:18:36

相关推荐

最新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实用12篇)

思修道德观论文

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总结时应该如何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一

〔论文摘要)公民道德可以说是一种以法律为资源的道德,公民道德基本要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敬业奉敲”是与法律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内容相一致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略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和算重,这是道德教育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之一。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倡和培养尊重他人、尊重权利、尊重公共生活规则的道德习惯,首先要让公民学会尊重自己,让整个社会尊重普通公民的权利。

我国公民是指拥有我国国籍,充分享有我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所有成员。每一个公民都拥有两项最基本的人身权利:身份平等、人格自由。这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并承担公民义务的基本前提。公民道德可以说是一种以法律为资源的道德,公民道德基本要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敬业奉献”是与法律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内容相一致的。当然,公民道德与法律规范是有区别的。公民道德是指公民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是构成公民个人品行不可缺少的道德准则,也是走向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是整个道德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实现手段上,虽然公民义务与公民道德的实现都需要自律与他律的共同作用,但前者趋向他律,后者趋向自律,不容忽视的是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依赖于公民权利建设的成功。

我们一般不习惯于将权利和道德联系在一起,讲到道德就等于讲到了义务,虽然这种义务更多地以自觉的形式主动地履行的,但是权利与道德本来就是双向互动、辩证统一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没有权利的人(比如奴隶),他奉献别人他所有的一切,他的奉献可以称之为道德吗?当然不,因为他是被剥夺的,因此他的奉献是没有道德价值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圆滑、世故、明哲保身,随时准备委屈自己去讨人喜欢的人,因为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甚至于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我们太多的人习惯于为讨他人喜欢而将内心的愿望忽略不计,本该享有的权利随时准备放弃,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做出的道德行为有几分是真实的?如果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尽的义务,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道德吗?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必须具备主体性特征,也就是说只有当道德成为一个人的需要并自由选择付诸实践时这个人才称的上是有道德的人,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是真正的道德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略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和尊重,这是道德教育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之一。很多学者都指出,我国当前的道德失范现象,原因在于转型期的伦理精神蜕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重大变革,面临着新旧两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及双重评价标准的冲突,从而导致道德教育的迟滞低效和道德控制机制不力,道德监督功能难以发挥。换言之,就是自律没有了依据,他律没有了标准。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再用旧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今天人们的行为,本身就不是很恰当的,因此对一些领域的道德判断没有必要非常悲观,比如讲求效益、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家庭关系中强调夫妻恩爱和感情生活质量,虽然还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但认为其不道德或至少不高尚也未免失之武断。自律缺少依据在造成今天的道德现状中不是主要原因,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公民道德规范一是从法律上确认了必须履行的标准,二是无论从传统道德文化还是西方主流价值观都是一致确认了其正当性。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诈豪夺、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行为,从道德认知的角度来看,几乎人人都可以作出否定的判断(特别是针对他人时),但恰恰是因为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不道德的现象充斥于社会,我们才认为“公民道德建设是沉甸甸的时代课题。公民道德的缺乏,直接原因在于转型时期的道德监督、道德控制不力—没有了像传统道德一样“纲”、“常”、“目”齐备、结构完善、层次鲜明的道德规范体系。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一旦控制的力量减弱,道德的水平就大幅下降,我们应该追究导致公民道德缺乏的第二个原因。我们一直缺乏一种支持公民道德的公民文化,也就是说,我们一直缺乏一种以平等、独立、自由为特征的道德主体意识,而这种道德主体意识是走向真正道德人的基础。

针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路,现在大多还集中于如何加强控制方面,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制度伦理,希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加强道德规范的控制能力。通过建立杜会赏罚机制来改善道德秩序,提高道德风尚水平,这在当前的道德建设中无疑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针对现实的一剂良药。同时我们决不可忽略的是:一切外在控制的手段都并不着眼于调动人的主体性,不着眼于调动人的是非感和人格力量,依靠它是无法培养出有自律精神的道德人格的,这一点与法律的控制别无二致。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只是第一步,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在整个社会把共产主义的高尚道德风貌建设成功。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不是让人成为遵守道德的木偶,无条件的服从道德规范的奴隶,而是要让每一个都成为自由、独立、幸福,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丰富的生命体。同样,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也不是愚民道德建设,而是为了人的完善而确立,使公民成为“具有丰富、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所以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关注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实现完整意义上人的精神解放。

早在清代,梁启超先生就指出:“凡权利与智慧,相依者也。有一分之智慧,即有一分之权利;有百分之智慧,就有百分之权利,一毫不容假借。”从公民权利的建设而言,首先应当是制度的设置,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也指出,离开制度的正义性是不能奢谈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完善的,而制度的正义性在于使其最大限度的实现某种平等,这种平等当然是所有社会成员权利间的平等,在当前最基本的就是公民权利间的平等。公民所要求的在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权利、经济生活中自主选择和追求利益权利、文化生活中的受教育权利、日常生活中的享有安全、和谐的权利,在宪法中已给予了充分的保证,相对于制度设置而言,我们现在更缺乏的是公民的权利意识。

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倡和培养尊重他人、尊重权利、尊重公共生活规则的道德习惯,首先要让公民学会尊重自己,让整个社会尊重普通公民的权利。当前急需加强公民权利意识教育:让每一个公民真正了解自己的法律地位、社会地位,懂得作为一个公民所拥有的权利、义务和利益,懂得如何享受和捍卫法律所斌予自身的权利,懂得如何作这个国家的主人,让每一个担任公职的公民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懂得任何一个最普通的公民的权利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懂得利用公共权利去侵犯他人的权利是要付出相当代价的。惟有如此,公民权利才能成为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享有的权利而不是停留在文本中苍白的词句。知道是第一步,理解是第二步,告诉公民享有什么权利是容易的,让公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享有和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利,是不容易的。当前在公民权利意识上存在两个非理性:一个是群体对于权利的非理性,在社会中相当多的人权利意识淡薄,处于对公民权利的无知和无能的状态,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某一权威和领袖身上,相对应的是社会中还有相当多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权利意识膨胀,只看到了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完全无视其他人的权利,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权力去侵犯他人的权利被视为理所当然。

二是个体对于权利的非理性,一方面意识不到自己享有的正当权益,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自觉或明知权利受到侵害时却不积极抗争,不能把自己看作是平等权利的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放弃或出卖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基于利益受损的补偿心理,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追逐非正当权利的行使,摸视他人的权利或践踏他人的权利。这两种权利上的非理性都无疑会导致非道德的行为。前者,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群体(只能是不具备公共权力的群体)普遍地产生抗拒心理,否认当前道德价值体系的正当性,从而导致道德难以有效的调节人们的行为。对于后者,当自己应该要求而又为社会条件所确认的正当权益不能通过正当途径实现时,他必然通过非正当途径,比如出卖自己的某些权利谋取另一些权利或者践踏他人的权利来实现自己的权利,同时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找到合理的借口。两种非理性,前者是根本上的问题,后者是派生出来的问题,要消灭个体在权利上的非理性,必须首先解决群体在权利上的非理性。对权力进行监督和限制,防止其对于公民权利进行侵害,是维护公民权利的一条出路,而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建立民主制度使公民基于自己利益的需要而可以抗争、勇于抗争,是维护公民权利的根本出路。在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虽然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已经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市场经济深人人心,经济生活中对主体性的要求,对谋利正当性的肯定,使公民产生维护觉醒了的利益欲望的冲动以及维护自身权利的勇气。二是社会主义所倡导和提供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生活,使公民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公共事务和自己的权利所在,并教会公民合法理性地表达和获取利益,学会在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中达到恰当的平衡,使公民维护自己的权利有制度性的保障。二者的有机结合,为公民权利的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个公民从小就应该培养起公民权利意识,这是一个公民理当享有的自由意志,只有当公民从自己、他人、社会的权利中认识道德的必然性,体会到了社会利益、他人利益和自己利益是融合统一不可分割的,公民就真正成为“自己立法的主人”,外在的道德规范才能化为自觉而情愿的行为,并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境界追求,公民道德建设就有了扎根现实并超越于现实的价值。让我们培养出拥有尊严和完整自我的堂堂正正的公民,而且我们相信只有这样的公民才可能组成一个美好有序的社会。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二

论文摘要:在我国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物质文明昌而盛之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本文由一些缺失公德的焦点事件开始,论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最后对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教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进步,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相悖的现象还存在着,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水平。

一、公德缺失的状况。

寂静深夜,手机短信惊醒梦中人,打开一看,原来是“二手车优惠广告”;新手初上路,贴上“实习”标签,望求车友包涵照顾,哪料屡遭别车;超市里,有人站在“请勿品尝”标牌旁细品慢尝相信以上状况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当我们困扰于生活中这些问题时,应该都会想到两个字“公德”。

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诚实守信,比如梁丽“捡”黄金案。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不爱护公物、损害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意识淡漠。比如,“醉驾”和“富二代飘车”成为了民众议论的热点。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中央二台8月11日播出的节目—削峰行动:抚平宝宝的痛,让人触目惊心。“先天唇鳄裂,先天11生脑积液膨出,先天性脊柱裂,山西大量新生儿惊现先天残疾。环境恶化,水源污染,矿产非法开采威胁新生儿生命”。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它处于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低层次,它是敬业、奉献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任何昌盛发达之邦,所有文明繁荣之国,无不将社会公德培养教育放在治世重要位置。

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我国文明史,昔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好景观;横觑欧亚诸国,今有西方文明,日韩中兴,经济腾飞,文明发达的美好现实。然则无不以修德养德,恰守公德,遵行公德作为治世基础、为生产发展的促进和保障。公德的建设、培养、教化也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英、德等国不吝惜在社会公德教育上投巨资,使本国公德建设达到相当高水平。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意培养国民公德意识。

第一,整个社会要大张旗鼓营造一种氛围,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构筑起遵守社会公德的堤岸。政府要花力气在社会公德教育上投资,广开渠道兴办公德教育事业。大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淳化民风,净化社会风气,使广大市民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形成遵章守纪为荣、违章违纪为耻的观念,把遵章守纪这个外在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习惯。

第二,家长的公德教育势在必行。马克思曾经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家长作为一种行业的从业者,自然应当像其它行业的从业者一样接受必要的职业训练。

鲁迅先生就严厉批判过“当父母不须受教”的旧观念,提出应专门为家长开办师范性质的学堂:‘.殊不知中国现在,正需父范学堂。”可是这些教育理念在国人心中的普及程度太低了。太多的父母自身道德修养有限,更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少数父母忽略言传身教的作用,我行我素,根本不顾及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这样一个个儿童在家庭教育里边就没有养成遵守公德的习惯,长大以后坏习惯难以纠正。

第三,把教育者的教育提到议事日程。教育者的公德教育刻不容缓,全社会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拉响公德教育的警钟,教育者绝不能坐等自己被别人教育,而要主动学习,主动修养。我们不能等待先有一批达到理想人格的教育者,再由他们去培养被教育者的人格。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育者的身教的重要性要引起高度重视,一言一行可资效法,具有较高公德评论价值。教育者要与学校中的学生一道补上公德教育课,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净化社会风气的“活性碳”,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没有污染的社会。

第四,教育要以育人为目标,强调道德教育。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来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从小学阶段至大学阶段,德育的地位一直很尴尬。因为现在中小学都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相对应的学科甚至在幼儿园都已经受到重视。德育不是必考,且无法考出真实成绩。于是学校阶段的德育教育成为鸡肋,地位重要,实际学生都无所谓。课程不受重视,行为自然也就不加约束。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可以考很高的分数,但行为散漫,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很低。

第五,加强公德的培养和建设除了需要“软”的道德教育外,还需要“硬”的强制手段:即由政府和法律所代表的硬性机制。在现代条件下,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制来维护,正义也要靠法制来伸张。法规是人们遵守社会秩序的有效武器,只有法制才能真正做到治恶惩恶的作用,并使遵守和维护道德的行为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但需要指出的是,把解决道德问题完全交由法律来承担,将导致全社会对道德教育的放松。因此,只有将道德教育与法律结合起来,才能加强道德的“硬”度和威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教育必将使人们的公德意识水涨船高,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加完美,从而真正实现党的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目标。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三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1引言。

1.1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定义。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四

大学生应该成为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模范人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大学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思修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期望与要求亦随之提高。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投入到大学的生活,不仅要完成学业,还有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和历史使命——为实现从一名自然人到一名社会人的转变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大学生校园公德状况,近年一些大学对大学生一些日常行为做过调查,例如:对大学食堂用的餐插队现象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此持“无动于衷”的态度,5.6%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也插队”;“当发现有人在寝室外的走廊上大声喧哗时”,46.6%的人“无动于衷”;听讲座时,22.4%的人会收发手机短信,另有19.4%的人曾经“打盹”,表示专心听讲的占35.1%;将近一半的学生声称自己有过“因一时找不到垃圾箱而随手丢垃圾”的经历;如果“看到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忘关了”,68%的学生表示会“关紧水龙头”,24.5%则“不予理会”;对于大学生穿拖鞋进教室上课,5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应要求太严;78%的学生喜欢依某同学的缺点起绰号称呼同学;在诚信方面,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

简历。

不做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12%的学生承认假期回乡社会实践报告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漠视社会公德的不诚信行为是令人忧虑的。

诚信是社会公德的第一要求,是成就人生的第一要素。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使人心情畅快;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人安全舒适;更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人。一个成功人士都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只有能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人,跟随社会文明进步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成功人士,才有成就事业的社会协调能力。

大学生应该成为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模范人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大学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失范,不能尊老爱幼,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互相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图书失窃,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二)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无原则地原谅,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现实中,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注重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面对社会上诸多的道德行为,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价值主体的唯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评价的利己化,致使部分学生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轻远,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随之产生,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造成道德观念淡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孤独、沉默、消极、冷漠,甚至性格扭曲,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一)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养。第三,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有意识地不断实践,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

(三)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发现人民群众伟大,增强劳动观念,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为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难道真的必须走过许多部门,校验诸多证件,填写无数表格,才能证明真实?可见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欠缺就是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就必须注重社会公德的学习。同时,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及面,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一个宿舍,一个班集体,从而建设校园的诚信大环境,并将在学校中所受的影响在社会上加以推广。

社会公德建设需要整体协调发展,也离不开个人自律。在校园中,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都不尽相同,所以应该采取新颖多样的形式,除了加强理论教育,还应多组织一些像爱心募捐、骨髓捐献和义务家教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生动的教育。逐步减少大学校园中诸如上课迟到、浪费粮食、不尊师重教、公众场合搂搂抱抱等不文明和不道德的现象。

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拥有比以往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因此,大学生的思想也更自由,更解放。当今社会,国人睁眼看世界,大学生通过电影、电视、报刊、网络、旅游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受来自全球的信息,感受了世界形形色色的文化,并由此产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一时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资本主义的颓废思潮相继泛起,有人惊呼--当代青年可能是跨掉的一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还不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在自身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历史公德教育。由于公德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广泛深入人心,并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大学生形成追求高尚、力争先进的风气有很大的帮助。

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是大学生在历史公德学习中所力求掌握的。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要使公民道德教育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要积极开发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因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要想毕业后有一份合适的工作的话,就必须要以学习为重。所以大学生还需要较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在学习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心是否强烈。比如说,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有时候会“讨论”得很激烈,虽然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但可能会影响到别的同学。导致其他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就是说,为别人着想是人的一种公德。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是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德意识,要想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学习可以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自己或别人的日常行为举止是否具备大学生所需的公德。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就是有公德心,在公共场合说脏话就是没有公德心。要增强公德意识就得要有强烈的是非感,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意思。大学生还没有毕业时,就要提前踏入社会,因为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的经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对其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总之,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五

理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志”,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暗夜里的灯光,是吹闲谈大学生的理想计算0301姚伦庆理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志”,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暗夜里的灯光,是吹响生命的号角。诗人流沙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人生路途漫漫,有说不清的驿站,有讲不完的故事。但,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结束了自己的故事,到达了终点站,从而在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划上个句号。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谁也不敢轻易的说: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但,我们对理想的认识深刻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样的理想而奋斗着还是徘徊着?还是挣扎着?理想是什么?其实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对明天的一种良好愿望。理想不同于幻想。理想一般都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它催人奋进,给人以动力。只要经过奋斗,就有可能实现。而幻想则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它使我们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浪费时间,自然于事无益。而现在的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从而模糊了前程的视线。当我们从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们的意识就上升了一个档次,就不再是原来稚气的理想,肤浅的认识。但是,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都严重的体现出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把握失调。周总理读书时的理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中的许多大学生呢?虽然都很渴望拥有周总理的伟大理想,雄心壮志。但,整日躲在宿舍,就是为了闭门造车吗?宿舍的电脑游戏就是那么的迷人吗?“身在曹营,心在外”的观念就那么的浓厚吗?看来大学生的阿q精神,简直就可以把鲁迅从旧中国带到现代来,驾御着文学的殿堂。上了大学,大学生经常出现夜郎自大的心理。看来,空想主义又会把这些大学生带入封建社会,会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辉煌的历史?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学生经常认为自己的意识已经比中国的八亿农民高了一个大档次,相对其它的五亿文化分子,自己似乎也还不赖。正是由于他们有这种观念,很轻易又把他们的理想追求度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将主宰着21世纪的发展,改写新的历史。年轻的力量,却是混淆了空想和理想的定义。空想就如同虚无缥缈的浮云,一切都捉不住,让机会和机遇与我们擦肩而去,人生就变得乏味。而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描红线,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如同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前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激情和斗志,点缀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今天,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当今的大学生,虚度光阴多如牛毛。而那些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偶尔有些大学生看的是发了霉的“黄色”书,看的是引诱他们怎样非法获得财富的犯罪道路。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就为着实现他们的所谓的理想。问当今上课认真听课的大学生有几个?他们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血汗。只知道自己去逛街掉了根脚毛,去所谓的桑拿沐足丢了胡须。哪里还记得他们的父母姓什么。看来,只有重修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理想已经变了质,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味道。他们荒废了学业,不仅累了自己,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山溪的理想是大海,泉水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想是栋梁。怎么样才是大学生的正确的理想?才是我们所渴望,所追求的呢?知识!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理想的推动力。当我们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就得不断深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四有”新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可以向着更崇高的理想进军,可以朝着更高的山峰攀沿。当我们的知识到了一定档次,我们可以考研,可以考博,可以……。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要为理想奏凯歌,我们要为理想而奋斗,我们要为理想编织安徒生般童话故事。高尔基曾写过:《理想的阶梯》,就是最好的表率。而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理想最基础的基石,它改造我们的意识,酿造我们的人生。我们大学生的理想就根本需要:知识!虽然,当今的“四有”有点模糊认为是“有车、有款、有房、有型”,但,也是个目标,也是指引着我们奋斗的目标。不过,大学生们千万不要为了这些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理想而采取了不理想的手段,那么监狱的大门可是为我们敞开着的。我们要努力掌握的还是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理想走上正确的方向,也使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而那些迷茫在知识门前的人就会比起我们来,暗淡了许多。想做什么样的大学生?我想,你们的理想已经让行动告诉了你们。享受知识,就是你们行动最好的体现。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我们需要努力学好知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扬起我们的理想风帆,为我们的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使枯枝长出新叶,沙漠变成绿洲。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就是一轮太阳,就是一个春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纤维,织起来便是一叶巨大的风帆,就可以推动祖国的航船前进。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是五月的花海,我们应该用青春拥抱未来。前方,是新世纪的曙光,是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应该以超越古人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灿烂的理想之花。用拼搏的双手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未来。响生命的号角。诗人流沙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人生路途漫漫,有说不清的驿站,有讲不完的故事。但,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结束了自己的故事,到达了终点站,从而在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划上个句号。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谁也不敢轻易的说: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没有了理想。但,我们对理想的认识深刻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样的理想而奋斗着还是徘徊着?还是挣扎着?理想是什么?其实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对明天的一种良好愿望。理想不同于幻想。理想一般都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它催人奋进,给人以动力。只要经过奋斗,就有可能实现。而幻想则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它使我们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浪费时间,自然于事无益。而现在的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从而模糊了前程的视线。当我们从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们的意识就上升了一个档次,就不再是原来稚气的理想,肤浅的认识。但是,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都严重的体现出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把握失调。周总理读书时的理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中的许多大学生呢?虽然都很渴望拥有周总理的伟大理想,雄心壮志。但,整日躲在宿舍,就是为了闭门造车吗?宿舍的电脑游戏就是那么的迷人吗?“身在曹营,心在外”的观念就那么的浓厚吗?看来大学生的阿q精神,简直就可以把鲁迅从旧中国带到现代来,驾御着文学的殿堂。上了大学,大学生经常出现夜郎自大的心理。看来,空想主义又会把这些大学生带入封建社会,会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辉煌的历史?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学生经常认为自己的意识已经比中国的八亿农民高了一个大档次,相对其它的五亿文化分子,自己似乎也还不赖。正是由于他们有这种观念,很轻易又把他们的理想追求度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将主宰着21世纪的发展,改写新的历史。年轻的力量,却是混淆了空想和理想的定义。空想就如同虚无缥缈的浮云,一切都捉不住,让机会和机遇与我们擦肩而去,人生就变得乏味。而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描红线,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如同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前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激情和斗志,点缀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今天,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当今的大学生,虚度光阴多如牛毛。而那些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偶尔有些大学生看的是发了霉的“黄色”书,看的是引诱他们怎样非法获得财富的犯罪道路。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就为着实现他们的所谓的理想。问当今上课认真听课的大学生有几个?他们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血汗。只知道自己去逛街掉了根脚毛,去所谓的桑拿沐足丢了胡须。哪里还记得他们的父母姓什么。看来,只有重修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理想已经变了质,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味道。他们荒废了学业,不仅累了自己,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山溪的理想是大海,泉水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想是栋梁。怎么样才是大学生的正确的理想?才是我们所渴望,所追求的呢?知识!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理想的推动力。当我们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就得不断深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四有”新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可以向着更崇高的理想进军,可以朝着更高的山峰攀沿。当我们的知识到了一定档次,我们可以考研,可以考博,可以……。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要为理想奏凯歌,我们要为理想而奋斗,我们要为理想编织安徒生般童话故事。高尔基曾写过:《理想的阶梯》,就是最好的表率。而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理想最基础的基石,它改造我们的意识,酿造我们的人生。我们大学生的理想就根本需要:知识!虽然,当今的“四有”有点模糊认为是“有车、有款、有房、有型”,但,也是个目标,也是指引着我们奋斗的目标。不过,大学生们千万不要为了这些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理想而采取了不理想的手段,那么监狱的大门可是为我们敞开着的。我们要努力掌握的还是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理想走上正确的方向,也使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而那些迷茫在知识门前的人就会比起我们来,暗淡了许多。想做什么样的大学生?我想,你们的理想已经让行动告诉了你们。享受知识,就是你们行动最好的体现。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我们需要努力学好知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扬起我们的理想风帆,为我们的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使枯枝长出新叶,沙漠变成绿洲。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就是一轮太阳,就是一个春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纤维,织起来便是一叶巨大的风帆,就可以推动祖国的航船前进。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是五月的花海,我们应该用青春拥抱未来。前方,是新世纪的曙光,是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应该以超越古人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灿烂的理想之花。用拼搏的双手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未来。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六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包括杨献珍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不怕流血牺牲,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同样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旺盛的热情,带领全国人民迅速改变了旧面貌,使中华民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革命先烈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当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丰富资源。我们以杨献珍为例进行简要探析。

杨献珍出生于湖北郧县安阳镇的手工业者家庭。在中学时期,他不满地方政府开除思想开明的校长而参加抗议游行。抗争无果的杨献珍决定离开郧阳到武汉去寻求真理。初到武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在小旅店里当账房先生,广泛接触了城市社会的各个阶层,对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深恶痛绝,立志为劳苦大众谋取幸福。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激发了杨献珍的革命思想,进步书刊和李汉俊的影响,促使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毕业后,他婉拒银行的高薪职位,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昌后,杨献珍积极投入革命洪流之中。他和大家一起书写传单标语,向市民宣传北伐战争,并到军营中慰问士兵,帮助他们书写家信。杨献珍的表现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注,在国民大革命的洪流中,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他已经是三十而立的年龄了。由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是他长期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必然结果,走上革命道路是他自觉自愿的选择,所以,走上革命道路的特殊经历使他能够矢志不渝,忠实于自己的信念,虽九死而不悔。

走上革命道路以后,杨献珍在武汉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在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政变中,他不幸被捕,关押近两年后才经人具保获释。根据党组织安排,他先是在上海编辑校订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后又到开封在高中讲授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日益增进。在北平第二次被捕后,杨献珍经受了酷刑逼供的考验。在监狱里,他担任地下党支部的学习干事,利用监狱看守不懂外文的机会,买通看守购买外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刊,翻译后在共产党员中传播。他们把国民党反动政府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变成了学习理论,培养干部的狱中红色党校。编辑和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经历为杨献珍打下了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先后两次长达七年的炼狱考验,培养了杨献珍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

在山西抗战的烽火岁月里,杨献珍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起草了广受好评新纲领,为抗战救亡训练了大量军政干部,为报刊撰写了许多社论和宣传文章。他来回奔波倾心尽力营救革命同志,他热切召唤故乡热血青年驰骋疆场抗击日寇,他创办学校精心培养抗日游击骨干,他深入沦陷区领导抗日政权建设,他深刻揭露阎锡山破坏统一战线的罪恶行径。在山西,他出入枪林弹雨,成长为一个政治、经济、军事经验日益丰富的革命家。在山西,他著书立论,把统一战线的理论运用于革命斗争的实际,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以丰富统一战线的理论,成长为一个颇具影响的理论家。

杨献珍不是在书斋里诞生的理论家,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希望学习俄国经验,寻找改变自己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真理,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希望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他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希望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武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独特的人生经历锻炼了他的革命意志,使他具备坚定的信念。这是一大批像杨献珍这样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也日益增强,造成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特别是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也发生动摇,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经不起物质利益诱惑,拜金主义盛行;有的党员干部抛弃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极端自私自利;有的党员干部丧失正确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产生迷惘。在这些问题的冲击下,一部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党风和社会风气也不断恶化。

对此,中共中央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只有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继续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首先是加强学习。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100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保持着它的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3]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武装,才能正确判断形势、明确使命,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其次是加强党性锻炼。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必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最后是要通过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试金石。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看他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关键时刻会不会不动摇,危难关头能不能挺得住,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时是不是能够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总之,就是在实践中能不能做到为实现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版,第50页。

[2]:《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人民日报》11月19日。

[3]转引自侯惠勤辛向阳:《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人民日报》11月9日。

作者简介:

昝启均;性别:男;出生:1976年10月,籍贯:湖北房县;工作单位:湖北医药学院思政课部;职称:讲师;学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七

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有三个:一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化技术型人才,对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使用为本,二是,知识较一般,理论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较一般,三是,大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故此,根据以上学生的实际,再结合思政课的转点(大部分认为思政课是公共课,不是专业课,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用途不大等等)思想政治课的讲授要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就学生的反馈来看,应该说效果不错。首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是必须的,很多人认为,把思政课变成故事会,小品表演,吸引学生,课堂效果好,但本人认为,这是舍本逐末,违背科学的行为,大学教育的主要职能就是传道,尤其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肩负的神圣职责,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事实上,绝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喜欢听理论的,关键是教师如何传授理论,是不看对象,引经据典,涛涛不绝,还是联系实际,结合热点,因人施教,简明扼要,其结果是不同的。譬如说,如何讲价值观,本人首先提问,让学生概括价值的含义,但很少有学生能回答出来,但我随手拿起讲台上的茶杯,问学生它的价值是什么,结果学生豁然开朗。原来,价值就是一个人或事物的有用性,从而引导出价值的定义、价值观以及不同的价值观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效果非常好,其次,讲授思政理论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出发做到对症下药。40后的一代,思想、信仰、价值观差异化,多元化较普遍,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信息量的增大,同时,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结构、所处环境等等方面的制约,难免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等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但我们可以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譬如,在“人生观”的讲授中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什么样的,错误的人生观是什么样的。本人先列出几种人生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1,人生几何,对酒当歌。2,今朝有酒今朝醉。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4,人生一世,吟唱二字。5,人生如梦。1,人活着不光要考虑自己,还要顾及他人社会。2,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最后讨论的结果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多为他人考虑,即多点奉献少点索取,这样讲的效果要远远大于教师的面红耳赤,滔滔滔不绝的贯输。再次,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科学信仰的确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一方面需要灌输,但更多的是需要人性化的引导并使之从内心深处接受之,40后一代是非常务实的一代(这可能和他们处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不无关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授不从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出发,他们会觉得事不关己,就不会接受之,所以本人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明白你们所学的这些理论是今后漫漫人生路上必须具备的一些素质,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或不被社会所容纳和认可,并佐以事实证据,譬如在法律基础理论的讲解中,告诉学生现在是法治社会,要用法治思维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法治方法来解决问题,只有知法,才能不违法,不犯罪,所以,每次法律课的讲授,学生都非常用心去听,去记。并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最后,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传授切忌抽象,应生动具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从高职大学生的来源上讲,他们的理论功底不是太深厚,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掌握不是太好。因此,如何从大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性的把这些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原理传授给他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孜孜以求的份内之事。

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理论联合实际,寓教于乐。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科学是真理,他本身是具体而生动的,尤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之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平,正义,富裕,民主,和谐等理论,更符合时代发展之规律,也切中了当代大学生的脉搏,是他们的内心之渴望,他们有汲取这方面营养的内在需求,因而,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应是思想道德所参与法律知识培养的一个重点。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关键点需要处理好,首先,学生要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本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好和法律素质的理论基石,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和建设者的内在要求,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解决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认识和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其次,要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任何知识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同样,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也是如此,学习本课程要把知和行结合起来,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与模范遵守规范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以致用,最后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有内在需求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并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情景结合,寓教于乐。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形式应不拘一格,力求使学生喜闻乐见。

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的探讨一直是思政课孜孜以求的永恒话题。如何真正做到不拘一格,使学生喜闻乐见,并达到思政课教学之目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分析清楚。一是从客观上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是抽象的。同现实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理论和现实的反差使学生在认同感上存在一个很大的疑问,当然,在接受并付之于行动上就存在很大问题。所以,从这一客观现实出发,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应该是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大学生实际出发,从大学生接受度出发,有理有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所提出的24个字即富强、文明、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诚信、敬业、友善作为普世价值,应贯穿于整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并作为主线和核心内容。这样才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并予以接受。二是从大学生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受众者,共思想的活跃性,生长环境的不同性,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复杂性等等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都要有的放矢,尽最大可能使大学生接受这些理论,并使之潜移默化,三是教学手段的更新,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息的智能化,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思政课教育还局限于一张嘴,一只粉笔很显然是大大落伍了,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应该是思政课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根据现在大学生活渴望锻炼,渴望体现自我价值的特点,发挥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也是思政课老师好好发掘的一个内容,总之,思政课教学模式如果应用得当,大学生是非常欢迎这门课的。其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能得到充分体现的。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八

勿庸置疑,农村信用社同其他许多国有企业一样,也有过自己昔日的辉煌.在其40多年的`发展中,对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就榆中县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化解措施及建议做一浅析.

作者:赵宗福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榆中县支行刊名:甘肃金融英文刊名:gansufinance年,卷(期):”"(11)分类号:f8关键词: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九

摘要:新时期做好思想工作要解决好理想和信念问题,认识到造成信念危机的三个原因:1经济转轨原因。2党内存在消极因素。3现实中存在一些封建唯心和反科学的东西。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六方面问题:1教育人的人首先要接受好教育。2把好入党提干关。3有说服力的教材。4处理好现实和理想的关系。5坚定信念反对西化。6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关键词:信念教育改进工作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信念问题,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怎样认识理想信念问题,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其中,有的说全党和全国普遍存在着理想信念的危机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既要看到问题的客观存在,又不能说过了头。从总体上看,广大党员干部还是坚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能说全党和全国普遍存在理想信念的危机问题。但是,在部分党员干部中的确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危机问题,也存在着对党的信任下降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面对这样的事实。比如,社会上流传的“共产主义是远的、马克思主义是空的、权利技术是硬的、黄金钞票是实的”、“现代人不想远的、丢掉空的、掌握硬的、大捞实的”等顺口溜,在相当一部分人中有市场。又比如,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会发出“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红旗倒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红旗还能抗多久”等疑问。

为什么在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会出现理想信念的危机问题?首先,从国际上看,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来,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出现低潮,一些人包括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发生了信仰和信念动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加大了思想文化方面得渗透。从国内来看,第一,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使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新矛盾。新问题,一些人的思想发生了迷惘和困惑,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等却与形势发展不大适应,“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至今尚未很好解决。尤其在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还不得力、不得法、这是在部分人群和党员干部中出现上述危机的重要原因。第二,党和政府中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和社会上出现的丑恶现象,仍在继续蔓延。尽管进行了大力整治,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再加上失业待岗人员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以及社会上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分配不公等问题,一些人由此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消极悲观情绪,甚至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第三,由于受几千年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唯心论。有神论以及一些伪科学。反科学的东西还有一定市场,不时沉渣泛起,严重腐蚀人们的思想。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十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

3、从“醉驾入刑”谈法律规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4、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5、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6、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7、结合利比亚战争,谈谈国防建设的意义。

8、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9、结合台湾问题谈谈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0、爱国热情与爱国理性的辩证关系。

11、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确立的意义价值。

12、如何理解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3、结合食品安全问题,论环境保护。

14、让人生闪光:我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15、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

16、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17、联系实际,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

1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认识与践行。

19、从注册会计考试漏题,谈诚信与法律救济。

20、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思考。

21、关于高校诚信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2、如何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结合自身谈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24、“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分析。

25、结合“彭宇案”分析社会公德的现状。

26、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27、结合自身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28、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9、论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30、结合自己的专业,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31、面对当今就业形势,如何定位自己。

32、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33、恋爱问题的道德性与法律性。

34、试论“父债子偿”

3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6、联系实际,谈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理解。

37、浅议宪法的司法化。

38、论民无信不立。

39、从孝道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40、天宫一号的成功与爱国主义的弘扬。

41、如何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权威。

42、大学生婚姻爱情观的调查与报告。

43、从高铁动车事故谈社会诚信的价值。

44、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精神。

45、结合现在的环境问题谈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46、论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47、结合实际,谈对“厚德载物”的认识。

48、如何在承担自我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9、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认识。

50、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期末论文写作规范要求规范要求:

1、文章由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

2、字数不少于3000字。

3、字迹工整。

4、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参考文献特殊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c][n][j][d]。

[s][p]。

例如:[1]周义程。基于建构主义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方法选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2]蔡。

燕。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学生兼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1)。

[3]岳欣云董宏建。建构主义之教学设计理论的论争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关于正文部分的说明。

(一)二级标题之一。

(二)二级标题之二。

二、一级标题之二。

(一)二级标题之一。

1、三级标题之一。

2、四级标题之二。

(二)二级标题之二。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十一

摘要:人生环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很复杂,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大学生做为时代的一个人才主力军,对人生环境的处理,更不可忽视,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地位。大学生既有梦想,又有追求,同时又有一些自负。担心。恐惧与迷茫。

关键词:实践能力道德教育心理定位。

1、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应该有合理的心理定位。

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这是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在大学生找工作。择业时,形成了好的工作得不到,低不就的局面,有的干脆在家闲着,成了恳老族。在大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时,正确地自我评价与估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大学生年轻是一个资本,其次大学生却缺乏经验,你们的专业等等。合理调整自己不符和实际的就业取向,例如:与他人攀比,面子主义等等。总之要使你的择业目标与你的心理定位相统一,不要成为过分的理想主义者,而要培养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的能力。

从小事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如果有这种心理准备,就可以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特长。优势劣势有正确的把握。

2、良好的交际能力非常必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

开集体与社会,如果你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尽快融入你所在的单位团体或工作单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伴好自己的角色。与他人协调地工作,完美的沟通,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并没有掌握,所以你必须重新学。

一个人要想被集体所接受容纳,就必须有集体荣誉感,同时要尊重他人,接受集体的价值观念,决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更不能目中无人。

有人说大学生在二十八岁以前吃专业饭,二十八岁以后靠人脉吃饭。无形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需要人际交往,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决不能脱离社会,也不可能脱离社会。与他人交往应遵行四大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人际交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影响。这就是说交流的双方都具有主体性,都有合理的利益,这决定了在集体中你不但要利己,而且要利他。做到投桃报李,礼尚往来。遵行四大原则,形成无形的人格魅力。

3、大学生所必备的实践能力。

行动高于一切,当今某些中国优秀人才,到了外资企业,忽然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如一个技工,由此可见当当今的大学生应缺乏动手能力而失去许多机会与挑战。我们要学历,但不唯是学历,我们更要重视我们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我们现在单纯强调学历与文凭的观念将会改变,学历与技能[动手能力]并重的观念将回被社会所接受。

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会是一个潮流,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即很好的动手能力。

4、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心态,善代挫折。

勇于面对是良师,是益友,因为挫折与失意在人生路上是少不了的。当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一定会有许多不适应,加上工作的压力与挫折,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如何找到心里的平衡点?就需要自己的调整与勇敢面对。对自己不满得人和无加以客观的`对待,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发牢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勇敢面对,并从挫折中汲取教训,自己才能吃一趼,长一智。以后才会有长途的发展,才有进步。

5、拥有一技之长,发挥自己的长处。

人们都说要样样通,更要几样更通,坚决反对样样通通,样样松。由此可见,一技之长是必须的。在人生路上如果一人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那么他们肯定会有自卑心理,觉得技不如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为经营自己的短处回是你的人生贬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灵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士。

6、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

在社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做到既敢于竞争有善于竞争。面对日益变化的竞争社会,大学生应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参与竞争能力。

正确认识竞争,正确的竞争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在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竞争必不可少。正确的竞争一定是合法的道德的竞争。

正确认识合作,合作是某几个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协调一致地活动,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合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现代科学技术内容复杂,学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素质,团结合作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从形式说,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等。

7、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面对国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要有“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信念,“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到达完美。”伟大的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

现在有四种不同的:一,光宗耀组型,考取功名,为家族增光,显耀四邻。二,自我奋斗型,时时处处为自己将来的美好前程着想,这类人没有丧失自我,但过于自私,往往成不了大事。三,为他人活者型,这类人富于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为历史所赞颂。四,为国增光性,这类人把子自己的出发点建立在国家的兴旺上,名族的兴盛基础之上象年轻时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规不成方圆,但规则又离不开道德的维护。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要立于不败只地,良好的道德修养遇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道德是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形式,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道德+法律=有秩序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道德,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协调,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再次崛起。

总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一个新新力量,也是时代的青年佼佼者,毛泽东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上的论述是所必须具备的,但是一个大学生只有这些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为的大学生,武装自己,随时迎接时代的挑战吧。

社会公德的大学思修论文范本篇十二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确定目标后,他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最终到达他所预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而结果却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呢?我觉得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谓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这其中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基本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一系列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决定了他是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还是卑鄙、狭隘、自私的人。

所谓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决定你做还是不做,而这个做还是不做的界定线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关于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种取向和选择。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们做事的内部动力,它决定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个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权力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力;如果一个人认为金钱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快乐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够获得愉悦感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决定了一个人做不做这件事,和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化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发展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等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在知识不断积累和经历不断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确立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所形成的这种价值取向ww和行为定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价值观也会不断的变化着。但总的趋势是新的价值观挑战传统价值观,而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价值观战胜传统价值观,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总体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我们把世界观划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建立在旧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旧的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这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可以为这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把这个人的实践活动带上歧途。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观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你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它决定了你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也就确定了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到你做每件事,这种行为准则决定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刘同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