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范文(实用12篇)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范文(实用12篇)

时间:2021-06-01 22:27:59

相关推荐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范文(实用12篇)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日记

政治总结对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终身学习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思路。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一

红楼梦里另一位最让人唏嘘的女子便是香菱了。和晴雯不同,香菱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做丫环的命。恰恰相反,香菱出身在姑苏城里一位富裕的乡宦家庭,父亲五十多岁时才得这么一根独苗苗,取名甑英莲(真应怜),娇生惯养,长到五岁,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可惜命中不济,英莲五岁那年元宵节,家佣霍启(祸起)抱她去看灯,因要解手便将英莲放在一处门槛上,待霍启回来时小英莲早已被人拐跑了。至此开始了香菱短暂而凄苦的一生。

曹翁在曲演红楼梦中将香菱放在副册中,比晴雯高一级,她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前两句意思很明白,后两句中的上句暗合桂花的桂字(桂字繁体和简体是一样的,一个木字边加两个土字,“两地生孤木”),指的是薛蟠娶妻夏金桂,下句是说自从夏金桂入门后,香菱便魂归故里了。所以开篇第一回中癞头僧指着甄士隐怀抱的英莲,大哭起来,说你把这有命无晕、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后又四句词: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薛)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过完元宵节英莲的平安日子就到头。

香菱天生的温良恭俭让,无论命运对她如何不公平,她却逆来顺受,从不抱怨,被迫认拐子做父亲,跟着拐子东跑西颠,常常挨打,但到十一二岁上流落到应天府(南京)时已是出落得十分美丽了,拐子将他卖给了当地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冯渊(逢冤)。

这冯渊原是位同志中人,不爱女色,酷爱男风,但见到香菱之后他发誓从此断绝和男人接近,而且今后也绝不会再娶第二个,定了三天后过门。香菱心中别提多高兴了,以为这回自己的罪孽终于到头了,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富豪恶霸薛蟠薛呆子,见香菱美丽,便重金购买香菱,纵使下人将冯渊活活打死。

就这样香菱糊里糊涂地成了薛蟠的妾,跟着薛蟠来到京城。薛姨妈与薛宝钗是两个宽容之人,见到香菱之后都张开双臂欢迎她进入薛家。那时薛蟠尚未娶妻,对香菱倒也说得过去。后来薛蟠因调戏柳湘莲被柳诱到城外痛打一顿,薛蟠因此在京城中觉得很丢面子,便出门经商一年躲一躲。于是宝钗建议香菱干脆搬进大观园去和她做伴儿。

香菱自进京后心里对大观园就十分向往,羡慕园子里姑娘们的才艺,所以她一进大观园就缠着宝钗等人要学做诗。黛玉说你要学做诗啊,那就拜我为师吧,我虽不通,教你大概还是够格的。(这时候的黛玉和宝玉在爱情上已经心领神会、互相默认,因此黛玉开朗了很多,肺病也见好,所以主动请缨。)于是二人师徒相称,黛玉也不谦让,给香菱布置了很多功课,说你先读一百首王维,再读一百二十首杜甫,完了再读一百二十首李白,再往下读其他人的,等你把这些名篇都看完了,揣摩透了,那时还怕你不会做诗?从此把个香菱弄得痴痴呆呆,茶饭不思,睡在梦里还在做诗。

进入大观园的香菱就像是久旱逢甘霖的一颗禾苗,她那心中对生命的挚爱以及对人生幸福的向往之火又重新点燃,似乎以前所受的种种磨难都没能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那纯洁透亮的心底丝毫也没有被人间的污垢所沾染。

在大观园里和姐妹们斗草的时候,这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说我有君子竹,又有人说我有姐妹花,香菱说我有夫妻蕙,惹得大家都笑她,说从没听说过还有夫妻蕙的,你汉子出门才几天,你就说什么夫妻蕙,感情是想你汉子了吧。香菱却很郑重地说,读书笔记.你们不懂,这上下开花的叫做兄弟蕙,并头开花的就叫夫妻蕙。香菱真诚,憨厚,信任人,大观园乃至贾府上下人人都疼爱她,这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终于体验到了那一点点自由和被人尊重的甜蜜。

但是好景不长,不久薛蟠娶了京城里十七岁的富家女夏金桂为妻。夏家和薛家沾亲带故,夏金桂和薛蟠从小认识,两家都是皇商,夏家除了田产之外,还以种桂花为业,给皇宫供应盆景。这个夏金桂长得倒也漂亮,也读得书识得字,只是个独生女儿,无兄无弟,父亲早逝,跟着寡母长大,从小被惯坏了,以为自己是天下最漂亮的。她的心计不在王熙凤之下,但却没有王熙凤的大家风范,是个极小心眼儿的骄横女子,和薛呆子倒是绝配。

可叹香菱并没有任何戒心,不仅真心诚意地为准备婚礼忙前忙后,还误认为从此自己多了一个一同做诗的人了。偶尔遇到贾宝玉,谈起还没过门的少奶奶,宝玉说你别乐得太早了,薛大哥娶妻后就不疼你了。香菱却正色说,咱们平时都挺互相尊重的,你怎么可以说这种不着边际的话。

夏金桂过门后,见香菱温柔美貌,薛蟠又好色无能,所以打定主意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除掉香菱、制服老公。她和自己的陪嫁丫环宝蟾一起很快制定了一套行动方案,让宝蟾引诱薛蟠,挑动薛蟠打骂香菱,并说香菱你有什么资格说菱花是香的,再香也没有桂花香啊。从此以后不许叫香菱,改叫秋菱。

为了制服薛蟠,金桂将宝蟾送给薛蟠为妾,让香菱腾出屋子让宝蟾和薛蟠成亲用,并叫香菱在金桂的屋里打地铺,夜里让香菱倒茶送水,不断折腾她。甚至挑唆薛蟠和他母亲不合,还捏造证据诬陷香菱用巫术害她。吃软怕硬的窝囊废薛蟠见夏金桂和宝蟾都不是好惹的,便把气全撒在香菱身上,对香菱拳打脚踢,还用门闩打她,就这样把好端端的一个家弄得鸡犬不宁。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就有这等残酷,可见这个世界上,女人害女人比男人害女人阴险万倍。

薛姨妈无奈,要卖香菱,宝钗拦住她妈妈,说咱家只有买人哪有卖人的,你让香菱跟我住去吧。香菱毕竟是嫁人了,指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眼看着丈夫也是靠不住的,曹翁在第八十回末说她自小血份中有病,婚后数年不孕,“加上气怒伤肝,酿成干血之症,日渐消瘦,饮食懒进,服药医治无效”。八十回后手稿丢失,我们读不到曹翁对香菱之死的描述,但按照香菱的判词来看,她应该是八十回后就病故了,从而成为丑恶人性的又一个牺牲品;具体地说,香菱是被家暴的魔爪所扼杀。

高鹗在后四十回续书中却给了香菱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香菱在薛蟠再次打死人、发配异乡之后与宝钗和薛姨妈一起生活,后来宝钗嫁到贾家去了,薛蝌娶了刑蚰烟,香菱与蚰烟一起服伺薛姨妈。再后来夏金桂欲害死香菱,和宝蟾合伙给香菱的汤中下毒,却反而毒死了夏金桂自己。再后来薛蟠被赦回家,金桂已死,薛姨妈对儿子说我不管你怎么想的,你媳妇已经死了,香菱照顾我这么多年,我只认她是儿媳。从此大家都称香菱大奶奶,最后的第一百二十回中,借香菱之父甄士隐之口说香菱死于难产,但给薛家留下了一脉香火。这是一个很令人欣慰的结局,但却明显违背了曹翁"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伏笔。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二

明清小说,流芳百世。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描写世态炎凉最突出的当属《红楼梦》,《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书。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金钗”非常出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温柔大方、贾元春的高贵、王熙凤的泼辣……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变得多愁善感,对《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字似乎都变成了一幅幅图画,令我心旷神怡。

最令我难忘的,应是“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林黛玉是一个娇柔多姑娘,她纤细的身材在花丛中清扫桃花,收集到一个囊袋里,然后埋在地下。这时宝玉出现了,两人戏看《西厢记》、戏谈《西厢记》,以崔莺莺、张生互喻。人物形象的刻画惟妙惟肖,真是精彩至极。而“宝钗扑蝶”却更有一番风味。宝钗拿了一个扇子,轻轻扑着蝴蝶,可那时玉蝶却如同一对蟋蟀,似乎一闪一闪地跳着往前跑。宝钗那妩媚的身姿一跳一跳地远去,灵巧、可爱。此时的宝钗,没有平时的庄重,一点也不比黛玉逊色。

最后,贾府与王、史、薛这四家都收监的收监、抄家的抄家,也应了前文“护官符”中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实,《红楼梦》中蕴含着许多道理。不能强求的事,千万不要勉强。不能去做坏事,做了一件错事就要弥补,不能隐瞒,那样只会一错再错,满局全输了。做人也要随和一点,如果不给人留面子,就处处碰壁,倒霉的只有自己。

《红楼梦》,你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记住了,你的“木石良缘,金玉良缘”我也记住了,你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更是记住了。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三

多年前读过红楼梦,可惜那时少年心性,此书又博大精深。我没耐心读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书里细致而繁琐的描写不逊色京剧里的老生开始唱“啊”字,一个字唱几分钟,直让你瞌睡。尽管都是国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当我重拾红楼这块“石头”硬啃,竟然别有一翻味道,越嚼越香,早晚不舍。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作品——《红楼梦》诞生了。《红楼梦》主要是围绕贾宝玉和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展开情节,同时描写了封建时代贵族生活的腐败和颓废,还包括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并且反映了作品产生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介绍了服装、饮食、医药、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学者对其所体现的主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主要因为这部小说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家宫闱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红楼梦》的艺术世界也达到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作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它既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缩影,也是当时社会整个精神文化的缩影。它也成功地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并且善于精确传神地把握人物的语言。

在《红楼梦》中,除去著名的金陵十二钗之外,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这众多的人物个性鲜明、生机勃勃,囊括了形形色色的世间人物形象,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塑造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作品中那一篇篇诗词文章,语言精致,意境优美,同样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林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

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红楼梦》这部经典巨著具有永恒的魅力,亦如王蒙所说:“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虽然作者都是写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但红楼梦内涵精深,即是从这种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万物人为灵长,有情有爱才不枉为人,而爱情更是让人愿生死相随的强烈感受。宝玉生在百花中独爱一枝,那枝已逝何来相恋。“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究竟是物是人非梦一场,万境归空。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四

刚开学没有很多杂事,放下手机选择读书。而暂时手边没有别的书,这本书是百看不厌的。

读到宝钗准备绘画工具。如此繁琐。觉得古代人的生活真是讲究。为了一幅画,从工具,到绘画,再到保存,让如今的人来做怕总是要找捷径的。

想读《1984》和《美丽新世界》。

读完再来写写感受。

《1984》用网易蜗牛读书app读了开头,就有些冲击。手机读书始终比不过书本纸质更加舒适。也想过买一个阅读器,但是怕依然喜欢书本,白白浪费钱,毕竟我没钱。

说起手机阅读。

最近会时常很想看言情小说。从前初高中用按键手机在被窝里读小说的感觉很怀念。睡觉时用喜马拉雅app听《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内容很幼稚,或者应该说,很轻松。

小学时就开始看言情小说了。哈。

那时候真的是无比期待十六岁十七岁十八岁。觉得会像书里写的那样。

而现在走过那些年纪,发现也不过如此。的确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人和故事,但是与书里的人物大相径庭。

成长真的是奇妙的事情。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五

几点落花残丽,开始渲染宁静,你烧焚了所有记忆,转身去赴约另一场梦境。

窗外细雨丝丝,风拂柳翠;屋内灯影朦胧,平静淡然。我手捧一本《红楼梦》,随林黛玉去寻已没的潇湘。

你目下无尘,孤高自许,背叛这个腐朽污浊的世界,却最终逃不开、挣不脱这一层层封建的束缚。红楼梦断,梦断红楼,你可知这不是你命运的插曲,而是整个贾府走向没落的悲哀。

你告别病中父亲踏上离乡之路。尽管是锦衣玉食,珍馐贵器,可寄人篱下的生活还是让你柳眉长攒。你不爱富贵,也不贪名利,你有自己追求的宁静一方。在这个充满艳俏的深府中,你的玉洁总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你只渴望一颗心能与你紧紧相依,在凉月下共品《西厢》。

你深爱着潇湘馆前的那片竹韵。这个“花柳繁华池,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你眼中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牢狱。所以,你将满腹柔情寄语绿竹,让它们生成竹海,一表心中坚决。就算在清幽的大宅中过着“青灯照壁人初睡”的日子,你的心都依然充实。

你的笔墨与泪结成诗书,只希望以诗词歌赋觅得知音。可只怜岁月易逝,历经沧桑后,却只能饮恨焚稿,“葬花魂断”。

梦走着走着,又断了。几点落花残丽,开始渲染宁静。你烧焚了所有记忆,转身去赴约另一场人生,另一场梦境。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六

文字在人间彷徨,寻不到归处的天堂,记录的是不能被遗忘的过往。

——题记。

那博大而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常使我击节而赞,那沉淀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文学艺术蕴含着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自此,我心中升腾起一个梦想:有朝一日,我能够走进文学殿堂。

书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我喜欢读书,喜欢去欣赏文字别样的乾坤。

在阳光与荆棘的陪伴下,我渐渐长大,渐渐读懂了李清照的婉约,李白的豪放,朱自清的柔美,鲁迅的犀利,马克吐温的诙谐。渐渐地爱上了聆听这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常常手捧着书,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品读他们的文字。

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用笔端的文字倾吐他们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精神境界。那柔情似水浸没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李清照,向世人展示了她“留得清高照尘寰”的豪气;那狂放不羁、飘逸豪迈的酒中仙李白,向世人挥洒出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那个弃医从文,想要拯救中国的爱国志士鲁迅,用一支笔写尽了人间的悲情苦难,他用他的思想斗争谱写了他灼热的爱国情怀。渐渐地,我爱上了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之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李清照想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与爱人长相厮守;李白想要把他满腔的热情和才华尽情展现,谱写出盛唐的最强音;而鲁迅想要在这场思想斗争中争取胜利,想用他那支笔拯救这世态炎凉的中华大地。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有着对崇高的向往,想要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这个蓝色的笔记本承载着我年轻的梦想,记录着我的青春岁月。我喜欢,有一个文学梦,所以它是我最佳的练兵场。我把自己17岁的憧憬,18岁的梦幻,19岁希望全部倾吐在笔记本里,我用自己稚嫩而执着的笔书写着我的故事。

虽然我没有斑斓的翅膀(过硬的文字功底),我依然有破茧而出那一瞬的动人(青春岁月的美好),我依然会用并不曼妙的舞姿(不算华美的文章)歌颂这个美丽的世界。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七

《红楼梦》然而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刻画了两百多个人物,他们各具特色。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然而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然而心灵肮脏,但然而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但然而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也然而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但然而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然而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王熙凤然而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但然而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但然而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但然而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然而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然而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我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但然而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然而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然而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但然而她但然而然而假慈悲罢了。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完美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八

在暑假,我同爷爷奶奶共读了一本好书。我想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它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前,我看了不少被压缩改编过的“少儿版”,不觉得它有多好看,但这次,我真真正正“品读”了原著,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人们口中常说的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极具代表性,如:贾宝玉的鄙视功名、珍重感情;薛宝钗的善解人意、处事沉稳、善于笼络人心;王熙凤的爽快泼辣、口齿伶俐、虚伪狡诈、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史湘云的心直口快、开朗豪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品读《红楼梦》,内心总会缭绕着感动和遗憾的情愫。小时候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终于理解了《红楼梦》,还没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声。在曹雪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富豪家族,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就仿佛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现象。

人们最记得的人,莫过于林黛玉了。因为在众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单一的人,人们只认为她很爱哭,心事很重,很刁蛮,很爱吃醋。但人们错了,都不知她是最爱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经常和姐妹们开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无奈,在荣国府中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外姓亲戚,只将她放在眼里嘴上,从不放在心里。好点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坏点的从不接近她。她只能将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现的刁蛮一些以防别人不欺负她。如果你在别人家呆着是否得处处小心翼翼,就连在姑姑家不照样也得小心翼翼吗?如果你一个人在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看到别人在亲人怀里撒娇,不也得哭泣半天吗?而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也真应了“一个阆苑仙芭,一个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嘘,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宁可牺牲黛玉,显出了黛玉临死都无依无靠。

那边不懂人情世故的宝玉在举新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边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个人寂寞的等待死亡。这梦,断送了宝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说黛玉不在乎,又怎会因宝玉而死?要说宝玉不在乎,又怎会出家当了和尚?其实,在好多人眼里,宝玉天真,不懂什么是爱。黛玉顽固,不承认她的爱。但既是如此,宝玉为何会在被骗婚后宁死不屈,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两个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

这大观园就像社会一样,有各种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也走向败落,最后家破人亡,这场梦就如同过眼烟云在悲痛与家破人亡中结束了。

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文档为doc格式。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九

真事隐去假语存来:甄士隐(真事隐)的出场带来一梦一联一诗一道人。

姑苏城葫芦庙旁的他,虽非大富大贵,但也是名望之族。安份守己与知足本来也可让他过恬淡快活日子,遗憾的是膝下无儿唯有一女(英莲),但这并不是什么大悲。他不喜名利,逍遥自在。从他帮济贾雨村及平时的为人处事,也可见其善良本性和颇有人性温度。对于这个没有野心的乡宦来说,生活本该风平浪静。

但人生往往是这样,却使这样平凡的人,也并不能如意走完这段尘世之路。中秋热闹之夜女儿被人贩子拐走了,老伴因悲而病,且屋漏又遇连夜雨,逃不过这个人生的大劫,一场大火把这个家毁灭了。之后寄在岳父篱下的甄士隐,心灰意冷,开始看破红尘。

甄士隐在梦中见到太虚幻境中一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相信不管那个年代的人,读到这浅白的对联,都会产生共鸣。社会与人生的真与假,现实与虚幻,太多假象蒙敞了多少人,福与祸往往瞬间说变就变。社会如棋局,人生各司其职则似真如幻。

那个疯疯癫癫跛足道人的一首《好了歌》,让甄士隐彻悟世事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什么功名姣妻与孝顺儿孙一切似幻如泡影。于是随缘而去,甄士隐从此消声匿迹。

故事太悲凉,但人生大舞台确实天天在上演这样的戏。人生太悲,足可吞噬希望。生活还须继续,曹雪芹不得不让真事隐去。

于是贾雨村(假语存)正式上场。贾雨村却带来一诗一联一女人(丫鬟娇杏,谐音侥幸,因之前的一而再的回头成了贾雨村的妾,后来贾雨村正房因病去世而成为正夫人,实为侥幸之至)。

“玉在厁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在经营人生寻找机会,待价而沽。而他的诗与和尚的随意随性的打油诗比较,则舒矩的律诗。人生多艰辛,未卜三生愿,正视现实则应以规矩制约自己,这未尝不可。不过贾雨村诗中也透露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徘徊与前途未卜的不安。他睁着眼做梦,这就是无可奈何的现实。

贾雨村在红楼中只是一个小配角,用来串串场,从他这里引出一个古董商冷子兴演说荣宁府,让读者对故事大环境先有个概念,而古董商做当铺的,他对大家族荣衰有更深入的了解。又从下回贾雨村身上引出最主要人物林黛玉,台阶已先铺好,等待主角步入这个大家族主场,故事才正式开始。这样的设计也可见曹雪芹的高超。真性情者在太虚幻境见到真假辩证之联,假语存者即在现实之中自视甚高待价而沽,真假之中必有耐人寻味之处。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十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女孩了。她为人处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她最终嫁给了贾宝玉,又怎么样,终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还不是独自一人。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十一

前世,你是天上的绛珠仙草。

你说,你若下世为人,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题记

那年,你从扬州城到了京都,偌大的荣国府成了你生命中的另一个起点。在那,有个人赠你字——颦颦。那人唤作宝玉。也许在那时,他在你眼中不过是骄横的“混世魔王”。但你可知,当你在心中默叹似曾相识,有一颗花种已埋入了你的心田。

春季,落英缤纷。满地的落红甚美,你却将它们一锄一锄地埋进土里。你说,做个花冢,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可在这污浊的世界,洁净的花最后终归会毁灭。我想,你意识中所想不过给你的心中的花作冢,只是,当你发觉时,那朵花的根已深深扎入你的心,再也无法拔除了。

就如同《西厢记》里所说,你是那“倾国倾城的貌”,他是那“多愁多病的身”可,叹只叹“落花流水红,闲愁万种。”

你意识到心中的花苗露出了菡萏,应是三分欣喜,三分惧怕,你明白这份美是无法存活下去的。你极力地想在众人面前掩盖自己的情意。只是这情太深了。一番深情,两条旧帕,三首题诗。原来你只不过是一个少女,一个在大观园的囚禁中依旧有梦的少女。那一瞬,我似乎听见了,你心房中的花终究开放,开得那么热烈。我想花定如你,是一朵芙蓉,纤弱而又坚强,洁净中又有几分空灵之美。也许你在那一瞬忘记了,忘记了那个时代不容许开放出这样美的花。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那朵美而珍贵的芙蓉终是香消玉殒。柔弱而令人怜惜。

可我永远记得,正是那朵柔弱芙蓉在一场猛烈的暴风雨下盛放。

芙蓉花开,恣意绽放,灼灼其华。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篇十二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他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唬得他疯疯傻傻。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宝玉由于从小在丫鬟姐妹们的身边游荡,很喜欢女儿,而不喜欢男人。贾宝玉是一个女儿尊贵洁净神力论者,“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是宝玉的名言他将女儿神圣化,说“女儿”两字比佛教的阿弥陀佛和道教的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尊贵无比,不许手下小厮随便乱说,否则凿牙穿腮,他读书时须得两个女儿陪着才认得字。每当他被打疼痛之时,他便姐姐”“妹妹”地乱叫,说这样叫了以后便不痛了,女儿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因此,宝玉喜爱女儿,日夜同她们厮混在一起。

宝玉跟女儿们之间也是发生了各种事情。就说宝玉与黛玉的凄美爱恋,这是红楼梦里面的一大重头戏。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为木;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口中衔玉而生,而玉是女娲娘娘补天所余的一块石头,为石,所以有“木石前盟”之说。《红楼梦》曲子“终身误”中曾借宝玉之口唱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足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人可比,但宝黛两人最后仍是落得个劳燕分飞终成空的下场。宝玉与黛玉是知己,两人之间的爱是诚挚和深厚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方旧手帕都可以心领神会,可谓是灵魂伴侣,真正达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

宝黛两人是自由恋爱,对于两百多年前的他们来说,是公然违反伦理道德的,是大逆不道的,这也正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他们的爱情不能修成正果是必然的。不管两人彼此之间爱得有多深,在当时都是不可能被社会和家庭所允许并认可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分手的悲剧。他们的爱恋已经触碰了道德的底线与根基,作为名门望族的贾氏家族,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建立在叛逆思想基础上的宝黛爱情,必然与家族利益发生尖锐的对立,因而为家族统治者所不容。宝黛爱情在封建势力的高压下曲曲折折地发展,最后遭到毁灭。黛玉泪尽而逝,宝玉在家庭操控下还是与薛宝钗结了婚。

在结局宝玉出家做了和尚。各个角色死的死,惨的惨,出家的出家,贾府没落了。

作者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