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最新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实用8篇)

最新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实用8篇)

时间:2018-08-04 13:57:43

相关推荐

最新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实用8篇)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论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我们需要发掘和利用它们。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避免模糊和歧义。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相信会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篇一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4.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者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固体。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篇二

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我国城市环保规划长期处于发展阶段,一般都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做出调整。在我国工业、农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地球整体环境的破坏也愈演愈烈,自然条件的改变无疑带来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当中要充分考虑到环保规划的重要性。文章阐述了对提高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几点认识,可以为今后我国环保规划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城市的发展计划与目标予以体现,它随着城市发展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动态地处理各种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展现城市的未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略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进行,使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我们要加大环境保护规划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比重,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如何做好“十二五”后期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和创新工作思路,力争在短期内按照节约能源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环境保护规划的管理力度。

1.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深入基层,展开广泛的调研工作,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单位的意见,积极采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建议,逐步完善环保制度体系,科学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法规。我国现在存在少部分的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时,逃避责任,仅仅追求的是企业的最大效益而忽略环境保护工作。在违规违法面临处罚成本少于企业收益时,这些企业就会铤而走险,追求利益。当这些小部分企业带动大家都效仿时,就会违法大众化,往往出现法不责众的局面。因此,政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创新管理体系,保证我们的执法人员严格执法,为企业创造一个正义的法律平台,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针对那些违反法律规定,偷排、漏排的违法企业一经查处要严厉处罚,尤其对于造成不可逆转的重大污染案件的,不仅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在日常环保执法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充分借鉴国外环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引进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环保先进工作理念,加大和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力度。

1.2推进环保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环保部门要与时俱进,根据我国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目标,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聘请国内外资深环境保护专家进行日常授课,讲解最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从理论上创新环保执法人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丰富执法人员的工作手段,提高执法能力。对于日常环保工作中短缺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要面向社会统一招聘,更新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的新鲜血液。

1.3加强农村环保规划,城乡和谐发展。

首先,环保部门要根据农村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和人文因素等,制定符合国家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科学指导农民选择适合当地土壤环境的优良作物进行种植,合理施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要加大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对于生活垃圾要引导村民定点合理分类存放,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再次,合理规划家庭养殖业的发展,推广集中养殖,走产业化的道路。最后,要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手段,加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宣传力度,使村民自觉养成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2节能减排,科学做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1)根据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出现的问题,合理制定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规划,统筹协调生产企业的产业规划和环境规划之间的关系,保证经济的稳步发展。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总量制度,对于那些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加大环境审批力度,出现环保不达标时一律不准开工,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

(2)在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一建设城市污水工厂。利用市场运行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污水处理工厂的投资建设。在实际的运行和资金筹措方面要加大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创新收费管理体系。征费方面应该由政府抽调专业的水利、环保部门的骨干力量,定期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用,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资金。同时,要不断完善管网设施建设,加大供水范围。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网络监控和取费平台。

(3)在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中,应加快淘汰低产能企业的生产方式,推进清洁生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政府应该加大重点行业的帮扶力度,重点是电力、造纸、焦化、建材等特大企业的监管力度,推进清洁生态生产。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

3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推进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1)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建设环境监测部门的标准化建设。更新升级环保部门的监测系统,配发先进的监测工具,尤其对于最基层的环境保护系统要进行硬件升级,以取得最为准确的数据。加大大气污染环境指数的自动监控系统和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对国家重点环境污染自控监测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自动、连续和实时的监控能力。

(2)推进环保站建设工作,实行政务公开,提高环保规划工作的透明度。政府要监督环保部门的网站建设,督促实时更新网站内容。网站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环保政策和环保标准,可以方便企业和广大民众快速了解国家环保产业知识。对于民众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可以依靠网络及时向社会和民众公布。

4完善信访体系,发挥民众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监督作用。

4.1以人为本,完善环保规划的监督体系建设。

首先,应落实领导干部的环境信访接待工作。每周或者每个月定期热情接待信访民众,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信访案件要及时作出批复和处理。其次,建立和完善现有的电话热线举报系统。对于民众来电积极反映的环境污染事件要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录音。最后,要完善网络举报系统,公开政务邮箱,对于网络举报内容要件件核实,并在网络上公布处理结果,做到事事让民众满意。

4.2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应急预案。

对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并采用网格化管理方式,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事情的处理进度和结果,让民众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受广大民众的监督。我国经济发展现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要科学、系统和有计划地制定产业生产计划和环保规划,以此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作为重点,加强环保部门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文明执法水平。

5结语。

笔者认为,在城市规划中正确合理应用环保规划,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建设对环境的污染,防止和避免人类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能够有效地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篇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全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缺乏的状况,还能够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水源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应用,从而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状况的发生,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用的发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导致水源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引发工业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水源区内的工业主要以化工、制药等高污染的产业,而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而选择了直接排放,这也就导致了当地水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水源区的经济落后,财政无法支撑城市基础建设,因此城市的排水体系并不完善,出现多种类型的废水混合在一起,从而对当地水源造成污染。最后,当地的垃圾处理系统和生活污水系统不健全,因此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使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面源污染。

第一、农业污染。农业污染是导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内的各市县多以农业为第一产业,而在进行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又会使用到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料,这会使得土地中的磷元素增加,而磷元素又会被降水带到河流和地下水中,污染当地的水资源,影响人们的生活。

第二、畜牧业污染。就有关调查现实近年来中线水源区的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此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困扰着人们。当地的畜牧业以散养为主,而养殖的动物又会排放大量的粪便,当地并不重视对动物粪便的处理,这也就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第三、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是当前中线水源区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当地的地理原因,当地的绿化面积比较少,对于水土的涵养能力比较差,因此常常会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而这也就导致了当地环境的污染。

第四、气候与水资源的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降水量比较大,但是存在较大的季节分化,因此大量的降水会对当地的地表进行强度较大的冲击,最终导致当地水土流失状况严重,环境污染不容乐观。

(一)污水总量控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水源区环境保护的任务,应该对当地的污染物进行控制。而总量控制目标的制定应该和丹江口水库的水体功能密切相关,采用科学的测量、计算方法测算出合适的控制目标,并在生态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一目标,有助于目标的早日完成。

同时也应该对排放的废水量进行控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水源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应该对当地的生活用水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减少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要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其有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向高回报、低污染的第三产业转变,从而不断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二)面源污染管理。

第一、合理利用化肥等生产资料,减少农业污染。为了能够减少农业污染应该减少磷肥的使用,而应该向着精细化农业、生态化农业发展。首先为了能够减少磷肥的使用,可以先对土地进行测量,从而能够对症下药,能够使使用的肥料满足土地需求而又会产生农业污染。其次,可以加大动物粪便的使用,随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动物粪便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动物粪便作为肥料。

第二、提高土壤的自我净化能力。为了能够提高土壤的自我净化能力,应该对土壤中的胶体进行增加,使其能够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能够保护土壤。同时应该推广可降解技术,造成土壤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壤中有大量的不可降解的东西,因此通过推广可降解农膜等使得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第三、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缓解当地的水土流失的状况,对于提高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源区中主要是以丹江口水库和浅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应该不断提高当地的绿化面积,同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进行坡面治理、沟道治理等,从而能够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使得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能够得到缓解。

(一)通过立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可以对要保护的水源、地理环境等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重视这一环保工作。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条例,从而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环境管理,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水源区生态环境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管理。当前水源区的城镇的基础建设都比较落后,因此无法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西峡、淅川两县在水源区所占据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因此可以根据的当地需求在这两地各自建立一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从而能够有效处理居民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三)加强对当地水质的监测。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动态监测其环境的变化状况。而水质作为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水源区已经建立诸多自动监控点,能够有效完成监控任务,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四)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和有偿用水价格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部分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人们放弃了自己世代居住的生活环境,因此为了能够使得这些移民更好的生活下去应该按照规定给予其一定的补偿,从而使其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源重新投入生产中去。同时,当前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迫在眉睫,而生态补偿和有偿用水价格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缓解当地的环境问题,应该加强当地的生态林、基础设施等建设,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土壤的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状况,促进当地生态建设更好的发展。

做好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应该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将各项学术知识应用到理论中去,从而能够实现水源区环境的保护,促进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篇四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下,推动了各行业不断发展与创新,我国电力市场也打破了垄断地位,向市场靠拢,电力体制也在改革中有了全面的发展,通过良好科学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电力市场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类电网不断并网改造,共同支持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那么作为电力企业,只有不断进行自身改造升级,形成合理的电力市场电网规划,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对电力提出较高的发展要求,我国电网规划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正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电力市场;电网规划;思路。

1、引言。

随着我们国家的电力改革步伐不断的加快,发展到现今阶段电厂与电网已经彻底的进行了分离,已经分别成了一个单独存在的发电公司以及具有处于非常关键地位的电网公司。在我们国家电网公司不但是系统的运营者并且也是输电资产的拥有者,不但需要确保电力平衡的进行运营、正常的进行输电的服务还有对相关的输电设施进行日常的维护以扩大的主要职责。因为电网公司是处在一种垄断的地位,所以当地的政府以及其他的一些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相应的电力市场的机制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相对的竞争不断激烈的电力市场也对电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电网未来的发展背景也会慢慢的发生改变,相应的对于电网的规划工作也要不断的进行调整,以能够更好的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2.1法规和政策背景的不确定性。政策的不确定,使市场更加不稳定,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带来不同的行业影响。那么对不确定的未来社会环境变化,电网规划则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对电力发展是不利因素,国家政策与法规时刻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将会极大影响到电网整体规划与发展,政策和变化难以预测,直接带来的后果是电网规划的短期行为。

2.2电源规划建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厂网已经分离,电源的规划工作与电网进行规划的工作也已经单独进行独立。电源的建设工作完全就是由电厂的相关投资商来进行确立的,对电厂进行建设的基本原则一定会是投资的利润保证最大化的状态。在当今阶段,我们国家的厂网进行独立之后,对电源的规划工作进行建设的工作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虽然由地方政府相关的部门负责编制电源的规划工作,可是具体的规划工作实际的实施问题由谁进行有效的控制,详细的规划工作是由谁来进行调整的工作,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明。在我们国家的电力市场当中,电源进行建设的工作大多数都是取决于电力市场后期的供需问题还有我们国家相关政策实际的调整情况以及能源方面的价格等等相关的因素。

2.3增加了系统潮流的不确定性,系统潮流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不均衡。在当今阶段,我们国家的电力市场已经赋予了零售商或者是大用户进行购电方面的选择权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潮流不确定的问题,与此同时,电源竞价上网的问题也致使系统潮流的分布出现不均衡的问题。因为电力用户与电力生产商是直接进行交易的情况,这就需要发生大规模的长距离进行输电的情况,这需要电网一定有非常充足的输电容量。

3、配电网规划新思路与方法。

3.1经济与安全并存。在对电网进行规划的初期阶段,比较重视的电网的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对经济的因素在电网的规划工作当中进行足够的重视。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推进电力的企业能够有效的稳定在电力市场当中,更好的掌控在市场当中的实际地位,在对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确保能够同时渗透经济以及安全这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这样也比较利于提高最好的规划方法。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改善对于电网规划方面的思路问题,一定要确保对于电网规划工作方面能够有效的满足社会市场实际的用电要求,不断的提升电网安全实际的能力,尽可能的杜绝发生电网出现故障的问题。

3.2重视分析电力市场下电力负荷增长趋势、内在规律以及负荷特性的变化。对于电网进行规划的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决策因素就是电力实际负荷的问题,在整个电力市场当中,电力负荷的发展在当今阶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情况。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收集有用的资料以更好的确保电力负荷更好的更加稳定的进行发展,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条件。

3.3提高电力市场需求预测能力。调研市场情况,全面掌握数据,做好市场需求量分析,通过指标研究,确定需求预测模型,做好混合需求模型负荷预测。电网规划期结束前,对预测水平和结果做调整,提高预测精准度。

3.4综合考虑未来不确定因素。电网规划需要有一个长远性和持久性,但是在电力市场发展中,往往会出现施工新变化,使电网负荷产生不确定性,电力市场变化难以估计。在负荷预测时,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与变化,综合性进行因素影响分析,通过技术改良,实现数据可控,挖掘市场潜力,合理的进行规划电力物理的空间。

4、结束语。

随着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相应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电力市场也对电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一些要求,但是“厂网已经分家,输配进行分开”的情况下这就致使在对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对于电源建设方面的实际计划、负荷的预测等边界条件又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问题,在对电网进行规划的工作当中就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而面对即将到来的这些挑战,相关的电网规划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大环境,有效的改变以前一些传统的思路,更加详细地了解电力市场的基本理论以及运营方面实际的原理问题,全方面的理解电力市场对于电网实际的需要,着重分析并掌握负荷未来的发展以及对于电源规划这两个比较重要的条件,不断地对于电网规划的方案进行创新,有效推进电网投资的多样化,加深对于电网规划的调整工作。

参考文献:

[2]曾博.面向低碳经济的主动配电网综合资源规划与决策理论[d].华北电力大学,.

[3]王良友.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网扩容三种理论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4]吕文娥.电力市场下考虑网络约束的市场行为及电网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5]田廓.不确定条件下输电投资经济学分析及决策规划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篇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量日益增大,相对应的,电网工程也越来越多,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问题,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矛盾的突出,使我国的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加强环保规划,防止在建设过程中破坏自然神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因电网建设引起的各种环境保护问题。

我国电网基础设施需求越来越多,对于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现阶段的电网工程很少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种情况下导致了项目实施中存在着很高的环境安全隐患,这种现象主要是电网规划过程中缺少环评环节所引起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新较多的环保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环境纠纷。在电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缺少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项设计,工程在整体设计与环境评价方面与水土保持方案不一致,这种情况不符合国家对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电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把对环环保护的理念贯穿于电网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减缓或避免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不但对环境形成了保护,还减少了后期出现环境问题需要支出的环保资金。在电网设计施工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会影响到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会耽误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验收,影响电网项目正常的投入运行,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篇六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工业企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污染等一系列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必须从提高环保意识、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保护格局、强化政府职能、等措施入手。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等给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很大挑战。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已经成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污染。

城镇化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工业化,虽然农村工业企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农村工业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工业企业向农村的迁移,二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工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工业集聚在农村地区,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而农村自发的“村办工业”普遍存在产业层次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企业都存在着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而且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影响,将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简单处理,甚至不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流和空气,造成企业污染点多面广,难以监管和治理,区域污染严重。

(二)农村居家环境污染。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呈爆发式增长,与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问题的矛盾成为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

1、生活垃圾数量、种类日益增多。

目前,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为6.03亿,占总人口比重为43.9%。农村常住人口每年产生约1.1亿吨生活垃圾和约183.37万吨生活污水。同时,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种类也在急剧增加,大量不易分解的塑料、铁、铝、玻璃类物质的出现,使垃圾不能粪肥化,无法为土地所吸收。一些乡镇更是随处可见胡乱堆放、胡乱填埋的“垃圾堆”,经雨水冲刷、太阳曝晒后污水横流、恶臭难闻,既侵蚀了农田,污染了水体和大气,危害着人的健康。

2、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率仅36%,约0.7亿吨垃圾未作任何处理。截至底,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有21.8万个,仅占37%,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村庄所占比例更低。有近60%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大部分地区的垃圾处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

(三)农业生产污染。

随着农业开发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极大改进,但是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家用地膜、塑料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污染了土壤、水源,破坏了土质结构,加剧了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过量化肥的施用,使周边河流及地下水的水体氮含量增加,富营养化严重,另一方面,施入田间的农药除少量被吸收和分解,大部分直接进入到大气、土壤和水体中,造成环境污染,而农产品上大量农药残留也破坏了农产品的质量,严重威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2、废弃地膜、塑料大棚带来白色污染。地膜覆盖技术以及塑料大棚技术虽然带来农业的高产稳产,但是我市每年使用量近2000吨的塑料薄膜,回收后仍有7%左右残留于田地中老化变硬,不但给耕作带来了不便,而且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降低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阻碍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

(四)涉农环保配套资金缺乏。

虽然近年来,各部门都在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但相对广阔的农村地区,依然杯水车薪。一些地区的乡镇虽配有相关部门拨付购买的垃圾清运车辆,但管理上仍采取设施运行、维护费用都由乡镇、村承担的方式,给基层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根本无力保障,而从农民居民中收取垃圾处理费用,从现阶段看也不太现实。建设资金总量有限、设施运行费用无法保证等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首要问题。

(一)提高环保意识。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把保护环境变成农村居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组织乡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参加农村环境保护培训等活动,增强乡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决策能力,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强化污染危害的认识,调动积极性,增强保护环境自觉性,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要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村庄整治试点进行跟踪报道,促进整体发展。

在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指导下,综合考虑区域性平衡,合理确定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垃圾处理要综合考虑对相邻区域的辐射作用。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污染治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构建工农业污染防治并重,从规划、治理到考核的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逐步实现城乡环保机构一体化、城乡环保设施一体化、城乡环保队伍一体化、城乡环境监管一体化,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强化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作用。

要不断优化政府的行政手段,做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增强规划及政策的约束力。强化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建立起适应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治理无望、群众反映强烈、污染大、消耗高、效益差的企业,政府应实施关、停、并、转。将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各岗位的明确目标和具体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政绩考核范畴。

(四)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建设。

要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同时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坚决堵住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渠道,不仅在城区周边、公路两侧不能上污染项目,即使在偏远农村也绝对不能上有任何污染的项目,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发展生态农业,依靠科技,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带动生态农业迅速和良性发展;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活力;通过龙头带动,整合产业链条,创新农业发展空间。

(五)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方式。

继续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拨出专项资金,对于经济不发达但地处重点保护区域的乡镇可适当提高市财政补助比例。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如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投资量大、回收期长、外部效应明显而本身对企业直接效益不大的工程,应加强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效益吸引,采用bot/tot特许经营权等方式让业主、农民增加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合理的价格体系,在有条件的乡镇征收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多渠道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篇七

电网企业是一个社会公益性服务部门,职能是提供安全、环保电力,满足人类和自然的发展需求。其环境保护设计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相关要求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hj1.12-)》。应主要考虑:

(1)工程使用材料为环保型,充分利用二次能源的再生性、可输送性,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因为资源的浪费和减少,都要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2)站址和线路走径的确定要满足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不影响环境自身发展的需要,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

(3)设计成果在施工和建成后,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质,能满足污染物的自净能力。

(4)满足对环境的可检测要求,如定量、定性指标的设定、测量和评价。

(5)预防为主,环保优先,当环保和工程需求发生冲突时,以环保为主。

根据以上思路,按照“避让、弱化、防控、修复”的原则,力争将环境影响减到最小值,由被动防护变为主动环保,必要时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设计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1变电站设计。

变电站内设备集中,安装、检修、维护频繁,建筑物、电缆沟、给排水管道等一应俱全,站外杆塔林立、导线如网。

2.1.1站址选择。

在考虑变电站安全因素的同时,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尽量使用贫瘠、边坡、改造后的土地,不破坏原始地形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把土地的使用情况作为环保设计的基本条件。站址远离居民区、村庄、学校,靠近工业负荷中心。应征求规划部门的意见,了解拟选站址附近的社会构成,防止产生环境影响。应靠近公路或街道,交通方便、减少进站道路占地和排污管道长度。

2.1.2建筑材料。

建筑物不用或少用粘土砖,减少对土地的破坏;站内架构、设备支柱及其他支撑设施,在满足安全情况下,使用环形水泥杆,少用或不用钢材;电缆沟及盖板、给排水管道等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再生资源,既环保又卫生整洁。

2.1.3设备布置。

站内设备布置要应合理,各种建筑物、配电装置以高层和中层为主。主控制室应布置在设备中心,减少各种电缆敷设长度;在城区使用封闭式室内变电站和地下变电站,地表面搞绿化或建筑,进出线使用电缆,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2.1.4电磁辐射的处理。

低频高压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强度到底有多大,对人畜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到底如何,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设计部门应从有利于安全、有利于人类和自然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如在满足设备电气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在变电站院墙两侧种景观树(自然生长高度在7m以内),吸收和缓解电磁辐射的影响,又可减少设备运行噪音对外部产生的影响;也可用增高变电站院墙的方法进行电磁隔离等。

2.1.5站区绿化做好站区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和扬尘污染,对站区污水应经处理后二次使用,也可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及城区污水管道,不得随意乱排,造成二次污染。对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清运。对站用变和自用水、自用电的设计和布局要严格计算和控制,减少浪费。

2.1.6应急准备措施。

工程设计的应急准备主要是对设备发生事故的预防上,如变压器油外泄,绝缘气体设备漏气等,应有防止各种油料、气体乱流乱排的措施,如设置事故油坑、消防房、变压器灭火装置、电缆沟阻燃隔断等,缩小事故范围,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2.1.7站区设计标高。

应考虑到站内施工和土石方开挖情况,既要减少垃圾产生量,又要减少余土外运数量,造成人为环境污染和破坏土地原貌。站内设计标高应以高于原地形30~50cm为主,使余土和建筑垃圾就地消化和深埋,不得随意抬高站内设计标高值,影响站区四周的自然排水。

2.1.8缺陷处理。

对环评部门提出的环保处理意见,应采取有效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不得以任何理由敷衍塞责,并将其作为以后环保设计的主要参考资料,用于设计实践中。

2.2送电线路的设计。

线路工程距离长,所经过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施工困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满足安全、技术的条件下,对不同的地形、地貌、环境,采用差异化设计,使环境影响和污染减到最小,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2.2.1线路走径。

线路应远离居民区、工矿企业、学校、旅游区,在安全和技术满足的情况下,力求线路长度最短。跨越铁路、高速公路、高架桥梁、索道、河流时,满足最大弧垂时交叉跨越距离,保证原有建筑设施和人工环境的正常运行。

2.2.2保护植被杆塔基础。

少占或不占植被面积,确需毁坏时要进行恢复或修补,以防止水土流失;对损坏的土地和道路,应进行复垦和修复;应充分估计线路施工时,对农作物造成的毁损情况,力求减至最小。

2.2.3树木和附着物。

对跨越房屋和其他附着物时,应缩小耐张段长度,增加铁塔高度,当影响居住安全时,可进行拆迁,也可采用改线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使用电缆。线路跨越树木时,应选择移栽或改种其他树木类型的措施,对城区景观树要用跨越方式处理,经过经济林和成片树林时,采用高跨设计的方法,根据各种树木的自然生长高度,按照设计规程确定铁塔呼称高。要辩证看待资金投入和资产的关系,采用跨越或电缆时,表面看投资增大,实质是资产增大和保值增值的关系,这样做既提高了环保系数,又减少了资产流失,减少了二次维护费用。

2.2.4线路材料的使用。

应全面分析和策划材料使用,原则上对农村、平原单回线路杆塔以水泥杆为主,铁塔为辅,扩大可再生资源的适用范围,节约钢材和基础混凝土,又可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城区、山区和双回路、多回路线路,应使用紧凑型铁塔,多回路铁塔,提高单位通道的输送容量,减小线路防护通道宽度。杆塔选用应考虑占地少、不影响耕作,少用拉线塔、拉线水泥杆,多用深基础、大弯矩杆和钢管杆。杆塔制造质量也是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之一,设计时可适当增大安全系数,防止因质量不合格造成重复施工或延长施工时间,从而扩大环境影响。

2.2.5基础设计。

对山区线路,铁塔基础可采用高低腿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变阶梯基础为独立柱基础、不等高基础形式等措施。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并且可节约基础混凝土用量。对城区街道的铁塔基础,应做好绿化,符合当地城市建设的要求。

2.2.6电磁辐射。

线路应避开村庄、学校,减少噪声和电磁感应对人群造成电磁辐射,必须通过时,应加高杆塔,辐射影响严重时可实施房屋搬迁,减少对人畜的影响。要远离飞机场和火车站,防止电磁感应对航行指挥信号和铁路信号机的干扰。要和弱电线路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的交叉角和高度,减少跨越长度,杜绝近距离平行通过,必要时应和相关单位联系,做防干扰措施设计。

2.2.7缺陷处理同“3.1.8”节。

3结语。

以上就电网设计中如何做好环保工作进行了讨论,环境保护是保证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是创建和谐自然、和谐社会的百年大计。因此,应严格遵守环保法,从源头进行控制,减小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目的。

作者:江书增张清峰王晓东单位:南阳电力勘测设计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简短篇八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秦岭山区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森林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秦岭南麓的陕南地区约有96%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4%属于黄河流域,境内森林覆盖率55.55%,森林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区域面积的45.1%,森林覆盖率居陕西省之首。但是,秦岭南麓森林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土流失严重。

陕南地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要,部分区域滑坡塌方等侵蚀严重。地质状况复杂,山势陡峭,岩石褶皱强烈。暴雨频繁、盲目开荒、徒坡耕种和露天开矿等,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1.2森林面积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采伐和毁林开荒,秦岭山地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大约还有2.47104hm2,较解放初期减少12.3104hm2,森林覆盖率由64%下降到45.6%。

1.3地质灾害频发。

由于陕南地区气候环境、地形状况复杂,加上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滑坡、洪灾、崩塌及岩溶等地质灾害频发。

1.4传统生活方式影响。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陕南地区大量人口长期依山而居、靠山吃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而陕南地区又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功能区,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养护山水、治理生态的任务。1.5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不高森林环境污染治理的理念和水平相对滞后,加之陕南地区经济社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经济突破发展中势必会对森林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人类正常生活与生存的重要条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森林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森林本身也具有防风固沙、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等多种作用;森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除了要增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外,政府要出台相关具有法律效应的政策,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确保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构建工作规范实施。

2.2开展综合性的生态环境治理。

相关部门要对陕南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交通基础设建设、矿山开采、景区开发、移民搬迁、林木采伐和退耕还林等各个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遏制并坚决打击违法采伐林木、露天开矿、毁林开荒行为,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2.3进一步加强陕南天然林保护。

天然林具有十分珍贵的木材资源与动植物资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不仅对于保护珍贵木材及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发挥森林长远而持久的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样意义重大。为此,相关部门要采取果断措施,切实保护好天然林资源,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陕南地区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区域面积的45.1%,为陕西之首。直面秦岭南麓天然林现状,当地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必须要保护好这片绿色宝库。当地政府应与公安、农业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天然林区进行矿山露天开采、违法垦荒种地、乱采乱挖等行为,严防水土流失,避免天然林再次遭到破坏。同时,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天然林要及时进行生态修复,让天然林在生态环境中发挥其作用。

2.4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植树造林能够增加森林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当地政府应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植树造林,扩大林区面积和山林资源,提高增加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绿化美化家园的作用。

2.5大力实施人退林进、人退水清工程。

陕南地区的“退林进人退水清”工程,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提供了样板和宝贵的经验。据《陕西日报》在12月的1篇报道:经过5年多的生态移民搬迁,陕西省陕南地区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km2、植树造林8.4万公顷,植被覆盖率比5年前提高了4.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陕南3市共投入资金651.6亿元,累计完成移民搬迁35.8万户126万人,其中,生态搬迁3.75万户13万人,使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实现了人退林进,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km2、植树造林8.4万公顷,植被覆盖率比5年前提高了4.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57.8%,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明显加快。人退水清,通过移民搬迁工程,以及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改变了农村面源污染不易控制的局面;节约用地,累计完成宅基地腾退面积0.2万公顷。同时,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有效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实现“退林进人退水清”,无疑为森林生态建设提供了难得经验和路径,值得推广。

2.6培育森林生态文化综合体系。

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培育生态文化综合体系是1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建设和开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大力发展。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应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森林生态馆、森林博物馆以及其他相关的生态文化设施,以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普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从而使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根植于人们心中的文化现象,为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提供文化支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