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优质11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优质11篇)

时间:2018-08-05 21:21:06

相关推荐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优质11篇)

环境设计课程论文

总结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为未来奠定基础。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竞争力。如果你需要一些写总结的启示和帮助,这里有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总结例子。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一

当前国内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按班上课、实验报告评分的模式,即不同理工类专业的班级按照相同的实验项目进行课程设置,并依据实验报告给出最终的实验成绩。但这并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2],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实验项目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的弊端。

2.1教学模式单一。

实验课的教学模式,通常按照传统的课前预习、课堂讲授、操作演示、学生模仿、实验报告提交、教师评分的固定的教学范式进行,形成处处以教师演示为中心,学生被动模仿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整个实验过程,仅仅是对教师实验操作的重复模仿,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及创新思路。另外,在实验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如果充分考虑学生课前预习的良莠不齐而延长课上讲授,则必然会过多地占用学生的操作时间;如果精简讲解内容而减少课上讲授,则必然会有学生因预习不到位而无法展开实验,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实验课程的质量效率。

2.2实验项目单一。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校对大部分的理工类专业开设的,存在涵盖专业广的特点。但各专业学生因其独有的专业特点,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后续的专业需求都不相同。如果统一地按照相同的实验项目开设课程,一方面会让部分学生因其专业知识储备的欠缺,而对实验课程产生畏难情绪;一方面也会让部分学生因所学内容与其专业关联性不大,而对实验课程缺乏兴趣。

2.3考核方式单一。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保证优良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3]。考核的评价标准甚至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定位和精力投入。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目前多数高校仍采用偏重实验报告给出最终成绩的方式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充分体现出实验课对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会错误地引导学生将精力侧重于书写文字报告上,而忽视实验操作过程。我们深知实验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其实验过程往往比实验的结果更重要,必须加强实验操作环节的考核比重[4]。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二

摘要:密码学是信息科学类信息安全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文以本科类院校的密码学课程教学为背景,就密码学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改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演示系统。

1引言。

信息安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计算等学科相融,是一门综合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密码学不管是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密码学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从研究领域扩展到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因此,除需在本科院校的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开设密码学的理论教学以外,开展其相应的实践课程教学更是十分必要。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三

报告人:。

指导教师:副教授。

杨开诚博士。

开题时间:20xx年3月。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方面,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还太薄弱.

教学设计似乎还处在前理性认识阶段.(发现活动,创立活动,著述活动;)要针对高等教育达到教学设计的后理性认识阶段(理解活动,设计活动,加工活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必须率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本专业自身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造.

(二):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理论》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作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的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2)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该具有课程理论的知识基础.

(3)《课程理论》目前在我校教育技术专业还是选修课程,是第一次在我系开设,所以根据我系学生特征如何教授这门课还缺乏经验.

(4)《课程理论》这门课进行多种教学尝试后效果并不理想:。

对问题归因:_缺乏目标导向,这样导致设计的活动成为无的放矢;虽然也进行了活动的设计,但是内容较空洞;学生的学习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活动支持和控制,活动没有落实到实处.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机制不科学.

(三):从实施的角度看教学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

文献调研: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l____第二军医大学对《法医学》,《病理学》进行了学科教学设计;(核心思想是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重视媒体的作用)。

l______军医进修学院对《统计学》进行教学设计实验研究;(重点是进行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只针对一个单元)。

l_____陕西师大电教系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和设计的参与者访谈得知只是针对重点章节进行了设计,主要是提供了大量的资源,虽然也进行了学习活动,但是实施的效果不理想.)。

l__《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

l__《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培养方案的研究》;。

l__《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尝试》——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初探(核心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三个概念整合应用,但是对学习活动重视不够).

问题分析:。

(1)基于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较多.例如《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就设有“教学设计”专栏,但实质更象教案实例,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而且表现出来也多是基于媒体的设计.

(2)基于学科教学设计的几个案例虽然各有特色,但是最终效果并不象设计者所描述的那样成功.一方面评价标准不科学,另一方面就是对学生的要求定位太低.

根据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对其进行归因,就是对教学设计中的边缘层次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给与的关注较多,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或者学习资源的设计.即把教学设计的重心放错了位置.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和媒体传递,并且这三个设计对象构成了层次关系(见下图).(杨开诚《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二:研究目标和任务:。

1:即按照新的思想来指导《课程理论》教学设计.

(1)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使其在教学设计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重视学习资源的设计.通过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培养学生选择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资源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自适应性学习等.

(3)有特色的目标体系选择依据和实施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2.总结实施经验,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

(1)建立一种开放式的设计范式.设计一种有弹性,可扩展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给他人以静态的理论上的指导和启发,同时又让他人有动态迁移的余地.

(2)研究已有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得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研究框架,即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应用的具体描述理论.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何针对不同情景选择最合适的类型是一个问题.这需要对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进行比较,首先确定四个基本的比较纬度:即理论定向(描述性还是处方性).知识类型(程序性还是陈述性),所需专业知识(新手,专家,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理论起源(硬系统,软系统,还是直觉等),此外理论背景,应用水平等也要考虑.

(3)根据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研究框架和具体的教学情景,得出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充分发挥人类潜能的基础上促使人类潜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设计也必须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应用教学客观规律,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设计的四个理论基础中,学习理论相对较活跃,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也最大.

60年代以来国外教学设计学科发展中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包括: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瑞奇鲁斯的教学设计理论,梅瑞尔的cdt理论和itt理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设计理论等.我国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相对较慢,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引介,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状态.本土化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两个最核心的思想:一是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情感,动作技能五种类型.另一个核心思想是认为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

瑞奇路斯教学设计理论是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方法变量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瑞奇路斯提出了细化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

梅瑞尔提出了教学组织的微策略--成分显示理论(cdt),“目标-内容”二维模型.

何可抗老师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何可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993年雷博(lebow)曾提出关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五条原则:在学习者和教学实践潜在的损伤性影响之间维持一个缓冲;为同时支持自治与关联的学习提供一个背景;将学习潜入学习活动本身;学习者为发展重构过程而承担不断增强的责任,应通过促使这些技能和态度的形成来支持自动调节的学习;增强学习者参与预定的学习过程的倾向,尤其应鼓励学习者采用错误探究策略.

再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观点就是:提供知识的多种外部表征;提供丰富认知工具;设置真实的任务情境;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教师控制相结合;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相结合;重点辅助差生;知识获取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杨开诚《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以上三种观点虽然看起来有很大区别,但也具有很大共同点:重视情景的创设,重视协作学习,重视学习者参与,丰富的资源的设计等.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标准,也是制定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的依据.所以有必要重点阐述一下有关学习目标分类的理论.当前流行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以下几种:。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加涅和布鲁姆的分类方式是在一维上进行,梅瑞尔目标分类则更进了一步,即内容类型—行为水平二维模型.该模型的横轴代表教学内容类型,包括事实,概念,程序和原理四种;纵轴代表行为水平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记忆例子,记忆通则,运用通则和发现通则四级.梅瑞尔还认为事实知识一般只要求记忆,因此事实只存在记忆这一种行为水平.

新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将教学目标按照两个逻辑轴进行分类(见下图).纵轴上的操作呈现的是一种不严格的层级关系.辨别,表象化,理解,记忆是一个层级,属于比较低的层级,对应于学习的意义建构阶段;运用和创见发现是一个层级,属于比较高的层级,对应于学习的能力生成阶段.低层级操作是高层级操作的基础.(李向荣,杨开城《对认知领域教学目类的再认识》)。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期刊,网络,书籍等文献进行调研,了解该课题研究现状,找出不足力求能够避免或者进行改进.

2: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增加任课老师对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理解,领悟理论中可操作的成分.增强设计者和任课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便利性.

3:观察法:通过观察深入课堂,了解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

4:访谈法:通过和老师访谈了解学生情况,和学生访谈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等;。

5: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风格,对该课的意见和建议等.

在实验之初,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搜集资料,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其次是用来帮助开展形成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教学设计的实施作后测,验证实施效果.

文献综述。

观察。

访谈。

问卷。

行动研究法。

和任课教师的合作交流。

资料的搜集。

研究现状。

确定问题,研究需要分析(意义)。

设计方案(目标分析,内容分析等)。

实施方案。

总结评价,经验分析,理论验证。

教学设计的具体描述理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观察。

访谈。

问卷。

实物。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孙克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6:杨开城,“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

8: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4:刘莉《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6月。

16:汪颖,《基于问题解决的课教学方案探索研究》硕士毕业论文。

17:李向荣,杨开城《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的再认识》,待发表。

18:尹俊华著,《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外国教育资料》第1期。

9:徐晓东,“学习文件夹评价法的理论与方法”http:。

10:张倩苇桑新民,“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http:。

11: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12: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中国电化教育》20。

13:容淑芳,张文兰,“id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化教育研究》第3期。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四

摘要:mooc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大课堂,本文首先阐释了mooc是什么及其特点,随后结合mooc课程模式的发展及应用优势,对当前的mooc课程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并提出基于mooc的课程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mooc;课程教学;计算机类课程。

mooc在国内又称“慕课”,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通俗的说,mooc是为了增强知识的传播而由来具有协作和分享精神的组织或个人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1]。

一、mooc的主要特点。

mooc最突出的特点是自主性:由于mooc一切课程均由网络提供,观看视频都要在线进行,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因此学员能随意安排时间,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极高。mooc具有大规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同时参与同一mooc课程人数无上限。学习者的数量可以达到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优质的教学资源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最大规模的共享。只要互联网遍及的地区,凡是在mooc平台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者,都可以畅所欲言、互动以及探讨问题,有利于分享不同的观点,也有利于某一难题的立体化解决。mooc具有开放性的特点:mooc面向全球的学习者开放,来自世界顶级名校的课程都是免费开放的,学习者可以无障碍的获取信息和知识。mooc课程学习资源面向学习者开放,学习者可以自行加工、整合以便于知识的消化或传播。教师的授课形式、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呈现开放形态。

二、mooc对于当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价值与问题。

(一)mooc对于当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价值。

1)mooc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注重教学的个性化。这与现代高校本科教学“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不谋而合的[3]。学习者利用课外时间在mooc平台上进行自主课前学习,跟不上教学节奏也没关系,因为学习者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可以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2)mooc充分体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这和现代高校本科教学的价值取向相一致。mooc平台上的课程都是在线优质课程资源,mooc具有开放共享的特点,人人皆可学的理念得到了全世界人的认可。3)mooc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改进教学的前提是科学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上,mooc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和多元化评价主体,强调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评价过程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

(二)mooc在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mooc有很多优点,在一些理念上契合了现代教学的价值取向,对教学改革有很大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完全通过mooc进行教学,较难实现树德育人的价值取向。老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在育人方面和情感培养方面效果不佳。而且老师不能实时捕捉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据此做出适当调整。mooc的本质是基于互联网在线教学与学习,学习者学习需要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网络终端设备。因此必须是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可以观看、学习。对于没有网络覆盖的地区这种学习方式是无法实现的。

针对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不同层面入手,提出针对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设计。

明确mooc课程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以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为教学目的,以符合计算机人才的复合型发展需求为教学目标。

(二)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计算机类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内容选择从挖掘学科前沿知识新知识、高效利用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网络精品课程和积极开发跨学科综合应用课程这三个方面入手。

(三)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结构设计。

1)从课程设计定位方面、课程发布定位方面和课程管理定位方面来说,教师是mooc课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结合学科特色,根据所开展的相关mooc课程的目标,对课程进行总体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接收学习者向公众账号发出的问题,并对学习者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习者学习进度进行评价。2)学习者学习方式设计。学习参与工具改革,学习交流工具改革。可以采用社交平台软件作为第二课堂进行学习交流。学习者通过facebook、微信、qq群等社会性工具参与到学习中,或通过课程中心平台记录博客,分享学习体会等。3)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媒体,它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在mooc课程中,课堂组织者通过课程中心平台发布讨论主题、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通过这种教学媒体,可以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设计和实施措施。

为了达到优化mooc课程的教学评价的目的,从传统的单一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转变为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可从基于课程结业认证的考核评价和基于学分制改革的学分认证考核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基于校企合作的mooc课程实施模式和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mooc课程实施模式这两个方面构建。

四、结语。

mooc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取代大学教育,但其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在新一轮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吸取mooc平台课程优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变革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机会,必将对教学质量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2]李隆帜.基于大数据技术的mooc教学质量评测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1-45.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五

摘要:双语教学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针对系统工程课程内容,进行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研究。首先分析该课程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对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系统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潮流,必须实施双语教学,培养双语人才,使他们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吸收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education”,根据英国的《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longmandictionaryoflanguageteaching&appliedlinguistics)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used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hject,”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

“双语教学”是指学习的引导者与学习者围绕某一门非语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遵循一定的学科标准,在思维水平上运用两种语言媒介,通过传授、仿效与内化等过程而进行的学校活动。因此,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形式,它的实质是研究型教学模式,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交际能力,目的是在不影响甚至促进专业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同时,提高单语学习者运用目标语的水平,尤其是认知学术语言的能力。

系统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是在较为系统地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实际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技术,能够直接查阅英文参考文献,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教授本门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自然地提高英语语言应用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业深造和就业,同时促进本门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

1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系统工程学双语教学的意义理解不到位。

高校最初开展双语教学只是为了配合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理解不准确。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说了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在授课内容上也只停留在语言的改革上。而没有在教学模式上跟进,其效果是学生多记了几个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并未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1.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双语”能力亟需提升。

教师素质和双语能力是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问题,也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系统工程学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专业知识精深,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的能力要强。

1.3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趋向于应试教育,忽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真实环境中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导致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降低,从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进度。

1.4缺乏双语教学的优秀教材。

目前,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十分有限,本门课英文原版教材匮乏,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的专业术语,相关的英语表达的掌握,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增加。

2对策和建议。

2.1转变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意识到本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教师素质提升。

师资的培养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首先挑选出具有教学经验和英文基础好的青年教师参加由外籍教师任教的英语培训班。强化训练口语、听力及写作;其次,指派教师在国内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间访问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将优秀的双语教师送到国外进修,提高英语应用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本学科最新技术、学术动态的掌握。

2.3学生素质提升。

首先,加大宣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应该加强对双语教学的宣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对双语课程开设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先通过小班教学,积累教学经验,树立学习典型,让多数学生看到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再次,优化双语教学内容,新颖的双语教学内容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

2.4教材选用。

教材的选择可通过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在原版英文教材基础上改编和编著自己的教材3种方式进行选择。引进原版英文教材,价格高,解题思路与方法多有不同,内容不完全适合教学要求;改编教材既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又能符合教学大纲内容。逐渐向原版教材过渡,易于与国际化接轨;编著教材既需要通晓学科知识,又要熟练应用英语的专家来编著,难度较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改编教材切实可行。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系统工程是一门专业课,它的双语教学既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也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既要介绍专业知识还要兼顾中英文的使用。因此,必须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

3.1灵活的授课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某个主题用英语进行讨论,自由发挥,广泛交流,每个人都能得到专业英语口语锻炼的机会。还可以对某一专业问题用英语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教师进行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灵活的双语教学形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2充分利用多媒体。

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自制中英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板书中凡是涉及到专业术语和词汇以及部分不易理解的科技英语句式结构和主要的知识点,采用英中文对照,对于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要用母语进行注释。教学方法上,采用循序渐进法。开始时可以采用20%英语,80%母语,语速要放慢,耐心讲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待学生逐渐适应课堂节奏和部分专业词汇后,可提高英语授课的比例,最后达到全部用英语授课,难点用汉语补充。另外。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画面要生动,师生要互动,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3.3充分利用网络教辅资源。

充分利用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系统工程的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学号登录本门课程,自学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针对部分章节,收集和整理了一些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扩视野;通过相关网页链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查阅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论坛、习题库、聊天室、电子邮件反映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师交流,形成互动式教学。

3.4教学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作业和参与讨论问题情况;期末考试时要求学生独立下载并翻译一篇与系统工程相关英文文章作为课程论文成绩。通过口头和书面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原理,同时提高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4结束语。

系统工程的双语教学的实践还在探索中,虽然摸索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仍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外语和专业水平、多媒体课件内容体系与多元化教学的相容性以及网络教学的多层次化,并且,不断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六

宋代的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答吕子约》)清代的王夫之也说:“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尚书引义》)意思就是“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知”是“行”的结果,对“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回到“行”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行”是“知”的源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代文学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表现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发展与所学内容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联系。近些年来,尽管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对于技能性、技术性课程而言,实践教学不在话下,但是像古代文学这样的人文类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论者大多语与不详。要使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对古代文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必须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古代文学课程实践的情况,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有观察实践、阅读实践、赏析实践、表达实践、教学实践以及人文实践等六大环节。这些环节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是观察实践。观察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都是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向他人学习。

古代文学的观察实践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学习古代文学,怎样分析作家作品,如何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如果是学习的有心人,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言行当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二是聆听讲座,无论是本系教师、本校教师还是外校专家的讲座,必定是讲者关于某个主题的研究或者整理的成果,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讲者的学识、水平,而且还能从中窥见讲者的研究方法、表达方式、分析方法等等,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与讲者面对面近距离地对话与交流;三是影视观摩,这里观摩的影视都是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最大的特点是可视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接触到部分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影视本身已经包含了编剧、导演的理解,学生在观摩时更多的也是在接受一种现成的结论,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四是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既可以是把中小学教师请到高校做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公开课,也可以是学生到中小学去具体观摩教师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主要是观察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如何有效使用教学语言等等。无论何种观察实践,教师事先都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清观察的角度,怎样得出观察的结论,如何利用观察的结果等等。第二是阅读实践。阅读是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连作品内容都不甚了了,那么古代文学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都是在做无用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了。阅读是古代汉语所学内容的实践,也是自己多年所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实践。

就古代文学而言,阅读实践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浅层阅读,追求读通、读懂,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弄清楚,整个作品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主题,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要大致知道;二是中层阅读,追求对作品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读“情”悟“理”,“涵咏体会”,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三是深层阅读,是在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化”的境界,获得思想智慧的启迪,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感染,得到语言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借鉴,成为自身文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经典作品,不仅能够达到读懂、理解,更重要地是要能够背诵,做到张口即诵。第三是赏析实践,主要就是鉴赏分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文艺理论的具体运用。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作品的鉴赏就是要发现和甄别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美、情操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而这些美存在于栩栩如生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动人的形式之中[1]。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建立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识别标准,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分析和鉴赏密不可分,鉴赏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赏析实践不仅要对作品本省进行鉴赏,还要联系作品出现的年代与作者的身世背景、创作理想和创作风格对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一步的欣赏美文,陶冶性情,抚慰心灵,善待人生。第四是表达实践。观察、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表达实践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实践。口头表达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故事复述、师生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读书报告会等。

故事复述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故事要点的能力和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这种实践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时间长(小学已经开始),在大学教学中不常用。师生问答是最为基本的口头表达实践,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正确回答,或者给出合乎情理地分析,再进一步,学生能够在师生问答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课堂讨论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有两种形式:临时小组讨论和正式小组讨论,临时小组讨论就是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代表报告讨论结果;而正式小组讨论是事先就布置讨论的问题,划分好学生小组,由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资料查阅,课下组织讨论,上课由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专题辩论主要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先根据辩题把全班分成正反双方,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推选主持人一名,推荐正反辩手各四名,按辩论赛的组织程序组织辩论,组织专题辩论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和团结协作意识。读书报告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向读书报告会,由教师事先公布阅读篇目,规定好时间,由学生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一种是非定向读书报告会,由学生自行确定阅读篇目,并在约定的时间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这两种读书报告会的参与人员最为广泛,报告人既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临时确定。书面表达实践有两种类型:一是研究论文,包括专题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二是创作尝试,包括诗词创作尝试,小说创作尝试,剧本创作尝试。

专题小论文一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如讲《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写统计报告:第一,统计曹操的笑、刘备的哭,写出具体回目、事件过程;第二,叙述西蜀“五虎上将”的一生事迹,写出具体回目、主要事件;第三,统计三国主要战事的谋略、得失关键。第五是教学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者,教学能力就是合格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它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上所有的实践。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试讲;二是试教;三是实习。试讲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这种教学带有模拟性质,主要是实战前的演练,其目的是让老师和同学帮助即将实习的学生在出校门前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试教就是尝试教学,是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尝试。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就需要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将自己所有学习和掌握的古代文学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展示和练习。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慢慢地自己逐渐熟悉了各种技能技巧,而且开始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第六是人文素质实践。人文素质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素质因素,我们通过阅读实践、赏析实践,已经能够与正确地理解这些素质,并且能够对这些素质进行恰当的分析,也能把这些素质正确地表达出来。但是,即使学生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人文素质没有与学生本人发生联系,没有对学生有所影响。

而且这些实践活动大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截然分开的,我们这里将其分开,纯粹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古代文学教学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一是要考虑实践的整体性,要做到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比如各个实践环节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次数都要考虑进来;二是要注意实践的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通过自己的制图教改实践,研究了对改变传统制图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具体解决方案,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制图教学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在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的今天切实地贯彻教改思想,形成新的制图教学体系.是当前制图教学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重要课题。

图纸是工程设计和制造的技术语言对机械类的职业教育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培养一个实用人才.必须把制图教学与各种岗位特点相结合,将制图教学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针对不同的教育任务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才能使一直被独立出来,脱离了实际岗位的制图教学,从基础理论教学的模式中走出来,成为一门实用好学服务于岗位技能的课程。

1.1内容陈旧、一成不变,强调课程的基础性而忽视学科的发展性。

在传统产业中平面图纸是主要的信息载体但cad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自1960年诞生以来有了极大的发展已经普及到了涉及“设计”的各个领域,在机械制造领域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现代制造产业已经到了使用计算机直接绘制三维实体模型并直接转换为投影图,甚至直接使用数控设备加工的时代。而传统的制图课程完全没有反映设计领域的这个巨大变化。

1.2学科孤立,教学脱离实际应用。强调课程的独立性而忽视学科的交叉性。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制图课过分的强调了图解法。由于与应用环境分离.使知识的衔接性差,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我们纵观一个产品的诞生的全过程你会发现,人们最初设计的原创模型是三维的,制造出来的零件也是三维的最后人们使用的还是三维的。但是,自画法几何问世以来,在过程中间传递信息的却是二维图样,机械制图课程的核心就是教授学生用平面图形表达空间立体。因此为使学生具备绘图和读图能力,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三维立体与二维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也必须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建立起空间思维和构形能力这就势必要求有较高的授课学时而所进行的训练却不是人的正常思维方式。更不用说让学生理解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了。

1.3培养目标偏差,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从创意到成型的整个设计过程中绘图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仅仅是将设计思想或设计结果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本身不具创造性。因此.这样的环节理应强调效率。但后来的制图课为追求纸介质图面外观质量而让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保证图线均匀、图面整洁等重复性劳动上,使学生疲于应付。这不仅效率低下,更无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传统的机械制图课强调学生垂直思维、强调独自工作.却没有横向思维和团队协同工作等方面的教学环节,而这恰恰是现代教育需要培育强化的。

2、教改的基本思路的探索。

2.1将制图教学与技能培养、岗位训练结合起来。

制图是设计和生产工作的一种技术.它不应该独立于实际应用存在。因此。我们的教改首先就要解决脱离应用的问题。

要到设计、生产中去发现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岗位.寻找典型的零件,紧紧围绕具体工作和零件开展制图教学。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还使教学体现出一定的实用性。例如讲公差的表示法.就以测绘一个零件的公差情况为例来讲.并让学生实际去做。用具体的量具测量出来.用图形表示出实际的零件,并用图形将公差信息表达清楚。

2.2引入cad、cam思想与工具,使制图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统的手工制图技术的应用范围正逐步缩小制图基本原理和技术的实现形式有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绘图笔、绘图纸正逐步被计算机取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就必须引入cad、cam等思想和具体的工具软件.并把他们直接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的制图技术。

2.3提倡数字化教学、强化三维课件教学。

3.1教师必须深入企业.改变观念。

要教改必须知道我们的教学欠缺什么?不到企业实际的劳动环境中向工人师傅请教,不去了解实际的工作内容是绝对不能搞好教改的。只有站在实际岗位上才能懂得我们最应该教什么!才能真正转变我们的观念,把制图教学的教改落到实处。

3.2教学条件与教材建设必须配套。

要实现数字化环境与多媒体教学.就必须把配套教学条件完善好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上把软硬件配合问题考虑进去,把教材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考虑好。不仅要直接使用象:autocad.caxa这样的实际的cad类软件还要使用制作精良的cai课件。使制图课程教学中cad.cam应用和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既不偏重,又精彩引入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思想。cad不仅是新的教具.更是新的思想的载体。

4、教改的实施与效果。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及深入工厂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企业生产中制图技术应用现状并致力于这项工作的实践。

4.1直接使用autocad做教具进行教学同时引入cad思想。

在制图教学中适当增加cad的基本思想与概述的教学,以autocad为具体例证,直接应用于制图教学中是我进行教改实践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一教改措施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良好作用,特别是针对职教中心的特点,搞好这一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进步,有利于学生接受最新的技术.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思想既切合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2将零件测绘及公差测量技能向制图教学内容中进行整合。

学习制图课程的学生往往尚无实践经验.对诸如常用零件和标准件的加工工艺、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工艺等没有概念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讲解起来又非常抽象、枯燥,因而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结合到具体的某项实际工作中,例如测绘过程,将相关的知识的意义得到具体的诠释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走入工厂现场一样,学习和了解实际知识。它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知识面。从而使教学摆脱了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束缚,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拥有自由的学习空间,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4.3开发制图教学课件。

为配合自己的教改思路设想,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配合自己的教学课程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的制图课件。课件大量采用autocad及三维动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制图课中需要让学生看到的实际情况展示出来,把在现实中不容易展示的东西都用动画模拟出来,使原本枯燥、理论性很强的课堂充满生机.学生有了兴趣.空间概念很快建立起来.学起来就容易了,自然教学的效果就有了飞跃。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八

摘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院校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则是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论述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入手,分析了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及其效果评价,从而对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之后,目前已经从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升,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通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要实现上述转变,其基础工作是抓好本科教学,其核心工作是要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各地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质量提升工程,而在本科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加强学生素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更是其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即通过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并对其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新的全面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一、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特点。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进行体验、感悟与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教育思想和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和经验。它注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努力帮助学生投身到与他们将来需要有关的、各种有一定难度的真实任务或解决难题的社会活动中去。基于这种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即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具有多元智力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优势,要给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相同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采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且能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造学习环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多元智力,使学生各自的智力潜能都能够得到开发和互补。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为目的,而不是把获得知识作为学习唯一重要目标,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主要通过参与项目来获取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传授的系统知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反而是通过项目的参与实现的。四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动合作探究,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沟通与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相互扬长补短,全面提升各种能力。五是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唯一评估学生学习的标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参与程度、进步等方面都成为评估的项目。

二、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本科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在过去精英教育阶段,人们所重视的是研究性人才,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需求主要是应用性人才,特别是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凸现,不少本科院校也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口号,凡是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实验,实习和实践等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必须指出,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学校相比,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毕竟是不一样的,即便同样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而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综合型的应用性人才。所以,对于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学生不仅要增强其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思维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应该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正因为如此,专业理论对于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来说,只要了解够用就可以了,但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理论的学习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重要的。

在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往往都是比较偏重的,其学分和学时、师生教学精力的投入和教学资源的占用都占据了人才培养计划中相当大的比重。于是,在适应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不断推进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中,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中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以传授现有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传授进行的。三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四是以标准化测验为主要评估手段,并以这种标准化测验的成绩作为学生各种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其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则相对较差,这与目前本科院校要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正是为了适应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这一需要。所以,项目式教学的应用与实施就成为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合理选择和有效途径。

项目式教学最初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儿童教育和中学教育领域,后来逐渐在高等教育中得到推广。在我国的高职高专学校和本科院校中的一些工科、医科和商科等应用性专业都有程度不同的应用,但在本科院校的很多学科专业教学特别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则很少。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许与人们对项目含义的理解有关。在很多人看来,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就是指借助各种相关资源,在一定时限内成功地制作某种有形的作品或者将某种作品推销给客户的努力过程。但实际上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也是管理学科中项目在教学领域中的延伸发展和具体运用,指的是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是有形的物体作品,也可以是无形的看法或方案。这种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核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一定成果解决实际问题。鉴于这种理解,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项目式教学这种模式推广应用于本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因为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地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对现实世界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并有效运用理论,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项目式教学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项目式教学可以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完全项目式教学,即对课程全部教学内容重新整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教学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另一种是部分项目式教学,即对课程的原有教学内容按照其自身特性和教学需要进行分类设计和调整重组,部分内容仍由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则通过项目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相比之下,后一种方式更运用于大多数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因为有些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单靠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易完全理解掌握,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其教学资源和学生能力等方面也会有程度不同的局限,也将对项目式教学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产生制约和影响。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与应用性专业课程的项目式教学相比,在实施流程上大同小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即明确研究范围、组建项目团队、确定项目选题、拟订实施计划、利用相关资源、分工合作研讨、完成项目成果、展示汇报成果、全面考核评价。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成果一般都是研究性报告或论文。由于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要保证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质量,关键是如何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

第一,项目选题。这是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般来说,项目选题需要两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来划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和自由发挥思想的大致范围,并依据课程教学的目的提出项目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所划定的大致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个性特点进行自主选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料又具有学科交叉性、前沿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作为教学项目,便于学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项目教学的内容。但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宜把某个项目选题强加给学生进行“命题作文”,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展示其智力强项,增强其智力弱项,全面提升其多元智力。在项目选题这一环节,教师担当的是指导者角色,要确保学生的项目选题能够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并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生担当的是实施者角色,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以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项目学习的可持续性和项目成果的质量。

第二,合作研究。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但它应该与项目教学的内容相适应,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项目式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模式,这种特性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项目往往都是需要在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现实中的某些问题,通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实例,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最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制订项目研究计划,广泛查阅和充分利用各种相关信息资源,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且,这种研究通常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因而,项目式教学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开展合作研究。学生在确定项目选题同时就要组建项目团队,拟订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研讨。项目团队的组建一般以4—5人为宜,应注重团队成员在知识、能力、个性乃至性别等方面的搭配,强调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参与热情。正是通过项目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其在学科知识方面的融会贯通和在智力才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才能创新思维,建构起自己新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综合性的多元智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十分重要。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又要讲求教师的主导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和指导。

第三,考核评价。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保证在项目式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达到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在项目式教学中有一种新的考核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概括为纵向性的过程管理和横向性的全面评价两个方面。所谓过程管理,就是不仅仅要关注最终的研究成果,也要考察项目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团队成员的分工任务及其完成情况,每个项目教学中实施步骤都要求有文字记录并赋予一定的考核分值。所谓全面评估,就是在考核内容上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选题的创新程度、查阅利用相关信息资源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展示成果的课件制作能力、团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等多个项目。在考核方式上包括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成员互评以及团队整体与成员个人表现评价等多种视角。当然,在项目式教学过程管理和全面评估中要避免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搭便车”,不劳而获的现象。教师充当的管理者角色十分重要,教师要及时了解动态,发现问题,调控纠偏,最后在全面综合各方面情况基础上对学生项目式教学的成绩作出结论,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和重大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会有理想的效果。

四、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被证明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湖州师范学院在诸如《世界通史》、《西方哲学史》、《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国际关系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广告学》、《管理学》等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程度不同地实施过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对上述这些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任课教师的了解反映,师生普遍认为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成效是主要的,也是明显的,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最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学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项目式教学则让学生在较大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个性特点自主选定项目,而且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前目标明确,学习中动力充足,学习后成就感较强。相对来说,项目式教学在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学习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成效比较明显。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目前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也都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是普遍存在教师单独自导自演的状况,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而项目式教学则突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项目的实施者,项目的完成主要是学生自主实施的结果,教师只是扮演了引导、指导和管理的角色,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其三,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的综合素质。目前,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缺乏独立思考进行创新思维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较少学生能够把书本上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项目式教学中学生要完成项目任务,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会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学生需要广泛查阅和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依据相关的专业理论,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通过分工合作,反复研讨,形成最终成果,并用课堂演讲等形式加以展示。在此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训练的确凸现了实践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其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目前,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在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上强调学生间个体的竞争性,忽视学生间团队的合作性,这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不相吻合。而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这不仅是由于学生各自的多元智力存在差异,在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时需要优势互补、协同合作,而且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这对于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培养和教育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

虽然项目式教学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施成效明显,但其广泛推行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认真对待加以克服,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项目选题与学生兴趣的问题。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大多适用的是部分项目式教学,可以在教师集中讲授课程的专业知识后再开展项目式教学,也可以在教师部分讲授的同时选取若干个比较重要又比较适合的章节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但无论如何,当学生在划定范围内自主地进行项目选题时,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指导,既要保证项目选题符合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项目教学的可持续推进。

其二,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问题。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耗费时间较长,投入精力较多,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一般不宜在大一或大四学生中实施,前者缺乏学习的基础,后者缺乏学习的耐性,要保证项目式教学的质量,既要控制项目实施的数量,更要注意项目实施的质量。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管理,由于项目团队数量较多,其项目选题又各不相同,这对于指导教师的力量和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有更多的指导教师的人力和精力的投入。如果任凭学生顺其自然,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则项目教学的成效会大打折扣。

其三,实施条件与考核评价的问题。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需要师生教学双方都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般适于在小班规模中实施,而且课时量要有一定的保证。教室座位可以移动便于分组讨论,多媒体设备可供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论辩讨论,项目团队的活动都要有文字记录,每个项目团队及其成员的项目成绩最终是通过对过程的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得出的,但这些实施条件未必都能充分具备,这种考核评价又显得比较繁杂。所以,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有效实施项目式教学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总而言之,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尝试结果表明,成效是明显的,但难度也是存在的。要提升这种项目式教学的质量,改善其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美)sallybetman著,夏惠贤等译.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钟启泉.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6]王林发.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8):105—109.

[7]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82—187.

[8]王应解.在本科教学中引入项目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9):47—50.

[9]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4):9—11.

[10]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11):105—109.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九

导,指导、启发使明白的意思;论,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的意思;导论亦称引论,一门课程的导论是指用较为概括的语言,来论述这一学科的基本的、整体的思想,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对该学科有较为整体的、系统的把握,对这门课有概括的了解。这样看来,一门课程的导论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概括介绍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二是指导、引导、启发。一门课程的基本内容的介绍只要谙熟了这门课程的内容,做一归纳、提炼即可。而指导、引导、启发就比较复杂,因为这就有一个向哪里指导、引导、启发的问题。

一、导论的方向。

应该向哪里指导、引导、启发呢?这不是简单的对一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的问题,而是对一门课程的一个“形而上”的追问。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形而上”的追问呢?这是由这个追问的缘起决定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意义动物。哲学对意义的探索由来已久,历史上著名的有:洛克和休谟的观念论的意义论,穆勒和罗素的指称论的意义论,维特根斯坦的图象论、工具论的意义论,戴维森的真理论的意义论,胡塞尔的意向论的意义论,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理解论的意义论。袁祖社“人生于世,区别于动物者,在于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人为意义而活着,在意义的指引和推动下又去创造新的`意义。失去意义,人便复归于动物。”人的意义动物的本性决定了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作为所有课程学习主体的人,自然在学习任何课程时必然要追问其意义,这是学习者的本能。所以,一门课程的导论应该是向学习者普遍关注的价值和意义的方向,进行指导、引导、启发。心理学的研究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个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需要被激发起来后,情绪学习系统就产生一种激情,当教育人员传授的信息有助于达到学习者的个人目标时,心理能量能涌动起来,产生的复合胺等化学物质渗透到大脑的生物组织中,驱使大脑不断地产生这些化学物质。

二、公共关系策划课程的导论。

(一)公共关系策划课程的基本内容。

1.公共关系策划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一是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是公共关系策划的涵义、实质、基本类型,产生、发展、现状,策划的原则、地位和作用,等等;二是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学习、掌握从公共关系调查材料的分析―――目标的确定―――策划类型的提出―――创意―――计划―――完善的策划全过程。让学习者通过公共关系策划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铺垫一个进行公共关系策划活动的理论功底。

2.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一是专题策划的知识、技能、技巧,如开业典礼策划、产品营销策划、危机策划、社会赞助策划、旅游策划、会展策划等。二是综合策划的知识、技能、技巧,主要是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策划,如生产性组织、商业性组织、服务性组织等。

(二)公共关系策划课程导论的方向。

公共关系策划课程导论的方向由其价值、意义决定。从人类历史看,公共关系策划课程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它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领域的运用更加广泛,从应用效果看很富有实效性,所以,公共关系策划课程,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较为高涨。一言以蔽之,公共关系策划课程的价值、意义在于其应用性,所以策划意识的培养及其技能、技巧就成为学习该课程的根本利益点。一是公共关系策划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这是基本的。任何一门课程,不论是理论性强还是实践性强的,不同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必须的内容之一,只是侧重于理论还是实践而已,正如马克思所言:“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孔子所言“学以致用”。公共关系策划课程因为其极强的应用性,所以更加侧重于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为了达到公共关系策划课程导论所确定的这一目的,我们一般采用模拟策划的方式方法进行训练。就是让学生在模拟策划中进行学、想、做、组织、实施的全方位实训,能够实际操作比较常用的公共关系策划活动,如开展的开业典礼策划、产品营销策划、危机策划、社会赞助策划、旅游策划、会展策划等专题策划,就是让学生组成专题策划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专题策划题目;群策群力进行各小组的专题策划;各小组的专题策划演示;学生、老师共同学习、评价个专题策划,并提出针对性完善建议。使学习者能够较全面了解、掌握各种公共关系策划活动。二是公共关系策划意识的培养,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公共关系策划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是学会怎么干。公共关系策划意识的培养,则是学会什么时候干什么。没有公共关系策划意识的培养,再精到的技能、技巧,也没有发挥的时间和领域,只有通过公共关系策划意识的培养,能够扑捉到公共关系策划的时机,策划技能、技巧才有用武之地。所以,策划意识的培养就成为公共关系策划课程的高级的、根本的任务。公共关系策划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其有效方法就是时长期的、时时刻刻地注意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敏锐地扑捉到公共关系策划时机,进行策划。这种敏锐的意识,如果能够达到“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么这种策划就是无二的,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商业史上、经济史上、政治史上、军事史上的传奇,都是这样发生的,也对“众人皆醉我独醒”进行了经典的注解,这也是策划“家”与策划人员的根本差别。

作者:王伟然单位: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超过500所中职、高职及高等院校将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之中,实验是化工类环境工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想要切实提高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效率,学校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结合中职院校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变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应激发起学生的动手实践的兴趣。目前来说大多数学科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实验教学并不具备挑战性,而中职学生正值少年时期,他们具备很强的冒险精神,实际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更喜欢一些挑战性较强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兴趣不高,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教师应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比如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再为学生提供完整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正式教学之前提前将实验的题目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搜集学习资料完成实验内容的编写,并自主完成实验目的、意义、实践应用价值等等内容的总结;学生实验中需要的试剂及相关设备不再由教师预先准备好,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由学生在实验员的协助之下自己取用需要的试剂及设备。通过类似的方法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实验设置应于理论教学及生产实践相结合。

实验项目的设置必须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践相结合,当前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内容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等部分,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设置实验内容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第一个层次的实验项目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学习的理论基础,第二个层次的实验项目则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第三个层次主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课程中,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在实验准备工作中必须对实验内容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实验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实验参数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三、实验教学方法应多元化。

目前来说大多数中职院校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方法都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课堂实验完成实验教学,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引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仿真实验、非课堂实验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课堂实验主要为探究性实验,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的过程,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可以予以指导,但不能过多干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来说仿真实验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于高等院校电子电工等等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但在中职院校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计算机机房,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主要承担引导作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设计及探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其进行分组,由成绩优异、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学生探究实验时教师应做好辅导工作,防止学生实验方案偏离本次试验主题,此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应严格检查学生撰写的实验预习报告,确保学生对于实验的基本原理、总体的流程及实验要点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实验的过程中做好全程跟踪工作,保证学生事实求是,不存在造价等不良现象,也可以有效防止因学生操作不当引起不安全事件,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等现象,此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验证,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坚决杜绝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帮助养成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十分有利。此外,实验报告是检验学生实验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必须保证实验报告内容及结构的完整性、真实性,也有利于学生求真务实学习作风的养成。结束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但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化工类管径工程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这些问题简单提出几点建议,仅为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部分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篇十一

摘要:用cad(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是工科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cad制图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型课程。cad课程的教学会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笔者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的特点从cad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期达到促进同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工程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一种形式。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手工绘图已经成为历史,普遍采用计算机绘图[1]。当然,利用计算机绘图也是当今理工科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2-3]。cad制图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4-5]。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绘图软件,较为熟练地绘制专业工程图纸,并能借助绘图软件计算、分析数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基本技能。cad制图课程具有基础理论与工程技能训练的双重特点,也是联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纽带。cad课程的教学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针对采矿工程专业cad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分享近年来的一些教学体会,以飨采矿专业的同行和学生。

(一)课堂教学内容。

在综合比较后选定autocad版软件和相应的教材作为采矿专业cad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先进的绘图软件和优秀的教材是上好这门课的前提,可以照本宣科?非也。因为好的教学内容是关键,为此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重新梳理出以“线-点-面-图形编辑-图形管理”为顺序的教学内容。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待学生对cad制图有了一定基础后,再系统介绍一些软件方面的应用知识,比如:利用area命令求面积等。

在绘制图形案例教学中,没有选用教材中的图例,而是与采矿工程专业实际工程相结合,先让学生绘制简单、有用的实际工程图纸,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工程图中的标准图框a0到a4号作为案例进行绘制,图框是由竖线和水平线构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命令,图框绘制完成并保存待参加工作后利用(因为工程图的标准图框全国统一的);然后,再绘制完整的采矿专业工程图纸,这样可以使学生平时的课程绘图练习做到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很有成就感。

(二)学生课堂练习内容。

cad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动脑,而且要动手操作。因此,在安排学生课堂练习方面,选择了5套独立的实际工程图纸,由易到难让学生练习。先是一套三居室的建筑房屋平面图,只给定了建筑物的中心线轮廓及相关尺寸,让学生绘制cad房屋平面图;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室内装修,绘制一个房屋装修平面布置图,包括瓷砖、卫生间马桶及家具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练习基本功,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也让学生在练习中增加了对基本生活常识的了解,比如:门的.宽度,床的大小与规格等,也可以防止学生相互抄袭。学生有了一定绘图基础后,再绘制与采矿专业有关的工程图纸。笔者结合自己在国外的相关工程经历选择了一套全英文工程图纸中的一个三心拱隧道断面图让学生绘制。一方面公路隧道与井工采矿的巷道相类似,而且三心拱断面在所有巷道(隧道)类设计中难度最大,另一方面还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见识。第三套图纸是绘制一个煤矿的综合地质柱状图。综合地质柱状图是反映矿区地层结构和岩体属性特征的重要成果图件之一,是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图纸。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cad软件文字输入与编辑基本功。第四套图是绘制《采矿工程设计手册》[10]中的刀把式井底车场平面图。井底车场是联接井下大巷运输和井筒提升的枢纽,它担负着煤炭、矸石、物料、人员的转运任务,在整个井下运输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1]。第五套图是绘制《采煤学》[12]课本中的一个采区布置示意图,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让学生自己设计与绘制,包括采区尺寸等需要学生去查找。一个矿山的采矿工程主要由地面(工业广场)、井底车场和采区组成,所以,选择这些部位的图纸让学生绘制,使学生不仅学习了cad制图,而且与采矿工程专业的知识紧密结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cad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职责,自古有之,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作为采矿专业的教师,如何上好cad制图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cad制图课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这门课程,这样才有动力去钻研cad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认真组织教学。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cad课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由于大二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仍不甚了解,部分学生感觉迷茫,总认为自己的专业不如别人,学一行厌一行,对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笔者上第一堂课时,没有正面强调cad课如何重要,而是采用发问的方式,询问学生有哪些方式可以挣钱谋生?答案五花八门。笔者归纳学生的答案,即:说,做艺人说相声、唱歌或节目主持等,可以挣钱谋生;写,写小说成作家可以挣钱谋生;画,成为画家或工程师画图纸、搞设计,可以挣钱谋生。当然,还有肩扛背驮也可以挣钱谋生。通过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此外,笔者还下载了国内知名的与矿山有关的大型企业和设计院招聘广告,把这些企业对采矿专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晓掌握cad绘图技能对于求职就业的重要性。

(二)边教边学边操作。

cad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但操作使用命令比较多,命令之间没有连贯性。所以,笔者在教室选择上,除了要求有多媒体之外,还要求每位学生要有一台电脑。这样,笔者在讲台上讲述完一个操作命令,马上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现场答疑。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指导,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命令的使用与操作,切忌死记硬背。

(三)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并延伸cad的应用。

在学生绘图练习案例选择方面,密切与采矿工程专业结合,并把cad的使用在专业方面进行延伸,紧扣实际工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比如,计算矿量时,根据底板等高线计算矿体的面积,有的借助求积仪来求面积,学了cad后,就可以直接用area命令求面积,计算矿量;还有利用cad直接绘制地质剖面图,确定点的坐标,按照一定的坡度寻求最佳矿区道路路线,等等。

三、cad课程考核方式。

后,取消了期末一卷定终身的闭卷考核模式,将考试纳入到平时的案例练习中,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按照正规要求提交5套图纸,最后根据5套图纸的绘制质量以及课堂学习情况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四、结语。

cad课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基础型课程。用cad制图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如何教好该课程,让学生终生受益,探索建立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密切结合实际、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值得cad教学同行专家深入思考,不断完善,找到更多有效的举措,共同推动采矿工程专业cad制图课程教学上新台阶。参考文献:

[1]d实用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4]杨文伟.21世纪高校cad课程整合与实践[j].时代教育,(10):94.

[5]刘平,刘楠.工程制图cad考试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3):3.

[7]陈德业,黄惠莹,d建筑制图实例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李乃文,夏素民,d中文版机械制图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9]邹云翔.矿山地质剖面绘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10]张荣立,何国纬,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1]柳忠校.井底车场建模系统[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12]中国矿业学院等高校.采煤学[j].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