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范文(汇总13篇)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范文(汇总13篇)

时间:2022-10-18 14:48:22

相关推荐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范文(汇总13篇)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征文

难能可贵的品质总是与艰辛和努力相伴。在总结中,可以提出自己对未来改进和提高的建议和规划。以下是一些有关健康的小贴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一

环境审计的概念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工业企业界,为避免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经济与法律后果,工业企业最初开始实施环境审计。随着一系列审计标准的相继出台,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并逐步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本文回顾了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逻辑,分析其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借鉴意义,进而提出推动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

(一)作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工具的环境审计。

最早的环境审计(environmentalaudit)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工业企业内部。当时,西方工业经济经历了200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20世纪50-60年代期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包括日本)爆发了“八大公害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政府也集中出台了大量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此背景下,一些欧美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主要是石油开采、化工、采矿、冶炼和大型制造业界的公司,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环境违规风险,将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以检查并确保其经营活动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环境污染事件而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或经济处罚,因此,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健康和安全要求的相关规定,生产许可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规定,以及企业生产、储存和处置有害废弃物的规定和潜在环境风险等。从其目的和内容来看,这一阶段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以重大的、显性的环境风险为主要对象,关注直接威胁人与环境安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环境要素,以符合性审计方式为主,是一种形式简单、内容单一的环境风险管理工具。

(二)作为企业环境管理体系部分的环境审计。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并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工商业经济活动当中。同时,随着环境审计的相关制度体系、技术方法和人才队伍逐渐成熟,企业对于环境风险控制的能力大为加强,环境审计从先前“单一的环境风险管控手段”逐步向“系统性的环境管理工具”发展,其重点也开始过渡至环境管理系统审计。美国内审协会1995年对599个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内部审计对环境审计的认识有所提高,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也有所扩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保护合法性审计,审查各类污染物排放法规是否得到了贯彻实施;(2)环境保护政策及控制程序审计,审查企业是否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及其执行情况;(3)环境管理系统审计,审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系统的运转及其结果;(4)有害物质的贮存与处置的审计,审查对有害物质处置是否安全可靠,是否会引起隐患或影响未来环境;(5)环境经济责任的记录与披露,审查有关环境问题的帐务处理,以及如何在财务报告中将这些信息加以披露。与早期相比,这一时期企业环境审计具有明显的系统化特征,在符合性审计基础上,发展了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的范围,并发展出受托环境经济责任的概念。

这一阶段,相关审计准则和标准的出台为环境审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欧盟1993年发布的环境管理审计体系(eco-managementandauditscheme,emas),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14000系列标准,两类标准都要求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实施系统规范的环境审计。以iso14000系列标准为例,该系列中的iso14010-14012三项标准均为具体指导操作的《环境审计指南》,包括《通用准则》、《环境管理体系审计》和《环境审计员资格准则》,指出环境审计是“对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系统的连续监控过程”,这样,环境审计发展成为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作为企业战略的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提升为企业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的必然要求。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广为全球行动。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组织,也迅速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内部环境审计逐步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格兰特•莱杰伍德在其所著的《环境审计与企业战略》一书中就指出:“环境审计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创新能力,而且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等各个方面”。

这一阶段,环境审计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内容,其现实价值被进一步挖掘:第一,环境审计通过对企业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环境制度以及具体环境行为的有效监督,确保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发展,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第二,环境审计通过对企业履行环境经济责任的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和鉴证,从而监督促进企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环境审计有利于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总之,环境审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率、规避环境风险、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能塑造企业形象,改善公共关系,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凸显了环境审计的战略价值。

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发展对政府环境审计的借鉴意义。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和政府环境审计具备较高的同质性,从“审计的本质是证实和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角度出发,可以给出环境审计的一般定义:即“环境审计是为了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依据环境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鉴证”。基于两者的同质性,总结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过程和逻辑,对于如何推动政府环境审计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审计应更加注重全面审计。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始于“规避重大环境灾害”的现实需要,并经历了从审计“内容单一”到“全面系统”的发展过程,这样的发展逻辑是符合实际需求的。从我国审计实践来看,由于审计资源紧张,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也历来强调“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近年来,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环境治理重点,审计署陆续重点开展过退耕还林、部分城市排污费、环渤海城市水污染防治、“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和行业节能减排、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专项资金的审计。总的来说,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对象仍较为单一,主要是各类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属于“环境保护末端治理”环节的“财务收支审计”,而对于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环境质量、企业环境政策、项目环境管理等“非末端治理”行为的“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却实施较少,严重制约了政府环境审计的全面发展。因此,下一阶段,政府环境审计应更加注重统筹规划,着力构建环境审计整体格局,努力推动环境审计全面发展。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同时政府也颁布了很多对于环境保护管理的制度。但是随着政府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影响,环境保护的体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部门的行动缺乏联合的作用,这样就一直阻碍着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本文就主要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现状出发,从中找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优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以后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优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法律对策。

我国对于环境的管理是十分晚的,但是已经研究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环境保护道路,并且中国在对环境保护管理上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现在环境管理的制度当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阻碍中国建设发展的问题,阻碍了中国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步伐,所以为了使经济和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环境的管理体制。

一、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地方立法发展落后。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进程中,我国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在这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当中包含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内容。但是对于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却缺乏专业性的立法,特别是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的实际操作问题也逐渐突出。对于环境保护体制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完善做得非常的.不到位,同时忽视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地位。在环境保护制度中也制定了很多违反环境保护行为的惩罚措施,但是每一项措施都是一些行政处罚等比较轻的惩罚。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环保部门对于违法环境保护的人没有相当足的惩罚权利,对于环境保护制度的执行力也十分的不足,在整个执行的过程中阻碍的因素十分的多,而且在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整个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比较高,同时这个过程也十分的长,所以就导致了很多的违法行为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制止。地方环境立法的发展速度也十分的重要,因为地方环境立法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环境管理的效果。但是我国的地方立法发展的迅速度十分的缓慢,同时每一年的环境保护制度都在不断地进行改变制度,从一级一级的递增,最后导致到地方上面的制度就十分的多,这样就会使得地方环境的立法工作操作起来十分的不适应。

(二)环境管理体制不顺,联合部门缺乏凝聚力。

在我国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以条块结合管理的方法为主,就是把环境管理体制分散到各个部门和划分到各个行政区域。就是地方的环境部门在对环境的制度以及对环境保护上面要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但是在对环境保护方面所需要的人力以及财力则是由地方的财政部提供。很多的环保问题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都在各个行政职能部门上面,这就使得整个的环境管理工作缺少独立性。这样的话环境都保护工作就会收到地方政府的阻碍,很多地方政府会更多的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去忽视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环境保护也会受到其他部门的一些阻碍,因为很多的自然资源保护都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然后部门之间又缺乏联系,这就会导致环境管理体制十分的不顺畅,更有一些部门会因为权力发生冲突,这样就会造成环境管理体制制度上的一些混乱。

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在立法中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规定都比较模糊,特别是对于部门之间该如何开展工作对环境进行保护也没有规定的十分详细。特别是很多行政主体,由于对自身部门利益的考虑,对于一些法律规定就十分的不明确,让很多部门对于有利可图的事情就会发挥他们的权利,而对于一些没有利益可图的事情就会去忽视。当在对环境保护上面没有上级部门进行干涉时候,很多的部门之间就会出现互相推脱的现象。特别是在对环境保护日常的工作当中,一般就只有环保部门承担起了自身的责任,但是对于其他的部门依然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进行执法,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执法的效果。

(三)基层管理能力薄弱。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环境的保护提高重视,建立了十分庞大的环境管理事务,在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的整体设置上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但是我国在环境管理机构的经费以及制度设置,还有配备上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在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管理的机构设置上来看,我国的政府工作部门已经到达了县级政府乡镇政府,但是很多的乡镇政府依旧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以及聘用专门的环保工作人员,这样就导致环境的主要行政执法工作集中在城镇上面,从而忽视掉了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同时也对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失去了监管。同时每个地方对于环境污染源的监管也不到位。在城镇以及县市级上面所产生的污染源是十分的多的,但是在这上面所设置的环境管理机构却相对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地方上的环境保护没有得到很好的履行,而对于中央设置的环境机构却很多,规模也特别的大,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也十分的强,最终导致环境保护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把对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不断地下放到地方政府同时也包括对环境保护上面审批权限的下放,这样就导致了很多群众对于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就给基层环保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以及困难。基层环保机构在各个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具备的只发技术装备以及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这些都是基层环保机构建设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二、优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就提出了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是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个新的重要任务,同时对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国家应该根据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以及环境保护的状态进一步的去完善环境保护法,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环境法律体系,从而更加高效的完成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地加强生态保护以及修护生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地方政府一定要根据中央政府所下发的环境保护制度进行环境立法,把国家立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同时要健全综合执法机制,不断地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地方政府也要不断地宣传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去促进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完善科学的环保科学考核体系。

在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之后,一定要对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一定要建立相应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因为就是环境监管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同时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主要要求。在建立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一定要加大环境监管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不断量化考核的内容,针对不同资源环境因素,建立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从根本上去改变人们轻视环保的形式,同时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也一定要做好代表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的同时也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根据不同的环境制定不同的节能减排考核标准。

三、结束语。

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对环境保护管理上面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不断的完善基层机构设置同时对环境保护的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政府部门也一定要不断地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也要为环境保护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创建一个十分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优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法律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05):22-24.

[3]韩梅.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探索[j].居舍,(26):212.

[4]李海娜.浅谈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居舍,(05):124.

[5]娄争艳.优化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策略分析[j].兰台内外,(04):51-52.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在说明煤炭企业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材料消耗定额;意义;制定方法。

材料消耗定额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先进合理、行之有效的材料消耗定额可以促使煤炭企业更好地使用和节约材料,对于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材料消耗定额是确定材料需要量、编制材料计划的重要依据。

编制材料计划,主要是根据生产任务计划和材料的消耗定额,先算出各类材料的需要量,再考虑到材料的内部资源而确定的。因此,消耗定额是确定材料需要量的依据,如果没有定额,计划指标就失去依据,也就不可能编制正确的材料物资供应计划。

(二)材料消耗定额是物资供应部门核算生产用料、组织限额发料的依据。

有了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才能使供应部门按照生产进度,定时、定量地组织材料供应,实行严格的限额发料制度,并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消耗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监督,千方百计地节约使用材料,减少浪费材料的现象。

(三)材料消耗定额是制订储备定额和核定流动资金定额的计算标准。

在计算材料储备定额和流动资金的储备定额中,要依据每日平均工作量和单位工作量的材料消耗定额两个因素,因此材料消耗定额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材料储备定额和储备资金的数量,反映和监督材料资金的占用情况,防止出现材料超储、积压和储备不足的现象,以保证正常生产的需要,加速资金周转。

二、煤炭企业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一)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原则。

(二)煤炭生产材料消耗的特点。

1、材料消耗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

煤炭生产是井下资源开采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产条件主要受煤岩地质情况的变化影响,比如断层、无炭柱、陷落带、冒顶、透水、瓦斯等自然情况都会对煤炭生产成本有着较大影响。

2、企业内部材料消耗缺乏可比性。

煤炭企业一般都具有若干个综采队、机掘队、普掘队及其它一系列辅助区队,不同区队之间、相同区队之间、甚至同一区队不同时期之间材料消耗水平差异较大,缺乏可比性。比如同样是综采队,可能由于采煤方式、地质状况、所用设备等情况的不同而使材料消耗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综采队,在不同的采煤方式、不同的支护方式、不同的采煤设备、不同的地质状况条件下,其消耗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对辅助区队来说,同一个从事井下运输的区队,其消耗水平随运距、运输设备状况、运量等因素的不同而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没有任何两个工作面、任何两个时期的生产环境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材料消耗水平可比性较差。

3、材料消耗的品种规格繁多。

一个大中型煤炭企业所消耗的材料从大型设备的一个配件到办公场所的一把笤帚,品种成千上万,同一种材料又有各种不同的规格。要弄清每一种材料的使用期限、更新频率,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因此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批分期地进行,需要生产、供应、机电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4、材料质量不稳定。

一个消耗定额的产生需要建立在稳定的消耗水平基础上,而由于当前市场鱼目混珠,同一材料的质量也会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加上企业自身又缺乏有效的鉴别能力,使得很多损耗不能够合理鉴定究竟是使用不当、还是材料质量有问题,从而增加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定额的难度。

(三)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

1、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品种范围。

在制定定额前应根据用于各生产环节的材料,合理确定定额的品种和范围,确定定额品种的原则是:各单位通用的、消耗量大的材料;价格昂贵、占生产成本比重大的材料;设备上经常损耗的零部件;经常使用而又易损的工具材料。

2、分生产过程制定材料消耗定额。

生产部门根据资源储量情况,工作面生产能力,认真分析编制“采掘工作面衔接明细表”,合理准确地确定各工作面的搬家时间,以确定工作面设备能否及时到面使用;对掘进工作面衔接地点及使用的支护形式、巷道的维修要求都要严格编制。地质部门勘测各工作面基本地质条件,准确测算各工作面断层、无炭柱大小及巷道岩性。机电部门编制各工作面设备状况、新旧程度,为测算材料消耗定额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根据生产衔接表,由供应部门配合生产技术部门编制分过程材料消耗定额。

设备维修过程支出占煤炭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而且由于设备损坏程度需要在维修过程中才能真正确定,所以很难事前确定其实物消耗量。对此,可以采用制定资金定额来替代,根据设备检修量、检修结构和历史统计资料确定一个成本资金定额,检修实物内容可以由检修单位自行掌握确定。

三、结语。

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需要企业多个部门积极配合,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于本企业的、科学有效的材料消耗定额,为煤炭企业通过运用材料消耗定额来降低实际材料消耗,加强经营管理,降低原煤成本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企业定额编制原理与实务,。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四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企业财务丑闻频曝,不仅反映出会计信息失真,更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缺陷,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不尽人意。

内部控制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在有效的控制环境中,管理层先进的理念和科学严谨的经营风格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氛围,促进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企业文化建设可培养员工合乎企业及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人格,并以此引领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价值的目标。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五

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分支,而内部环境审计又是环境审计的一种类型,具有其独立的特点。

因此,我国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就必须有法律的支持,以法律的强制力和规范性使内部环境审计成为企业的经常性、习惯性行为,使内部环境审计制度在企业内部真正建立起来,促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

此外,内部环境审计的实施有赖于环境审计准则在内部环境审计的程序、方法、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给予规范和指导。

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环境审计准则,以利于内部环境审计的开展。

(三)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为了使内部环境审计能够健康、有序地开展,应大力倡导环境宣传和环境教育,普及环境知识,吸引公众对内部环境审计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通过宣传,使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内部环境审计的重要性,使社会公众确信内部环境审计有助于他们理性的投资和信贷决策,能从侧面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主动增加治理污染的费用,以谋求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这样做,有益于促进内部环境审计与保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形成良性循环。

(四)培养高素质的内部环境审计人员。

要采取多种渠道,逐步培养高素质的内部环境审计人员。

具体可采取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在职培训、聘请各领域的专家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顾问、在大中专院校开设环境审计专业、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环境审计工作研讨班等方式,并不断加强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孙岩,杨肃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定义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11).

[2]王璐.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问题的研究[j].商界,(7).

[3]李秀凤.浅谈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现状[j].中国审计,(4).

[4]郝德祥.浅谈开展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必要性[j].黑龙江环境通报,(2).

[5]张少勇,骆育敏.环境审计与会计师事务所[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12).

[6]刘旭红.我国环境审计现状、问题与对策[j].审计监督,(6).

[7]侯利强.我国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35).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六

摘要:环境因素是总图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工厂建设中所考虑的主要环节之一,总图设计工作涉及到的环节较多,从厂址的选择到设计规划,涵盖了各阶段环境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处理。合理把握环境保护和总图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做好设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文章就工业企业总图设计中的环境分析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总图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厂址,在制定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选择厂址,保证工程的生产的正常开展,使生产、设备维护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的工作符合环境的具体要求,依据环境保护的各项指标确定建筑物的形式、交通运输的线路、不同管线、绿化设施。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随着新型工业企业生产的不断开展,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如何进行污染物的排放工作亟待解决。工业生产中,通常会涉及到使用不同的燃料,同时,加工中会进行铸造、煅烧、点焊、冶炼等操作,这一系列生产过程都会排放数量较大的废水、废弃和废渣,同时也会产生噪音污染。污染物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导致自然环境和资源得到了较大的破坏。使周边的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农田受到破坏,更有甚者可能污染到河流、海洋。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选择厂址之前,要全面考虑环境影响因素,以及由于环境恶化而可能带来的影响,尽可能的保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2、工厂环境的构成。

工厂环境的主体是工厂的外部鏊,是保证生产和生活稳定进行的全部设施和物质条件。由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同、流程各异,所以其性质和规模也有所不同,内部和外部环境依据企业的生产变化而变化。在环境分析中,要根据企业性质来开展工作,对厂址条件深入分析和探究。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相似,工厂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工厂的周边设计条件与发展现状决定了自然环境。工厂周边的自然环境要依据厂址的位置来确定,厂址的合理选择是关键问题。自然环境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包括: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状况、气象因素等。工厂的人文环境包括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安全因素、施工因素、管理要素等。通过对工厂平面的合理布局与设计,对建设周边环境的改革,实现对工厂的合理布置,包括平面布置、立体布置、运输路线布置以及绿化布置等。工厂的社会环境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包括政治方面、社会方面、文化方面等。这是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之一,是部门规定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包括不同方面的要求,比如:城镇规划要求、工业基础要求、行政管控要求等。

3、环境因素分析。

在工业企业总图的设计工作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内部功能,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内部功能规定了项目的.组成成分、占地面积以及不同组分的关系。功能要求通常表现在厂址的规划中,不同的厂址都有其特有的外部环境,不同的外部环境能够对其功能和布局发挥一定的反作用力,甚至形成制约。所以,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合理的环境因素分析,以保证布局等设计环节的合理性。对总图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交通环境、气象环境、地址环境以及周边设施环境等。交通环境是对内部物流的协调工作,是不同设施互相之间产生作用的基本保障。对于外部的交通状况,要在详细分析之后,对其合理利用。使交通状况和企业中的物流活动协调发展。企业外部的交通状况包括周边公路、铁道、海运等方面,这些内容也是交通环境研究的主要问题。在运输能力方面,如果运输方法不同,则运输能力相差就很大,分析时选取的参考点为物料的性质。公路交通所需考虑的因素包括公路的宽度、运输高度、承载能力、距离远近等因素。还有就是厂房位置与外部交通设施之间的位置关系,外部交通的位置显示了图纸中的布局,周边市政道路的特点决定了人流的分布,货物的进出口布置和厂房分区的布置。

在交通规划分析方面,要明确分析目的,交通规划就是对整体运输的规划,在对某地区实现统一规划以后,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在入口和出口规划方向、设备建设时间,系统位置。气象条件包括风力风向、外部温度、日照时间等因素。在制定总图时,影响因素包括玫瑰图、阳光照射、冻土状况等。这种分析办法相对简易,不能适应所有情况,只能适应某些特定的情况。例如:在分析日照状况时,只能针对建筑来分析,在规划中,需要保证建筑的光照时间。风玫瑰图能够全面反应风力方向、频率特点,对企业中的特定设施影响较大,在部分热量大、粉尘严重的地区,要严格注意其与周边环境设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比如:在机械厂内部,铸造车间的布置应该在夏季风向的下方,功能划分中,冷加工区与厂房前方相接近,将热加工区的布置密度加大,相对集中。在厂内道路的布置中,优先考虑冻土层。

4、环境保护。

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怎样才能按照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妥善利用自然状况、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避免环境污染是现阶段环境保护部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总体设计中,要综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类因素,协调发展,进行全局规划,妥善利用,才能保证生态平衡。在设计阶段,要依据环境考核报告,处理、利用好三废,综合利用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废水排放系统、废渣处理系统等,为环境管控提供了便利条件。企业要从内部开展工作,细化不同的操作环节,将厂区进行绿色规划设计、保证企业内部环境状况。

综上所述,在总体设计工作中,要全面考虑环境因素,以及由于企业的建设而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技术人员要结合工厂生产的实际状况对,合理选址,制定生产工艺流程,以实现对环境的合理利用与改善,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合理设计实现有效的生态保护。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七

近些年来,经济得到不断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文从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以及如何科学发展进环境保护工作这三个方面对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进行阐述。

1、前言。

随着石油燃料和煤炭的大量应用,工业时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笔者就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的科学发展进行探讨。

2、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环境问题如此之严峻,从根本上来说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包含有历史因素,同时还包含有经济因素等因素,面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的环境问题又具有其独特的特殊性,下面对其进行分析。

2.1.历史因素。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索取量和速度比以前多得多。现在许多人都相信,如果人类按照这样的速度进行下去,社会将面临着巨大的资源枯竭的问题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因此,人们应该积极的进行环境保护,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2.经济因素。

现在,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首先,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极大的存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对资源的肆意掠夺和对环境的任意破坏,人们只注意到经济利益的获得,没有注意到在这之后的环境破坏的加剧,近些年我国的生态问题不断增加。

其次,在经济快速的时候,只有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环境保护却是每个人的利益,这两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虽然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极大地缓解了两节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将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加深,需要我们及早的进行解决。

2.3.教育因素。

首先,人们缺乏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现在,由于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缺失,造成人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没能够对环境状况做出相应的警觉,一些地方及部门,还存在着对公共环境卫生重视不够、措施不多、工作不力的问题。

其次,人们的环境教育严重缺乏。由于我国前期重视对经济的发展,缺少对环境保护教育的投资,造成环保教育方面的缺失,以至于我国的许多人对环境问题不管不问,并且缺乏对客观状况的清醒认识。

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没能够与环境保护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以至于在环境保护方面严重缺乏合理的、有效的措施。

3、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落实环保责任制。环境保护工作虽然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但同时其更应该是各地政府应尽的责任,所以各地的政府部门应为环境问题负上最重要的责任,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政府部门也要起到限制和约束的作用。

各地政府应坚决的落实环保责任制,在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考核中都应纳入环保目标这一指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中也引入环境效益以及资源消耗等内容,这样才能合理的评价环保工作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另外,政府的环保部门应定期的向公众报告一次当地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情况,群众对相应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督,如果是因监管不到位或是决策错误等原因导致重大环境的出现,那么应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甚至追求其法律责任。

3.2.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环保工作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其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还应培养广大人们群众的环保意识,提升其安全环保意识。首先,在各大高校应开设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教师教授专业的环保知识,从年轻人抓起,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并使学生们参与到环保征文以及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中。

其次,在各个社区还应宣传环保知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做好了环境保护工作,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3.3.制定健全的环境监管体制。无论是国家,还是各地方,都应制定健全的环境监管体制。首先,国家应做好对各地方的政策指引工作,为了确保跨省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应完善各地区的环境监测机构,发现了环境问题应及立即监督检查,并且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

各地的政府部门应为当地环境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还要监督下一级政府部门有序的开展各类环保工作,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管体制,并且加大对环境问题的监督力度。而在各地区的企业中,还应实行环保监督责任制,建设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应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从而真正的做好各地的环境保护工作。

4、如何科学发展进环境保护工作。

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贯彻科学发展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善民生是最根本的出发点的新形势下,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环境保护要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量环境保护。

(1)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全社会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

首先,进行环境保护时,应该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环保方面的投资力度,进而从战略上进行环境保护,及时调整环境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要保护优先、科学防治,真正发挥资金的环境效益。

其次,加快树立各级领导和部门的科学发展意识,并建立起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进行的综合决策机制。

最后,充分认识“科学发展是主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调动、激励各级政府、企业团体、公民采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方式,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完善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激发政府、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的环境补偿机制。

二是国家应对大小兴安岭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具有重要生态环境功能、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的区域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维持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

三是完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采购、绿色价格、绿色税收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将企业履行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纳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企业贷款、企业上市核查等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缺乏、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力的企业,银行不予贷款、证券公司不予上市、企业信用等级降级。

(3)完善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研究适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环境条件各省差异大,环境污染处理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需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实际。对我省这样人口密度小、北方高寒地区的污染处理技术,应研究提出规模大小皆宜、集中分散皆宜、处理利用皆宜、生化生态皆宜的经济适用的处理技术。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基础研究,提高环境保护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监测预警、信息通报、环境统计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为政府的综合决策提供环境技术支持。强化突发环境事件“一案三制”建设,健全企业环境突发事件防控体系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三是组织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确定的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合理划分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根据各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实施不同环境保护策略。

污染减排目标的确定应以环境质量为基础,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辩证分析投入与污染物削减量、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对投入环境效益比过高的污染减排地区应对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以及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科学核定减排任务。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仅要积极的开展环境保护的实施,同时还要将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并且鼓励人们去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八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不断地对内部管理进行创新与改革。当前是一个推崇知识技术的时代,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想要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就必须要重视知识的力量。本文深入分析了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促进改革步伐的策略,希望能给相关企业一些参考。

知识经济;企业会计改革;策略

(一)会计要素不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要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培养高技术的顶尖人才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知识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知识作为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其地位将得到明显的提高,企业中的无形资产比例也将会不断地加大。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非常小,一旦进行会计改革,企业的会计人员就不知道如何更加科学地进行会计要素核算,更加不清楚到底怎样才能通过优化会计要素来提升知识在企业会计中的重要性。

(二)会计报告的方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

传统的会计模式下,在会计期末企业需要提供的会计报告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通过这些会计报告基本上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让投资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能清晰地看到企业过去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业绩。对于不能通过发布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企业信息都会在报表附注中做出明确的标示。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报告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人们不但要对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还要求企业公开一些非财务信息以及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方向。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机会稍纵即逝,企业经营情况也是瞬息万变的,因此,企业的会计报告方式必须要变革。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使用者更加关心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以及知识的更新速度,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报告中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这些方面的真实情况。

(三)获得会计信息的模式相对落后

传统的会计信息大多都是由企业的管理者负责收集、分析,然后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做出科学的决策。企业的会计人员只需要根据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准确计算相关的数据信息就可以了。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知识资本越来越丰厚,企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计算,还要负责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信息获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了,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通过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了解相关信息,不能只依靠管理者来充实企业的信息资源。尤其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要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各种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

(四)会计管理方式不科学

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会计部门的需求。首先,传统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人员缺乏重视,认为会计人员只是记记账、算算数,对企业的贡献不大,财务部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其次,会计部门对于无形资产缺乏管理意识,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种不需要管理的资产,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也就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管理。再次,传统的会计管理过程中缺乏对风险的管理。企业会计的业务内容主要侧重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的核算,其本身的风险性比较小,因此,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高。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会计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全面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才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不断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扩大,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重大影响。

(一)创新会计理念与会计要素

面对知识经济环境给企业会计要素带来的诸多挑战,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会计理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变传统会计要素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地位,突出知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非常重要,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关系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更快的发展,必须要拥有超前的会计意识,提高对知识的重视,在进行会计计量的过程中合理地增加与知识相关的要素,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重视人才的培养,技术的革新,更新会计理念,树立科学的会计意识。

(二)变革财务报告方式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信息需求者对于企业的会计报告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企业的会计报告中应该体现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占有比例。现阶段,知识技术在企业中占据的比例越大,那么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就越广阔,因此,现阶段的信息需求者对于知识资本非常重视。其次,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应该凸显企业中人才的素质,尤其是高精尖人才拥有的知识技术水平,企业中如果拥有很多在专业领域最尖端的人才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再次,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应该体现企业的风险系数。知识经济环境虽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明显提高了,因此,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披露真实的风险情况,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需求者的经济利益。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报告应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全方位的披露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保证信息需求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得到全面的了解。

(三)创新会计信息的获取模式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想要更加全面地获得会计信息必须引进最先进的会计管理软件,强化会计的.管理职能,帮助企业的管理者经营管理企业,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做出精确的预算,有效控制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对已经完成的业务活动做出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能只是管理者的运用,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要利用自己核算出来的会计数据对企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分析。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对于社会中的大量知识技术信息也要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增加企业会计系统的信息量,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的整理分析,改变传统的会计信息获得与处理的方式,建立数据仓库,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管理。

(四)创新会计管理方式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不断地创新会计管理方式,不断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水平,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招聘会计管理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带动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中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多,通过对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能够进一步地提升企业资产的价值,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再次,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尽量把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来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九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步骤,随着现代化经济飞速的发展,企业制度建立步伐的不断加快,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对企业内部审计也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建立企业法人制度和产权制度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维护产权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目前我们国家内部审计已经不适合企业的组织和市场的发展。

为了让企业内部审计迅速的适应经济的发展,我们就必须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不断的拓展领域,加大力度改革,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基础理论。

1.受托责任理论。

受托责任在权力的分离和转移过程中形成,变成了受托方和委托方的关系。

在两者当中,由于双方的目的不一样,受托方是需要承担受托责任的。

在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中,提到受托责任往往是针对股份制的公司,其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而产生的经营管理者所承担的受托责任。

但是受托责任的不仅仅是权力的分离而产生的,因授权而产生的权力下放或转移,也会形成受托责任。

在企业管理方面,从广义上讲授权责任还包括下级管理者对上级管理者的授权责任。

2.公司治理理论。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企业各个部门机构、经理层及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市场机制被作为公司的治理机制。

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公司治理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公司的收益,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上面,还需要考虑公司的社会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所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大的,通过以价值为目的来治理企业,实现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得到满意回报的能力。

很明显,公司的价值越高,给予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回报的能力就越强。

根据公司的治理理论,公司的治理机制包括内外治理两个部分。

内部治理机制是经公司内部决策与执行机构之间存在的一种受托人和受托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而外部治理机制是由于市场竞争产生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

包含有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决策机制。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规定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应该与企业的实际目标相同,以上述理论为基础,企业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本身利益实现最大化,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的也是如此。

但是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其特有的方式来达到目的,那就是以风险为关注核心的内部审计,减少企业未来所可能面对的风险,提高对企业正面影响的可能,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这里要重点关注公司治理所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对于风险控制而言,不仅要遵循受托责任,还要对受托责任的成效进行检查和监督。

我们国家内部审计起步的台阶较低,发展时间也比较短,但是随着我国对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过去的里,我们国家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数量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在对于企业经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上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们国家审计部门的统计中,自国内正式出现内部审计至今的.短短数年里,已经完成大约200多万个审计项目,查出损失浪费的金额数目多达600多亿,提出宝贵建议102.9万条。

至今,已经培养出了大约30多万有一定审计能力的人员。

此外,我们国家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制法规,力争使内部审计健康稳定的发展,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审计能力。

出台了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义》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经济目标。”年初国家财政部又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审计人员必须遵循《审计法》和《公司法》依法办理审计业务。

目前,出台的这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国际内部审计会计师协会所提倡的审计准则基本吻合。

与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相比,我们国家内部审计起步较晚,所以,目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与不足,伴随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形势的严峻复杂,国内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引发了国内外专业人士广泛的探讨,比如巨额亏空的郑百文事件、不重视风险管理的郑州亚细亚、秦池标王的没落、四川长虹国有资产转移、三九集团的濒临崩溃。

在这一列重大案件的背后,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国家内部审计能力的合理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内部审计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解决。

三、结束语。

内部审计是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是管理企业所必须的重要步骤,是使企业管理水平,管理质量提高的有力工具,是企业利益的保护者。

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基本前提是经济责任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国家审计署20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开始,财务开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现代起步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已从查错防弊向管理和价值增值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赋予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和保证咨询活动。

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更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内部审计的领域从过有企事业单位向集体、民营企业单位拓展。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示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就不签情况而言,我国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控制和监督效果。

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以便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是当前企业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十

思想决定行动。煤炭企业必须针对行业实情,认清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接纳和认可安全文化。一是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煤炭行业属于高危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要实现安全生产,需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特别能战斗精神。二是煤炭多元发展和快速膨胀决定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近几年,煤炭企业对外扩张,对内搞活,依托核心集团,多业并举,快速发展,必须凭借安全文化保证企业长治久安,靠安全文化的无形纽带,实施大集团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三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只有利用安全文化为科学决策和管理导航,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加润滑,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创新力、执行力。四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是员工的第一福利。安全文化是以文教化,帮助员工利用企业平台,在为企业发展贡献的同时,提高自身本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人生价值。五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把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把员工的理想、信念、道德教育渗透到管理过程当中,与日常安全管理紧密结合,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

二、顶层设计,融入大局,持续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既要融入和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局,又要与其他分项文化互为补充和促进,形成安全、经营等文化管理合力。规范应用视觉识别,培养员工的安全认知感。煤炭企业从诞生就有一种文化存在,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朴素文化,没有系统整合。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于此,进行总体策划,设计企业徽志、旗帜、标准色、辅助色、企业之歌等企业标识,提炼企业精神、安全、经营理念等核心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一是要全面导入企业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一目了然的向社会大众传递信息,用视觉识别体系彰显企业安全文化特色。二是用企业的共同愿景、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实现员工的普遍认同、自觉践行,从而使包括安全文化理念在内的一系列企业文化理念变为广大干部员工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三是用制度文化来规范约束员工的日常行为。煤炭企业专业性强、安全生产风险大,必须在规范员工行为方面强化执行力,要求员工按照规定办事,通过长期行为养成,使矿井上下井然有序,现场安全管理时刻保持动态达标。实行岗位精细管理,提升安全文化管理软实力。用精细化管理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挖掘员工自主管理的潜能。安全文化就是管理文化,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管理功能方面,有许多成功作法。如有的煤炭企业推行6s管理,使每人、每事、每天、每处都实行精细化管理,从基础作起,从现场管理做起,从流程的源头做起。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基础上,再提高,再延伸,坚持把管理精细到每个人,使每个管理者知道如何管,员工知道如何干,充分调动积极性,保证企业生产安全和质量。还有的煤炭企业推行以“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全员绩效考核、全面市场化运作”为内容的“四全”管理,就是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突出科学预测与刚性执行;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保障,突出安全风险防控;以全员绩效管理考核为基础,真正做到有交易就有规则、有价值就有考核、有好坏就有奖惩,解决分配大锅饭问题;以全面市场化运作为平台,实现国有体制,民营机制,使每个员工都变成经营主体,做到“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实现安全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相融共进,改变员工心智模式,系统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建设安全分项文化,创建平安美丽和谐矿区。一是推进安全分项文化建设,保证矿区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是幸福型企业的前提和保障。煤炭企业要强势拓展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从尊重人的“安全与健康”出发,围绕“生命无价,安全为天”的理念,致力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质,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案例警示活动,浓厚安全氛围;要开展矿区安全文化专题研讨,形成来源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成果,健全安全文化制度体系,提升员工自主保安意识。二是全面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安全工作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环境。要实施“人才、人心、人本”工程,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促进人与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实施美丽矿山工程,强化井上下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安全的美丽矿区;要实施“四德”工程,引导广大员工不断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发展氛围。打造学习型团队,为安全生产提供智力支持。把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作为提高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教育引导员工以学习应对挑战,以学习增强才干,以学习凝聚智慧,以学习促进矿井安全决策、安全管理、安全操作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使员工养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习惯,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提出学习目标,将学习融入工作实践,通过学习实现工作创新,把被动地接受安全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提高自主保安内在素质,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输出、对接、融合安全文化,推动安全发展。在当前多数煤炭企业走出去、对外开发的新形势下,把企业安全文化输出、对接、融合,作为对外开发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尤为重要。在对外扩张和实行文化移植过程中,做到以我为主,安全发展,确保企业主导地位,又做到互惠互利,寻求合作各方安全与利益结合点,谋求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三、精心组织,协调推进,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实现企业安全文化升华。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路线图和总体规划还不行,还要精心组织统筹,全面协调推进。一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结合实际,精心策划。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有价值、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二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形成共识,齐抓共管。煤炭企业要通过自己的组织系统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的说明示范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倡导机制,结合各自工作具体抓落实,让安全落地,机制生根。三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在塑造企业安全共同愿景和共同价值取向过程中,企业领导应发挥表率示范作用,有观点、有思路,不断创新,并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四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完善制度,确立规范。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约束。五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树立榜样,典型引导。把那些最能体现企业安全价值观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六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企业安全文化绝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应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而变化。企业安全文化像一棵树,需要随时施肥浇水,让它发新枝、抽新芽,保持永久生命力。

作者:李明单位:山东能源龙口矿业集团组宣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十一

1.产品出口的结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产品的出口结构以初级原材料为主,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这会严重浪费资源,进而导致环境污染。然而,伴随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初级产品以及污染较重的产品仍旧占据较大比例,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不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现阶段,我国排放的污染物已经超出环境容纳的容量,大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较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进口贸易。在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制,进口了一部分有毒废弃物,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环境。例如,在我国广东沿海地区,部分乡镇企业为了获取经济收益,进口大量有色金属废渣,以及部分有毒废弃物,在废弃物进行再生的过程中,将会严重污染我国的生态环境。

3.国外投资。自从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之后,部分外国企业逐渐进入我国,尤其是跨国公司,外国企业的进入会为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生产技术以及控制污染的主要设施。但是,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外国企业在投资我国企业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进而将污染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我国。因此,面对上述问题,如果我国不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环境壁垒。现阶段,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切入点,通过立法形式,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大量环境准则,以阻碍外国产品的进入。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出口更多的产品,使其无法赢得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我国环境保护与国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应当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环境质量,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1.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1.1建立健全绿色贸易壁垒研究机制。现阶段,为使我国环境保护与国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经常开展二者的理论研究会议,收集各个国家与绿色壁垒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影响我国出口的绿色壁垒,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如果发达国家违背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不能科学、合理的利用绿色壁垒,我国应当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此外,我国应经常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而共同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1.2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最近几年,我国虽然已经签署了与贸易相关的环境保护公约,但是,却没有明确规定法律法规的具体细则,并且大部分法律法规仍旧停留在行政立法阶段,并且立法层次也有待提高。此外,我国还应不断改进环境标志制度,在完善环境标志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出口产品质量标准、制造工艺以及产品认证的过程中,应当严格依据国际基本标准和原则,进而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其次,我国应强化管理进口商品的各个环节,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严格审查外资产品进入的各个环节,以免外资企业将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如果外资企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应当进行严格的整治,以达到我国环境标准的要求。

1.3调整和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在国际竞争的过程中,我国应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对于部分附加值较小的初级产品,应当限制其出口。此外,我国应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的切入点,不断强化出口产品的环境保护标准,以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出口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产品,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实现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应当解决微观问题。

2.1树立绿色的营销理念。绿色营销是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准,通过使用营销工具,满足社会需要的经营销售活动。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以环境保护与国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以环境保护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以绿色消费为主要的切入点,进而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贯穿于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以使企业经济收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变化需求,进而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强绿色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应考虑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企业获得国际绿色环境标志,通过使用绿色环境标志,以不断强化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的标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较大比重,加快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以使我国经济稳固的向前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如何构建我国环境保护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协调发展,我们能够看出,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限制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我国企业在引进外国投资的过程中,严禁将国外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在出口产品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际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进而实现环境保护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协调发展。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十二

近年来,随着违规经营公司和财务丑闻的不断出现,控制环境在现代审计中所占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一般来说,控制环境可由下列几个因素构成:

一、管理当局的哲学理念和经营作风。它是控制环境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因此,管理者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在企业内部经常提供道德方面的指导,使所有的雇员在一般和特定环境下能够保持正确的判断。通过制定文字化的行为准则,将其传达给全体职工,将诱发人们不诚实、非法和不道德行为的动机降至最低。

三、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要强调其独立性。董事会对一个公司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在董事会里成立一个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有利于公司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董事会监督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而审计委员会则监督会计报表。

四、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五、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强调“以人为本”,它既是对人的控制,又需要由人来控制,因此,企业员工的胜任能力对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把好进人关,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

六、组织结构和责任的分配与授权。管理当局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地建立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运用适当的管理控制方法可以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七、外部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例如外部的监管机构证监会、财政部及有关部门的政策与措施等。

正如coso报告所说,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本身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即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构建得再完美,也难于保证整个控制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真正的效果。因此,要准确把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达到规范和提升企业经营效果的目的,关注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第一、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有所制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发挥,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起监督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改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现象。截止至2月,我国1278家上市公司中,国有股绝对控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大予50%以上)的有777家,相对控股的有300余家,在75家总股本超过10亿股的超大型上市公司中,63家属于国有绝对控股。在100多家非国有股控股的公司,又普遍存在着私人或家族控股的现象。

2.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鼓励董事会吸收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以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为使董事真正“懂事”,同时聘请那些熟悉公司主要业务、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参加,以增强其专业性。

3.完善监事会制度。监事会的一个重要监督职能,就是检查公司的业务财务会计资料以及提交给股东大会的资料。所以,健全的监事会能够减少管理部门的舞弊行为。作为健全的监事会制度应该保证监事会独立有效地行使其对董事会的监督权,同时,应以财务监督为中心,切实从财务管理这个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来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

第二、强化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系统是需要被监督的,作为内控的监督最主要且重要的形式便是内部审计。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的并且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统一管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和协调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独立的行使审计监督权,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出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应由独立于业务会计人员之外的会计人员组成。

第三、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及激励约束机制。一个好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能确保执行企业内部控制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公司职员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有关雇用、培训、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激励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特别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严把用人关,对重要岗位的会计人员的配备和会计主管人员的选拔应全面考察其德、能、才、绩等综合素质。

第四、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应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作用、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以及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企业员工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

第五、建立优化的组织机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优化的组织结构是指明确授权形式和授权对象及组织行为的分配,例如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直接上司,明确谁该项谁负责。高效的运作行为则是指在规范前提下的高效,包括严格的授权、明确的责任,责任到人。

第六、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将企业推进困境。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使其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鉴于我国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缺位的混乱,也是造成内部控制失控,企业丑闻的原因之一。企业必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促进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遵循健康、严谨的行为准则,培育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

第七、管理当局应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果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管理当局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因其有责任建立内部控制,并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如果出现没有授权的经营活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就说明没有履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也应承担责任。如果经营活动都经过授权而出现虚假会计信息,那管理当局就应当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明确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为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负责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0框架下的内部控制[j】.经济科学出版社,

企业环境生态保护论文篇十三

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内部控制作为思想和实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专有名词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由美国著名审计学家蒙哥马利《蒙氏审计学》(1940年)第六版开始提出。

最早给内部控制下定义的是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1949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稿中。

随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扩大到了企业的各个领域,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逐渐深化。

(二)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演进。

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90年代起,政府才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

6月22日,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4月15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根据《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规定,自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控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一)外层环境。

1.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国际国内环境单独搞建设,随着中国加入wto,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