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 辽宁省土地复垦费用(九篇)

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 辽宁省土地复垦费用(九篇)

时间:2024-03-30 20:32:14

相关推荐

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 辽宁省土地复垦费用(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有关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精)一

大家好!昭陵,因为位于沈阳市的北郊,所以又称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挤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我过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完成了东北统一大业,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阳故宫的清凝宫东屋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2岁。

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寝暂安。顺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在建筑风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又具有满足陵寝建筑的特点,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典范。昭陵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中轴线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体。

现在我们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参观游览,首先是第一部分。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昭陵由南至北,依次为分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

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是由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造形生动,引人注目。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显得异常华丽。

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到达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陵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

北陵还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北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沈阳北陵(昭陵)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浏览胜地。

有关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精)二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怪坡风景区所有工作人员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本次为大家提供讲解服务的导游员,我叫,希望我今天的讲解能让大家对怪坡风景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在我的讲解过程中大家有没听懂或没听清楚的地方,请您向我提出,我会细致耐心的,对您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最详细的解答!

好了,现在让我们转入正题,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沈阳市东部山区就有这样一个坡,各种车辆到此,下坡不开(蹬)不走,上坡不开(蹬)却自动向坡上滑行。

那它究竟是怎样发现的呢?公元1990年4月的一天,新城子区第一交警大队第二分队的两名交警到此熟悉路段,当两个人驾驶着北京牌吉普车行驶到怪坡底部时,无意间发现车内加油表失灵,于是将车停下,摘档熄火后不久,奇迹发生了,车子竟在无人驾驶地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地由东向西沿坡滑行而上,十分惊愕的他们壮着胆子又试了几次,仍然如此,百思不得其解,带着迷惘就这样惶然而去了。

消息不胫而走,好奇者蜂拥而至,国产、进口、大型、小型、载重、轻便,各种汽车纷纷来坡一试,无不证实怪坡之奇妙,更有趣的是骑上自行车上坡只要扶住车把,不用蹬车就飞快地向坡上滑行,而下坡却要用力蹬,不蹬不走,真是奇哉,妙哉,众人交口称“怪”,“怪坡”之名从此传开,现在已经越出国境,蜚声中外,堪称“华夏一绝”!怪坡是一条长80余米,宽约25米,呈西高东低走势自然形成的斜坡,它位于东经12303’,北伟420,海拔153.1米,在沈阳市新城子区清水台镇帽山西麓,面对旷野,背依群山,沈哈高速公路纵穿景区境内,西距贯穿南北的国道102线1.32公里,南达东北名城沈阳30公里,北往辽金重镇铁岭28公里,东向煤都抚顺30公里,距《刘老根》续集拍摄地清河风景区90公里。怪坡面世,神秘加身,专家、名人、学者纷至沓来探秘揭谜,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参观后留下这样的诗句:“自然探秘,人生解惑,一题多思,沈阳怪坡”。香港著名作家金庸颇有感想,他写道:“天下奇事怪象甚多,智力有时而穷,固不能概以非科学视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曾亲临怪坡体验后,风趣地说:“怪坡不是魔术,弄清原因,我又可获得一次诺贝尔奖金。”总之,对怪坡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概括起来现在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三个:有人认为在怪坡西侧有一磁场或引力场,足以吸引各种车辆或行人轻松西行,但至今未能探测到磁场发生地及强度。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带着大小两个球体篮球和铁球亲临怪坡测试,结果两个球体都是向坡上滚动,所以磁场这种说法被否定;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地心引力作用,物体沿坡下滑,也是由该物体受地球体引力所起的。由于怪坡上的物体不再向坡下滑而是向坡上移的现象就已经脱离了经典力学的一般情况,由于某种原因重力场上的某个或某几个点分布异常这是完全可能的。但产生这种现象它的范围不可能只限制在这条长80余米,宽约25米的坡,可是怪坡附近,目前却再也找不到这种现象了;由于怪坡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了视觉上的误差。但是在坡上无论是用水平仪测量还是测海拔高度,坡度和落差都有,坡度约为1.87度,而两侧的海拔高度落差为1.2米.这足以证明不是视觉差。

各种说法都相互矛盾,都不能给怪坡以准确的科学定论。

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络绎不绝地游人无不带着“临坡不枉此来游的满足,又留着如此奥妙谁造化”的县念而欣然离去。

科学迷宫大,解谜待专家。

怪坡发现后,又有新谜面世,真可谓“一坡奇特百景生辉,山献风光水奉姿色。”在怪坡东南约百米的山坡上,有方圆二百米的地方只要用脚使劲一跺,下面就会发现“空空”的响声,其声深厚,被人称为“响山”。

顺着响山坡行至山顶,倘若用木棰砸地,便可听到“嗡嗡”的响声,其声圆润,悠悠不止,故被称为“嗡顶”。怪坡、响山、嗡顶被称为“三谜”不解之因,人们更想给它披上一层神秘袈裟!

截至20xx年,风景区已累计待中外游人500万人次,国籍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连年递增,景区的投入逐年加大,现已累计投资1.5亿元,从1993年全面开发以来,年平均投入12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省、市和国外的100余家电视台记者,300多家报刊杂志均对怪坡作过报道,怪坡开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辽、沈地区旅游行业中可称得起“龙头产业”,成为外国人,外地人到沈的首选景观。因此,风景区相继被评为“辽宁省五十佳景”“沈阳市xx大旅游景观”,“辽宁旅游八大奇观”之一。

有关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精)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员__×,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导游。在游览整个凤凰山的过程中,你们会有很多问题要问我,同样我也会有很多问题问大家!如果您答得非常好,并且知道的东西比我还多,您将获得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礼物嘛,暂时保密)

今天我们要旅游的是凤凰山(凤凰山名的来历有三种,请大家注意听一下有哪三种?),凤凰山位于丹东市西北57千米,风城市5千米处。景区面积24平方千米,属于长白山余脉,最高峰海拔836.4米。早在清代,风凰山就被列为辽宁省四大名山之一(在辽宁四大名山中,它排在第几位?),近年又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它以其“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异、四季景秀”(请大家体会一下这十六个字的真实含义,他们是否贴切?)吸引了不少游客。景区内峡深谷幽,峰奇崖险,秀中有险,奇中有幽奥,历代文人墨客来此留下了数不尽的诗文墨迹(你能说出来有哪些名人的――)和摩崖石刻(著名的摩崖石刻有哪些?),使得凤凰山的文化底蕴(凤凰山的悠久历史有多少年?从何时开始?)也十分丰厚。

走在盘山路上,两边峰峰石石。高低参差,其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而此时最吸引人注意的恐怕莫过于山脚下的泉水了。水声淙淙,清脆悦耳,水质清澈,甘甜清冽,山水相映,更衬托出凤凰山的媚人风光。

走在山路上,你一定全注意到路边或崖壁上的石刻吧!“天高气清”“山高水长”“直上云青”,“振衣干仞”(凤凰山的十景有哪几个?请你说出来?)……字体无不刚劲有力,气势恢宏。与整座山的大气与磅礴浑然一体。

进山后,我们首选来到的是紫阳观,又称三观庙,因观中供奉三位神仙而得名,紫阳观(为何称之为紫阳观?)面向北方,中间正殿供奉着紫阳真人,两侧有众多小神守护,历年来,紫阳观一直香火兴盛笃信道教的善男信女穿流不息,梵音道乐不绝于耳,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庙会(庙会为何选在这个日子?)之际,更是人如潮涌,紫阳观栖身于奇山秀水之中,使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雕琢更加融洽地合而为一,相映成趣。(游凤凰山有三条主要线路――即大循环、中循环、小循环,,请说出三条线路都经过那些著名的景点?)

现在大家就要登比较险的山路了,几位身体不太好的朋友可以乘坐缆车上去等候我们。沿着山路前行(请大家数一数脚下的台阶有多少节?数到头的时候,你可以许个愿――216阶――108的两倍!108是个什么数字?大家猜一猜?),就会来到导游图(从这里开始这里有两条上山路线)前,这里也是登山的十字路口,沿左边一条路走,将会路经八只手,转下来便是凤凰洞,从凤凰洞出来便是步步高等景点;沿右边这条路,将经过三教堂,两条路都将到达烽火台。

八只手又称斗母宫,临崖而建,风格古补凝重,凤凰山的古建筑始于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过修整与重建,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又体现着历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走出八只手,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娘娘庙了,娘娘庙中供奉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送子娘娘身上爬满了顽皮的小孩子,让人一看便知这“送子”的含意。殿内泥塑雕刻都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远处有一个大型网,从那里不时传来各种鸟的叫声――请大家猜一下那是个什么地方――有哪些名贵的鸟类?

从娘娘庙走出,右行几步,便是著名的风凰洞了,风凰洞是由天然形成的洞穴。洞中幽深奥秘,秀中有险峻,奇中有幽奥,走入洞中,但闻脚下流水淙淙,而伸手不见五指,让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小心翼翼的前行。在惊悚之余,又不能不慨叹自然之神奇。几经迂回之后乙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出了洞口了。俯身一望,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入口百米,此时正在小山峰上呢。原来凤凰洞并不是平地上水平的洞穴,而我们则一直在洞中登山呢,爬上了百米高的山峰而自己竟浑然不觉,让人不能不称奇。凤凰洞吸引人的另外一原因,是传说中这里曾是凤凰巢空。到风凰的寓所里走一遭沾染些风凰的灵气,也是游人的美好愿望。(凤凰洞前有售票的――每位10元;凤凰洞的传说是什么――来历?里面的壁画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从三教堂(为什么叫三教堂?供奉的是哪三尊神像?)这一边的路走,同样是险象环生,三教堂是人工雕琢与天然形成融合而成的景观,它的底部是凿在石壁上的神龛,里面供奉着石刻的神仙,三教堂是由两块巨石互相支撑搭建而成的,两块巨石与水平面大概有七八十度的倾斜角,几乎垂直的。是而两块岩之间的缝隙非常狭窄,刚好容得下一个人俯身爬过,幸好现在岩石上装有铁环,可以帮助游人安全地渡过险关。

从风凰洞与三教堂两侧的路都可以到达烽火台,从这里开始,便是游凤凰山的必经之路了。烽火台是风凰山的主要山峰之一,也是古代边缰防卫的?t望台,从这里向下望去,风城市全景尽收眼底。高楼、田园与河流的分布错落有致。而作为现代化标志之一的沈丹公路则沿着山脚蜿蜓而过,各色汽车在公路上疾驰,如一条彩带装点着这美丽的城市。

站在烽火台上,向西南方向望去,远远的能望见一块巨石,斜卧在小山丘上,犹如一只蟾蜍在仰望着月宫,这便是著名的“金蟾望月”,据说这本是一只蟾蜍,因常年住在山中,沾染了山的灵气便成了精,偶然一次会望见了月中嫦娥的容貌,从此便难以忘怀,日夜伏在山丘上等待月亮的出现,日子久了,便成了一块巨石,而仰慕之情从未改变,这一望便是几千年,一直到今天。

再往前走,便是将军峰、兔耳峰、仙人台等山峰(凤凰山共有多少座山峰?)了,各山峰遥相呼应,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共同装点着秀丽的景色。山中道路多崎岖坎坷。上山路几乎都是垂直的,而下山路又陡峭限险,有的两峰之间有两米多宽的距离,而仅仅搭了两块窄窄的钢板,好象是山中的“独木桥”。从一个山峰到另一个山峰真是不容易,可也让人体会到了风凰山的奇、秀、险、美(奇在何处――具体景点;秀在何处――那些景点;险在何处――哪个景点;美在何处――哪个景点),让人乐在其中。山间树木苍翠,到处都有高大的参天古木(最有名的古树有哪几棵?)。苍松翠柏挺拔高洁,弱柳扶风分外妖娆,而山中的野花更是遍地盛开。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小松鼠(您看松鼠是时,请不要打扰它们,它们很害羞,奔跑速度很快,稍有不慎,您就有可能被它骗到山谷中)偶尔会蹦到游人眼前,可转眼又无踪影。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使得风凰山充满了勃勃生机,为我们的旅游增添了无限情趣。

远远的,我们就可以望见前方突兀的山石了,如果裸露的脊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日光的照射下,平滑的岩石折射出刺眼的光芒,这便是险中之险的“老牛背”了。“牛背”上几乎无路可走,唯有崖壁旁有被凿开的小石窝,在几乎直立的山崖上,两侧是扶梯,您要是往两侧看的话,保准能吓出一身冷汗――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崖。

前方不远处就是箭眼峰了,它是凤凰山最负盛名的山峰,也是公认的第二高峰(第一高峰为――攒云峰-因何得名?),箭眼峰是由几块巨石天然搭砌而成,中间是一个大洞(高约四米、宽约五米)。传说中,唐将薛仁贵(关于薛仁贵的故事还有哪些、他是谁的梦中小将?)在东征时,从距此30里的发箭岭(凤凰山东北的定军山)上射箭,一箭洞穿而“箭眼”得名,站在箭眼峰上回头望去,只见峰峦起伏,层峦叠嶂,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越过神马峰(凤凰山的第三高峰),峰上有一马蹄印,大如园桌。相传为薛仁贵骑的白龙马所踏――马踏窝。在神马峰的前面便是“天涯海角”了,与前面的奇与险相比,天涯海角显露更多的是山的博大与伟岸、平坦而宽阔的峰顶散布着几块岩石,空空旷旷而让人心不由畅然、慨叹生活的重担与生存的艰辛。

从天崖海角走下来,便是下山之路了,而我们这一天的旅程便已接近尾声,而唯一未游览的景点就是前方的“石壁鹤影”(他有何典故?),远远的就能望见一只巨大的仙鹤振翅于石壁之上,欲飞向天空,鹤头,鹤翅,乃至鹤足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不敢相信这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逼真生动连能工巧匠都自叹不如。

凤凰山,秀丽而险峻,空灵而妖娆。一峰一洞,一草一木,无不显示出它的动人之处,不能不让人惊叹自然之神奇伟大。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导游到此为止。(请大家想一想凤凰山有哪些名峰?名洞?名草?名木?)

请大家比较一下,我和山里的其他导游员相比怎么样?他们的水平很高,你也可以和他们切磋技艺,或者询问那些山里人,他们可是凤凰山通啊!欢迎你们有机会在来!

关于凤凰山的几个重要问题

1. 十景:石棚避暑、涧水飞涛、斗母生境、山云铺海、苍松伫立、怪石凌空、松径寻秋、天池在望、叠障流云、东地瀛州

2. 奇峰:攒云峰、箭眼峰、神马峰、老牛背、双龙背、百步紧、天下绝、烽火台、点将台、聚仙台、棋盘顶

3. 怪石:石壁鹤影、金蟾望月、金龟求凤、蚕娘望夫石、龟猴朝圣、观音座

4. 幽洞:凤凰洞、凤泪洞、一品洞天、将军洞、灵仙洞、蚕娘洞、响水洞

5. 清泉:观音圣源丹泉、八仙醉酒、摘星岩、瀑布飘逸

6. 花木:天女木兰、杜鹃坡、棒捶鸟、刺龙芽

7. 寺观:紫阳观、三官观、忠贤殿、慈仁殿、纯阳殿、碧霞宫、斗母宫、观音阁、三教堂、清虚宫、朝阳寺、药王庙

有关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精)四

游客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游览葫芦岛兴城古城。

兴城古城位于葫芦岛兴城市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当时称宁远卫城,清朝时称宁远州城。明隆庆二年(1568年)毁于地震。明天启三年(1623)年进行重修。

古城作为山海关外明朝的重要卫城,见证了明亡清兴的历史更迭,历经58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争洗礼,如今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先后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韵沧桑的兴城古城,瑞气升腾的温泉,挺拔秀美的首山,碧波荡漾的大海,桃源仙境般的菊花岛,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一、古城格局

古城,是一座正方形卫城,这种形制在我国是不多见的,城外表用大块青砖砌成,里边用巨石砌成,古城城墙四面正中各设一座样式相同的城门,东为春和门,南谓延辉门,西曰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四座城门雄踞四方,雄伟壮观,给人以固若金汤的安全感,城门上都筑有两层高的门楼,门外有半圆形的翁城,城的四角设有方形炮台,用以架设红夷大炮,现在城上摆设的是复制品。

1620xx年宁远之战,袁宗焕率领明军用红夷大炮炮击后金军,击中努尔哈赤,使他深受重伤,被迫撤军,返回盛京的途中重伤而亡。城内的十字大街将古城分为四块,位于古城中心的就是钟鼓楼。古城内曾有多座庙宇,现在保存最完好的是东南角的文庙和西北角的城隍庙,此外还有祖师庙。

二、古城南门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古城南门延辉门,延辉门两侧的半圆形围城叫做翁城,这里取瓮中捉鳖之意,它的功能是保护城门,后来为了交通方便把翁城打开了。

古城东南角是一座魁星楼,原来的魁星楼毁于战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修复后的魁星楼。“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又称“文曲星”,传说中他的笔点到谁的名字,谁就能高中状元。该楼共有两层,八面八角,建筑精良,内有一尊魁星像,清脸红发,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犹如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这便是古书中讲的“魁星点状元”。古城的魁星楼因其地理位置而被誉为“关外第一魁星楼”。

三、祖氏碑坊

这便是祖大寿的忠贞胆智坊,石坊建于明崇祯思念(1631年),本地人称为“头道牌楼”,它是祖大寿为标榜自己尽忠保主有功而立的,此坊由灰白色花岗岩建造。石坊南面的最底层,有一个用白色花岗岩雕成的大象,代表吉祥的意思,这是祖大寿对自己的祈福。

石坊正中有一立匾,上面刻着“王音”,这里是借用字,表示皇上首肯的意思,据说当时祖大寿已经叛明投清,但他欺骗朝廷,蒙蔽皇上,而皇上又迫于他势力庞大,无奈只好默许他立此功劳。

第二座石坊,祖大乐石坊。祖大乐是祖大寿的堂弟,宁远副总兵。这座石坊俗称“二座碑楼”,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顶部和祖大寿一样也刻有“王音”二字。

祖氏石坊虽历经3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仍然保存完好。

四、钟鼓楼

古城内十字大街交叉处,即古城中心,建有一座钟鼓楼。该楼始建于1454年,楼上建有两层楼阁,为重檐歇山卷顶棚。钟鼓楼,顾名思义是旧时称内更夫为官衙及居民撞钟击鼓报时辰的场所,战时则有预警和指挥的作用。

五、文庙

文庙位于古城东南,始建于1430年,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是东北三省最古老、辽宁省境内最大的一座文庙,也是古城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文庙南墙之外,东西角门的两侧,各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相同的文字:“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这就是从古至今的下马碑。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座门,叫做“毓粹门”,即东角门。毓粹有孕育精华之意,暗喻孔子及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对面的门是西角门,叫做观德门,观德有观瞻孔子美德,学习孔子学说对人有好处之意。

欢迎再次光临兴城古城,谢谢!

有关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精)五

游客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游览葫芦岛兴城古城。

兴城古城位于葫芦岛兴城市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当时称宁远卫城,清朝时称宁远州城。明隆庆二年(1568年)毁于地震。明天启三年(1623)年进行重修。

古城作为山海关外明朝的重要卫城,见证了明亡清兴的历史更迭,历经58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争洗礼,如今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先后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韵沧桑的兴城古城,瑞气升腾的温泉,挺拔秀美的首山,碧波荡漾的大海,桃源仙境般的菊花岛,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一、古城格局

古城,是一座正方形卫城,这种形制在我国是不多见的,城外表用大块青砖砌成,里边用巨石砌成,古城城墙四面正中各设一座样式相同的城门,东为春和门,南谓延辉门,西曰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四座城门雄踞四方,雄伟壮观,给人以固若金汤的安全感,城门上都筑有两层高的门楼,门外有半圆形的翁城,城的四角设有方形炮台,用以架设红夷大炮,现在城上摆设的是复制品。

1626年宁远之战,袁宗焕率领明军用红夷大炮炮击后金军,击中努尔哈赤,使他深受重伤,被迫撤军,返回盛京的途中重伤而亡。城内的十字大街将古城分为四块,位于古城中心的就是钟鼓楼。古城内曾有多座庙宇,现在保存最完好的是东南角的文庙和西北角的城隍庙,此外还有祖师庙。

二、古城南门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古城南门延辉门,延辉门两侧的半圆形围城叫做翁城,这里取瓮中捉鳖之意,它的功能是保护城门,后来为了交通方便把翁城打开了。

古城东南角是一座魁星楼,原来的魁星楼毁于战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修复后的魁星楼。“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又称“文曲星”,传说中他的笔点到谁的名字,谁就能高中状元。该楼共有两层,八面八角,建筑精良,内有一尊魁星像,清脸红发,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犹如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这便是古书中讲的“魁星点状元”。古城的魁星楼因其地理位置而被誉为“关外第一魁星楼”。

三、祖氏碑坊

这便是祖大寿的忠贞胆智坊,石坊建于明崇祯思念(1631年),本地人称为“头道牌楼”,它是祖大寿为标榜自己尽忠保主有功而立的,此坊由灰白色花岗岩建造。石坊南面的最底层,有一个用白色花岗岩雕成的大象,代表吉祥的意思,这是祖大寿对自己的祈福。

石坊正中有一立匾,上面刻着“王音”,这里是借用字,表示皇上首肯的意思,据说当时祖大寿已经叛明投清,但他欺骗朝廷,蒙蔽皇上,而皇上又迫于他势力庞大,无奈只好默许他立此功劳。

第二座石坊,祖大乐石坊。祖大乐是祖大寿的堂弟,宁远副总兵。这座石坊俗称“二座碑楼”,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顶部和祖大寿一样也刻有“王音”二字。

祖氏石坊虽历经3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仍然保存完好。

四、钟鼓楼

古城内十字大街交叉处,即古城中心,建有一座钟鼓楼。该楼始建于1454年,楼上建有两层楼阁,为重檐歇山卷顶棚。钟鼓楼,顾名思义是旧时称内更夫为官衙及居民撞钟击鼓报时辰的场所,战时则有预警和指挥的作用。

五、文庙

文庙位于古城东南,始建于1430年,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是东北三省最古老、辽宁省境内最大的一座文庙,也是古城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文庙南墙之外,东西角门的两侧,各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相同的文字:“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这就是从古至今的下马碑。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座门,叫做“毓粹门”,即东角门。毓粹有孕育精华之意,暗喻孔子及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对面的门是西角门,叫做观德门,观德有观瞻孔子美德,学习孔子学说对人有好处之意。

欢迎再次光临兴城古城,谢谢!

有关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精)六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丹东是辽宁省矿产资源大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种多,分布广,储量丰富。现发现矿产63种,已开发利用的45种。已基本探明储量的矿产地712处,其中大型矿床16处,中型矿床27处,小型矿床及矿化点669处。主要金属矿产有金、铅、锌、铜等,主要非金属矿产有硼、菱镁、大理石、红柱石、高岭土等。其中,硼矿探明储量达3亿多吨,占中国固体硼矿储量的80%左右;菱镁矿远景储量和开采量在国内都占有重要地位;高岭土、大理石、红柱石等矿储量丰富。

硼矿是全国的优势矿产,保有b2o3储量占全省的97.3%,占全国的56.4%。金、银、铅锌、水镁石、饰面石材等五种矿产是辽宁省的优势矿产,金和水镁石的储量和开采量占辽宁省首位。

丹东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是辽宁省重要林业基地之一。森林主要分布在该区北部。丹东的森林处于长白山和华北两大植物群落的过度带上,两大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交替混生。长白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红松、沙松、紫杉、蒙古柞,华北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赤松、油松、麻栎、辽东栎、板栗、臭椿等。

这些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由红松柞木林逆演变为柞木杂木林,形成天然次生林。林木类型多为纯柞林或与桦、山杨、色树、榆树、花曲柳等混生阔叶杂木林型。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1%,木材蓄积量3500万立米,居辽宁省首位,是辽宁东南部的天然屏障,丹东市的野生植物种类众多,分布很广,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商品。

据统计,丹东市有林地面积1397万亩,其中用材林818万亩,经济林421万亩,防护林102万亩,薪炭林47万亩。在有林面积中,人工林面积166万亩,天然林面积810万亩。按权属分,国有林64万亩,集体林855万亩,个人林52万亩。丹东市活立木蓄积量为35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1.6%。[7]

丹东市河流众多,总经流量93.6亿立方米,丹东市水资源总是达90.3亿立米,取水量8.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水的总硬度,ph值,生物原生质和透明度都优于国际标准;人均占有水量3968立方米,是辽宁省人均占有水量的4倍,人均水量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5倍,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丹东地区水资源充沛,水质优良,位居辽宁省之首。该地区不仅有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还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矿泉水资源。

丹东地区的主要水源为鸭绿江与瑗河,不仅水量充沛,且天然水质优良,属于重碳酸盐及碳酸盐的中性水,ph值为7.5左右,水质硬度低,年平均总硬度小于50毫克/升,氯化物含量一般在50毫克/升以下。除鸭绿江接近入海口处由于受海潮顶托影响。氯化物含量达300-400毫克/升,年平均氯离子总量为100-200毫克/升。

此外,生物原生质含量、透明度等指标适中,是发展造纸、食品、纺织等工业及生活用水的理想水源。全地区地下水除东港市丹大(丹东至大连)公路以南沿海一带受海水倒灌影响,矿化度大于1克/升外,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均属于重碳酸钙钠型,为优质淡水。

丹东市江海岸线长328.9公里,其中海岸线长93.3公里,(不含岛屿线长32.5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500平方公里(525万亩),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180万亩,潮间带滩涂面积36.3万亩,潮间带以上可供养虾12万亩,种植芦苇面积27万亩。丹东市江岸线长235.6公里,境内大小河流1,600多条。

丹东沿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可分为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沿海的游泳生物主要有脊椎动物鱼类82种,甲壳动物虾类19种,软体动物贝类41种和藻类2种。已发现近海鱼类有黄花鱼、鲅鱼、台巴鱼、同乐鱼、带鱼、牙片鱼;甲壳类有中国对虾、脊尾白虾、鹰爪糙虾、中国毛虾;底栖软体动物有托氏昌螺、扁玉螺、宽玉螺、脉红螺、香螺、李氏笋螺、泥螺、毛蚶、魁蚶、泥蚶、紫贻贝、密鳞牡蛎、长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日本镜蛤、文蛤、青蛤、蛤仔、四角蛤蜊、中国蛤蜊、大竹蛏、长竹蛏、短蛸、长蛸、金乌贼、日本枪马贼。这些水产品是丹东沿海常见的枉息范围广、生长较快、品质上乘的海水生物资源。

丹东全地区淡水鱼类有70余种,其中鲤鱼、鲢鱼、草鱼、鳙鱼四大家鱼是主要养殖品种。搭配品种有鲫鱼、重唇鱼、池沼公鱼、团头鲂等。

有关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精)七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昭陵,因为位于沈阳市的北郊,所以又称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挤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我过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完成了东北统一大业,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阳故宫的清凝宫东屋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2岁。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寝暂安。顺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在建筑风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又具有满足陵寝建筑的特点,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典范。昭陵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中轴线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体。现在我们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参观游览,首先是第一部分。

[从下马碑到正红门]

游客朋友们,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下马碑。北陵周围有6座这样的下马碑,上面用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刻着“亲王以下各等官员至此下马”,告戒人们前方是帝王的陵寝,请下马下轿,以示对先皇的悼念和尊重。

现在我们走在神桥上。这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桥,原为青砖铺面,现在改成了条石,两侧有石雕护栏,栏板和护栏上雕刻天马、花卉、八宝等图案,桥两端有守桥的石狮子,桥下是“玉带河”。神桥是清朝帝王陵寝中普遍使用的建筑形式,它既有装饰陵寝的作用,又有实用价值。以这个昭陵来说,陵寝地势基本上是前低后高,每到雨季有大量的雨水从后向前泄出,神桥下面的玉带河就成了排水的渠道,起到了保护陵寝的作用。

大家请看,眼前这座巍然耸立的石牌坊,也称为石牌楼。它是古代建筑中“门”的一种,但并非仅仅用做大门,还起到装饰陵寝、增加气势的作用,是明清时代特有的装饰性建筑。它来源于华表柱连成的大门,后来演变成为对某些人的战功政绩或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旌表的纪念建筑物,常常被立于陵墓、庙宇、祠堂、道路和园林之间,除了表彰公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引导人们进行膜拜帝王境界的作用。这些石牌坊是在嘉庆六年即1801年增建的,用辽宁出产的青石雕凿而成,高约15米,长约14米,4柱3楼,单檐歇山式楼顶,仿木斗拱,透雕栏板刻有八宝花卉、行龙等文饰。柱脚下有坐狮4对,獬豸1对,形象生动。整个石坊雕琢京戏,刀法粗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堪称一件石雕艺术精品。下面我们将走进中红门参观第二部分。

[从正红门到方城]

穿过石牌坊,我们就来到了正红门。在正红门前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组院落。东侧的叫更衣亭,是皇帝谒陵时进祭时更衣、洗漱的地方。按照清代惯例,皇帝谒陵时,第一天行“展谒礼”,要穿素服,第二天行“大飨礼”,要穿朝服。衣服不能在来前就换好,需要在正红门前的更衣亭内更换。后面的小亭为净亭,是皇帝的御用厕所。西侧的叫宰生亭,又称省牲亭,是祭祀时宰杀猪、牛、羊的地方。院内北侧的房间是安置锅灶的,用来收拾上祭用的猪、牛、羊等。

请大家随我上台阶,这就是正红门。正红门也叫山门,是陵寝的总门户。它是一座单檐歇山式三洞拱门建筑,楼顶铺满黄色琉璃瓦,中门脊上刻有“宝瓶”一个,取“保护陵寝平安”之意。请看门的东西两侧墙壁,叫做“袖壁”,外呈海棠形。袖壁上镶嵌着五彩琉璃行龙,所以“袖壁”又叫做“龙壁”。龙壁长8.5米,高5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龙是君王的象征,君王自称是龙的化身。正红门有3个券门,它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正中的一道叫做“神门”,是供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门平时不开,只有在大祭时开启,只许抬祭品的官兵从此门进陵;东侧的一道叫“君门”是皇帝前来祭陵时走的门,西边的一道叫“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因为“神门”只是在大祭时开启,是“神灵”出入的门户,所以当时人们对此门很是忌讳。

现在,大家请随我共同走入这个“神门”吧!眼前这条笔直的道路就是“神道”,它是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灵”出入陵墓的道路,与“神门”一样,除了抬祭祀品的官员可以行走外,其他任何人绝对禁止乱行。清代时据说有“横走罚、竖走杀、马过砍蹄”的规定。神道由长条石板铺成,一直通向陵寝后部,是整个陵寝的中轴线。陵寝的主要建筑全部建在这条中轴线上,其它负数建筑则均衡地建在它的两侧,这样的陵寝设计体现了居中为尊、至尊无上的思想,同时也达到了使整个建筑群稳重、平衡及统一的美学效应。

我们在可以看到神道的两侧依次是华表1对,石兽6对。华表的历史久远,其来历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它从古代的“诽谤木”演变而来,是供人们传递意见或冤状的工具;还有一种说法是它来源于立在交通要道上的“路标”。后来用石材制造,因此也叫石柱或“表柱”。在华表柱的顶部端坐一个石兽,似犬非犬,批鳞挂甲,这个动物叫做“犼”。因为它生性喜欢了望,所以也叫“望天犼”。相传这种怪手骨瘦嶙峋,但是非常凶猛,所以把它放在华表顶上,让它来守陵暝谥ド献姆较虿煌械拿娉希械拿娉薄菟担娉系慕小巴觥保馑际翘嵝焉碓诒本┑幕实鄄灰亲嫦鹊墓拢袄醇漓耄幻娉钡慕小巴椤保馑际侨拔坷凑饫锛漓胂缺驳幕实鄄灰な奔涑龄嫌诎酥校辣辖诎ф觥

看过华表之后,大家顺着神道往两侧看,共有6对石兽,它们依次是坐狮、坐獬豸、坐麒麟、立马、卧骆驼、立象。这些石兽虔诚地守护陵寝,被清康熙年间道士苗俊稷在《秋日望昭陵》诗中描述为“十二御林”。下面大家请看,第一对是石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把狮子放在首位,作为威振八方、惟我独尊的王权化身,也是守护陵寝的“御林军”中的排头卫士,更是威严、尊贵、崇高的象征。第二对是头上长着独角的怪兽,叫獬豸。据说,它是东北特产的动物,能辨别是非善恶曲直,见有人相斗,便用头上的独角去顶撞坏人。在我国古代,执法官头上的帽子就叫獬豸冠,表示他能象獬豸一样执法严明。在陵寝中放置獬豸象征着帝王死后也能明断是非,公正严明,实际上是在美化统治阶级。第三对就是麒麟,它是一种祥瑞之兽。形象很特别,头象龙的头,犄角象鹿的角,全身都是鳞甲,尾巴象牛的尾巴,脚象马的脚。在师像生里出现麒麟,是表示帝王的仁义至圣,世事迹象太平,王业兴旺发达。第四对是立马,这一对石雕最能引人注目。它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全身洁白,腿短,体壮,具有蒙古马的特点,大小和真马一样,昂首伫立,英姿勃勃,威武雄壮。满族是一个有着骑射传统的民族,皇太极被称为“马上皇帝”,他的战功都是马背上取得的,他有两匹心爱的坐骑,一胖一瘦,胖的叫“大白”,瘦的叫“小白”。“小白”行军赶路可日行千里,“大白”可日行五百里。“大白”长于驰骋疆场攻破敌阵,“小白”善于行军赶路。“大白”、“小白”曾多次立功,也曾保护过主人的性命,因此皇太极对它们也倍加珍爱。皇太极死后,他的子孙们就令工匠按照它们的样子雕成两匹石马,放在墓前,永远陪伴它们的主人。第五对是石骆驼,这是用黑色石料雕造成的。相传此骆驼在皇太极生前的征战中立下大功,所以后来建陵时,把它列在陵寝,表示它的功绩与主人同在。最后一对是立象,以白色石料雕成。大象是绿洲之王,它高大威严,性情温和,是天下太平祥和的象征。在石像中使用它,寓意广有顺民,江山稳固。在古代,只有帝陵神道才可以列置石象,而臣下的坟墓是不允许摆放的。

现在大家随我一起来参观碑楼。这个碑楼也叫神功圣德碑亭,九脊重檐歇山式建筑,顶上铺满黄琉璃瓦,飞檐斗拱,枋、柱、檩、椽施以彩绘,四面为红墙,每面各有一个拱门。亭子正中有石碑一座,即“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为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所立。碑通高6.67米,碑身宽1.76米,厚0.71米。碑文为清圣祖康熙亲撰,共计20__余字,是对清太宗皇太极一生文德武功的高度概括和颂扬。石碑是用北京房山县产的石材雕刻而成,重10余万斤,驮碑的名字叫“赑屃”,相传为龙生九子之一,它长的是龙头、龟身、鹰爪、蛇尾,因为它喜好诗文,又善于负重,所以老龙王派它驮碑。

在碑楼北面的东西两侧,各有两座三间青砖瓦房,都是当年的祭祀用房。东侧南边的叫仪仗房,是皇帝谒陵时存放旗、伞等祭祀所用物品的库房;北边的叫奶茶房,是上祭时烹茶煮奶和上茶官员休息的地方;西侧南边的叫膳房,是上祭时造饭和上膳官员休息的地方;北边的叫果房,是上祭时准备土杂果品鲜货及上果官员休息的地方。

[方城、宝城、宝顶]

走过碑楼,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北陵的主体建筑——方城。方城高7.8米,周长263米,青砖铺砌,东、西、南三面有雉堞和女墙,北面砌成宇墙。城四角有角楼,角楼是2层的建筑,黄琉璃瓦顶,大脊正中有宝葫芦,四拱角下各悬有风铃。方城上有马道,宽5.4米,青砖铺成,路面由外向里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雨水冲毁方城外围墙基。

这是隆恩门,是方城的正门。门楣正中有石刻门额,上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竖刻着“隆恩门”三个字。隆恩门的顶部是门楼,俗称“五凤楼”,楼高3层,歇山式建筑,大脊正中原有一只琉璃烧制的宝葫芦,并用四条金链加固,金链俗称“江山万代”。五凤楼是昭陵的最高建筑,昔日登楼向南眺望,沈城全貌可尽收眼底。接下来请大家随我进入方城。

方城的主体建筑是隆恩殿,两侧辅以东西配殿。东配殿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是存放祝板,每年祭礼之前,盛京礼部要将祝板、制帛在大祭前一天送到这里存放;二是代替隆恩殿存放神牌,每当龙恩殿大修时,龙恩殿内的神牌、宝座、五供等移到这里供奉。西配殿是举行“忌辰”行大祭礼时供喇嘛诵经作法的场所。清朝崇信喇嘛教,因此西配殿只用于做佛事用。西配殿前的小型建筑叫“焚帛亭”,祭祀时,先将祭词写在帛上,在三拜九扣,读祭文,哀毕,变将祭帛放入焚帛亭内烧掉。

现在呈现大家面前的这座大殿就是隆恩殿,它是陵寝的正殿,又称“享殿”,是供奉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神牌的地方,也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始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顺治七年,即1650年定名为“隆恩殿”,同时悬挂匾额,康熙三十年(1691年)改建。隆恩殿坐落在须弥座台基上,台基高2米,平地起台是满族的一种风俗。台基正面有3路塔跺,中路为丹陛御路,俗称“龙道”,是由一块长5.5米、宽近2米的巨石铺成,上面雕有“寿山福海”及双龙图案,当时是任何人都不准在上面行走。台基周围环以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栏杆,其雕刻技法采用透空雕和突起浮雕的形式,这在关内明清诸陵中是不多见的,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在台基边上还设有石雕龙头作为排水口,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名叫“八虾”,因为喜好媳水,因此将它放在桥上或排水口处,每逢暴雨,雨水便会从其口中喷涌而出,甚为壮观,成为昭陵一景。

龙恩殿是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顶覆以黄琉璃瓦,正中镶有3颗琉璃宝珠,殿檐上有蓝地金字的“隆恩殿”题匾一块,从做至右以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殿以“隆恩”命名是表示感恩爱福之意。隆恩殿面阔3间,四门八窗,窗棂剔透,殿内无天花,梁架裸露,上面施以彩绘。殿内候补备有大暖阁一座,内设宝床、帷幔、衾枕等卧具,阁上方用黄云龙缎罩顶,名为“毗庐帽”。大暖阁内还有小暖阁一座,内供帝后神牌。大暖阁前有帝后的龙凤宝座,宝座前设有供桌,为摆放祭品之用。隆恩殿周围所铺的地砖都是金矿石制成,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因为它喊有黄金沙的成分,所以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

现在请大家随我到殿后继续参观。隆恩殿后是石柱门及石祭台。石柱门也叫“照牌”,因为两边有两根3丈多高的方形石柱,所以叫石柱门,也叫二柱门,又叫“冲天牌坊”。门为一道,其上有一歇山式琉璃瓦屋顶,在两柱之间有木板门,施以彩绘。柱子的顶端各有一只石兽,是用来护卫陵寝的,叫护陵兽,而且身上都锁着一条铁链,民间有“石兽显灵”的传说。石柱门后是石祭台,用汉白玉雕成,须弥座式。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寓意是把所有的宝物献给陵主,“事事如意,平平安安”。石祭台上有五件石雕:正中为香炉、两侧有香瓶和烛台各一对,寓意是香烟不断,烛火长明,大清江山万事一系。这座祭台是大祭时皇帝在此举哀和献奠酒的地方。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门叫券洞门,是方城的北门。券洞门之上为明楼,穿过此门为月牙城。我们现在仰视可见的就是明楼。明楼又叫大明楼,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前檐挂有匾额。上面写着“昭陵”二字,以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明楼内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高大约6米,碑额浮雕二龙戏珠,正中开光部分刻有“昭陵”二字,也是满、蒙、汉三种字体;碑身竖刻“太宗文皇帝之陵”字样,还是满、蒙、汉三种文字。这座石碑又叫“圣号碑”,刻写的是清太宗的庙号和谥号。在历史上,大明楼几次遭受雷火,最严重一次是1936年,整个明楼几乎被雷火烧毁,圣号碑也被雷火烧坏,文饰不全,碑身也出现了裂痕,后来用两道铁箍加固。现在的大明楼是1939年重修的。

请大家随我穿过券洞门参观月牙城。月牙城在大明楼后,因其南面凹进,形状如同一弯新月,所以叫“月牙城”。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这样一首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牙有悲伤离散的意思,修个月牙城,象征“人缺”,以此来表示对皇帝的哀悼。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放是琉璃照壁,照壁上共有13朵牡丹花,枝繁叶茂,给这座高大空旷的月牙城增添了几分生气。传说地宫的入口就在这琉璃照壁后面,在照壁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按那些红花绿叶,就可以开启地宫。但为了防止有人盗墓,在地宫入口处安装了许多暗器,如果按动错了,就会有毒箭飞出。还有传说,皇上怕陵工们泄密,当他们把棺椁抬入地宫之后,立刻把地宫入口堵死,将所有的陵工活活埋葬在地宫里殉葬了。这些传说的确使人感到月牙城阴森恐怖。

有关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精)八

游客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游览葫芦岛兴城古城。

兴城古城位于葫芦岛兴城市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当时称宁远卫城,清朝时称宁远州城。明隆庆二年(1568年)毁于地震。明天启三年(1623)年进行重修。

古城作为山海关外明朝的重要卫城,见证了明亡清兴的历史更迭,历经58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争洗礼,如今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先后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韵沧桑的兴城古城,瑞气升腾的温泉,挺拔秀美的首山,碧波荡漾的大海,桃源仙境般的菊花岛,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一、古城格局

古城,是一座正方形卫城,这种形制在我国是不多见的,城外表用大块青砖砌成,里边用巨石砌成,古城城墙四面正中各设一座样式相同的城门,东为春和门,南谓延辉门,西曰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四座城门雄踞四方,雄伟壮观,给人以固若金汤的安全感,城门上都筑有两层高的门楼,门外有半圆形的翁城,城的四角设有方形炮台,用以架设红夷大炮,现在城上摆设的是复制品。

1620xx年宁远之战,袁宗焕率领明军用红夷大炮炮击后金军,击中努尔哈赤,使他深受重伤,被迫撤军,返回盛京的途中重伤而亡。城内的十字大街将古城分为四块,位于古城中心的就是钟鼓楼。古城内曾有多座庙宇,现在保存最完好的是东南角的文庙和西北角的城隍庙,此外还有祖师庙。

二、古城南门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古城南门延辉门,延辉门两侧的半圆形围城叫做翁城,这里取瓮中捉鳖之意,它的功能是保护城门,后来为了交通方便把翁城打开了。

古城东南角是一座魁星楼,原来的魁星楼毁于战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修复后的魁星楼。“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又称“文曲星”,传说中他的笔点到谁的名字,谁就能高中状元。该楼共有两层,八面八角,建筑精良,内有一尊魁星像,清脸红发,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犹如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这便是古书中讲的“魁星点状元”。古城的魁星楼因其地理位置而被誉为“关外第一魁星楼”。

三、祖氏碑坊

这便是祖大寿的忠贞胆智坊,石坊建于明崇祯思念(1631年),本地人称为“头道牌楼”,它是祖大寿为标榜自己尽忠保主有功而立的,此坊由灰白色花岗岩建造。石坊南面的最底层,有一个用白色花岗岩雕成的大象,代表吉祥的意思,这是祖大寿对自己的祈福。

石坊正中有一立匾,上面刻着“王音”,这里是借用字,表示皇上首肯的意思,据说当时祖大寿已经叛明投清,但他欺骗朝廷,蒙蔽皇上,而皇上又迫于他势力庞大,无奈只好默许他立此功劳。

第二座石坊,祖大乐石坊。祖大乐是祖大寿的堂弟,宁远副总兵。这座石坊俗称“二座碑楼”,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顶部和祖大寿一样也刻有“王音”二字。

祖氏石坊虽历经3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仍然保存完好。

四、钟鼓楼

古城内十字大街交叉处,即古城中心,建有一座钟鼓楼。该楼始建于1454年,楼上建有两层楼阁,为重檐歇山卷顶棚。钟鼓楼,顾名思义是旧时称内更夫为官衙及居民撞钟击鼓报时辰的场所,战时则有预警和指挥的作用。

五、文庙

文庙位于古城东南,始建于1430年,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是东北三省最古老、辽宁省境内最大的一座文庙,也是古城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文庙南墙之外,东西角门的两侧,各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相同的文字:“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这就是从古至今的下马碑。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座门,叫做“毓粹门”,即东角门。毓粹有孕育精华之意,暗喻孔子及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对面的门是西角门,叫做观德门,观德有观瞻孔子美德,学习孔子学说对人有好处之意。

欢迎再次光临兴城古城,谢谢!

有关辽宁矿山复垦通告范文(精)九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昭陵,因为位于沈阳市的北郊,所以又称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挤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我过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20xx年,完成了东北统一大业,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阳故宫的清凝宫东屋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2岁。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寝暂安。顺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在建筑风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又具有满足陵寝建筑的特点,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典范。昭陵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中轴线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体。现在我们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参观游览,首先是第一部分。

[从下马碑到正红门]

游客朋友们,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下马碑。北陵周围有6座这样的下马碑,上面用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刻着“亲王以下各等官员至此下马”,告戒人们前方是帝王的陵寝,请下马下轿,以示对先皇的悼念和尊重。

现在我们走在神桥上。这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桥,原为青砖铺面,现在改成了条石,两侧有石雕护栏,栏板和护栏上雕刻天马、花卉、八宝等图案,桥两端有守桥的石狮子,桥下是“玉带河”。神桥是清朝帝王陵寝中普遍使用的建筑形式,它既有装饰陵寝的作用,又有实用价值。以这个昭陵来说,陵寝地势基本上是前低后高,每到雨季有大量的雨水从后向前泄出,神桥下面的玉带河就成了排水的渠道,起到了保护陵寝的作用。

大家请看,眼前这座巍然耸立的石牌坊,也称为石牌楼。它是古代建筑中“门”的一种,但并非仅仅用做大门,还起到装饰陵寝、增加气势的作用,是明清时代特有的装饰性建筑。它来源于华表柱连成的大门,后来演变成为对某些人的战功政绩或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旌表的纪念建筑物,常常被立于陵墓、庙宇、祠堂、道路和园林之间,除了表彰公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引导人们进行膜拜帝王境界的作用。这些石牌坊是在嘉庆六年即1820xx年增建的,用辽宁出产的青石雕凿而成,高约15米,长约14米,4柱3楼,单檐歇山式楼顶,仿木斗拱,透雕栏板刻有八宝花卉、行龙等文饰。柱脚下有坐狮4对,獬豸1对,形象生动。整个石坊雕琢京戏,刀法粗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堪称一件石雕艺术精品。下面我们将走进中红门参观第二部分。

[从正红门到方城]

穿过石牌坊,我们就来到了正红门。在正红门前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组院落。东侧的叫更衣亭,是皇帝谒陵时进祭时更衣、洗漱的地方。按照清代惯例,皇帝谒陵时,第一天行“展谒礼”,要穿素服,第二天行“大飨礼”,要穿朝服。衣服不能在来前就换好,需要在正红门前的更衣亭内更换。后面的小亭为净亭,是皇帝的御用厕所。西侧的叫宰生亭,又称省牲亭,是祭祀时宰杀猪、牛、羊的地方。院内北侧的房间是安置锅灶的,用来收拾上祭用的猪、牛、羊等。

请大家随我上台阶,这就是正红门。正红门也叫山门,是陵寝的总门户。它是一座单檐歇山式三洞拱门建筑,楼顶铺满黄色琉璃瓦,中门脊上刻有“宝瓶”一个,取“保护陵寝平安”之意。请看门的东西两侧墙壁,叫做“袖壁”,外呈海棠形。袖壁上镶嵌着五彩琉璃行龙,所以“袖壁”又叫做“龙壁”。龙壁长8.5米,高5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龙是君王的象征,君王自称是龙的化身。正红门有3个券门,它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正中的一道叫做“神门”,是供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门平时不开,只有在大祭时开启,只许抬祭品的官兵从此门进陵;东侧的一道叫“君门”是皇帝前来祭陵时走的门,西边的一道叫“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因为“神门”只是在大祭时开启,是“神灵”出入的门户,所以当时人们对此门很是忌讳。

现在,大家请随我共同走入这个“神门”吧!眼前这条笔直的道路就是“神道”,它是清太宗和孝端文皇后“神灵”出入陵墓的道路,与“神门”一样,除了抬祭祀品的官员可以行走外,其他任何人绝对禁止乱行。清代时据说有“横走罚、竖走杀、马过砍蹄”的规定。神道由长条石板铺成,一直通向陵寝后部,是整个陵寝的中轴线。陵寝的主要建筑全部建在这条中轴线上,其它负数建筑则均衡地建在它的两侧,这样的陵寝设计体现了居中为尊、至尊无上的思想,同时也达到了使整个建筑群稳重、平衡及统一的美学效应。

我们在可以看到神道的两侧依次是华表1对,石兽6对。华表的历史久远,其来历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它从古代的“诽谤木”演变而来,是供人们传递意见或冤状的工具;还有一种说法是它来源于立在交通要道上的“路标”。后来用石材制造,因此也叫石柱或“表柱”。在华表柱的顶部端坐一个石兽,似犬非犬,批鳞挂甲,这个动物叫做“犼”。因为它生性喜欢了望,所以也叫“望天犼”。相传这种怪手骨瘦嶙峋,但是非常凶猛,所以把它放在华表顶上,让它来守陵暝谥ド献姆较虿煌械拿娉希械拿娉薄菟担娉系慕小巴觥保馑际翘嵝焉碓诒本┑幕实鄄灰亲嫦鹊墓拢袄醇漓耄幻娉钡慕小巴椤保馑际侨拔坷凑饫锛漓胂缺驳幕实鄄灰な奔涑龄嫌诎酥校辣辖诎ф觥

看过华表之后,大家顺着神道往两侧看,共有6对石兽,它们依次是坐狮、坐獬豸、坐麒麟、立马、卧骆驼、立象。这些石兽虔诚地守护陵寝,被清康熙年间道士苗俊稷在《秋日望昭陵》诗中描述为“十二御林”。下面大家请看,第一对是石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把狮子放在首位,作为威振八方、惟我独尊的王权化身,也是守护陵寝的“御林军”中的排头卫士,更是威严、尊贵、崇高的象征。第二对是头上长着独角的怪兽,叫獬豸。据说,它是东北特产的动物,能辨别是非善恶曲直,见有人相斗,便用头上的独角去顶撞坏人。在我国古代,执法官头上的帽子就叫獬豸冠,表示他能象獬豸一样执法严明。在陵寝中放置獬豸象征着帝王死后也能明断是非,公正严明,实际上是在美化统治阶级。第三对就是麒麟,它是一种祥瑞之兽。形象很特别,头象龙的头,犄角象鹿的角,全身都是鳞甲,尾巴象牛的尾巴,脚象马的脚。在师像生里出现麒麟,是表示帝王的仁义至圣,世事迹象太平,王业兴旺发达。第四对是立马,这一对石雕最能引人注目。它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全身洁白,腿短,体壮,具有蒙古马的特点,大小和真马一样,昂首伫立,英姿勃勃,威武雄壮。满族是一个有着骑射传统的民族,皇太极被称为“马上皇帝”,他的战功都是马背上取得的,他有两匹心爱的坐骑,一胖一瘦,胖的叫“大白”,瘦的叫“小白”。“小白”行军赶路可日行千里,“大白”可日行五百里。“大白”长于驰骋疆场攻破敌阵,“小白”善于行军赶路。“大白”、“小白”曾多次立功,也曾保护过主人的性命,因此皇太极对它们也倍加珍爱。皇太极死后,他的子孙们就令工匠按照它们的样子雕成两匹石马,放在墓前,永远陪伴它们的主人。第五对是石骆驼,这是用黑色石料雕造成的。相传此骆驼在皇太极生前的征战中立下大功,所以后来建陵时,把它列在陵寝,表示它的功绩与主人同在。最后一对是立象,以白色石料雕成。大象是绿洲之王,它高大威严,性情温和,是天下太平祥和的象征。在石像中使用它,寓意广有顺民,江山稳固。在古代,只有帝陵神道才可以列置石象,而臣下的坟墓是不允许摆放的。

现在大家随我一起来参观碑楼。这个碑楼也叫神功圣德碑亭,九脊重檐歇山式建筑,顶上铺满黄琉璃瓦,飞檐斗拱,枋、柱、檩、椽施以彩绘,四面为红墙,每面各有一个拱门。亭子正中有石碑一座,即“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为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所立。碑通高6.67米,碑身宽1.76米,厚0.71米。碑文为清圣祖康熙亲撰,共计20xx余字,是对清太宗皇太极一生文德武功的高度概括和颂扬。石碑是用北京房山县产的石材雕刻而成,重10余万斤,驮碑的名字叫“赑屃”,相传为龙生九子之一,它长的是龙头、龟身、鹰爪、蛇尾,因为它喜好诗文,又善于负重,所以老龙王派它驮碑。

在碑楼北面的东西两侧,各有两座三间青砖瓦房,都是当年的祭祀用房。东侧南边的叫仪仗房,是皇帝谒陵时存放旗、伞等祭祀所用物品的库房;北边的叫奶茶房,是上祭时烹茶煮奶和上茶官员休息的地方;西侧南边的叫膳房,是上祭时造饭和上膳官员休息的地方;北边的叫果房,是上祭时准备土杂果品鲜货及上果官员休息的地方。

[方城、宝城、宝顶]

走过碑楼,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北陵的主体建筑——方城。方城高7.8米,周长263米,青砖铺砌,东、西、南三面有雉堞和女墙,北面砌成宇墙。城四角有角楼,角楼是2层的建筑,黄琉璃瓦顶,大脊正中有宝葫芦,四拱角下各悬有风铃。方城上有马道,宽5.4米,青砖铺成,路面由外向里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雨水冲毁方城外围墙基。

这是隆恩门,是方城的正门。门楣正中有石刻门额,上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竖刻着“隆恩门”三个字。隆恩门的顶部是门楼,俗称“五凤楼”,楼高3层,歇山式建筑,大脊正中原有一只琉璃烧制的宝葫芦,并用四条金链加固,金链俗称“江山万代”。五凤楼是昭陵的最高建筑,昔日登楼向南眺望,沈城全貌可尽收眼底。接下来请大家随我进入方城。

方城的主体建筑是隆恩殿,两侧辅以东西配殿。东配殿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是存放祝板,每年祭礼之前,盛京礼部要将祝板、制帛在大祭前一天送到这里存放;二是代替隆恩殿存放神牌,每当龙恩殿大修时,龙恩殿内的神牌、宝座、五供等移到这里供奉。西配殿是举行“忌辰”行大祭礼时供喇嘛诵经作法的场所。清朝崇信喇嘛教,因此西配殿只用于做佛事用。西配殿前的小型建筑叫“焚帛亭”,祭祀时,先将祭词写在帛上,在三拜九扣,读祭文,哀毕,变将祭帛放入焚帛亭内烧掉。

现在呈现大家面前的这座大殿就是隆恩殿,它是陵寝的正殿,又称“享殿”,是供奉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神牌的地方,也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始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顺治七年,即1650年定名为“隆恩殿”,同时悬挂匾额,康熙三十年(1691年)改建。隆恩殿坐落在须弥座台基上,台基高2米,平地起台是满族的一种风俗。台基正面有3路塔跺,中路为丹陛御路,俗称“龙道”,是由一块长5.5米、宽近2米的巨石铺成,上面雕有“寿山福海”及双龙图案,当时是任何人都不准在上面行走。台基周围环以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栏杆,其雕刻技法采用透空雕和突起浮雕的形式,这在关内明清诸陵中是不多见的,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在台基边上还设有石雕龙头作为排水口,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名叫“八虾”,因为喜好媳水,因此将它放在桥上或排水口处,每逢暴雨,雨水便会从其口中喷涌而出,甚为壮观,成为昭陵一景。

龙恩殿是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顶覆以黄琉璃瓦,正中镶有3颗琉璃宝珠,殿檐上有蓝地金字的“隆恩殿”题匾一块,从做至右以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殿以“隆恩”命名是表示感恩爱福之意。隆恩殿面阔3间,四门八窗,窗棂剔透,殿内无天花,梁架裸露,上面施以彩绘。殿内候补备有大暖阁一座,内设宝床、帷幔、衾枕等卧具,阁上方用黄云龙缎罩顶,名为“毗庐帽”。大暖阁内还有小暖阁一座,内供帝后神牌。大暖阁前有帝后的龙凤宝座,宝座前设有供桌,为摆放祭品之用。隆恩殿周围所铺的地砖都是金矿石制成,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因为它喊有黄金沙的成分,所以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

现在请大家随我到殿后继续参观。隆恩殿后是石柱门及石祭台。石柱门也叫“照牌”,因为两边有两根3丈多高的方形石柱,所以叫石柱门,也叫二柱门,又叫“冲天牌坊”。门为一道,其上有一歇山式琉璃瓦屋顶,在两柱之间有木板门,施以彩绘。柱子的顶端各有一只石兽,是用来护卫陵寝的,叫护陵兽,而且身上都锁着一条铁链,民间有“石兽显灵”的传说。石柱门后是石祭台,用汉白玉雕成,须弥座式。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寓意是把所有的宝物献给陵主,“事事如意,平平安安”。石祭台上有五件石雕:正中为香炉、两侧有香瓶和烛台各一对,寓意是香烟不断,烛火长明,大清江山万事一系。这座祭台是大祭时皇帝在此举哀和献奠酒的地方。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门叫券洞门,是方城的北门。券洞门之上为明楼,穿过此门为月牙城。我们现在仰视可见的就是明楼。明楼又叫大明楼,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前檐挂有匾额。上面写着“昭陵”二字,以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明楼内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高大约6米,碑额浮雕二龙戏珠,正中开光部分刻有“昭陵”二字,也是满、蒙、汉三种字体;碑身竖刻“太宗文皇帝之陵”字样,还是满、蒙、汉三种文字。这座石碑又叫“圣号碑”,刻写的是清太宗的庙号和谥号。在历史上,大明楼几次遭受雷火,最严重一次是1936年,整个明楼几乎被雷火烧毁,圣号碑也被雷火烧坏,文饰不全,碑身也出现了裂痕,后来用两道铁箍加固。现在的大明楼是1939年重修的。

请大家随我穿过券洞门参观月牙城。月牙城在大明楼后,因其南面凹进,形状如同一弯新月,所以叫“月牙城”。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这样一首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牙有悲伤离散的意思,修个月牙城,象征“人缺”,以此来表示对皇帝的哀悼。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放是琉璃照壁,照壁上共有13朵牡丹花,枝繁叶茂,给这座高大空旷的月牙城增添了几分生气。传说地宫的入口就在这琉璃照壁后面,在照壁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按那些红花绿叶,就可以开启地宫。但为了防止有人盗墓,在地宫入口处安装了许多暗器,如果按动错了,就会有毒箭飞出。还有传说,皇上怕陵工们泄密,当他们把棺椁抬入地宫之后,立刻把地宫入口堵死,将所有的陵工活活埋葬在地宫里殉葬了。这些传说的确使人感到月牙城阴森恐怖。

下面我们[/font][font=楷体_gb2312][/font][font=楷体_gb2312]就到城墙上参观一下吧。大家看到的这个半圆形的城叫“宝城”,也叫“团城”。中间突起的原形丘冢叫“宝顶”,又叫“独龙阜”。宝城宝顶是明清时期帝王陵墓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宝顶就是坟茔。清昭陵宝顶的直径32米,高8米,在它的下面是地宫,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关于地宫的内部构造,官书讳莫如深,因而引起了许多希奇古怪的传说。据说,宝顶内正殿一座,名叫“享殿”;配殿两间,用来排列祭器。正殿后面有石柱2根,用铁链相连,把棺椁悬在铁链上。正下方有一眼井,水流不息,称为“海眼”或“金井”。这种葬法就是所谓的“金井御葬”,是取“龙归沧海”之意。地宫内还有万年灯,可经历万年而不灭。当然这些只是传说,里面的情形只有等到将来挖掘昭陵地宫时才会真相大白。

昭陵的整个建筑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构成一组完整的陵墓建筑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昭陵象征着皇权的威严,神权的威力,在建筑风格上吸取了汉蒙建筑精华,融合在满族建筑之中。昭陵的设计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具有其古朴的文化。昭陵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7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朋友们,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合作,有缘下次再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