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颜氏家训读书会心得体会和方法 颜氏家训读后感(三篇)

颜氏家训读书会心得体会和方法 颜氏家训读后感(三篇)

时间:2019-11-23 17:43:08

相关推荐

颜氏家训读书会心得体会和方法 颜氏家训读后感(三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颜氏家训读书会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有120多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流传至今,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代都有一些著名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家族中都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家法家规、家训家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百善孝为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遵纪守法,勤俭持家”,这些朴实生动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总结起来,那些成就家族伟业、留下不朽美名的历史人物,都离不开“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尽忠国家、言而有信、遵纪守法、刚正义气、廉洁自律、知羞知耻”这些美德。

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习近平更是如此。他很孝敬父母,家人为父亲举办88岁寿宴时,当时习近平作为一省之长,公务繁忙,实在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深情款款的拜寿信。母亲齐心如今也年过90岁高龄,习近平每当有时间陪她一起吃饭后,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聊天。他很关爱妻子,妻子彭丽媛作为军旅歌唱家,那时经常要接受任务奔赴外地慰问演出,习近平总是十分牵挂,只要条件允许,无论多晚,他每天都要跟妻子至少通一次电话。过去每逢除夕,彭丽媛总要参加春晚演出,在外地工作的习近平只要回北京过年,就总是边看节目边包饺子,等她演出结束回家后才煮饺子一起吃。孝敬父母、爱护妻儿,习近平对家庭幸福看得如此之重。在他看来,这不是只关系一家一户的普通小事。“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习近平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对于家与国的关系,习近平看得很透彻。“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数的白衣天使化身钢铁战士,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守护群众一方平安。蒋慧荣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1月20日,市八医院收治了广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当天,医院党委号召党员志愿前往东风院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支援,蒋慧荣医生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战“疫”突击队。当有人问她为什么会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毫不犹豫到战疫一线去时,她这样深情地说:“前,我们面对着非典疫情的挑战,我的母亲当时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非典病人中,有急性眼部疾病或怀疑有颅内高压不能做头颅ct的病人均会邀请眼科会诊,加上父亲是一名军医,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道理,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便立志从医,这次疫情面前,我想到了父母的教诲、仿佛看到了他们的身影,有了他们的鼓励,我一点也不怕!”前,当自己还是孩子,父母便与抗击非典展开过一次生死搏斗;后,父母年老,自己却成为了新的抗疫战士……正是有了良好家风的传承,这些最美“医二代”,传承了父母的医者仁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千万患者家庭,顶起一片天,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贡献了青春力量!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曾经组织编写过《中国家规》一书,深度挖掘了全国各地一大批传承千百年下来的家规家训,其中就包括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诫子书》、《曾国藩家书》等传世经典。这些古代先贤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智慧,谆告后世修身齐家、正己立德的真谛,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价值指导、思想指引值得我们潜心研读,深度挖掘,充分学习借鉴,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将其思想精髓代代传承。在我们xx,有专门一处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小微公园——沁德园(位于开元大道与利宁街交叉口东南侧),里面设有“岳母刺字”“百善孝为先”“母爱”铜雕塑、“阅读”“母子情”石雕、家风家训知识书刻、家风家训主题宣传栏等家风家训主题元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经常过去走一走、看一看,在休闲娱乐中受到优秀家风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好家风的正能量。

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同志指出,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教。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我看来,每一名党员、每一名职工都应该重视家风的培育,这关系到自身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希望大家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抓好家风,在自我修炼中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做优良家风建设、从严律己修身的表率!

今天的党课就交流到这里,谢谢!

对于颜氏家训读书会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始终重视“家风”传统文化,把优良的家训家规、家教家风作为励志勉学的精神食粮、修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为官从政的坚挺脊梁”。千百年来,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世之道,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家风、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作用。

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有120多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流传至今,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代都有一些著名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家族中都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家法家规、家训家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百善孝为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遵纪守法,勤俭持家”,这些朴实生动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总结起来,那些成就家族伟业、留下不朽美名的历史人物,都离不开“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尽忠国家、言而有信、遵纪守法、刚正义气、廉洁自律、知羞知耻”这些美德。

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习近平更是如此。他很孝敬父母,家人为父亲举办88岁寿宴时,当时习近平作为一省之长,公务繁忙,实在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深情款款的拜寿信。母亲齐心如今也年过90岁高龄,习近平每当有时间陪她一起吃饭后,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聊天。他很关爱妻子,妻子彭丽媛作为军旅歌唱家,那时经常要接受任务奔赴外地慰问演出,习近平总是十分牵挂,只要条件允许,无论多晚,他每天都要跟妻子至少通一次电话。过去每逢除夕,彭丽媛总要参加春晚演出,在外地工作的习近平只要回北京过年,就总是边看节目边包饺子,等她演出结束回家后才煮饺子一起吃。孝敬父母、爱护妻儿,习近平对家庭幸福看得如此之重。在他看来,这不是只关系一家一户的普通小事。“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习近平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对于家与国的关系,习近平看得很透彻。“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数的白衣天使化身钢铁战士,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守护群众一方平安。蒋慧荣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1月20日,市八医院收治了广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当天,医院党委号召党员志愿前往东风院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支援,蒋慧荣医生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战“疫”突击队。当有人问她为什么会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毫不犹豫到战疫一线去时,她这样深情地说:“前,我们面对着非典疫情的挑战,我的母亲当时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非典病人中,有急性眼部疾病或怀疑有颅内高压不能做头颅ct的病人均会邀请眼科会诊,加上父亲是一名军医,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道理,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便立志从医,这次疫情面前,我想到了父母的教诲、仿佛看到了他们的身影,有了他们的鼓励,我一点也不怕!”前,当自己还是孩子,父母便与抗击非典展开过一次生死搏斗;后,父母年老,自己却成为了新的抗疫战士……正是有了良好家风的传承,这些最美“医二代”,传承了父母的医者仁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千万患者家庭,顶起一片天,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贡献了青春力量!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曾经组织编写过《中国家规》一书,深度挖掘了全国各地一大批传承千百年下来的家规家训,其中就包括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诫子书》、《曾国藩家书》等传世经典。这些古代先贤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智慧,谆告后世修身齐家、正己立德的真谛,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价值指导、思想指引值得我们潜心研读,深度挖掘,充分学习借鉴,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将其思想精髓代代传承。在我们xx,有专门一处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小微公园——沁德园(位于开元大道与利宁街交叉口东南侧),里面设有“岳母刺字”“百善孝为先”“母爱”铜雕塑、“阅读”“母子情”石雕、家风家训知识书刻、家风家训主题宣传栏等家风家训主题元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经常过去走一走、看一看,在休闲娱乐中受到优秀家风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好家风的正能量。

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同志指出,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教。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我看来,每一名党员、每一名职工都应该重视家风的培育,这关系到自身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希望大家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抓好家风,在自我修炼中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做优良家风建设、从严律己修身的表率!

今天的党课就交流到这里,谢谢!

对于颜氏家训读书会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家风家训是什么?“温州一家人——家风·记忆征集活动”在引发老百姓关注的同时,也唤起大家对当下家风家训传承的思考。

恋家不守土的温州人,对家风家训有着怎样的理解?小家庭、小时代的家风家训有哪些新变化?日前,记者通过网络和街头采访,对125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受访者中既有八旬老者,也有初长成的“00后”少年,其中“80后”“90后”占到了六成以上。调查中近半数受访者遗憾地表示,家里缺失家风家训;超过九成市民支持在新时代重倡家风家训传统。

家风家训是什么?

六成家庭家风淡化

春节期间,央视关于“家风”的调查引发市民热议。家风,一种无言的教育;家训,一种有言的记忆,是否仍在潜移默化感染温州人?

当被问及“您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吗”,67.2%的受访者选择“知道”,“不太了解”的人群则接近四分之一。追问受访者对哪些家风家训有所了解时,曾国藩家训成为市民认知度最高的名人家训,有27.7%的市民表示知道,其次认知度较高的名人家训为朱子家训和颜氏家训。

普通温州人家风家训传承情况如何?情况并不乐观。在调查中,选择“没有整体性和明确的家风”、“对家风没有印象”、“没有家风”等选项的受访者占到50.9%,接近六成。仅有18.5%的市民认为家里家风传承很好,能代代传承;有30.6%市民评价自家家风传承较好,仍发挥着作用。

家风家训淡化的背后,显示着家风家训教育和传承正在弱化。调查显示,市民对目前家风家训教育现状并不满意,更多市民支持重提家风家训。超过87.2%的市民支持重视家风家训,有85.6%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对社会风气影响比较大。而少数认为重提家风家训意义不大的市民则提出,他们最怕家风家训的简单提倡陷于空洞口号,希望教育能有实际意义。

家风传承怎么样?

年轻一代更陌生

是什么让家风家训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和记忆?在采访中,我们听到市民的感慨:时代变了。

在问及“家风家训是否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时,有70.4%的受访者表示肯定,16.8%的市民则称不太确定。

时代对家风家训的传承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家风家训的记忆随着受访者的年龄段而变化,年轻一代新人类对家风家训更显陌生。

上世纪60年代前出生的市民普遍都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知晓率到“70后80后”降低了12.8%;“90后”知道家风家训的人群仅占66%;“00后”的中小学生中,接近60%的孩子选择“不知道”。

对家风家训教育满意度同样随年龄改变而变化。其中“70后”、“80后”是受访者中满意度最低的人群,仅有四分之一的“70后”认为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传承“很好”或“较好”;这一数字到了“80后”再降低了2个百分点。在其他年龄段,选择传承“很好”或“较好”的市民则超过七成。

为什么“70后”“80后”对家风家训现状最不满?“我们有了家庭、孩子,才发现怎么教育孩子是个难题。”80后孙小姐接受采访时说,把孩子送去读国学、读朱子家训就是为了能更好接受传统教育。“我们小时候家长还忆苦思甜,让我们刻苦努力,现在的小孩养尊处优,一点都不努力。”70后的陈女士正替青春期的孩子着急,她略感自责没有言传身教把好传统传下去。

家风家训最重视:

勤俭宽厚诚信

传统依靠言传身教的家风家训正受到新时代的挑战。“小时代”“新时代”该如何重倡家风家训呢?

调查中,超过六成市民认为家风家训很重要,不仅影响个体,也将反作用于家庭和社会,让家庭更有凝聚力,弘扬社会正气。85.6%的受访者相信家风对社会风气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当回答家风家训的积极意义时,76%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教育有利于个人品行塑造,68.8%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有助于孩子家庭教育,66.4%的市民相信重视家风家训能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半数受访者认为传承家风家训能增进家庭成员和睦、保留独特家庭文化。

哪些家风家训是咱们“温州一家人”最重视的品格?在“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宽厚待人”、“刻苦勤勉”、“自强独立”等选项中,“勤俭节约”被最多温州家庭奉为准则,有接近57%的市民回忆,自己的家风家训与勤俭节约相关。温州人同样重视宽容待人、吃亏是福,有54%的市民认为从小家里人教育“宽厚待人”;有47%的受访者认为“诚实守信”是家人最重视的品格。

面对家风家训逐渐淡化的尴尬,现代家庭该如何培养家风、传承家训?接近七成的市民认为,好的`家风家训应该建立在家庭成员经常交流的基础上,有47.2%的受访者建议家长不失时机教育孩子,有40.8%受访者认为应注重分享家庭的独特记忆。此外,两成市民赞成可以借鉴名人典故进行教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