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探索之旅第8集心得体会报告 开启心理探索之旅心得体会(六篇)

探索之旅第8集心得体会报告 开启心理探索之旅心得体会(六篇)

时间:2024-05-31 17:14:30

相关推荐

探索之旅第8集心得体会报告 开启心理探索之旅心得体会(六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探索之旅第8集心得体会报告一

摘要:语言学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其人文属性中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其社会属性中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从其自然科学属性中,重视逻辑思维。

关键词:课程思政;语言学;专业使命;辩证思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自起以上海市为试点展开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全员、全课程大思政教育体系探索与构建的工作,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如果实现课程思政。首先,从宏观理论、战略高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构建(高德毅等,a/b;忻平,;虞丽娟,),包括“课程思政”推进的价值与意义(陆道坤,;邱伟光,;闵辉,;曹文泽,)、从理论高度及管理者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吴月齐,;何红娟,;高燕,;刘淑慧,;李国娟,;陈道武,)等。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以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其中以高职院校某一专业的研究(何衡;倪成伟等;吕玉龙等;陈辉林,)居多,散见于零星课程,如新闻传播、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公共艺术、汽车概论等课程中。

近两年来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缺憾,如:理论探索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重视宏观理论的构建,缺少具体学科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示范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类课程角度,探讨将语言学类课程的学科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与方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应用、生理、认知等各个领域,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李宇明()认为,“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前提下,推进各类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响应国家所倡导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它强调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辩证统一。

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科学部分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社会科学部分提炼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自然科学部分,强调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重视逻辑思维。

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宏观上,学校管理层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平台的搭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保障;第二,中观上,设计、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科学育人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案,将德育目标固化于课程大纲中,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时效;第三,微观上,从教学时间上确保学时压缩、内容精讲的大背景下,突破学时限制,找到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内容的时间保障;从教学内容上整合和凝练语言学类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寻求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有机结合点;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管理模式,确保能力培养与道德培养目标相得益彰,使专业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切实可行。

(一)语言学类专业课程师资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

专业课教师工作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线,其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课程思政的关键。但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推广之前,一线教师对于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要么较少思考专业课程的育人问题,要么对此问题的思考处于萌芽状态,甚至对课程思政存在一定误解。“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端正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一线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

首先,消除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疑虑与误解,激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层面的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强调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强调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科学知识传授、人文素养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科学统一,而非单一的、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消除一线教师的疑虑,刷新专业课教师的认知,拓宽思政课程的视阈,帮助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误解,重新认识专业前景,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等。

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即将马克思主义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价值与职业使命感等。

一方面,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使全体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形成系统认识,掌握课程思政的特征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教师带头、优秀教师示范、集体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等方式加深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及社会使命的认识,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激情,最终回归到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陆道坤,)

(二)语言学类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是确保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与保障。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教师需要结合语言学类课程特征,发掘和梳理语言学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比如语言哲学思想对专业研究的影响、语言研究方法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语言研究目标的唯物论观等,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促使思政教育多元化。反过来,分析语言学类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探索语言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即如何自然地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入到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重新审视现有课程方案,制定一份全新的,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于一体的课程方案非常必要。

(三)語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实现方法

课程思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微观角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冲突。

1.转换教师授课方式,确保专业课程授课学时不变

课程思政并不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中增加思政内容,而是转变专业知识教授的方式、转换看待专业问题的角度、明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专业问题中的作用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需要增加专业课的授课学时,也无需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如在《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绪论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偶然与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看待“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查阅互联网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现状及关系;在第二章语音部分通过讲解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历史背景、第三章汉字部分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专业的使命感等。这些都是原有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只需将借用更加明确的认识论方法来指导教学,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教学内容,可确保教学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2.挖掘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从教学内容上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并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整理成册,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固化于课程教学方案中,为今后语言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也为语言教学类课程发展拓宽思路。

比如,《现代汉语》课程第三章的内容均可以挖掘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中国特色文化;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待中国的“造字法”,充分认识古人的智慧,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与经久考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待“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了解并认清繁简字在大陆与港台、海外的运用现状,进而科学地对待简化字与繁体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传播汉字文化、规范使用简体字的职业使命感。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热情

专业课程教学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作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思政资源,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同时,引领学生科学看待问题,使学生能够认可课程思政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程思政扩宽了授课教师的思路,专业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在普通本科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拓展中,从而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专业课程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交叉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进而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07-20.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3).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荐“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

[4]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5).

[5]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8).

[6]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8).

[7]田鸿芬,付宏.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4).

[8]李宇明.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j].语言战略研究,(1).

最新探索之旅第8集心得体会报告二

这是一篇充满科学性、知识性的文章,文章中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而美丽,虽然有点难理解,但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探索、了解的兴趣。

因此,我就从激趣入手,利用学生们求知的好奇心,采用探索、寻奇的方式,逐步揭开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的面纱。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及旁白,全面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貌,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及外观:

从而理解“咫尺”、“马蹄形”、“海拔”这些词语的意思。尤其是在多媒体上展现“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的不同水流的画面,通过对比,更让学生领略到了水的千姿百态,这些正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它可以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2、从理解词语入手,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如:

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带有引号,如“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表示特定的称谓,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还有“最长”“最深”的数据说明也写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文章用词谨慎、科学,理解了重点词语,也就理解了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文章每段有一个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抓住句子来理解内容,是学习这篇课文写作手法的一个方法。

最新探索之旅第8集心得体会报告三

我,一个普通的_岁小学生,现在生活在侏罗纪。

刚来到侏罗纪,我感觉自己很不安全,担心随时会被吃掉。耳边时不时听见恐龙可怕的叫声。不过我还是鼓起勇气,珍惜这难得的机缘,去探索恐龙的奥秘了。

我首先找到温顺的食草恐龙——腕龙,他体型非常大,我努力爬到它身上,它足有40米高。我骑在它的脖子上,向远方眺望。看见了一个无边无际的新世界!这个世界里真是天高云远,密林无边呀。我正欣赏美景,突然所有腕龙都奔跑了起来。原来,是恐龙,暴龙来了。我必须想办法驯服暴龙。我试着拿地上的死动物肉,把暴龙引到了一个老死的迅猛龙的身边,让它饱餐一顿。这只暴龙好像很感激我。它伏下身体让我骑上,我无所畏惧的继续前进。

走了不久,我碰到了一群迅猛龙,迅猛龙果然是群体动物,一共有十几只呢。我用肉和绳索驯化了它们做我的部下。迅猛龙是恐龙之中的“跑步”,别看它体型小,速度可不输给暴龙哟。

我来到海边,交了一个新朋友——鱼龙。我脱掉外衣,骑着它在海底看鱼,抓海螺,我们还在海面上跟野人对战,我的鱼龙队伍胜利了,我激动不已,连翻几个跟头。

天黑的时候,翼龙把我送到树上去睡觉。我愉悦满足的进入了梦乡。突然我的身体一歪。险些从树上掉了下来,我“啊”的一声大叫。睁开眼,发现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头上直冒虚汗,原来是一场梦啊。

再见,让人心驰神往的侏罗纪,让人难以忘怀的侏罗纪之旅。

最新探索之旅第8集心得体会报告四

我,一个普通的十岁小学生,现在生活在侏罗纪。

刚来到侏罗纪,我感觉自己很不安全,担心随时会被吃掉。耳边时不时听见恐龙可怕的叫声。不过我还是鼓起勇气,珍惜这难得的机缘,去探索恐龙的奥秘了。

我首先找到温顺的食草恐龙——腕龙,他体型非常大,我努力爬到它身上,它足有40米高。我骑在它的脖子上,向远方眺望。看见了一个无边无际的新世界!这个世界里真是天高云远,密林无边呀。我正欣赏美景,突然所有腕龙都奔跑了起来。原来,是恐龙——暴龙来了。我必须想办法驯服暴龙。我试着拿地上的死动物肉,把暴龙引到了一个老死的迅猛龙的身边,让它饱餐一顿。这只暴龙好像很感激我。它伏下身体让我骑上,我无所畏惧的继续前进。

走了不久,我碰到了一群迅猛龙,迅猛龙果然是群体动物,一共有十几只呢。我用肉和绳索驯化了它们做我的部下。迅猛龙是恐龙之中的“跑步”,别看它体型小,速度可不输给暴龙哟。

我来到海边,交了一个新朋友——鱼龙。我脱掉外衣,骑着它在海底看鱼,抓海螺,我们还在海面上跟野人对战,我的鱼龙队伍胜利了,我激动不已,连翻几个跟头。

天黑的时候,翼龙把我送到树上去睡觉。我愉悦满足的进入了梦乡。突然我的身体一歪。险些从树上掉了下来,我“啊”的一声大叫。睁开眼,发现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头上直冒虚汗,原来是一场梦啊。

再见,让人心驰神往的侏罗纪,让人难以忘怀的侏罗纪之旅。

最新探索之旅第8集心得体会报告五

终于可以去探险了!我将要跟着探险经验丰富的叔叔去海中荒岛探索未知的东西了。

就在我和叔叔“开会”时,被我那心细而又胆小的同学听着了,也争着要去。没办法,只得带着她去了。

去荒岛探险时首先要干什么?当然是准备一切有可能需要的东西啦!

首先要带上两个帐篷,而且要确保它没有问题,否则晚上地方都没得睡。再带上地图,不然迷路了都找不到方向。至于药品和食物就不多说了,这都是必需品。

经过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小岛,我那位经验丰富的叔叔一下子就找到了栖息地,那是一个山洞,我们连忙架起来帐篷,没想到架帐篷的同时,小木船漂走了。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帐篷搭好。已经到了晚上了。只好先找几根干木枝钻木取火把火给生起来。简单的钓几条鱼吃,就得睡觉了,因为叔叔说:“夜晚容易着凉,所以快点进入被窝吧。”

那山洞里黑洞洞的,同学又胆小,她不敢睡,生怕有个什么怪物把她刁走了。只能由着她自己去沙滩上散步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睡醒了,没想到同学趴在地上睡着了,叔叔把她抱起来时,发现她浑身滚烫,发烧了,只得四处寻找药箱,在离我这儿两米处,药箱就在那里,我连忙踮起脚尖跑过去,但是有一个讨厌的浪打过来,把药箱给冲走了,我拼命的追赶药箱,脚下像生了马达似的,可我的速度哪能抵得上海浪的速度啊?药箱一下子就冲出去海中央了。只能给她用冷毛巾敷敷头了。

由于之前小木船漂走了,要重做一只了。首先,我们去砍了一颗体型较大的树,再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刻出木船的样子,最后把刻的部分镂空,一条小木船就做好了!

正在我们以为马上就能回家了的时候,我的同学开口了,她说:“你们不做几把浆怎么回家呢?”她的这一句话点醒了我们,于是就用剩下的木料做了三把浆。木船终于做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我们一看到小船做好了,木浆做好了,就连忙收拾好自己的装备,把望远镜啊,小刀啊,食物啊,还有一些必需品,我们都把它们收进了背包里面,时刻准备出发了。

但是,我们行驶了10多米后,小木船因为重心不稳而翻倒了。我们三人连忙抓住小木船沿,把小木船翻了个身,小心翼翼的爬上船,生怕一个不稳又掉进水里头了。

最后三个人都上了船,小木船慢慢的行驶到了家。

最新探索之旅第8集心得体会报告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自起以上海市为试点展开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全员、全课程大思政教育体系探索与构建的工作,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如果实现课程思政。首先,从宏观理论、战略高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构建(高德毅等,a/b;忻平,;虞丽娟,),包括“课程思政”推进的价值与意义(陆道坤,;邱伟光,;闵辉,;曹文泽,)、从理论高度及管理者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吴月齐,;何红娟,;高燕,;刘淑慧,;李国娟,;陈道武,)等。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以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其中以高职院校某一专业的研究(何衡;倪成伟等;吕玉龙等;陈辉林,)居多,散见于零星课程,如新闻传播、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公共艺术、汽车概论等课程中。

近两年来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缺憾,如:理论探索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重视宏观理论的构建,缺少具体学科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示范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类课程角度,探讨将语言学类课程的学科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与方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应用、生理、认知等各个领域,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李宇明()认为,“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前提下,推进各类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响应国家所倡导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它强调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辩证统一。

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科学部分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社会科学部分提炼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自然科学部分,强调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重视逻辑思维。

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宏观上,学校管理层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平台的搭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保障;第二,中观上,设计、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科学育人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案,将德育目标固化于课程大纲中,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时效;第三,微观上,从教学时间上确保学时压缩、内容精讲的大背景下,突破学时限制,找到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内容的时间保障;从教学内容上整合和凝练语言学类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寻求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有机结合点;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管理模式,确保能力培养与道德培养目标相得益彰,使专业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切实可行。

(一)语言学类专业课程师资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

专业课教师工作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线,其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课程思政的关键。但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推广之前,一线教师对于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要么较少思考专业课程的育人问题,要么对此问题的思考处于萌芽状态,甚至对课程思政存在一定误解。“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端正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一线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

首先,消除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疑虑与误解,激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层面的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强调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强调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科学知识传授、人文素养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科学统一,而非单一的、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消除一线教师的疑虑,刷新专业课教师的认知,拓宽思政课程的视阈,帮助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误解,重新认识专业前景,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等。

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即将马克思主义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价值与职业使命感等。

一方面,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使全体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形成系统认识,掌握课程思政的特征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教师带头、优秀教师示范、集体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等方式加深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及社会使命的认识,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激情,最终回归到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陆道坤,)

(二)语言学类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是确保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与保障。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教师需要结合语言学类课程特征,发掘和梳理语言学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比如语言哲学思想对专业研究的影响、语言研究方法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语言研究目标的唯物论观等,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促使思政教育多元化。反过来,分析语言学类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探索语言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即如何自然地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入到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重新审视现有课程方案,制定一份全新的,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于一体的课程方案非常必要。

(三)語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实现方法

课程思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微观角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冲突。

1.转换教师授课方式,确保专业课程授课学时不变

课程思政并不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中增加思政内容,而是转变专业知识教授的方式、转换看待专业问题的角度、明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专业问题中的作用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需要增加专业课的授课学时,也无需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如在《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绪论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偶然与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看待“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查阅互联网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现状及关系;在第二章语音部分通过讲解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历史背景、第三章汉字部分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专业的使命感等。这些都是原有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只需将借用更加明确的认识论方法来指导教学,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教学内容,可确保教学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2.挖掘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从教学内容上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并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整理成册,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固化于课程教学方案中,为今后语言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也为语言教学类课程发展拓宽思路。

比如,《现代汉语》课程第三章的内容均可以挖掘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中国特色文化;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待中国的“造字法”,充分认识古人的智慧,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与经久考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待“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了解并认清繁简字在大陆与港台、海外的运用现状,进而科学地对待简化字与繁体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传播汉字文化、规范使用简体字的职业使命感。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热情

专业课程教学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作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思政资源,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同时,引领学生科学看待问题,使学生能够认可课程思政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程思政扩宽了授课教师的思路,专业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在普通本科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拓展中,从而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专业课程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交叉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进而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统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