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 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论文(6篇)

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 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论文(6篇)

时间:2022-04-29 01:39:39

相关推荐

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 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论文(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这次会议是局党委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森工系统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部署我局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员全局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状态、转变作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攻坚克难、奋发进取、敢闯新路的新风正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决胜林区小康社会建设、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实践中,树立新作风,展示新风尚,实现新作为。

去年以来,面对转型发展和国有林区改革的重任,局党委把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工作作为助力和保障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整治作风顽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从思想教育入手,以“网络课堂”、“手机课堂”、“电视课堂”、“板凳课堂”四大课堂教育为平台,创新“六学”模式,通过开设“理论新视点、热点面对面、发展之声”等栏目和邀请局领导干部为党员干部视频授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等形式,切实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思路破题,找准短板症结,破除软肋制约,打通思想脉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作风突出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认真落实总局平山会议精神,先后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全局领导干部会议、机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党群部门工作会议和全局预警整改工作动员会议等5次专题会议,持续发力,推进作风整顿工作整改落实。开展了“四查”活动,查思想、查形象、查管理、查执行力,对全局基层单位实行划片监督检查,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检查,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庸、懒、散、慢、奢”等问题,查摆基层党组织基本制度执行落实问题240余个,制定整改措施280余项,全局各级领导班子查摆问题145条,党员干部查摆问题2000余条,限时全部整改完成,有效推动了全局工作的开展。三是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积极对接总局“486”产业布局,在“完善两处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两石开发”、“建立三大基地”、“延伸三条产业链”、“实现三个全面提升”、“实施林区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全局各基层领导班子、广大党员干部细化任务措施、深化跟踪问效,积极担当作为,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总局党委要求相比、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职工群众和营商环境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失责失信、不依法行政的问题损害林区形象,行政执法随意性强。二是执行政策打折扣,变相设卡、抬高门槛、弄权勒卡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三是还存在流程不优、机构臃肿、办事环节多,“四零”承诺服务不落实,人浮于事的现象。四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有新的表现,改革政策“空转”,调研变作秀项目搞“盆景”,文山会海,数字造假。五是工作不细不实、能力不足,基本功不扎实,政策研究不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陈旧的问题表现的还比较突出。以上这几个方面问题集中反映了广大职工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必须要加以解决。

作风建设需要从严从实抓好,营商环境需要强力推进落实。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深入开展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作为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作为打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措施,从思想深处认清存在问题的危害,紧紧围绕打造“五个好作风”,明辨是非、突出重点、深入整改、抓出成效,推动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新时代现代化新林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证。

下面,就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讲三点意见。

开展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省委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和总局党委工作部署上来。

第一,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市场意识、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解放思想,作风和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林区改革、转型发展都是空谈。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一以贯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实践。当前,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有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工作理念不适应新时代;有的存在盲目自满、小富即安、盲目乐观、小胜即安、不求进取的消极情绪;有的在推进改革中,有不想改、不愿改的思想,存在求稳怕乱、患得患失的情绪。“铁饭碗”“平均主义”、“大锅饭等陈旧的思想观念还占有较大市场。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与时代的客观要求、与当前林区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加快从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不要抱残守缺,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积极融入市场经济,结合林区改革,在行动上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新作风,展示新风尚,实现新作为。

第二,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法治意识,做到知规守矩的实际行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和保障。在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法治意识、规矩意识淡薄问题,这是影响营商环境最突出的症结所在。多年来,森工政企、管办不分,导致个别党员干部法律知识欠缺,对合同法、公司法不但不学习,甚至视而不见,保障职工群众和林区企业的意识淡化、能力不足、依法行政工作流于表面;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不同程度存在“权大于法”观念,认为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自己就能决策;有的单位常年不搞普法宣传,执法不够规范、执法能力有时出现偏差;有的党员干部认为依法行政条条框框太多,习惯于托门子、找关系,热衷于“摆平”“搞定”,违法违规办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切实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信仰,强化法治宣传,加强普法教育,让基层干部学法懂法用法,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习好党章党纪党规,切实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党纪党规意识。要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企,着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切实增强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理念。

第三,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宗旨意识,倾心服务于民的现实需要。党政机关就是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机关干部的作风虚实、能力高低、形象好坏,关系到全局各项重要工作的运转,关系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优劣。应该说,我们的机关作风总体是积极作为、奋发向上、服务群众的。但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服务水平不高,态度“生冷硬”;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放,有的变相为难,推诿扯皮;有的单位和部门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却积极插手;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特别是窗口服务单位和部门过去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事照样难办;擅离岗位,出勤率、到岗率、专注率不高,办事拖拉。面对与全省一起进入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从内心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积极回应职工群众新期盼,始终把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最高准则,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精心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担当的机关干部队伍,才能实现森工工作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才能不断开创林口林区各项事业新局面。

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质是一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各部门各单位要以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素质能力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细查深剖、深入整改。

第一,要找深找准问题,明确整改方向,持续严查重惩。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必须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深入查找问题,确保问题找得准抓得实。一是找深找准问题。要结合省委和总局党委要求、岗位职责、发展需要和群众反映,摆现象、找差距、查原因。要有亮丑揭短的勇气,采取多种形式,深挖顽疾问题,坚决防止和克服敷衍塞责和消极厌战情绪,坚决杜绝与我无关的思想和不愿找、不想找和找不准的现象,要突出查找问题的针对性,围绕“五个方面”,针对作风和环境建设找短板、差距和不足,扎实找准存在的问题;二是明确整改方向。要突出表率性,局(场)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亲自查、查自己、作表率,摆进去,带头公开承诺,带头接受监督;要突出广泛性,领导干部到一般职工,都要参与查找,不仅找自身,还要帮助他人找;要突出群众性,坚持走群众路线敞开大门,广开言路,发动群众,真正把问题找出来,进一步明确整改方向,为深入整改奠定基础;三是持续严查重惩。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要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岗位,集中开展专项清查整治,查到底、改到位,形成震慑效应,各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当做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后哪个单位出现问题,就通报哪个单位,严厉批评哪个单位,并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和直接导致作风问题的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理。对制约营商环境的经济管理、执法监督、服务大厅、办事窗口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深入整治懒政怠政、行政执法不规范、破坏营商环境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窗口单位服务不优、流程不畅、弄权勒卡等突出问题要进行管理攻坚,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全面的改、一个不落的改。

第二,强化整改措施,打造过硬本领,提升服务水平。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要敢于得罪人、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直面问题,坚决反对好人主义、形式主义。要拿出刮骨疗毒、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勇气,以“钉钉子”精神出重拳、下狠招,求实效。一是强化整改措施。无论是单位和个人都要对找出来的问题全面梳理,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账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性分析问题根源,从根源上整改问题,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强化专项整治,每个专项行动都要形成工作方案,拿出硬措施和实的办法,敢于较真碰硬,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打造过硬本领。当前,林口林区面临着转型发展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我们的一些干部还存在凭经验,吃老本,“知识透支”和“本领恐慌”的问题。全局党员干部必须接新的挑战,切实加强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省委关于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并要和已有的专业林业知识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更好的推动发展。三要提升服务水平。按照总局党委制定的森工系统窗口服务参考标准,全面落实省委“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要求,优化再造流程和路径,通过制度化再造流程、建立标准,把好的做法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围绕重点,集中攻坚,扎实做好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工作,努力实现窗口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性好转。还要坚持开门整顿,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作用。

第三,倡导精细态度,弘扬“工匠精神”,狠抓推进落实。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冲在一线。一是要倡导精细态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现在有的单位领导干部当二传手”,文件照抄照转,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没有自己的特点,也没有自己的操作性,导致工作盲目,没有目标。我们领导干部要提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对分管工作要研究实、研究透,把阶段性的工作按照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分阶段梳理和部署,分阶段的推动;二是要弘扬“工匠精神”。现在有的单位、有的干部工作推着干,粗懒散,能敷衍就敷衍,能应付就应付,有的连基本数字、基本概念、基本逻辑都说不清楚。这与总书记提出的“工匠精神”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始终保持钻劲和韧劲,把每一项具体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切实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见境界、见水平。三要狠抓推进落实。现在一些干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碰到矛盾就绕、遇到困难就躲,不积极想办法,消极懈怠不落实。我们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不需要吹吹打打,要坚持一把手率先抓落实,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动,要持之以恒抓落实,对看准的事要较真,就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深入开展调研,积极谋划工作,真正为局党委、林业局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供依据。

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我们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营造林区改革发展良好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机关作风整顿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日程、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作风整顿工作的领导,建立建强领导机构。成立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推进组和政法专项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抓好本单位工作的开展。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组织部、机关党委、纪委监察局、宣传部等牵头部门要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建立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合力推进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开展。

二要深入抓好落实。各单位要按照局党委下发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力抓好推进落实,一个活动都不能少、一个程序都不能缺,一个环节都不能落,坚决杜绝落实不力、浮于表面、走过场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功能,深入宣传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全面营造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及时剖析曝光个别反面典型,发挥警示效应。各单位都要向社会公布专项举报电话,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媒体、网络和群众广泛参与的氛围。服务部门和窗口单位要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事项和服务标准,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职工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要从严督导问责。监督问责组要站在事关林口林区发展全局的高度狠抓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采取专项检查、明查暗访、走访群众等形式,自上而下对各单位改进作风的具体做法、推进情况、实际效果等开展监督检查。要紧盯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工作,对机关出勤率在岗率专注率低、慵懒散、慢拖瞒,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进行明查暗访,把督查问责贯彻作风整顿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要从严查处问责,对作风方面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提醒函询诫勉;对作风问题频出、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部门或单位,视情节给予主要领导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对作风问题典型案件,点名道姓通报,公开曝光、形成震慑。

同志们,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营商环境关乎林区振兴发展。让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抓好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促进我局机关作风和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干部素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奋力走出林口林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描写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描写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如果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解决不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

作为首批14个国家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的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始终把落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作为全局的工作重点,努力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模范作用,积极在“海峡应先行,福州走前头”的科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突出“马尾谋跨越”的自有特点。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区党员领导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认真深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影响开发区新一轮的跨越。

作为统筹区直机关党的工作的区直机关党工委,下辖3个总支,63支部(含离退休支部),共1115名党员(xx年底统计数据,具体分布情况见附表一),其中绝大多数的单位和干部为普通的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近几年来,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积极为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招商引资、土地瓶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越来越成为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对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改革发展极为重要。日前由各个层面干部群众参与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以上的干部群众非常关心或比较关注这方面建设情况(附表二)。在对我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总体评价调查数据表明,虽然近七成的群众对我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总体上评价在较好以上,但是仍有三成的群众对干部作风评价一般(附表三)。部分领导干部作风还存在不适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特别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化解金融危机方面能力、水平与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具体体现在:

1.思想观念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在机关中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缺乏奋发作为精神的领导干部还占有一定的比例(附表四)。

2.服务意识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服务水平,一个是服务效率。在服务企业及基层群众中,存在避重就轻、互相推诿、缺乏敢于负责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存在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缺乏效益意识;一些干部存在心浮气躁、好大喜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基层缺乏了解,指导工作不得要领,服务意识不强,群众难接触(附表五)。

3.干部素质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机关中干部学风不浓,工作上还存在明哲保身,怕担责任,不敢作为;一些部门小吏大权,没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个别单位的干部工作不尽职,执行能力差,工作不落实,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办法少、能力弱。

4.监督管理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对干部的有效管理和对服务群众办事流程有效管理上。在干部管理上不到位,一些群众到机关办事上还遇到机关干部在上班时间聚集聊天、玩网络游戏、干私事,甚至出现刁难、冷落来访者现象(附表六),虽然比例很小,但影响极坏。在具体工作中,机关会议多、检查评比达标多、向下布置任务多,对要求解决问题还不能及时反馈处理还比较多见。极少数干部未能认真按照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违法违纪。

分析机关干部作风调查存在四个不适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学习意识不强,放松对做好工作的信念教育。由于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造成党的宗旨观念淡化,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思想上不思进取,不求进取,无所作为;业务上不认真钻研,造成业务不精,对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任务、遇到的新困难研究不够,形成惰政心理。不深入基层,工作浮在表面,造成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推进难,影响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忧患意识不足,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当前我区有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对工作没有一个规划,天天穷于应酬,工作华而不实,好大喜功,习惯于做表面文章,贪图安逸,奢侈浪费,热衷于搞享乐主义。

三是责任意识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由于没有树立很强的责任意识,一些干部服务态度不好,工作不讲效率,办事推诿扯皮,群众到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时有发生,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奉献精神不够,不深入基层。在执行上,墨守成规,缩手缩脚,习惯于照抄照搬,凭老方法想问题做事情;对基层的创新举措不是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怕担责任和风险。

四是执行制度不力,刚性处罚不到位。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上级已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抓制度落实的氛围和勇气,在机关管理中存在老好人的不正常现象。同时一些制度的执行缺乏刚性,没有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虽然近几年区效能建设部门加强了检查,加大处罚力度,但是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

虽然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同时期对作风建设有不同的要求。当前面临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加重,需要下大力气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推进开发区新一轮创业。要以强化“四种意识”为抓手,认真落实“四责”为契机,加快机关作风的转变,确保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要强化教育意识,解决科学发展理念。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除了区位、政策因素外,干部作风、服务水平及质量等软环境好坏也极大地影响了能不能科学发展,其中尤以领导干部最为突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能够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破解发展的难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在职干部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是关键。一是要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各基层党组织安排组织学习培训外,还要通过党校等有效途径,继续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统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端正世界观、人生观,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从思想根源上改变工作作风。另一方面通过专业业务培训,提升应对复杂情况,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学、函授、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分层次逐步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二是认真落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要通过组织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位领导论科学发展科学以及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中央文件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解决机关和领导干部在能不能科学发展、愿意不愿意发展上、会不会科学发展上存在思想问题。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争先创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意识,努力创造条件,树立大发展快发展的进取意识。

二要强化责任意识,推动科学发展的效能。服务环境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机关效能直接关系到投资创业环境。办事效率不高,行政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优,又好又快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要以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为契机,大兴“四责”良好风气。一是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通过细化岗位职责,对照任务抓分解,做到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岗,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领导干部要自觉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始终为大局服务。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做到对事业负责,对服务对象负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件事。破解部分单位职责不清,任务不明,落实不力的问题。二是在加大行政效能监督检查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负责任、工作平庸的干部要敢于批评;对那些胡作非为,违法乱纪的干部要敢于惩处。努力克服无过即功、无所作为思想,树立无功即过、小进即退、有为才有位的意识。效能建设部门要通过民主测评、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形式,及时处理一些责任意识弱,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

三要增强创新意识,突破科学发展的瓶颈。创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发展的根本,也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推动科学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在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规范工作程序,量化服务标准,主动靠前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全方位提供服务。通过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健全服务制度、优化服务环境,坚持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要很快办好,对那些群众急事、难事、常事,要科学有效及时办理,不断完善首问负责任、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要充分发挥好经过实践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上有效的措施,如企业110、企业注册服务全程代办制、便民呼叫中心12345、网上审批等形式。要认真解决一些从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重复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重点人头,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四要提高约束意识,保障科学发展机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健全一套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制度体系,推动作风根本转变。好的机制能产生动力、形成活力、激发创造力,提高生产力,推动科学发展。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建立与干部监督制约制度相配套的实绩考核机制、择优用人机制和惩诫激励机制。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现行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一次梳理,行之有效的要坚持和完善,不合时宜的要修订或废止。二是要强化监督。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宣传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和带动广大干部遵章守纪,积极作为。三是落实奖惩措施。积极探索科学评价机关干部尤其是部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群众评议监督机关的科学评价体系和监督评议程序,推动评议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轨道,逐步实现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及时兑现奖惩措施,推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服务科学发展。

描写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机关党建工作推进会,目的是传达省、市机关党的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和推进今年的机关党建工作。县委、组织部长对这次会议很重视,等一下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贯彻执行,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一、去年的简要回顾

去年以来,全县机关各级党组织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为主线,着力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建工作机制、改进机关作风、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基层、服务机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争创“两个县”,打造“五个瓷都”全面建成现代化绿色瓷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坚持抓载体、创特色,机关党建活力得到提升。一是全面推进“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建设,全县机关党组织“1263”机制建设完成率达到100%。向省、市选送高质量推进“1263”机制建设的信息31篇。同时,按照“一个行业一个特色,一个领域一个特点,一个时期一个主题”的原则,培育24个不同类型党组织的“1263”机制建设示范点。二是深入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以文明片区划分为依据,形成以牵头单位为主,理事单位辅助的模式,与12个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班子联优、实力联强、党群联心”的目标,增强“三级联创”的针对性和实质性。三是加强机关文化为主题丰富实践活动。

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分别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县委、县妇联开展了“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红歌音乐会”、“学习贯彻精神理论征文比赛”等活动。

2、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狠抓《条例》的贯彻落实。举办党务干部知识培训班,大力宣传中央《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确保《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二是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标准、程序、手续等材料上严格把关。三是强化党建工作考评。加强对县直各系统创建“六个好”党委和“五个好”党支部活动的领导,注重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督促指导和跟踪检查工作。年终考评成绩居前五名的林业系统、宣传系统、党群系统、政府综合系统、地税局党委报由县委表彰。

3、坚持抓重点、转作风,机关文明建设持续深化。一是做好县直机关党群系列29个单位的绩效考评工作。二是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三是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四是全县机关党建工作例会常抓不懈。

二、当前和下阶段的工作部署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县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到“五个一”,把握“六个核心点”,承诺“七个带头”。“五个一”即:党员领导干部上一堂党课,组织一次专题辅导,组织一次先进典型报告会,组织一次党日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群众路线教育专题学习交流。牢牢把握“六个核心点”:一要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二要牢牢把握“五个坚持”(坚持正面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讲求实效、分类指导、领导带头)的基本原则,三要牢牢把握学习焦裕禄、谷文昌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四要牢牢把握集中解决“四风”问题重点任务,五要牢牢把握坚持走群众路线这个法宝,六要牢牢把握加强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承诺“七个带头”: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深入基层群众,带头听取群众意见,带头深入查摆问题,带头对照焦裕禄、谷文昌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抓好整改。

2、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活动。机关各级党组织要以“三访四解”、“四进五服务”为主要内容,结合我县实际,按县委要求、落实“驻进帮”八项长效制度,进一步推动党员进村入户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持续推进机关反腐倡廉工作。全县机关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公务接待、会议费管理等有关规定,着重改进文风会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机关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风尚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机关氛围。

4、要做好党建信息的报送工作。特别要向省、市机关党建网报送高质量的信息。

5、做好机关党建调研文章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征文比赛”活动。

6、继续做好机关党建“1263”工作机制的建设,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工作。

7、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一系列的机关党建活动。以小型化为基础,结合各系统,各单位的实际,开展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现代党员心理的一系列活动。

三、新形势下机关党务工作者应当把握好的五个问题

1、增强党建自信。就是坚定理念信念、提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信心。提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的论述,肯定了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也是对机关党务工作者殷切期望。当前,我县机关党务工作者要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切实做好机关党建工作。

2、紧贴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机关党务工作者的作为所在。机关党务工作者要以解决大局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谋划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加强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保证本部门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唯此才能获得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同。机关党建工作有否作为,机关党务工作者有否奔头,取决于能否与大局契合,怎样为大局服务。

3、致力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机关党建工作必须融入这一“新的伟大革命”,才能跟上时代,充满生机机关党务工作者要顺时代潮流而动,认真探索机关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包括如何更新理念、拓展思维、改进方法使各项党的活动与全面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开展“三会一课”以及各类党的活动,既要突出鲜明的政治主题,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鼓励创造性,避免一刀切。

4、抓牢机制建设。健全机制制度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可靠保证的长远之策。我们就是要落实好全省推行的机关党建“1263”工作机制建设,各机关党委抓协调,基层支部抓实施,全体党员共参与。

5、务实履职尽责。一方面,发挥机关党建工作的作用,事在人为,机关党务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作风风格是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履职尽责要有好的收效,工作方法必须求实得当。要善于“抓手”,扎实开展党建、文明、绩效等方面的创先争优活动,严格考评,奖优罚劣,导向激励,促使全体机关党员在党建工作中人人担责、刻不松懈。

描写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当前,乡镇机构改革正在稳步地推进中。虽然各地改革的时间安排不一样,但从各地了解到的方案或者意见来看,预计都是在的上半年完成,并将在6月30日前正式挂牌运行。从各地的试点推行情况来看,各地的改革思路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怎么样,精简机构、合并职能、提高效能都是改革的目标和措施。也就意味着,乡镇的很多二级机构将在这一轮改革中合并或撤销。

乡镇机构改革,国家层面出台的都是《指导意见》,《意见》的意思也就是给你指明一个大概的改革方向,至于具体怎么改革,各省、各地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转变乡镇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切实解决乡镇权力与责任不对等等问题。积极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条件。

二是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

进一步优化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坚决守住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这条底线。

三是改革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继续推进分类改革,建立健全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四是创新乡镇行政运行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政务公开,转变服务方式,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个别地方出台的乡镇机构改革政策

1.设立党政工作机构8个:党政办、党建办、政务服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规划建设管理局、社会事业发展局。

设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6个:便民服务中心、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财政经济服务中心、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轴承产业服务中心。

2.核定行政编制50人,事业编制65人。党政工作机构的一把手由副镇长兼任,再配备1名副科级副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只配1名副科级一把手。

请注意:以前乡镇的“七所八站”都撤销了,人员全部打乱重组了,新组建了一些部门,这些新组建的部门承担以前“七所八站”的所有职能;据我了解,烟店镇是当地的一个大镇,还是临清市两大中心镇之一,经济条件比较发达,比着河南、山西、陕西等内地的乡镇经济发达的多,人口也比较多,烟店镇以前的公职人员将近200人,现在核定行政编加上事业编只剩下115人,也就是有近80人要被辞退。

6月份,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的意见》,要求6月底前基本完成。《意见》主要明确了一点:

乡镇机构不超过12个。规模较大、管理任务较重的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限额为12个,其他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限额为10个。乡镇一般设置党政机构3~7个,事业单位3~5个,已经明确设立的机构:党建工作办公室或者党建工作站、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等4个,其他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各地市、县区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设立。

人员如何安置呢?文件原话是:“规范编制管理。所有人员按核定编制竞争上岗,实行一人一编一卡管理。落岗的人员下岗分流,出现空编时优先从原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中录用。”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就不得而知了。

第一,乡镇事业编一般不会下岗,丢失身份。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乡镇的各类站所可能会根据职能需要进行必要的撤并整合,人员随职能划转分流安置,继续保持身份待遇不变,不会出现被剥离编制的情况。比如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编制,按照分类改革要求,原则上要求剥离事业编制转为企业人员,但在乡镇能干活的人本来就不多,受制于人少事多,即便有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人员,一般也不会清除,顶多是在机构撤销后转到其他岗位安置。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人员都不会丢失身份,其他全额、差额人员地位自然更加稳固。

第二,乡镇事业编基本上不可能转公务员。有的乡镇事业编特别是参公性质人员,冀望通过机构改革转换身份变为公务员。可以肯定的是,这基本上不可能。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机构改革现在普遍采用的是限额管理原则,行政编制原则上不增加,没有编制,想转业没用;二是从事业编转行政编,要么通过调任,要么通过选举担任乡镇副职,否则根本转不了,而无论哪种选择,都不是易事,没有一定的能量根本做不到。

第三,乡镇事业编基本上不可能有车补,想提高待遇,要么上调,要么多拿职称,其它的别多想,想也没用,老老实实干活是正道。

大家都知道,乡镇人多事杂,机构改革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上级部门都是出台的《意见》,给你指明一个改革的大概方向,具体改革政策还是以各地市、各县区的具体政策为准

描写深化改革的认识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

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