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 初中地理心得体会(八篇)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 初中地理心得体会(八篇)

时间:2024-03-11 19:38:53

相关推荐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 初中地理心得体会(八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教育改革纲要,全面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究偏远地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落实xxx学校“导学案”教学模式,把“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发挥到极至。教学中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钻研地理教材,认真备课和编写学案,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地理”转变为“会学地理”。

xxx学校今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校重组,学生的层次出现了差异,据本人了解,初二x班学生的地理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其他三个班级的学生地理学习水平不相上下,基础相对牢固,对今后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地理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课堂整体秩序也有所好转,自学能力也上升到一定水平,相信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将会圆满完成。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课本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八年级上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知识的宏观阐述,主题是从整体上介绍中国的概况,主要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四个大的方面。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4、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和探究性学习,多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而非死记课本知识点。

5、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6、重视地理读图、析图、用图能力的培养,运用好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 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推荐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学期主要进行高考一轮复习,高考一轮复习追求基础全面,主要针对所有知识点,夯实基础,牢固识记,真正理解,灵活运用,形成系统条理的知识体系。本阶段复习的依据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按照章节系统复习,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构建知识框架。立足课程标准,在复习中抓准知识点,对于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让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储备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的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主要复习区域地理、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地理必修ⅲ。区域地理包括基础知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它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和地理必修ⅲ是系统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重点。

教学进度

第一部分 区域地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图

第二章 世界地理

第一节 世界地理概况

第二节 亚洲

第三节 五个重要地区

第四节 六个国家

第三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

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

第三节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四节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第二部分 必修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结构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二)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第四节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六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变迁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三部分 必修ⅱ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四部分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推荐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 ,走向“会学地理”。

以顺利完成课本教学内容,结合各教师特点,扬长避短,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特色为具体目标。集体备课中应做到任务具体,具体到人,突出备课过程中的异同性,进而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部分《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部分《走近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周一测,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一、学习:钻研教材是首位,把握准教材是每位老师应具备的能力。在活动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有侧重点的组织老师学习、重温新课标,经常对照,加以改进。积极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参考》和《中学地理教学》两类刊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创新一些课例,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的提高。

二、 备课:定于每周二的上午为集体教研备课的时间。每节教学内容安排好中心发言人,该老师应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每位教师能根据每节的教学重点,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空课再集体讨论、商量。自己也能独立思考、研究,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每课写好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成为真正的“学习反思型”教师。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尽可能的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接受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上课效率。

四、听课:根据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听课评课,提倡相互听课,备课组内每位老师都要讲一堂观摩课,每一位老师都要进行观摩课点评,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评课水平。

五、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参考》和《中学地理教学》两类刊物,积累一定的理论学习笔记。

六、继续实施《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实验,做好材料收集及阶段性总结。

七、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推荐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新课程的评价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比较新课程教学理念,我反思如下: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明白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可见我们教学中十分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使学生到达想学的境界。例如: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供给了有利条件。学生要理解这一知识点可能比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可能易于理解,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再如我国位置优越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象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资料,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本事,鼓励进取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构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习的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以及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并且能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如:学生小组展示交流问题时的合理评价。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供给互相交流的机会、并且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

教材是对新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必要时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如本节课学习中国的位置时,纬度位置就能够和我国最南最所在的纬度,南北所跨近50个纬度整合在一齐。我国海陆兼备,教材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我国濒临的海洋一段资料实际上是我国海陆位置的延伸,即我国东临辽阔的海域。所以能够将海陆兼备和我国濒临的海洋整合在一齐。再如:学习濒临的海洋时,教师应适当补充领土、领海、领空、内海的有关资料。

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尽量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多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学生活动,有些活动在“质”上需要再下工夫。如:鼓励学生自编口诀或用自我的记忆方法,而后大家交流,这样效果会更佳。

总之,一堂好课是经过师导生演,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中去,参与,自主探究,在简便愉快中就完成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把握好这门艺术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日,我们要想拥有教学创新的先进意识与本事,诀窍唯有两个字“学习”。

推荐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带着所学的专业知识,怀着满腔的热情,我来到了实习学校――温州市翔宇中学。在实习的八周里,我在翔宇中学收获了一段快乐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其他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愉快地工作玩耍。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所收获的东西远远要比四年里在校园中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这并非否定大学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在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

一、实习工作的一般过程

这次实习,我任初一(13)班的地理任课实习老师以及该班的实习班主任,还有跟随王老师在初一(7)班实习学习。本次实习有两项主要内容,即地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基本情况如下:

1.班主任工作实习:协助安排学生自行主持的“学恩来精神,做翔宇学子”主题班会;参与学生的晨会汇报情况;参与管理学生的早自修、晚自修、早读、晚读;参与管理学生的早操、眼保健操、每周二和每周四下午的大课间出操的纪律;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宿舍卫生情况并及时去寝室与个别学生沟通;参与安排每周放假时的学生出门单等。

2.地理教学实习(完成课件数为6份,上课试讲次数为3次,另外练习课为5节)

第一周,我在学校的安排下开始熟悉实习学校和班级情况,并随班听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与评议。另外,在实习指导老师――刘老师和王老师的帮助下,努力钻研教材以及大纲,通过批改作业以及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特别是地理学习情况。

第二周,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第一次“真刀实枪”踏上讲台以老师的身份给学生们上了一节新授课。总的来说,我的第一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环节设计得也较为紧凑合理,学生配合度与积极性也颇高。

第三周后期起,经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我开始了正式上课的“旅程”。上课的内容是外研社版初一地理下册的第六模块第一单元的两个课时、第六模块的第三单元以及第八模块的第二单元,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

第八周,我的实习课程和实习班主任工作全部结束。

二、实习过程中的收获

1、技能上的收获

在地理教学实习中,为了全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我还听不同班级不同老师的地理课:观摩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对其的不同反应;学习不同老师调动课堂气氛的技巧以及同一老师在不同班级教授同一内容时教学方法的调整。通过这段时间的听课和授课,我学习到了各种教师技能,包括掌控课堂、教学语言技巧等。

在班主任的实习工作中,我意识到班主任的工作重要而繁琐,要求老师具有耐心、爱心以及技巧。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必须照顾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需要,并进行有效的调配,才能让这个大家庭和谐健康。在这一方面,我非常用心地向原班主任刘老师学习,并从旁观察他的管理方法。同时,我也适时向学生了解班级情况。这样一来,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

在这段十周的实习过程中,我具备了基本的教师素质和职业技能,教态端正亲切,声音洪亮,板书规范清晰。而且我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达到的教学效果颇为良好。

2、友情上的收获

这八周来,我体验着教师这一职业的诸多滋味: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这些就犹如一串串音符谱写着我的青春之歌。当然,我的青春之歌中少不了我那些可爱小伙伴们的谱曲。虽然我们十几个不同专业的实习老师在同一个由教室改装过来的办公室里工作,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个共同的空间才迅速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困难时大家互相帮忙;有美食时大家互相分享;有趣闻时大家互相调侃。总之,就是有那么一种感觉:我们十几个伙伴就是一个大集体,一个欢乐的大家庭。

尽管是短短的几周相处时间,我仍然非常感激自己能遇到这些朋友,感激他们对我缺点的宽容,感激他们对我平日里的照顾,感激他们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实习结束后大家只是短暂的分开,非常期待四个月后的重聚!

作为一名还在实习的地理专业师范生,我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年纪轻,教学经验不够,还需多方面、多渠道学习,尤其对新教材的把握还需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还需锤炼,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创意还需再添加。经历了八周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性的锻炼。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在这次实习生涯中,我更加清楚自己的长处与做得不够的地方,这有利于我在以后的教学日子里更好地完善自我。我知道并相信,这次实习所教授给我的东西必定让我终身受益!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实习机会!衷心感谢实习指导老师刘老师、王老师以及地理组的金老师、周老师等人的倾囊相授!

推荐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

高一地理教学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自然地理知识,应从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的、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所了解,但由于中考地理所占分数低,对地理教学的观念,也仍保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副科”,故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非常有限,

四、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及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进行章节过关的检测。

5.教材中的图和图下小字以及活动部分的内容均作为课文正文处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组织安排好教学。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水循环、洋流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判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六、教学措施:

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其次,积极响应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

七、 课时计划和安排:

按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高中课程计划,每周授课2课时。期中考试之前讲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部分),期末考试之前讲完第三单元。

推荐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一、课前准备:两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自然条件特殊,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及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课堂上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和探究性讨论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地图判断(根据极点和纬度变化,主要是南北极圈判断)所示图是属于南极地区图还是北极地区图。两级地区的纬度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内容在书上已叙述,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来认识,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地体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内容。

(1)通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得出结论:北冰洋和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该知识点已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在此欲巩固)。

(2)结合曾学过的知识及通过地球仪直观演示,标出南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南极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北极上空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3)根据南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明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

(4)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从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冰雪对阳光的反射作用等方面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成因)。

(5)我国在两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相对方位及东西半球的位置等内容的学习,也需要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特别是几个科考站的相对位置,在东西半球的位置等,需要较强的读图能力(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别和根据经纬度确定东西半球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

三、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

五、改进的方向:(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

推荐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 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 理”。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注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

5、 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 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理事 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创造良好的环 境。

4、初一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或者自身努力但学习比较困难,或者智商不低但学习不努力,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有反感 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生活中要关爱他们,学习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 每一位学生。

5、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 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 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