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哪些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哪些

时间:2020-11-17 20:22:15

相关推荐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哪些

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是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血小板

1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症状和并发症

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是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症状

血小板是人体三种主要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之一。

它主要是与身体的止血功能有关,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出血。

正常人的血小板数应该是每升血液中含10~30万个。

虽然血小板的正常数值是在10万以上,但实际上,只要在5万以上,人体就不会出血。

当血小板低到5万以下时,才可能有出血现象。

常见的是皮肤或粘膜呈点状或片状的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医学上称为出血点、紫癜或淤斑;常因没有任何不适而不易被发现,多在无意中或在洗澡时,偶然被发现;有时可表现为皮肤碰撞后发青,或刷牙时出血,鼻易出血等。

青壮年女性还可表现为月经过多。

当血小板降至2万以下时,出血会加重。

1万以下时会更明显,最主要的危险是颅内出血引起死亡。

口腔颊粘膜或舌头出现血疱,眼底出血引起的视物模糊等,常是颅内出血的先兆。

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并发症

1.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

2.手术后大量出血;

3.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并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血液中存在一种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计数低下而引起紫癜;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巨核细胞变性、幼稚化、成熟障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1.急性型 多见于婴幼儿,多有病毒感染史,潜伏期2~21天。突然发病,可有畏寒、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广泛的瘀点、瘀斑,扩大成大片状,甚至形成血疱、血肿,碰撞部位尤甚。内脏受累出现鼻出血、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出血。颅内出血罕见。但较凶险。一般病程4~6周,大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

2.慢性型 主要见于成年女性,起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月经过多常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皮肤和黏膜可见散在瘀点和瘀斑,血疱和血肿少见。可累及内脏任何器官。有时可见外伤或小手术后创口出血不止。长期反复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脾脏轻度肿大。病情常迁延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实验检查特征性即可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并发症

1.肾炎: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少数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肾炎与IgA肾炎有时无法区别,但单核及T细胞浸润只见于前者,而 IgA肾炎起病常呈血尿而无全身症状,多见于青壮年,有助鉴别。肾脏活检显示有节段性或少见的弥漫性肾小球增殖,伴毛细血管被纤维蛋白样物质闭塞。

2.偶见有哮喘,声带部水肿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较为罕见,也有并发心肌梗死,肝大,缺血坏死性胆管炎及睾丸出血的报道。

3.消化道出血:与肠道粘膜受损有关。

3血小板减少有哪些症状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当人受伤流血的时候,血小板就会立即成群的冲上去止血然后形成血栓。如果出现血小板减少就要马上治疗,以免造成严重伤害。

那么,血小板减少有哪些症状呢?

1、血小板生成素缺乏

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的数量正常,形态结构也无特殊变化。

2、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早期症状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以及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周期约为20~30天。

3、无效性血小板生成

本病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者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随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4、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病出血症状发生前,一般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于数天或者数月后发病,一般为5~10天左右。患者发病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症状。

5、出凝血性疾病的表现

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例,发生本病时,最早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同时表现为贫血和感染,这就是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6、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见全身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女性患者表现为月经过多,偶尔表现为肾脏受损,出现血尿及高血压等症状,这也是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4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哪些

专家介绍:血小板减少分为急性血小板减少和慢性血小板减少。其症状各不一样。关于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很多,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肝素使用或致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研究中发现,应用肝素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率为15.6%,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HITTS)发生率3.13%,与国外报道水平接近。

研究小组率先建立起国内HIT诊断体系及诊断方法,强调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必要性,并揭示了HIT发病与血小板Fcγ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以期从遗传学角度提前获得用药警示。

据了解,肝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主要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介入、急性冠脉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心房纤颤、外周血管栓塞、透析和体外循环等。

其主要副作用是出血,但某些患者在用肝素过程中往往出现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并非出血,而是引起广泛的动静脉血栓,乃至致残甚或死亡。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哪些?

一、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急性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

二、慢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慢性血小板减少,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 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可引起粘膜出血、手术后大出血;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等等危害。血小板出血危害是很大的,因此一定要学会做好预防,避免给自身带来过大的危害。如果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我们全球医院网,咨询专家。让专家来为你解答。

5血小板减少早期有哪些症状表现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而当血小板减少时,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无疑非常的大。所以当患者出现症状表现时及早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血小板减少的早期症状表现

(1)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2)出凝血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巨核细胞生成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病性疾病、理化因素抑制骨髓、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因素。

(3)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4)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教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5)无效性血小板生成该病常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因此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臣幼贫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6)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7)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正常情况下,体内1/3的血小板停滞在脾脏,当有脾脏肿大时如门脉高压症、高雪氏病、淋巴瘤、结节病、Folty综合征等,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体内血小板的总量并不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

血小板减少常是其他疾病所致的临床病理生理表现之一,不是单一性临床病种,所以临床上首先需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血小板减少,就需要且必须对再障进行治疗,如骨髓移植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多,也需要()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祛除或降低引起血小板破坏自身抗体的产生。

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多,通常则需要行脾切除术,解除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

总之,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如发现自己血小板持续降低,应去医院作正规检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