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蛋白过高不一定是肾炎 急性肾炎或出现水肿症状

蛋白过高不一定是肾炎 急性肾炎或出现水肿症状

时间:2023-06-22 21:32:07

相关推荐

蛋白过高不一定是肾炎 急性肾炎或出现水肿症状

几种常用的肾炎食疗方法水肿赤小豆苡米粥:准备赤小豆100克,苡米100克。取水适量熬成粥,每天喝一碗。有清热利湿、消肿的功效。主要针对慢性肾炎,伴随有湿热、水肿的患者。西瓜翠衣水:准

1几种常见的肾炎食疗方法

几种常用的肾炎食疗方法

水肿

赤小豆苡米粥:准备赤小豆100克,苡米100克。取水适量熬成粥,每天喝一碗。有清热利湿、消肿的功效。主要针对慢性肾炎,伴随有湿热、水肿的患者。

西瓜翠衣水:准备西瓜皮30克。用来榨汁,或煎水。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主要针对慢性肾炎水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红肿的患者。

蛋白尿

玉米须水:玉米须100克,煎水服用。此方性平,利尿、消蛋白,适用于各种肾病蛋白尿。

肾炎血尿

黑木耳红枣花生汤:取黑木耳30克,红枣50克,红皮花生30克。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炖烂。有健脾、补血、止血的功效,主要针对肾炎血尿脾虚者。

肾炎高血压

夏枯草茶:准备夏枯草、三七花。夏枯草切碎成小段,与三七花混匀,每次取适量煎水,或泡水。有清热平肝的功效,主要针对肾炎高血压,肝阳上亢者。

2蛋白尿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蛋白尿这种疾病虽然常见,但是仅仅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很难确定疾病,因此,要确诊蛋白尿这种疾病就必须通过相关的检查项目,那么蛋白尿症状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蛋白尿的常用检查

尿蛋白质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

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则应进一步进行尿蛋白定量试验。尿蛋白定量是指准确测定24h内全部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尿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肾脏病变的程度。留尿时要求适量添加防腐剂。

蛋白尿的诊断方法

定性检查

尿常规(尿液分析)检查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 ++++。

最好是晨尿,晨尿溶质含量高,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

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

24小时尿定量检查

比较准确反映每天排泄的蛋白量。通过定量可将蛋白尿分为:

轻度蛋白尿<1g/24h

中度蛋白尿<1-3.5g/24h

重度蛋白尿>3.5g/24h

特殊蛋白检查

微量白蛋白:其含量的变化可用于发现早期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脏损害。

β2微球蛋白:血清和尿中β2微球蛋白反映早期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变化。

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注意结合病史:如水肿,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过敏性紫癜,损伤肾脏药物使用等等。

3低分子蛋白尿的治疗方法盘点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整理)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

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

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 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 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尿蛋白大量丢失的病人康复困难吗?

肾病专家分析,蛋白丢失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是不成正比的。肾小球病变轻的患者,尿蛋白不一定少,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相反,一些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及新月体性肾炎,其病理损害严重,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能只有几克。所以治疗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肾脏病理类型、损害的情况及肾功能情况。

另外,也要看病人能否与医生合作,是否注意防止复发诱因的出现(如感冒、劳累、腹泻等),是否能坚持治疗,是否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4蛋白过高不一定是肾炎 急性肾炎或出现水肿症状

很多怀疑自己有肾病的患者都会对自己是否患病格外关注,因此在寻找方法验证自己是否患病的时候难免会掉进误区,有的人在医院检查轻信化验单上小便中有蛋白就认为是患了肾病,但其实这是误区,检验肾炎要根据科学理论,不能因为小便有蛋白就简单认为是肾炎,了解出现蛋白的其他原因,给自己的心多加一点安稳的力量,同时,了解肾炎的判断标准,给自己健康加道防护。

肾炎的科学治疗理论

科学的治疗理论证实:小便中出现蛋白和潜血是因肾脏内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了严重损伤才从尿中渗漏出来的,只是认为尿蛋白、潜血消失了就是病好了的治疗方法是不科学的。

很多病人都有这种感觉,得肾病以前,工作并不忙,但总感到累,有一种莫名的疲惫,双腿沉重,细心的还会发现,早上起来后,脸部浮肿,象“胖了”一样,到医院检查,发现小便中有蛋白或潜血,才知是得了肾病。初时可能不重视肾病的严重性,往往采用口服激素、雷公藤、环磷酰胺等药物来控制尿蛋白、潜血。刚开始治疗效果还明显,化验指标很快好转,有的甚至全都消失,就认为自己病好了,非常高兴。但过了不长时间,遇到感冒、劳累等不良刺激,病又犯了,而且,比上次严重。于是,又开始使用激素、雷公藤等,如此反复,中药吃了不少,不但尿蛋白、潜血没有彻底消失,反而出现了严重的肥胖、痤疮、胸腹水,甚至是肝功能受损、股骨头坏死等严重药物副作用,旧病未愈又添新疾,严重的,渐渐出现恶心、呕吐等肾功能不全症状,钱花了成千上万,病情却日渐加重。

其实,破坏性物质的排出,对肾脏是自救能力的体现,而尿蛋白、潜血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一过程的表面现象,因此,如果此时采用了控制尿蛋白、潜血的药物,把破坏的基底膜漏洞堵塞起来,尿蛋白、潜血被控制了,但同时也把破坏性物质和免疫复合物堵塞在肾小球内部,从表面上看尿检好转,似乎病情好转,其实肾脏内部由于这些物质不能被排出,不断堆积,更加速了以上肾实质的破坏,使病情加重而不是好转,此时如果由于尿蛋白、潜血减少而误认为病情好转,那么这种思想如同掩耳盗铃,害人颇深。临床上有数不尽的这类患者就是妄用控制尿蛋白、潜血的中药和西药,使尿检暂时好转,结果几年或几十年后,发展为肾功不全尿毒症,延误了宝贵时机,他(她)们只知道用药后查尿,只要加号减少或消失,就认为得到了控制或康复,但当减药、停药或遇感冒、劳累后又出现加号时,就错误地认为是复发,再重蹈覆辙。一次次控制,一次次复发,一次次失败,一错再错,待到肾实质按以上病理破坏到极限发展为晚期,有了自我感觉,生命已走到尽头,才知道上了当。

除了肾炎之外,哪些情况下人体可以出现蛋白尿呢?

(1)肾血管一时性性痉挛:由于寒冷、疼痛等因素皆可引起血管一时性性痉挛。由于肾血管痉挛,至使微血管壁渗透性性增加,而引起蛋白尿。

(2)姿位因素:肾静脉受压如先天肾异位,妊娠等情况有时可见蛋白尿。

(3)缺氧因素:当剧烈运动致使酸性性物质增加,因缺氧使酸性性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氧化,而刺激肾组织,使尿蛋白排出增多。

(4)血液中蛋白有质与量的异常时:如静脉输蛋白质、进食过多的蛋白质,也常有暂时性的蛋白尿出现,但24小时尿蛋白应小于0.2克。

急性肾炎因为发生得比较的突然,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会比较的快。那么怎么才能看出急性肾炎是否完全治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临床急性肾炎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急性肾炎疗效判断标准分为四种,包括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临床痊愈 水肿等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定性检查持续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00mg,尿红细胞消失,肾功能正常。

(2)显效 水肿等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定性持续降至微量以下,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降至300mg以下,尿红细胞不超过6个/高倍视野,肾功能正常。

(3)有效 水肿等症状、体征改善,尿常规检查进步,肾功能正常。

(4)无效 水肿等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尿常规检查无进步,或肾功能无改善。

5低分子蛋白尿的预防方法

现在很多女性朋友对蛋白尿的现象十分的担心,而且也十分想要弄清楚孕妇蛋白尿怎么回事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孕妇朋友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也都发现了患有蛋白尿的症状,令很多女性朋友十分的担忧。蛋白尿是各种肾病所体现的一种症状的体现,目前很多孕妇患者也都出现了这种现象,但是很多患者对蛋白尿怎么回事并不了解,如果怀孕女性出现这种现象,就要提早治疗了,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会致命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简称“妊高症”是怀孕女性在妊娠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浮肿、怀孕女性蛋白尿等症状,属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的疾病,是世界上孕产妇三大死因之一。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