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文学作品改编电影成风潮 这种改编形式 对导演来说有什么优势?

文学作品改编电影成风潮 这种改编形式 对导演来说有什么优势?

时间:2023-04-01 19:45:26

相关推荐

文学作品改编电影成风潮 这种改编形式 对导演来说有什么优势?

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事例越来越多

电影艺术的诞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以文学作品为蓝本,一些虚构而又鲜活的故事,呈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文学艺术开始不断地为电影艺术提供灵感。

由此,文学艺术打开了电影艺术的另一扇大门,各种不同题材经典小说的作品被改编后,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尤其到了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欧美电影圈还是华语电影界,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案例屡见不鲜,也由此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

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可以相互转换,但是在转变的过程中,因它们各自依托形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性。

文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文学塑造的形象是间接的,而电影语言具有时空造型特征。两者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呈现同样的主题内涵。

随着电影百年来的发展,它已然成为重要的,并且是最贴近百姓的艺术形式。将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改编成视觉文本的形式,不仅转换了媒介的传达方式,也将语言符号转换成由镜头来呈现的画面,也是思维方式、物化手段和传达媒介等各方面的艺术再创造。

当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经过改编被搬上银幕时,一部分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作家们开始涉足影视界,进行影视剧本的创作,影视改编也受到文学界与影视界的广泛关注。

文学作品改编受欢迎的原因

人们进行影视改编的理由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典文学作品本身的话题热度与吸引力能够转换为宣传成本,这样可以省去一些宣传费用,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第二,导演对小说题材的青睐以及善于表现的类型题材;第三,读者通过文本的阅读后,期待着将文本转换成影像而产生的视觉体验。人们习惯于将电影称为是“导演的艺术”,导演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分工,决定了观众在对电影的作者和作品的研究中,常常会把目光集到导演身上来,而较少看到对电影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台湾新电影时期的重要导演侯孝贤,谈到他的影片时人们常忽略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他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影片,大都出自于剧作家朱天文的手笔。

侯孝贤曾表示,电影对文学就是掠夺,从反映台湾的本土经验来看,小说早于电影十年左右,因此,电影创作者希望能够借助小说家们的题材,借助他们的文学创造力,打开不同的视野。

文学剧本为电影提供了框架,使得拍摄更加简单

文学剧本为电影提供了母体一般的结构与框架,主导情节发展,而电影艺术则是将文本文字具象化、视觉化、真实化,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对于电影的重要性。

同样是对台湾社会形态的呈现,朱天文的作品中写实主义精神、东方抒情传统和边缘型人物的刻画,表现出的“朱氏”风格艺术,相当于台湾社会的一面镜子。

电影剧本为影像的呈现奠定文本基础、描绘视觉蓝图。朱天文剧本中的个人成长、都市关注、历史回顾的主题表达以及舒缓、从容的叙事节奏,在侯孝贤的影像中通过长镜头呈现出来。

文本与影像的互动,在朱天文的电影剧本中,主要以影像对文本的视觉化呈现,和文本到影像听觉语言的转换来论述。

影像通过不同的镜头转换、构图方式、色彩色调的使用,表现出文本中的自然冷静、缓慢急促的画面造型特点,通过人物服装、动作语言的等表现人物叛逆、温婉、迷茫等的性格特征。

文本细腻化的描写,也让影片的镜头舒缓展开,描写的渔村、矿村等一系列台湾独特的地域风貌,也随着导演的长镜头,让海风、隧道、车站与大山交替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总结

文本到影像听觉语言的转换主要有三方面:

一、运用旁白交代故事人物关系、发生背景,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等;

二、选取契合文本成长、伤感、内敛、欢快或孤独主题意蕴的音乐;

三、方言的使用在表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拉近与同一方言区的受众的距离。

通过文本与影像的比较论述得出,作品改编主要具有三大艺术特征,分别是从实际生活出发,表现普通人物普通生活以及精神美的现实主义精神。

远离人群,性格叛逆或自我怀疑、处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的边缘型人物的刻画,叙说故事云淡风轻,在大化的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合一,表现人在时间长河里轻柔的叹息的东方抒情传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