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毛主席四次拒绝题词的故事:“灵了再写”“请总司令题词最合适”

毛主席四次拒绝题词的故事:“灵了再写”“请总司令题词最合适”

时间:2020-04-07 21:45:41

相关推荐

毛主席四次拒绝题词的故事:“灵了再写”“请总司令题词最合适”

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对于毛主席的很多题词,我们都非常熟悉:

比如,如今在每一个城市几乎都能看到的“新华书店”,其牌名就是由毛主席题写的;

又比如,著名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屯垦,让南泥湾成为了塞上江南,毛主席在1942年拍摄《南泥湾》影片时,专门为三五九旅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再比如,1963年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更是影响了几代人……

不过,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毛主席在题词方面有着自己的原则,他的题词虽然丰富,但绝不是有求必应,更不是随意之作

本篇文章将讲述毛主席四次拒绝题词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是如何坚持原则性和指导性的统一的。

1.拒绝为韶山灌渠工程题词:“要高产才算,灵了再写”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南宁乡、湘潭、韶山一带的农田经常面临夏季伏旱时农作物缺水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粮食产量。

1965年7月,在当时中共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同志的策划和指挥下,韶山灌渠工程正式开工。

这项工程计划通过在湘江左岸支流涟水中游修建引水枢纽,从而引涟水来灌溉湘潭地区涟水、涓水、靳水、紫云河等四流域内的农田。

经过十万劳动大军的奋力工作,仅仅用了十个月,这项工程就顺利地建成了总干渠和北干渠,并顺利通水灌溉。

建成通水的韶山灌渠

1966年6月中旬,毛主席回到了故乡韶山。

这是自19毛主席走上革命道路后第五次回韶山,也是他老人家一生中最后一次回到家乡。

毛主席这一次回家乡,是绝对保密的,不但报刊上没有作公开报道,就连很多中央领导都不太清楚,韶山人民更是不知道他们的领袖和亲人已经回到了他们身边。

回到韶山后,毛主席一直居住在滴水洞别墅,与外界甚少联系,除了看书,就是批阅文件。

6月26日,也就是在毛主席离开滴水洞前两天,他接见了以开会名义来韶山的湖南省委书记、常委、湘潭地委和县委书记等人。

韶山滴水洞别墅,毛主席最后一次回家乡在此幽居

这一次接见,湖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王延春向毛主席汇报了湖南“四清”运动的情况,然后他又提到了韶山灌渠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通水,他说:“湖南正在修建韶山灌区, 灌区分总干渠及南北干渠, 干渠全长240多公里, 灌溉面积达89万余亩, 农田基本上能做到旱涝保收。”

汇报完之后,王延春请求毛主席为韶山灌渠工程题写几个字

毛主席听完王延春的话后,冷静地思考了一下,然后摇头说道:“要高产才算,灵了再写。”

话已至此,王延春也不便再多言。

两天后,毛主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从此,韶山冲,再也没能用她温暖的胸怀拥抱她伟大的儿子……

毛主席拒绝为刚刚建成通水的韶山灌渠题字,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实事求是的精神。

是啊,无论是人还是工程,只有真正有用,真正能够为人民服务和创造效益,才值得人们去纪念TA。否则,再浩大的工程,也不过是徒增人民的负担罢了。

幸好,韶山灌渠不负毛主席所愿,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它的涓涓清流,默默地灌溉着100多万亩农田,哺育了无数的三湘儿女!

只是遗憾的是,十年后毛主席溘然长逝,再也没能实现他所说的“灵了再写”。

韶山灌渠今貌

二、拒绝为董存瑞题词:“他是军人,请总司令题词最合适”

1948年5月,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北隆化县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他就是董存瑞。

当时,我解放军部队已经发起总攻,但在快要接近隆化中学时,被敌人疯狂扫射的机枪拦住了进攻的道路——原来,敌人早已将隆化中学附近旱河上的一座桥修建成了坚固的暗堡,此时正有一批敌人躲在暗堡上阻止我军进攻。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我军战士们却被弹雨压得很难前进。此时,只有19岁的董存瑞主动请缨去炸掉敌人的暗堡,为战士们开辟道路。

在战友的掩护下,他夹着炸药包就冲向了暗堡,在前进中还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腿部,鲜血直流,但他依然忍着疼痛冲到了暗堡下。

但是暗堡下面光秃秃的,炸药包根本放不住,当时周围也没有任何可以当炸药包支架的东西,眼看着总攻的号角声已经吹响,董存瑞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高高地举过头顶,右手拉开了引线,口中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的口号,和敌人同归于尽……

董存瑞的英勇行为感动了无数人民,1956年,在董存瑞牺牲地隆化县,当地政府决定为董存瑞修建纪念碑。

当时隆化县委特意派人赶到北京,请求毛主席为董存瑞题词。不过,毛主席却没有同意隆化人民的请求。

负责办理这件事的同志很不理解:毛主席之前不是为刘胡兰烈士题过“生的伟大,死光荣”吗?为什么不能为董存瑞烈士题词呢?

对此,毛主席这样解释:“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请总司令题词最合适。

后来,由朱德总司令为董存瑞题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字。

毛主席没有为董存瑞题词,而是请朱德总司令来题词,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以及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

三、拒绝为新化古寺题字:“此类各地多有,正由政务院统筹保护之法,故不单独写字”

毛主席在学生时代时,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在湖南省第一师范读书时,和他的历史老师罗元鲲关系甚密。

罗元鲲编著的历史书籍

当时罗元鲲老师非常器重和喜爱这个爱好历史的学生,经常将自己的图书藏书借给毛主席,还破例分批将一套珍藏的《二十四史》分批借给毛主席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罗元鲲老师已经近七十岁,当时长沙有一些教师家境困难,甚至经常饿肚子,其中也包括毛主席求学时的老师。

罗元鲲将这些情况如实地写进信中,向毛主席陈述了这些事实。毛主席接到信后,非常在意这件事,特别给湖南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写信,请政府想办法帮助这些一辈子从事教育的老师们。

1952年9月,毛主席邀请罗元鲲老师及其他几位老师赴首都北京叙旧。

罗老师一行四人到达北京后,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毛主席派秘书给他们每人定做了一套呢子衣服,一件大衣,一双皮鞋,还设家宴款待几位老师。

毛主席和几位老师合影,右一位为罗元鲲老师

饭后,毛主席和几位老师游览中南海时,当看到中南海的那些古建筑的门楣上都挂着匾额,上面写着什么堂,什么台,什么园的,罗元鲲老师请毛主席为自己的住处也题写一个舍名。

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后来为罗元鲲先生的住处题写了“力食居”一名。

毛主席为何会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原来,当年罗元鲲老师在上课时多次和学生说“我主张自食其力”,还给学生们讲了一首歌谣:“要吃饭,得流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都不是好汉。”

几十年过去了,毛主席还记着罗老师曾经“自食其力”的教诲,因此给老师的住处题写了“力食居”这个名字。

回到家乡后,罗元鲲老师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先是感谢毛主席“力食居”的题词,接着重点反映了家乡基层对历史文物不够爱护的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保护意见:想请毛主席题写“新化古寺”的字额——这样就不会有人敢破坏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寺了

信寄出三天后,罗元鲲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

与上一次亲自为罗元鲲老师的住处起名、题字不同,这一次对于老师的请求,毛主席拒绝了,他在回信中写道:

“新化古寺有所毁损,极为不当,此类各地都有,正由政务院统筹保护之法,故不单独写字,尚祈谅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毛主席做事是非常有原则的,他拒绝为新化古寺题词,并不是因为对文物保护不重视,而是出于不越权干涉的考虑——毕竟,文物保护之事由政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他作为国家主席,也应该遵守规定,不能凡事都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做。

四、拒绝为湖南大学改名:“不得以领导人命名”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湘潭,而长沙是他青年时代求学的地方,算得上是第二故乡。在离开家乡、外出革命的岁月,毛主席始终牵挂着他的家乡。

在湖南长沙,有一所号称“千年学府”的高等学院,那就是史岳麓书院(公元976年创立)的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俯瞰图

1950年,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去北京开会。这一次,他不仅要和毛主席见面,还肩负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原来就在李达要赴北京开会之前,当时湖南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李传秾大胆地跑到校长家中,以湖南大学学生会全体学生的名义提议,把“湖南大学”改名为“毛泽东大学”

李传秾还解释道:“改为‘毛泽东大学’,这样会让同学们都有一种‘毛主席就在我们身边’的感觉。”

李达思想很开明,听了这位学生会主席的建议,十分赞成:“要得,很好啊!”

得到校长支持的李传秾连忙跑回学生会办公室,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又找了一些学生代表签字,托李达校长代为转交给毛主席。

李达

李达到北京后,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在一次吃饭的过程中,他拿出了李传秾的那封信并递给了毛主席:“这是湖南大学学生会以及全体学生给你写的信,请求你把湖南大学改名为‘毛泽东大学’,他们想在你的领导下让学校获得更大发展。”

毛主席接将信接过来打开看了,然后笑着拒绝了湖南大学学生们的请求:“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不得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

原来,早在1949年的西柏坡会议上,毛主席就曾发言提出过“六个不”,其中一点就是“不以人名作地名”。

毛主席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用领导人的名字命名了不少地名,当时共产党内也有一些呼声,希望以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城市,毛主席一直坚决反对,为的是防止出现个人崇拜现象。

后来,“六个不”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内的一项正式规定。

李达听了毛主席的回答后,意识到湖南大学改名一事确实不妥,但他也不想辜负湖南大学众多学子们的对毛主席的这份崇敬,于是向毛主席提出:“能给湖南大学题个校名吗?”

这一次,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李达的请求。

1950年8月20日,毛主席将亲笔题写的“湖南大学”寄给了校长李达。自此,毛主席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被沿用至今。

毛主席拒绝将家乡的大学改名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大学”,体现了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也体现了其坚持党的政策的原则性。

尾声

作为党和人民的领袖,毛主席拒绝题词或者改名,绝不是吝啬自己的墨宝,而是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体现

仅仅从题词、题字一事就可以看出,毛主席其实是一位极富人情味的中国式领袖

在抗日战争期间,很多革命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其中不少人请求毛主席题字留念,毛主席总是会满足他们的愿望,用革命的题词鼓舞他们。

毛主席对于他过去的老师,对于曾经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革命烈士及其家属,对于他所相识的知识分子,甚至是对于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也不惜文墨。

而且,毛主席一旦同意题词,就会一丝不苟,态度非常认真,写完之后还会告诉对方“如不可用,再行写过”,有时候,他还会提前用不同的字体写出好几份来,以供对方选用。

毛主席这种谦虚、认真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