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苏轼的这首词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元宵节场景 表达了他的复杂心情

苏轼的这首词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元宵节场景 表达了他的复杂心情

时间:2021-07-07 12:20:28

相关推荐

苏轼的这首词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元宵节场景 表达了他的复杂心情

本文由作者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我们继续来赏析一首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作品。宋神宗熙宁七年十一月苏轼抵达密州上任之后,在第二年正月作下这首《蝶恋花·密州上元》。这首词中由回忆杭州灯月交辉写到花团锦簇的观灯男女,再由音乐和熏香写到环境的明朗和整洁,转而写密州元宵节的寂寞冷落,由山城的巷空人稀写到农家祭神的箫声鼓声,再由冷落的灯火写到昏暗阴沉的旷野。全篇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两种不同的元宵节小景,宛如两幅相互映衬的节令风俗画,字里行间还透露着词人内心的心情写照。苏轼离开杭州到密州赴任,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深秋季节了,在忙碌地开始处理各种事务之后,不知不觉又一年在这另一处异乡密州悄然度过了。

忙里得闲,词人思绪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词表达心声。词人写杭州上元的繁华衬托出密州荒寞苍凉的气氛,从而也表现出苏轼刚到密州之后的心情,以及密州连年荒旱所呈现的生活画面。这首词写于密州,词人本是看不到杭州元宵节时候的盛景的,所以开篇词人就通过想象和记忆,勾勒着印象中杭州元宵节的景致。上片的整个部分,都是词人脑海里的画面。“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三五元宵夜的杭州古钱塘,灯火通明,这个时节里,天上的明月就像地上的清霜一般洒着白光,把人们欢喜的景象映衬得像一幅画一样。

众所周知,通过苏轼在杭州几年的整治,这座过去水灾频繁的城市如今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了,几乎夜夜繁华的杭州,在元宵节这样的佳节里必定更是人头攒动、灯火不熄。词人这里的想象合情合理,说是想象不如说是一种回忆,这样追思过去美好的举动,为上片增添了欢欣的色彩。第一句写过人和景,第二句词人转写月色。“明月如霜”,虽然“霜”字略显凄凉,但是清霜并不发光,它的光是反射发光体的光,所以非常柔和,这里写月亮,更像词人在指代自己,杭州的人民在欢闹,而我如月亮般悄悄望着这一城的景象,我的挂念就像清霜反射的月光般悄然无声,遥远地“看着”欢乐的人们,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样一幅欢快的画面。

接下来,词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处,以小见大:“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在欢庆的帷帐中,人们吹奏着美妙的笙,音乐伴着香炉的麝香味沁人心脾,这样的季候里杭州非常明洁,没有奔走的马蹄,没有飞扬的尘土。古人是很讲礼仪的,音乐和熏香都是礼的一种传达形式,礼乐治而天下平,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这里词人通过描写杭州城里香乐升平的景象,反映出杭州的秩序和人民生活井井有条,加上“更无一点尘随马”,反映出这个时节杭州人民安闲快乐的状况,这里的“尘”一方面指杭州的干净,另一方面也是意在说明杭州人民安居乐业无须奔波劳累。

美好的回忆总要引起人们的追思,对于词人苏东坡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对于杭州美好景象的追思过后,带着对过去的怀念,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这样的反差给词人带来的失落是很大的,于是词人在下片一改感情基调,开始写现在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密州。“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同样是元宵佳节,而山城密州却是人迹寥落,城里萧索空旷,我也已经是老人一个了,本应娱乐大众的箫鼓,现在却也只能在乡下农家节日祭祀的场所上增添些气氛罢了。读者带着上片欢闹气氛的影响读下片词的话,第一句必定会给读者造成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正是词人此时密州生活和自身遭遇对自己影响的真实反映。

本来离开汴京到杭州就想能有一番作为,说不定功成能被皇上看到,重新召自己进京重用,然而壮年的努力竟然换得继续调任的结果,词人的不顺意可想而知。虽然现在还是壮年期,但是过去的热情和精力已经被失望消磨得很多了,一个“人老”便是这样一种自嘲,“寂寞”“山城”“人老”,这些连续的悲观字眼,刻画出一个失意、失望被弃置边缘的曾经才子。本来是上元节,还想以一点热闹聊以自慰,可是密州的萧索让娱乐的箫鼓只能在乡下吹吹打打,这样的情景将词人的失意映照得更鲜明了。

于是词人放眼望去,把心中的惆怅与景色融合起来,化为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密州城内一片灯昏火暗,此时稀落的寒霜冰露降了下来,暗淡浓密的乌云无精打采地垂向田野间,昏昏沉沉的,好像要下雪了。“火冷灯稀霜露下”这句照应了这首词首句的“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开头结尾都写灯火,都写霜,但是一处是繁华,一处是萧条,一处是温和的月光如霜,一处是真正的霜的冰凉。虽然全词用白描写成,但是这种对事物和意象细腻的描写背后,读者可以很容易地品味出词人情感的不同和强烈的情绪。

而最后一句放眼望去天边乌云的描写,更是把此时此景与此时此情结合了起来,“昏昏”和“云垂野”字面上是大雪欲来的天气状况,实际上正是词人此刻心中浓浓惆怅的反映,郁郁不得志,虽逢佳节,但是佳节时候密州又因为灾祸一片寂寥,而这种时候,天景也不好,愁云密布,不见天日,这样的悲惨的现实状况,加之与上片回忆想象的对比,怎能不让苏东坡难过、哀愁呢?看不到前途的亮光,未来的路还很长,凝结在苏轼心头的愁云,正和密州城外的乌云联结成一体,默默地传达着词人的痛苦和无奈,反映出词人刚到密州时最真实的情绪。

参考资料:《东坡乐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