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学习古圣先贤智慧 君子隐恶扬善 且顾全大局 成大道不拘小节

学习古圣先贤智慧 君子隐恶扬善 且顾全大局 成大道不拘小节

时间:2021-08-09 00:26:11

相关推荐

学习古圣先贤智慧 君子隐恶扬善 且顾全大局 成大道不拘小节

(欢迎您关注转发,带您共同学习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拯救日益衰落的世道人心,唤醒社会道德底线教育和社会公众诚信,学习永远在路上,众人拾柴火焰高。)

关于君子,《论语》多有论述,并常与小人对照。《论语》里,司马牛问君子。子问:“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心经》里的一段话“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菩提萨埵简称菩萨,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是菩萨的境界,可见孔老夫子眼中的君子与佛家文化里的菩萨是一个境界哦!

儒家文化有三个“学位”:君子、贤人和圣人。佛家文化也有三个“学位”:菩萨、大菩萨和佛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对应关系。

一般人都以为儒家文化修行的层面没有佛家文化高,三家的文化没有高低对比,其实真理只是一,儒释道文化从根本上说讲的都是一回事。

儒家讲仁、道家讲慈、佛家讲悲,说法不同意思都一样!

儒家讲“格物致知”,道家讲“为道日损”,佛家讲“看破放下”,修行的方法都一样。

儒家讲“至诚感通”,道家讲“无为而治”,佛家讲“明心见性”,修行的结果还是一样!

凡夫执着文字相,说土豆知道,说洋芋就不知道了,说马铃薯又不知道了,其实就是一个东西。

想要做一个“不忧不惧”的君子,只有深信因果。我不造那个因,不怕那个果。我造了那个因,怕有什么用。

所以,上天不会做错任何一件事情,谁是我们的上帝?我们自己的因果就是我们的上帝!深信因为果就是上帝保佑啊!

《论语》里,孔老夫子教育弟子们都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非常具有针对性。

君子会隐恶扬善,而且顾全大局,成大道不拘小节,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公正,反之小人追求的是形式的公正。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能找出正真的正人君子吗?

对于司马牛提出的“君子”,孔老夫子直接了当地说君子内省不忧愁,不恐惧。说明心胸自然开阔、坦荡,也就无所忧愁、无所畏惧了。所以,君子是一个真正明白之人,深信因果,懂得先播种子,再浇水施肥,最后才能收获。

这里,夫子对君子的评判则侧重在内心的情志方面:不忧虑、不恐惧就称得上君子了。

“君子坦荡荡”,不忧不惧是因为襟怀坦荡,没有见不得光的事情。

由此看来,君子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做事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什么人可以做到问心无愧?善于反省自己,知过改过的人。

由于人长期习性使然,要知过还真不容易,更谈不上改过。于是一味在错误道路上勇猛精进,背道而驰。

反求诸己,唯有君子明白这个道理。

顺道者昌,逆道者亡。不遵循规律肆意妄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是必然。这句话看似规律,实则世人违背规律的真实写照,是果。

有这样人生不如意的果,又怎么可能不忧不惧呢!在因上努力,不在果上纠结,这是菩萨和凡夫的区别,也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由此看来,成菩萨、君子还是做凡夫、小人,都是自作自受,自己播种自己得。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圣贤教育教我们顺道而行、趋利避害,依照奉行,人人皆可为尧舜。”至于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如果从真正仁慈来说,不管是自己还是灵胞兄弟姐妹,都要引导去恶向善。不然如若隐恶了,有朝一日,恶性变习性,习性变成秉性,想要扭转乾坤,回归本性良心,那费的劲不是更大吗!

扬恶教人恶,扬善教人善,社会需要清风正气、正能量。君子与小人是相对的,根本点还是在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取决于教育发心和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方法。

港台的武打片火爆社会上打架斗殴的就多,警匪片也成了黑社会的教学片,赌神片也让社会上赌博成风!

今天这个世道有它的特点,学校教人怎么做事,将来好找个工作;电影、电视、各种娱乐以及媒体在教人怎么“做人”。

我们只要把电影、电视和各种媒体的内容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潜移默化中学习,社会风气很快就会好转,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来得快!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循环当中,当一个人生命能量很低的时候,他就喜欢看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越看低级趣味的东西,他的生命能量就越低,这就是恶性循环。

而当一个人生命能量较高的时候,他就喜欢看圣贤经典 越看圣贤经典生命能量就越高,这就是良性循环。

正本国学教育,就是在不断地打破我们社会的恶性循环,逐步建立良性循环。

物质属阴,精神属阳,阴盛则阳衰,神出则鬼没。所以,儒家修身从格物入手,不格物儒家文化就入不了门。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子曰“君子不器。”子曰“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不足以议也。”

格物是控制我们的物欲,控制物欲我们才不会贪得无厌、不贪才不会自私自利,不自私自利才会去幇助别人,会帮助别人我们才行善积德,行善积德才能开启我们的良知!这就是“格物致知”的内在逻辑。

现代人又想纵欲又想致良知,这个矛盾很难解决,严格地说就无法解决!

那怎么办呢?好办!去学阳明心学就可以绕开格物,直接致良知啦!

格物,相当于睡着,致良知,相当于做梦。先睡着再做梦这是常识,没睡着就做梦那是什么?就叫做白日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为正本传统文化集体智慧)

(编作者:王中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红色文化研究会 会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践行者,云南正本传统文化教师,正本养生太极道教练,博鳌儒商精英人物,昆明正义牌坊《正義》名称策划者)

欢迎关注转发,带您共同学习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学习永远在路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